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地表形态的变化
第二章 第二节第1课时
新课导入
科学家经过对当今世界上最高峻的喜马拉雅山脉的考察和精密测量,发现它在2500万年以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科学家还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许多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而且还发现喜马拉雅山现在还在不断地升高(上升的速度是每年18.5毫米)。
喜马拉雅山脉
导致喜马拉雅山脉地表形态发生变换的力量来自于哪里呢?
1.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通过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图,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板块运动与地形的关系。
3.通过地质构造和地质剖面图,理解背斜、向斜及断层的形成过程、特征及实践应用。
4.了解火山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一、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01
能量来源
地球本身,地球运动旋转能、引力能
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之内力作用
能量来源
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表现形式
风化 | 侵蚀 | 搬运 | 堆积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之外力作用
02
地表形态变化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地球内部
太阳辐射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地 震
风化作用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
固结成岩
共同作用的结果
科罗拉多大峡谷
流水侵蚀切割
板块碰撞、地壳抬升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912年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60年代末
海岭
海沟
魏格纳提出
“大陆漂移学说”
勒皮雄、麦肯齐、摩根等提出“板块构造学说”
赫斯和迪茨提出
“海底扩张学说”
美
洲
板
块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
欧亚板块
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
非洲板块
南 极 洲 板 块
大板块内部还可以划分出若干小板块。
各板块处于不断运动当中,板块交界处活跃,板块内部稳定。
岩石圈被断裂构造带(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六大板块。
板块之间的基本关系:
相互碰撞
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
裂谷
海洋
彼此分离
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
海沟
岛弧
海岸山脉
褶皱山脉
消亡边界
板块张裂
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的两侧多是什么样的地形?
生长边界主要分布在何处?
思考
消亡边界
生长边界
【情况一】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
大洋板块位置较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成岛弧或海岸山脉。
千岛海沟
日本海沟
马里亚纳海沟
岛弧链
海沟
岛弧
太平洋板块
欧亚板块
【情况一】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
大洋板块位置较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成岛弧或海岸山脉。
海沟
岛弧
太平洋板块
欧亚板块
科迪勒拉山系
【情况二】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
大陆板块相撞处,往往形成巨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
太平洋板块
青藏高原
喜马拉雅山脉
印度洋板块
欧亚板块
【情况三】大陆板块之间的张裂处
如果板块张裂的地方在大陆上,由于陆壳较厚,会形成狭长的裂谷,如东非大裂谷。
开始张裂
形成大陆裂谷
发育为海洋
温馨提示:
东非大裂谷不是六大板块间的交界,是六大板块中的非洲板块内部次板块间张裂形成。
(东非大裂谷)
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力量
(东非大裂谷)
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力量
【情况四】大洋板块之间的张裂处
如果板块张裂的地方在大洋上,由于洋壳较薄,岩浆会从海底涌出,冷却后形成海岭,又称“海底山脉”或“大洋中脊”。
大
西
洋
海
岭
活动
1.读图,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说明喜马拉雅山脉是怎样形成的。
六大板块分布
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示意
2.设计模拟实验或绘制示意图,说明太平注西部边缘的深海沟一岛弧链是怎样形成的。
参考答案:
1.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印度板块是印度洋板块的一部分,属于大陆板块)相碰撞,因两者都是大陆板块,地壳受挤压后褶皱隆起,形成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
2.太平洋西部边缘处于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的消亡边界,大洋板块因位置低,碰撞挤压时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在俯冲带形成海沟,在大陆板块一侧受挤压后上拱形成岛弧链。
海沟
岛弧
太平洋板块
欧亚板块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地质构造:由于地壳活动,水平岩层发生弯曲或位移而遗留下来的形态。
思考
地质构造对地形的发育有什么样的影响?
1.褶皱构造
泥盆纪
石炭纪
侏罗纪
土壤
第四纪
沉积作用
岩层
【褶皱】
背斜
岩层在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而产生的波状弯曲,基本单位是褶曲
向斜
核部
翼部
翼部
核部
翼部
翼部
向斜
背斜
背斜 向斜
基本形态
岩层 新老关系
构造地貌
新
老
老
新
新
新
老
老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岩层向上拱起
中心岩层较老
两翼岩层较新
常形成山岭
岩层向下弯曲
中心岩层较新
两翼岩层较老
常形成盆地或谷地
图中地质构造属于向斜还是背斜?
形成的地貌是山岭还是山谷?
思考
【背斜谷的形成】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
常受外力侵蚀形成谷地。
背斜
向斜
【向斜山的形成】
向斜核部岩性坚硬,
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地形倒置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背斜谷
向斜山
【背斜谷的形成】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
常受外力侵蚀形成谷地。
【向斜山的形成】
向斜核部岩性坚硬,
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活动
读图,完成相关任务。
发育在向斜构造上的山岭示意
发育在背斜构造上的山谷示意
(1)在图中,用虚线绘出背斜部位缺失的岩层。
(2)议一议,背斜谷和向斜山分别是怎样形成的?
背斜的顶部受张力作用,容易被外力侵蚀成谷地。
向斜的槽部,物质坚实,不易被外力侵蚀,反成山岭。
2.断层构造
泥盆纪
石炭纪
侏罗纪
土壤
第四纪
【断层】
岩层发生破裂之后,两侧的岩块沿破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形成断层
断层面
断层线
地垒
地堑
地堑
地垒 地堑
基本 形态
构造 地貌
地垒
地堑
地堑
吐鲁番盆地
渭河谷地
汾河谷地
泰山
庐山
华山
断层间的岩块相对上升
断层间的岩块相对下降
常形成断块山
常形成狭长凹陷的谷地
断层构造地貌常见案例
透水层
隔水层
油气井
水井
隧道
水
隔水层
水
气
油
泉
隧道工程应选址于背斜,避免渗漏
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
断层处易找泉,大坝等工程应避开断层带
全球地形
阿特拉斯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安第斯山脉
安第斯山脉
褶皱山特征:
岩层发生拱起或凹陷;
规模一般较大,可绵延数千米;
坡度较为和缓。
小结
断块山特征:
岩层发生破裂和位移;
相对于褶皱山而言较为低矮;
坡度较大。
泰
山
断层示意
读图,完成相关任务。
活动
(1)断层面是指岩体断裂错开的面,断层线是指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在图中找到断层面、断层线,并将它们标注出来。
(2)想—想,岩体发生破裂就会形成断层吗?
(3)议一议,沿断层线常发育成什么地形?
断层线
断层面
参考答案:
(2)岩层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块沿破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断层。
(3)陡崖
(三)火山活动与地表形态
什么是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能量强烈释放形式
岩浆喷出地表即为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
中心式喷发
往往会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火山地貌
世界大多数火山都具备这种特征
中心式喷发
裂隙式喷发
裂隙式喷发
熔岩物质溢出地表形成宽广的玄武岩高原
如美国哥伦比亚高原 印度西部高原等
火山喷发的类型
活火山
印尼的赛博坦火山
休眠火山
意大利维苏威火山
死火山
东非乞力马扎罗山
世界火山分布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洋中脊火山地震带
活动
六大板块分布
1.世界上的火山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带、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带和洋中脊带。读图,试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进行解释。
火山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处,主要是碰撞处。
2.读图,议一议,火山地貌在形态上有何特点?尝试用等高线绘一幅有火山口湖的火山地形图。
日本富士山
火山口湖形成过程示意
活动
火山口
火山锥
熔岩通道
未经破坏的火山口是一个中央低凹的封闭洼地,有时会积水,形成火山口湖
600
550
500
580
单位:米
长白山天池
长白山天池
长白山天池
地表形态的变化
第1课时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火山活动与地表形态
褶皱构造
断层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