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第五章 第一节
新课导入
树袋熊又称考拉,分布在澳大利亚大分水岭东北部、东部沿海岛屿和内陆低地的桉树林中,主要以桉树叶为食。树袋熊集中分布区也是人类喜欢的定居之地,因受人类活动的干扰,树袋熊面临很大的生态威胁,当地居民认为人类集中居住。干扰了树袋熊的生活,于是把房屋分散修建于桉树林中,可事与愿违,分散居住的结果,反而对树袋熊栖息地造成更大的威胁。
树袋熊
澳大利亚地形分布
1.为什么树袋熊集中分布区也是人类喜欢的定居之地?为什么人类分散居住反而对树袋熊栖息地的影响更大?
2.人类改变了树袋熊生存环境的那些因素,进而破坏了树袋熊生存环境的整体性?分析其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1.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分析、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
2.认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对人类活动的意义。
一、自然环境的组成
自然环境由
以气体物质为主的大气圈
液态水为主的水圈
固体岩石为主的岩石圈
生物有机体为主的生物圈组成。
地形地貌
生 物
土 壤
水 文
气候条件
二、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一)自然环境内在联系的整体性
表现一:
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或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
约和相互渗透,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在景观上具有一致性。
表现二:
某一要素或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或部分甚至整体
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
表现三:
某一地区要素的改变会引起其他地区要素的改变。
整体性是指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
深居内陆
气候干燥降水稀少
风力作用强
沙漠砾漠
表现一:
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或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
约和相互渗透,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在景观上具有一致性。
物种多样性低
*动植物稀少
*地表风阻小
地表水贫乏
*涵养水源能力低
*蒸发大于降水
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物种多样性丰富
流水作用强
流水地貌显著
分解作用快
风化壳厚
生物风化强
请你来描述下雨林环境下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体现
土壤贫瘠
淋溶作用强
*降水与下渗
思考
这一表现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什么关系?
植物繁茂
气候湿润
土壤贫瘠
侵蚀剧烈
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表现二:
某一要素或部分的变化,会
影响其他要素或部分甚至整
体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
某地区自然环境中的植被遭到大规模破坏之后,地表的蓄水能力下降,地面径流增加,对土壤冲刷加剧,造成水土流失,大气湿度减小,气候日渐干旱,整个自然地理景观发生了变化。
青藏高原的隆起使得印度洋上的暖湿气流很难从南亚进入我国的西北地区,造成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少雨,整体地理环境往干旱方向进行演化。
另一方面,青藏高原与蒙古高原将西北地区夹在中间,形成一个走廊,当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南下时,只有这一个能道,加强了西北地区冬季风。
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我国西北地区有什么影响?说明了什么?
表现三:
某一地区要素的改变会引起其他地区要素的改变。
整体性的表现体现在不同尺度的地理环境中
大到全球尺度的海陆关系
小到地方性尺度的森林系统
(二)自然地理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系统: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作用,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土壤系统就是在环境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自然地理系统具有整体性效应。
华南阔叶林地区
黄土高原地区
组分结构多样
系统整体性强
抗干扰能力强
稳定性好
组分结构简单
功能不协调
稳定性较差
自然地理系统具整体性的强弱,取决于各组分的完备性和功能的协调性。
自然环境要素的不同组合,生产功能的强弱有明显的差异明显。
中国江淮地区
水文
地貌
气候
土壤
生物
气候湿热
河网密布
植被
茂密
土壤
肥沃
冲积平原
生产功能强
中国西北内陆
水文
地貌
土壤
气候
生物
气候干旱
河流少
内流河
少数耐
旱植物
发育差
肥力低
风积
风蚀地貌
生产功能弱
阿根廷大部分位于亚热带和温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世界上蜂蜜生产和出口大国,阿根廷蜜源植物种类繁多,主要有车轴草、柑橘、桉树、紫苜蓿、向日葵等,采蜜期一般为10月至次年3月。蜂蜜的产量、质量是当地地理环境整体效应的反映。
阿根廷可划分三个蜜源区,由于每个蜜源区自然地理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差异,形成不同特征的自然地理系统结构,拥有了不同的产蜜功能。
南回归线
东部平原区 地势平坦,气候条件适宜蜂业,是阿根廷主要的产蜜区。蜜源植物以三叶草和柑橘为主,生产的蜂蜜呈浅琥珀色,深受国际市场欢迎。不利因素是水灾较多、冬季潮湿、夏季多雨,蜂群有时发生病害。
北部亚热带区 纬度较低,气温较高,雨量充沛,蜜源植物种类多,蜂群发育较快,生产的蜂蜜种类较多。
南部草原区 气候条件复杂,蜜源植物混杂,蜂蜜产量较少。
南回归线
(三)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演替
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地理系统发展的方向、强度、形式会发生变化。
变化性:自然环境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但周期性的日变化、年变化不会导致系统的演替。
如地貌的侵蚀变化。在流水侵蚀下,高原的峡谷不断拓宽,高原面萎缩,逐步演化为山地;山地逐步侵蚀为丘陵,进而演化成平原。
(1)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导致苏门答腊岛热带雨林景观分布有限的原因。
(2)运用整体性原理,解释苏门答腊岛缺少天然良港的原因。
(3)导致苏门答腊岛降水空间差异的主导地理因素是什么?
地形因素
苏门答腊西部地区海岸,常年多大风大浪,风力作用强,难以停靠船舶。东部地区,地势低平,多沼泽,沉积作用强,海水水位浅,难以建成港口。
苏门答腊岛屿中部山地广布,海拔高,地势起伏大,气候高温多雨,淋溶作用强,有机物分解速度快,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层薄,雨林植物难以扎根。
活动
完成教材P107活动任务。
苏门答腊岛地形分布
三、自然环境整体性与人类活动
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其实就是利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并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
人类在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改变了某种要素,会影响到其他要素甚至自然环境。
黄土高原
地上河
河口湿地
沙尘暴
洪涝
在黄土高原过度垦殖,不仅破坏了当地生态,使农业生产处于低产落后、恶性循环的状况,也是造成黄河下游地区洪涝、风沙、盐碱等灾害的重要原因。
各地区之间的环境状况是相互影响的
盐碱化
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也会影响其他环境要素。
35吨
30吨
1吨
145吨
冶金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造成大量的废渣,废渣会占用大量土地,废渣中有大量的其他金属元素,我们在冶炼的过程中应该利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维,进行综合性利用。
(1)从整体性角度说明移民在开发土地资源时导致湿地减少的原因。
(2)为什么尽管恢复了部分区域被破坏的湿地环境,但要恢复美洲鹤原来的生活环境却仍有很多困难?
(3)从整体性角度分析,为什么人工训练美洲鹤并野外放飞,实验成功的难度非常大?
排干湿地中水分,土壤变干;在土地上进行耕地、修筑房屋、道路等,湿地大量减少。
人工训练环境和野外环境存在较大差异
部分被破坏的湿度环境恢复没有改变整体环境的恢复。
活动
1.完成教材P108活动1。
美洲鹤地理分布
美洲鹤
2.据图5-3,绘制一幅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示意图,并以我国西北内陆为例,阐明各要素间的关系?
大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
水文
生物(植被)
气候
地貌
土壤
活动
水文
地貌
土壤
气候
生物
气候干旱
河流少
内流河
少数耐
旱植物
发育差
肥力低
风积
风蚀地貌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环境的组成
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自然环境内在联系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演替
自然环境整体性与人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