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7 核舟记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7 核舟记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02 13:03: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核舟记》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总--分--总”的结构方式。2.掌握文章中的文言词语、句式。3.了解我国古代雕刻技艺的精湛、成就的卓越。
重难点 1. 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2. 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3.掌握古今词义的异同、词序和重点句子的翻译。
前置预习 ⒈学习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以空间位置和物、人的主次为说明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的方法。2.文言虚字的用法。
课堂流程 环节 学 习 内 容 学法指导
一学习目标 1.目标先明确2分钟 明确目标,圈出关键词
二自主学习 2独学10分钟 1.《虞初新志》及课文作者魏学洢。2.重点字词:盖大苏范赤壁云 :盖,表推测的句首语气词。云,句末助词无义,可不译。 轩敞:高起而开敞 启窗而观:启,打开。而,顺承关系 石青糁(sǎn )之:之,代词,代字迹 中峨冠而多髯(rán)者:者,……的人 东坡右手执卷端 :执,拿 绝类弥勒:绝类,极像 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属,类似 诎右臂支船 :诎,同 “屈”,弯曲。 左手倚一衡木:倚,倚靠。衡,同“横”。 若啸呼状:若,好像。状,形状,样子。若听茶声然:然,……的样子 3.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⑴ 罔不因势象形。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舟首尾长约有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自己做,检测学生的自学预习情况组长组织检查,纠错,落实
3.对学15分钟 诵读,读出层次。本文是一篇实物说明文,结构清晰。请同学们采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诵读这篇古文。完成下列问题。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 ,交代核舟和王叔远的关系及其雕刻的主题,给读者一个总印象。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写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总计核舟上的 的项目和数目,以赞叹核舟的 。结构方式: 分说部分按 顺序写。 明确作者的感情变化后,更能读出感情结合作者写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
4.群学10分钟 一、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用原文作答⒈文中从哪几方面写“明人”的“奇巧”?⒉作者用哪两句话写核舟的大小和船舱的格局?⒊文中哪两句话表明小舟是停放着的?二、文章在介绍核舟时,先写舟的中间部分,次写船头,最后写船尾,试具体分析这样安排写作顺序的原因。 三、文章结尾写“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深入文本的字里行间去发现、解决问题
三达标检测 5.达标检测5分钟 一、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1.长约八分有奇 2.左手倚一衡木 3.计其长曾不盈寸 4.诎右臂支船 二:解释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1.启窗而观 2.峨冠而多髯者 3.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三、翻译下列句子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形态。 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3.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闭卷检测当堂明确学习效果
四小结反思 小结反思3分钟 学生自评学习效果,客观实际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