第15课 应该有天堂
【文本导读】
周国平的女儿生于1990年4月20日,未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满月便发现患有眼底肿瘤,很快确诊为癌症,并开始扩散。医治无效,死于1991年11月7日,年仅一岁半。
一年后,周国平开始写作《妞妞,一个父亲的札 ( http: / / www.21cnjy.com )记》。半年后完成初稿。1994年7月完成二稿。此后两年搁置。1996年3月做了必要删节后交付出版。
【作者卡片】
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8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1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著作有《人与永恒》《只有一个人》《今天我活着》《爱与孤独》《周国平文集》(1~5卷)《周国平作品精选》。其散文常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与超越等,虔诚地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观照心灵历程与磨难,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
【基础荟萃】
1.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轻盈( ) ②咧嘴( ) ③深酣( )
④嬉戏( ) ⑤怔怔( ) ⑥诅咒( )
⑦殓尸( ) ⑧唾弃( ) ⑨相形见绌( )
⑩狭隘( ) 泯灭( ) 荒谬( )
绽开( ) 瞥见( ) 恸哭( )
栩栩如生( )
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3.近义词辨析
①眷恋·眷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变换·变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轻率·草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点突破】
1.初读本文,体会周国平散文语言的特点应该是什么?
点拨 通过阅读周国平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应该有天堂》一文,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其语言的特点应该正如李泓冰在《龙应台与周国平》一文中说的“平和、宽容、有味、不疾不徐,从容古今,从容情感,间或也有些浅浅的忧郁”。
2.作者在文章中的抒情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缘物抒情”,另一种是自我宣泄,请就其中一种进行具体分析。
点拨 以“缘物抒情”手法分析,文章在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节中写道:“你穿一身天蓝色的毛衣裤,静躺在医院的白色床单上,浓密的黑发匀贴地披向一边,……”通过这些语言的描写,表达了对女儿深切的爱。为了女儿,父亲相信“应该有一个天堂的”。文章在第五节中写道:“柜子里藏着你的相册、录像带和录音带,有一天打开它们,我还能看到你的形象,听到你的声音。”作者通过看女儿的相册,听女儿的声音,抒发了失去女儿,就是丢失了“我生命中最有价值的珍宝”的悲叹。
3.本文在抒情内容的表达上,以第二人称的方式展开,这在悼亡类散文中常能见到,说一说这种表达方式的好处。
点拨 处处以第二人称“你”的方式展开是这篇课文的一大特点,这样写便于文章的对话,容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更有利于作者感情的抒发。
【课堂小结】
一、中心主旨
本文以饱含深情的笔调,写出了一个父亲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女儿深切的眷恋,表达了作者失去爱女后无比痛苦的情感,同时,让读者深深的体味到了痛失爱女的父亲的极度悲痛凄楚的心情。
二、结构图解
形象、具体、生动
三、写作特色
1.文章结构独特。
本文以数字的形式把零散的内容紧密地串连在一起,显示出了散文的特点,这种结构模式也便于感情的抒发。
2.抒情表达方式多样。
文章既有“缘物抒情”和“自我宣泄”式的抒情,也有以第二人称的方式来抒写悲痛凄楚的心情的抒情。
【文苑天地】
1.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诗经》
2.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 ——《诗经》
3.父之美德,儿之遗产。 ——《字严》
4.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
【素材积累】
贵 族
近几年自己一不留神儿成了贵族。
我家住的是帝景花苑生活小区,摆放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具是欧美尔牌,沙发是英豪达牌,用的是皇明太阳能热水器,华帝牌天然气灶具,王中皇牌微波炉;卫生间用的是英皇卫浴;床上用的是富女娜牌床上用品,鑫豪牌竹凉席;看的电视是王牌彩电。我戴的是世爵牌手表,骑的是天爵牌电动车,用的化妆品是雷帝牌专业男士护肤品,戴的是圣保罗牌太阳镜,提的是恺撒牌提包。我身上穿的是老板牌西装,富绅牌衬衣,腰上系的是卡帝乐鳄鱼牌皮带,脚上穿的是绅士袜子,保罗盖帝牌皮鞋。喝的是豪门啤酒,王朝干红葡萄酒,古井贡酒。
其实,我是典型的平民,工薪阶层,根本买不起贵东西,但厂家的产品用的都是华贵的品名,硬是把我们包装成了贵族。
感悟 小现象包含着大道理,名不副实的“贵族名牌”,反映的是奢靡的社会消费心态,也会给社会带来负面的心理暗示,从而忽视平凡和实用价值,失却真正的“精品”意识。其实,贴着“贵族”的标签,并不一定就是精品。商品如此,人亦如此。
适用范围 1.包装 2.品质与品名 3.奢靡的风气 4.品牌的社会影响 5.心态 6.平凡与伟大
【美文珍藏】
亲情无价
我知道世界上许多东西都有它的价值,否则人们就不会去做买卖,政治课上那一大堆经济公式也就失去了它们存在的意义。
可我知道,亲情却是无法用价钱来衡量的。亲情是无价的,因为它不是商品,所以它无法用来交换。
父母苦心经营,精心照料并呵护我们。他们把全部的心血都寄托在了我们身上,可是我们又有多少人能为之动容的呢?这是不是对亲情“无价”的忽视?
亲情无价,它没有钻石的晶莹,翡翠的夺目,珍珠的耀眼,它拥有的只是一种平凡、简洁与质朴。
亲情无价,它没有雍容华贵,金碧辉煌。它舍去了繁花似锦,却留下了浓浓的回味。
汶川大地震中,曾经看到这样的感人场面:抢 ( http: / / www.21cnjy.com )救人员发现一位妇女,她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地支撑着身体,有些像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得变形了。救援队长费力地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地喊“有人,有个孩子,还活着”。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地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有母亲的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地睡着……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妈妈爱你”。手机在每个人手里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其实,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不生活在一个由亲情滋润的世界中,只是我们不懂得去珍惜罢了。
手冷时,父母递过的一杯热水,是亲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感冒时,父母的一句“多穿件衣服”,是亲情;失意时,父母的一句“别灰心”的话语,是亲情;成功时,父母的脸上堆满的笑容,是亲情。
亲情是细微的,只是生活中的最平凡的细节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无法用权力来霸占它,因为它从来就不是权力征服的对象;也无法用金钱来购买它,因为它从来就不是商品,但我们可以用生命去享受它。
一个乞丐,他可以一无所有,却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没有亲情,难道我们能让一个乞丐用他的老母亲去换取富翁的金钱吗?一个亿万富翁,他可以购买万物,却不能够购买亲情,难道我们能让富翁用金钱买来一个老母亲吗?很显然,任何买卖亲情的想法都是荒谬的。因为亲情从来就不是商品,它是无价的。
至纯至美的亲情,正如一湖春水,风吹起点点涟漪,只有心能感受之无微,感受那份来自湖心的荡漾。
赏析 亲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亲情可以用来交换吗?不可以,“因为它从来就不是商品”;亲情可以用权力来霸占吗?不可以,“因为它从来就不是权力征服的对象”。亲情是无价的,“至纯至美的亲情,正如一湖春水,风吹起点点涟漪,只有心能感受之无微,感受那份来自湖心的荡漾”,是的,亲情只能是心与心的交融,灵与灵的感受。小作者就是在这么淡淡的叙述中,把亲情写成了一杯茶,让你用生命去体验。此外,本文语言质朴,流淌的却是一份人间真情,确是一篇考场佳作。
答案
基础荟萃
1.①yínɡ ②liě ③hān ④ ( http: / / www.21cnjy.com )xī ⑤zhènɡ ⑥zǔ ⑦liàn ⑧tuò ⑨chù ⑩ài mǐn miù zhàn piē tònɡ xǔ
2.①咧嘴、趔趄 ②松弛、奔驰 ③怔怔、征途 ④嬉戏、嘻皮笑脸 ⑤殓尸、敛财 ⑥冥暗、瞑目 ⑦相形见绌、拙劣 ⑧荒谬、寂寥 ⑨狭隘、满溢
3.①“眷恋”是指对自己喜爱的人或地方深深地留恋。例:《涉江》流露出诗人对楚国的无限眷恋。
“眷念”指想念。例:离别家乡多日,对亲友甚为眷念。
②“变换”指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例:“变换手法”。“变幻”指不规则地改变。例:“变幻莫测”。
③“轻率”常形容处理问题不认真严肃的态度,随随便便,没有经过慎重考虑。“草率”常形容办事的态度,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
散文鉴赏与考点突破(五)
如何做赏析物象作用题
散文事物形象在文中的作用一直是考查的重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散文物象在文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为抒情达意、表现主旨服务;二是在艺术构思中起着线索、衬托等作用。高考考查分两方面:
一、主要物象的作用
1.内容主旨作用:主要物象是散文主旨之所在。分析主要物象的作用首先就是揭示散文的“神”。一般说来,写物的要找志,写景的要析情。
2.艺术构思作用:全文的线索,把众多材料组织贯穿在一起。
二、次要物象的作用
对次要形象作用的考查,应从文章结构形式、内容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主要形象的彰显意义等方面作多角度思考。
(1)对文章结构具体的思考角度:开头结尾的策划;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串;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
(2)内容上结合文章具体分析思考角度:①对内容的充实作用;②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③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3)对主要形象的彰显意义:对比、衬托、类比、虚实相生,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演练体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父亲和玉米
任林举
每当我看见那一望无际的玉米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会想起多年前,曾有一位重要人物穿着雪白的衬衫站在翠绿的玉米地里拍下的一张照片。那种情绪上的和谐与色彩上的反差,总是让我忘记照片的原始题名。有好几次都激情澎湃地想为其重新命名:在人民中间。
然而,父亲站在玉米地里的时候,却从来都 ( http: / / www.21cnjy.com )没有给过我那种视觉上的愉快。在土地的眼里,父亲可能就是一棵会走路的玉米,他和他的玉米站在一起,有一种不分彼此的和谐。在那些干旱的日子里,太阳如粘满汽油的火球照亮大地,照亮庄稼,也照亮父亲如泥土一样厚实的身躯。此时,如果父亲略微地皱一下饱经沧桑的眉头,坚毅的目光投向远方,那形象也会很伟岸吧!但父亲却总是头也不抬地继续他毫无美学意义的劳作。而那些从他身体上流下的汗水,却如他的存在一样,无声无息地溶入泥土,暗淡而没有一点神圣和新意。
从春到夏,从夏到秋,父亲一年年地默默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耕种着几乎唯一的一种庄稼——玉米。那也是我所知道的最粗糙、最廉价的粮食。父亲谙熟了土地的性格,他把金色的玉米撒进黑色的土地,也把希望和寄托交付给了土地,把自己也抵押给土地,做土地的奴仆,以耐心以汗水以虔敬,守候在土地之上,一个日子一个日子地期盼秋天的来临。直到收获季节,父亲再一次向土地弯下他的身躯,带着庄严而凝重的情绪,但此时他的脸上是难得一见的笑容,他坚信土地和玉米不会如多变的人一样言而无信。
在每一个耕种及收获的季节里,父辈们躬身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这常常会让我想起那种信徒对自己的神灵的膜拜的姿态。几千年来,在土地上耕作的农民,插秧、播种、间苗、薅草、收割……一直都无法放弃他们这种姿势或者说姿态,对于这些向土地求生存的人来说,不仅以身体,同时也要以心灵向土地朝拜。
玉米是父亲唯一的信仰。除了玉米,父亲似乎对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品种的庄稼全都不屑一顾,他从来不认为除了玉米还会有哪一种庄稼能让他体会那么多收获的喜悦。在父亲的心里,对于粮食,不能用价值来衡量,而只能以产量来衡量,唯有让人咂舌的产量才是庄稼的本分。玉米的价格很低廉,种玉米的人付出的劳动也和玉米一样低廉。正是由于父亲对玉米的迷恋,我家虽然粮仓里堆满了玉米,但我们从来没有富裕过。日子亦如玉米一样清苦、单调而乏味。有时候我甚至认为,父亲对玉米的热爱及执著是一种固执甚至愚昧的行为。后来,当我偶尔在一份资料上看见,我的家乡的土质只适合玉米等少数种类的庄稼生长时,才认识到,父辈的行为和情感只是适于环境的一种表现。实际上,是土地选择了庄稼,是庄稼选择了耕种者,而耕种者不得不面对别无选择的命运。
不管风从哪里来,吹到哪里去,也不管别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的说法如何,寡言少语的父亲,从来不用言语相对,就像玉米从来不用叶子说话,而是用秋天的“棒子”说话一样。有年大旱,庄稼绝收,第二年出现了大面积饥荒。我们家靠前些年存储的玉米度过了荒年,父亲愁苦的脸上也时常会显出自豪的神色,我们也感觉他要比我们一直认为的父亲要高大得多。
秋天又来了,白云悠悠地飘上高空。玉米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凉风的吹拂中一天天变黄。阳光把劳作的父亲的身影印在田野上,他的腰背好像有点弯曲了。父亲开始老了吗?应该不会吧。生命并不是用老与不老来形容的,也不是用长短来计量的,在一切的度量之外,还应该有其他秘密的尺子。
秋草连天。一望无际的金黄色的玉米像一个庞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的军阵,从脚边一直延伸到无限的远方。它们在父亲的陪伴下,一茬茬地收获,又一茬茬地生长。父亲的玉米没有老,父亲也不会老。
(选自《长城》,有删改)
文章的题目是“父亲和玉米”,在作者的眼中父亲与玉米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父亲的形象与玉米有不分彼此的和谐;父亲和玉 ( http: / / www.21cnjy.com )米一样朴实,平凡,但有价值;父亲与玉米一样不用言辞,用默默的奉献精神说话;父亲和玉米一样适应土地和环境。第15课 应该有天堂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深酣(hān) 无辜(ɡū) 嬉戏(xī) 狭隘(yì)
B.眷恋(juàn) 咧嘴(liě) 诅咒(zǔ) 唾弃(tuò)
C.殓尸(liǎn) 泯灭(mǐn) 荒谬(miù) 瞥见(piē)
D.绽开(zhàn) 虚妄(wànɡ) 恸哭(dònɡ) 星辰(ché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惆怅 盘旋 松驰 相形见绌
B.冥路 惭愧 陷井 无动于衷
C.慰问 诞生 徒劳 栩栩如生
D.安祥 惦记 壁垒 昙花一现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在“十二五”期间,宣城各县市区要积极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加强与电力公司的联系和配合,为当地电力发展推波助澜。
B.宣城市文化工程建设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得淋漓尽致。
C.近日,苏浙沪民企老总齐聚宣城,参加安徽省与全国知名民企合作发展会议,宣城已成为民企投资兴业炙手可热的宝地。
D.繁多的工艺耗费大量人力,加上原材料收购价不断上涨,让宣纸价格随之攀升,这也使宣纸市场出现了鱼目混珠的现象。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艺术知识是对已发生过的艺术现象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理性记录,其本身是非艺术的 ②因为他所知道的这些东西本身是历史的而非军事的 ③但是,艺术修养的根基并不在艺术知识中 ④艺术知识,只是艺术修养大题目下的一种后补性、扩展性的内容 ⑤一个有高度艺术修养的人当然会有比较充分的艺术知识 ⑥这正像知道欧洲战争史常识和拿破仑生平的人未必有真正的军事修养
A.④⑥②①③⑤ B.⑤③④①⑥②
C.⑤③①⑥②④ D.④⑥②③⑤①
二、精品阅读
(一)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人生寓言
周国平
一 哲学家和他的妻子
哲学家爱流浪,他的妻子爱定居。不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她更爱丈夫,所以毫无怨言地跟随哲学家浪迹天涯。每到一地,找到了临时住所,她就立刻精心布置,仿佛这是一个永久的家。
“住这里是暂时的,凑合过吧!”哲学家不以为然地说。
她朝丈夫笑笑,并不停下手中的活。不多会儿,哲学家已经舒坦地把身子埋进妻子刚安放停当的沙发里,吸着烟,沉思严肃的人生问题了。
我忍不住打断哲学家的沉思,说道:“尊敬的先生,别想了,凑合过吧,因为你在世界上的居住也是暂时的!”
可是,哲学家的妻子此刻正幸福地望着丈夫,心里想:“他多么伟大呵……”
二 从一而终的女子
我听见许多人埋怨自己的人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那口气就像埋怨死不肯离婚的结发妻子。他们埋怨命运的捉弄,错误的结合,失败的努力。如果可以,他们宁肯和别人交换人生。在他们的眼里,人生也是别人的好。
我想起巴尔扎克笔下的一个女演员的话:“人生是件衣裳,脏了就洗洗,破了就补补,你好歹得穿上它!”
我说得稍微文雅些:人生是个对我们从一而终的女子,我们不妨尽自己的力量打扮她,塑造她,但是,不管她终于成个什么样子,我们好歹得爱她!
三 幸福的西绪弗斯
西绪弗斯被罚推巨石上山,每次快到山顶,巨石就滚回山脚,他不得不重新开始这徒劳的苦役。听说他悲观沮丧到了极点。
可是,有一天,我遇见正在下山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绪弗斯,却发现他吹着口哨,迈着轻盈的步伐,一脸无忧无虑的神情。我生平最怕见到大不幸的人,譬如说身患绝症的人,或刚死了亲人的人,因为对他们的不幸,我既不能有所表示,怕犯忌,又不能无所表示,怕显得我没心没肺。所以,看见西绪弗斯迎面走来,尽管不是传说的那副凄苦模样,深知他的不幸身世的我仍感到局促不安。没想到西绪弗斯先开口了,他举起手,对我喊道:
“喂,你瞧,我逮了一只多漂亮的蝴蝶!”
我望着他渐渐远逝的背影,不禁思忖:总有些事情是宙斯的神威鞭长莫及的,那是一些太细小的事情,在那里便有了西绪弗斯(和我们整个人类)的幸福。
四 结论
我告诉你们:意义在于过程,幸福在于细节。那些 ( http: / / www.21cnjy.com )撇开过程而只在结局中寻找意义的人找到的只是虚无。那些撇开细节而总在总体中寻找幸福的人,找到的只是荒谬。
现代人已经没有耐心流连过程,没有能力品味细节。他们活得匆忙而粗糙。他们活得既无意义,也不幸福。
应该说,爱过程的人是智慧的,爱细节的人是幸福的。
5.第二则寓言中说,人生对我们“从一而终”,我们“好歹得爱她”。这“从一而终”和“好歹得爱她”有什么意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苦难和不幸的西绪弗斯的“幸福”的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三则寓言共同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或者生命)的一种什么感悟?请用简要的文字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人生寓言》是一篇别致的哲理小品。请就其别致之处作出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触摸高考
(2009·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记住回家的路
周国平
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 ( http: / / www.21cnjy.com )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立业,去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
生活在今日的世界,心灵的宁静 ( http: / / www.21cnjy.com )颇不易得。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机会诱惑着人去尝试,压力逼迫着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年轻的心灵本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在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一个人唯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宁静的需要。所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同一个人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个儿是散的。外面的世界布满了纵横交错的路,每一条都通往不同的地点。那只知死死盯着外部生活的人,一心一意走在其中的一条路上,其余的路对于他等于不存在。只有不忘外部生活且更关注内心生活的人,才能走在一切可能的方向上,同时始终是走在他自己的路上。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换一个比方,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是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
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有意义的事,并且一心把它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个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以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有删改)
9.作者在文章开头说自己“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有“随便走走”的习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记住回家的路”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章最后一段说:“你不妨对一切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请结合全文,谈谈这句话对你的启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运用
13.在下面文段的横线上填充语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有句格言说,沉默是金。想想也是。当你受到表彰时,沉默是一种谦逊;_______________;
当你受到责难时,沉默是一种涵养。但 ( http: / / www.21cnjy.com )再换一个角度想,有时沉默又未必是金。当别人遇到难处时,你却哑然无语,这种沉默是金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人格尊严受到践踏时,你却逆来顺受,这种沉默是金么?
14.下面的材料从四个方面对葫芦丝作了介绍,请筛选信息,保留各方面的主要内容,压缩成一段文字,不超过60字。
葫芦丝是云南少数民族的乐 ( http: / / www.21cnjy.com )器,它是由葫芦笙演进改造而成的。其历史较为悠久,可追溯到先秦时代。葫芦丝形状和构造别具一格,它是由一个完整的天然葫芦,三根竹管和三枚金属簧片做成的,通体长约30厘米,主管开有7个音孔,与后世的箫笛非常近似。吹奏葫芦丝时,管身竖立,用左右手指按放音孔,右手在上,用拇指按背孔,食、中和无名指按正面上方3孔,左手按其余3孔,气流同时输入3个管口而发音。音量较小,主管的音色柔润而纤秀,在两根副管持续音的衬托下,给人以含蓄、朦胧的美感,因为它吹出的颤音有如抖动丝绸那样飘逸轻柔,所以又叫“葫芦丝”。葫芦丝常用于吹奏山歌等民间曲调,最适于演奏旋律流畅的乐曲或舞曲。在我国民族乐器大花园中,它已成为一支引人注目的奇葩,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易学易会的特点,一直为人们所喜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B [A项“隘”读“ài”。C项“殓”读“liàn”。D项“恸”读“tònɡ”。]
2.C [A项驰—弛。B项井—阱。D项祥—详。]
3.D [A项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贬义,用在此处属感彩不当。B项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指暴露得很彻底。用在此处不合语境。C项炙手可热:比喻气焰盛,权势很大。用在此处属望文生义。D项鱼目混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4.C [语段的话题是“艺术修养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艺术知识的关系”,因此,由⑤首先提出语段话题。③用“但是”与上句的“当然”呼应,转入语段的论述重点“不在艺术知识中”。下面则是对“不在艺术知识中”的论述。①用“艺术知识”与③句末的“艺术知识”形成首尾相接;⑥②则用打比方来加以论述;④再补充说明“艺术知识”与“艺术修养”的关系,回应话题。]
5.人生无法摆脱,也不能推卸逃避。
6.西绪弗斯不埋怨命运,全然不在乎自己的不幸和苦难(或者: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不幸和苦难);他十分注意生活的细节,从细节中寻找幸福、享受美好。
7.人生的“意义在于过程,幸福在于细节”。(或者:爱过程的人是智慧的,爱细节的人是幸福的。)
8.可以抓住内容、选材、结构或者表达技巧等某一方面,结合文本作具体鉴赏分析。如:
①每一则寓言既独立成文,又浑然一体,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旨鲜明。②选材富有匠心,各有侧重,互相补充:第一则重在诠释同一人生的两种态度,第二则重在强调人生不能也无法推卸逃避,第三则重在阐释于苦难人生中寻求美好。③层层推进,结构严谨:前三则渲染铺垫,第四则水到渠成揭示主旨。④表达方式:前三则都是先叙事、后议论,第四则集中议论,画龙点睛。⑤语言修辞:比喻说理,生动警策,耐人寻味。
9.作者在文章开头说自己“每到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陌生的城市”有“随便走走”的习惯,说明人们都有好奇心,肯定了下文人生路途上“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立业,去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是无可非议的;从自己写起,从现实生活中的走路写起,给人亲切的感受,自然地引出“人生也是如此”。
解析 要从全文结构方面考虑,开头由现实生活的走路写起,引出下文的“人生也是如此”。
10.(1)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没有真正的内心生活。
(2)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以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解析 理解句子含意,要注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句子所在语段的意思,分析句中重点词语或修辞手法等。(1)句中“机会和压力”是指外界的力量,(2)句中“回家的路”中的“家”指自己的心灵世界。
11.文题中“家”指的是自我,自己的心灵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界(人的精神家园,或自我的精神坐标)。作者认为:人们应该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去建功立业;但一定不要迷失了自我,要记住回归自己的心灵世界的路。
解析 标题“记住回家的路”是本文中心的形象表达,要结合全文的主旨回答这个问题。
12.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应该顺应自己的天性,去寻找自己真正喜欢做的有意义的事,并且一心把它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个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
解析 这是一个具有发散思维性质的题目,要言之成理。
13.当你被人误解时,沉默是一种宽容 当看见坏人作恶时,你却不敢吭声,这种沉默是金么
解析 排比句要求内容、结构、语气的一致,仿写时还应注意前面横线所写内容是在证明“沉默是金”,后边横线所写内容是在反对“不必要的沉默”。
14.葫芦丝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由一个完整的天然葫芦、三根竹管和三枚金属簧片做成,音量较小,主管音色柔润而纤秀,深受人们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