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课时2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 课件(共29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1 课时2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 课件(共29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20 14:35: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第三章 第一节第2课时
新课导入
受热量纬度分布不均、地转偏向力影响
受热量纬度分布不均、地转偏向力、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影响
三圈环流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形成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复习旧知
1.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2.通过阅读示意图,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3.运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原理,分析气压中心及季风环流的形成与分布,并能说出世界季风气候的成因、分布和特征。
三、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
(一)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前面的三圈环流是在假设地表物质均匀,太阳直射赤道,考虑地球自转而得出的,但地球自转运动的同时也在做公转运动。若再考虑公转这一因素,三圈环流所形成的气压带和风带将会有何变化呢?
60°N
60°S
30°S

30°N
太阳光线
太阳光线
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规 律
气压带、风带随 太阳直射点季节移动而南北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但整体相对太阳直射点移动有滞后性。
夏至日
春分日
秋分日
冬至日
在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南北移动规律
——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假定图 3-9 中各气压带的宽度大致为 10 个纬度,尝试绘制一幅以北(南)极为中心的半球投影图,并将夏(冬)至日气压带和风带在地球上的纬度分布情况,画在图中相应位置上。同桌或前后同学分工绘制不同半球的投影图,并就作品进行互评。
活动
图3-9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北极点俯视图
南极点俯视图
参考答案:
(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开始的假设条件中还有一个条件没用上,就是假设地表物质均匀,我们的地表实际是不均匀的,有海洋、陆地等组成,在海陆分布影响下大气环流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海陆的热力差异影响海陆的气压分布:
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低,出现冷高压。
夏季,陆地增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高,出现热低压。
陆地比热容小
升温降温快
海洋比热容大
升温降温慢
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而且海陆相间分布,对气压的影响尤为显著,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冬季,大陆出现冷高压中心,将大陆上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
副极地低气压带在海洋上保留下来,并由带状分布变为低压中心
副极地低气压带
一月气压分布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亚洲
高压
阿留申
低压
冰岛
低压
夏季,大陆出现热低压中心,将大陆上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
副热带高气压带在海洋上保留下来,并由带状分布变为高压中心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七月气压分布
亚洲
低压
夏威夷
高压
亚速尔
高压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思考
为什么北半球气压带被切断,呈块状分布,而南半球气压带保留相对较为完整?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北半球陆地和海洋相间分布,且北半球陆地面积广大;
而南半球则是海洋占绝对优势,气压带的纬向分布比北半球明显。
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三)季风环流
典型地区:
亚洲东部(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区)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东北季风
北半球东北信风带向南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西北季风
一月气压分布与冬季风
西北季风
冬季,大陆出现冷高压中心,将大陆上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
副极地低气压带在海洋上保留下来,并由带状分布变为低压中心
副极地低气压带
亚洲
高压
阿留申
低压
冰岛
低压
西北季风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南半球东南信风带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
七月气压分布与夏季风
东南信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在海洋上保留下来,并由带状分布变为高压中心
夏季,大陆出现热低压中心,将大陆上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
副热带高气压带
亚洲
低压
夏威夷
高压
亚速尔
高压
西南季风
东南季风
季风特点
东亚冬季风:
风向:
性质:
成因:
西北风
寒冷干燥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影响的主要高低压中心:
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
东经180西经
150
135
120
105
90
75
60
45
高气压
1月
西北季风
东北季风
西北季风
低气压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东亚夏季风:
风向:
性质:
成因:
影响的主要高低压中心:
冬夏季风强弱关系:
东南风
温暖湿润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东经180西经
150
135
120
105
90
75
60
45
7月
东南季风
西南季风
东南季风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低气压
高气压
南亚、东南亚冬季风:
风向:
性质:
成因:
东北风
温暖干燥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影响的主要高低压中心:
亚洲高压、澳大利亚低压
东经180西经
150
135
120
105
90
75
60
45
高气压
1月
西北季风
东北季风
西北季风
低气压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南亚、东南亚夏季风:
风向:
性质:
成因:
影响的主要高低压中心:
冬夏季风强弱关系:
西南风
炎热湿润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经180西经
150
135
120
105
90
75
60
45
7月
东南季风
西南季风
东南季风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低气压
高气压
比较内容 东亚 南亚、东南亚
风向 源地 1月
7月
主要 气压中心 1月
7月
成因
西北风 亚欧大陆
东南风 太平洋
东北风 亚欧大陆
西南风 印度洋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
亚洲高压
澳大利亚低压
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小结
读图 3-10、图 3-11、图 3-12,完成相关任务。
活动
(1)读图 3-10,说出南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分布有何不同特点;读图3-11,说出南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分布有何不同特点。
图3-10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图 3-11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基本上呈块状,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呈带状。
读图 3-10、图 3-11、图 3-12,完成相关任务。
活动
(2)读图 3-12,说明亚洲 1 月、7 月风向的季节变换情况;比较亚洲冬季风和夏季风在冷暖、干湿性质上的不同,并说明理由。
亚洲 1 月东亚吹西北季风,东南亚、南亚吹东北季风;7月份东亚吹东南季风,东南亚、南亚吹西南季风。
冬季风由陆地吹向海洋,西北季风寒冷干燥,东北季风温暖干燥。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东南季风、西南季风温暖湿润。
图 3-12 亚洲季风
图3-10 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图 3-11 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读图 3-10、图 3-11、图 3-12,完成相关任务。
活动
(3)将图 3-12 与图 3-10、图 3-11 相对照,说明冬季、夏季亚洲大陆和太平洋上气压分布的特点,分析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的原因。
图 3-12 亚洲季风
冬季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使低压带保留在海洋上,太平洋上为阿留申低压。夏季亚洲(印度)低压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使高压带保留在海洋上,太平洋上为夏威夷高压。
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的海陆性质差异最大,所以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活动
单圈环流
赤道与极地之间形成闭合环流
(假设条件)
①地球静止不动
②太阳直射赤道
③地球表面均匀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考虑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否定假设条件之二)
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纬向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压中心,形成季风环流
北半球的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南半球的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考虑海陆分布(否定假设条件之三)

近地面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考虑地球自转(否定假设条件之一)
三圈环流
丹霞结合课本,绘制了下图。读图,完成相关任务。
(1)想一想,丹霞对大气环流内在逻辑的把握是否准确?说明理由。
(2)议一议,如果要在图中有疑问号的色块内填上相关内容,你准备填写什么?你的理由是什么?
(3)对大气环流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诊断,看一看自己的“软肋”在哪里,再向老师请教或与同学交流改进措施?
准确,通过假设条件,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增加影响因素,一步一步接近实际状况。
大气活动中心强弱、位置发生异常,世界各地天气、气候会发生异常。
活动
高低纬间
热量差异
地转
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
的南北移动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形成季风
气压带、风带南北移动
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
小结
大气环流的形成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第2课时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与季风环流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与大气活动中心
季风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