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死海不死
课文学习设想 《死海不死》是一篇介绍地理知识的说明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说古道今,举实例,引传说,列数据,通俗地向读者介绍了死海的特征和它的形成过程。“死海不死”这个标题看似矛盾,其实正抓住了死海的奇异特征,这就是既“死”又“不死”。学习本文要围绕“死海不死”展开学习。
前置预习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 了解死海的相关知识。2. 能正确认读、运用生字词。3. 理解题目“死海不死”的含义。过程与方法目标:1、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层次。2、掌握本文所用的说明顺序:逻辑顺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重难点 1、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层次。2、掌握本文所用的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课堂流程 学 习 内 容 学法指导
一目标认定2分钟 大家喜欢游泳吗?(喜欢的同学是因为你总能浮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水面,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不喜欢的同学那是因为你一下去就沉到河里去了,你说,那哪敢游泳啊。)今天我告诉大家一个游泳的神奇地方,人在水里它能和陆地上一样,可以蹲着站着,可以盘腿而坐,也可以迈开八字步状如鸭行,更有趣的是在水中还能跑步,玩累了,把两手一张在水面上仰天一躺,象一叶扁舟顺利漂荡,宛如睡在凉席上,实在舒服。你们想了解这个神奇的地方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科学小品——死海不死。 情境导入,直接进入文本。
二自主学习18分钟 学生读课文,自主预习:1、给文本编写自然段序号,本文有多少自然段?答:2、认真读课文,写出陌生的字词并查阅工具书注音。陌生字:学生可进行适当的小组合作:二、再次读文章,思考问题: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征?其本质特征是什么?2、死海为什么淹不死人?3、对于死海的形成,课文引用了先知鲁特的神话故事。看了课文,你能科学的说明死海的成因吗?三、试着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四、课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学生自己预习小组交流,大胆发表见解分类做好记录
三展示交流点拨升华20分钟 展示交流:一、1、学生交流自己遇到的陌生的字词2、学生展示死海的相关资料二、再次读文章,思考问题: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征?2、死海为什么淹不死人?3、对于死海的形成,课文引用了先知鲁特的神话故事。看了课文,你能科学的说明死海的成因吗?三、试着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四、课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相机点拨:1、教师进行补充。干涸(hé) 游弋(yì)谕(yù)告 安然无恙(yàng)执迷不悟(wù)2、教师电子白板补充死海资料3、这3个问题在课文中都能找到答案,这几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大胆讨论,小组竞争作答,最后教师根据讨论结果给出答案。全文自始至终围绕死海的“死”与“不死”展开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明,先说死海的“死”——没有鱼虾、水草,寸草不生,再说死海的“不死”——人不会被淹死,且能开发利用,出现生机,最后又说到死海的“死”——终将干涸,重点说“不死”与标题呼应。标题“死海不死”既是文章的内容概括,又是文章的结构线索。4、第一部分(1—4段),说明死海的特征:水的咸度很高。
第二部分(5—6段),说明死海的成因第三部分(7—8段),介绍死海的昨天,今天和明天。5、逻辑顺序 拓展思维,使对死海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阶段,又增加环保意识。
四达标反馈5分钟 1、干hé( ) 游yì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安然无yàng ( ) 沉淀( ) 转瞬( )不逊( ) 告诫( ) 家眷( ) 携带( ) 谕( )告2、回顾文章,写出这篇文章的结构提纲和大意。第一部分( — 段) 第二部分( — 段) 第三部分( — 段) 3、说说本文的说明顺序。 学生自己思考,进行展示总结。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文章所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领会掌握科学小品的特点,并根据科学小品的特点分析文章语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同发展。
重难点 领会掌握科学小品的特点,并根据科学小品的特点分析文章语言。
课堂流程 学 习 内 容 学法指导
一目标认定2分钟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文章所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领会掌握科学小品的特点,并根据科学小品的特点分析文章语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同发展。 齐读目标,找到关键词。
二自主学习18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下面问题1、读课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会作者是怎样体现趣味性的?哪些地方引起了你的兴趣? 2、文章使用“大概”“大约”“不久”“也可能”“主要”等词语,有什么好处?3、文中多处引用传说、神话故事,在说明中起了什么作用?4、人们是怎样开发死海海水资源的?5、体会列数字说明方法的作用 6、死海真的要死了,原因是死海的蒸发量大于约旦河输入的水量,因此,湖面日趋下降,按照每年水面下降40到50厘米的速度看,死海最终会消失,干涸。当然,这是一个长时间里死海的变化过程。死海能够“不死”吗?大家讨论,讨论。 小组交流,大胆发表见解分类做好记录通过训练巩固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理解
三展示交流点拨升华36分钟 小组展示1、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现趣味性的?哪些地方引起了你的兴趣? 2、文中多处引用传说、神话故事,在说明中起了什么作用?3、文章使用“大概”“大约”“不久”“也可能”“主要”等词语,有什么好处?4、体会列数字说明方法的作用 5、死海真的要死了,原因是死海的蒸发量大于约旦河输入的水量,因此,湖面日趋下降,按照每年水面下降40到50厘米的速度看,死海最终会消失,干涸。当然,这是一个长时间里死海的变化过程。死海能够“不死”吗?大家讨论,讨论。 相机点拨1、死海不死以及三、五段的两个故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学生最容易找到的地方,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语言上趣味性的赏析。譬如一二段表示出乎意料和惊讶的关联词语等,如果去掉就失于平淡了。再如段落上的安排,如果三四段互换,先给出答案,在讲故事,那趣味性也大大不如以前。教师在此做一个知识链接:科学小品文,短小而又具有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完成研讨与练习三。2、这些表推测的词语,是经过作者仔细考虑选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在没有充分的依据或确凿的证据之前,只能用这些词语表示对事物的理解程度,这也是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一种表达手段。引导学生区分确数和约数。确数是否比约数更准确呢?否3、:知识小品的写作目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为了传播科学知识。死海海水浮力大是因为咸度很高。高到什么程度?文章用具体数字表明海水中所含的盐分(钠盐、钙盐、钾盐)之多,再用其比重与人体的比重作比较,从而得出人在水中不会下沉的结论。这几个数字对于说明死海海水浮力之大都有说明效果。4、死海能够不死吗?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来说明,而不是毫无根据的自我猜测 学生提出疑难,其他学生讨论释疑,教师适当点拨,重点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四达标反馈5分钟 阅读文章第六段,回答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1)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句,主要说明了_________。
(2)文中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所列的四个数字有确数和约数两种。其中运用确数的是句_________和_________句,运用约数的是_________句和_________句。
(3)死海的形成原因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①是_________;②是_________;③是_________。
(4)这段文字除了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学生自己检测。
反思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