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题西林壁》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05 20:00: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庐山 庐山出名的原因除了优美的风光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一首诗。你知道是什么诗吗?[宋]题西林壁题西林壁:
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作者介绍 (1037-1101)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 ”。汉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栾[luán]城。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诗文有《东坡七集》等。
被称为 苏轼苏东坡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 《题西林壁》为苏轼47岁时所作。元丰七年(1084)四月,苏轼离任黄州、就职汝[rǔ]州时,途经江西 游庐山,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总结庐山之游的绝唱。 作品写作背景 题西林壁 ??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有节奏有重音有感情 题西林壁 ??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解诗意注释:
横看:从正面看
不识:看不清 ,认不清
面目:面貌 ,这里指庐山的风景。
只缘:只是因为
身: 自己
此山:指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横看连绵起伏的山岭侧看高耸入云的山峰横看庐山成了连绵起伏的山岭,侧看庐山成了高耸入云的山峰。远近低高各不同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的样子都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因为 意思是: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只是因为自己在庐山之中。
背一背: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 侧 ,
各不同。
不识 真面目,
身在 。测一测: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启示人们: 。
2、学了这首诗,我懂得了

的道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看事物的角度不同,
得到的结论就会不同 ,我们要客观全面
看待问题 你还知道哪些事情需要我们客观全面去了解事物的?盲人摸象画杨桃 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岭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诗句运用:溪上遇雨(其二)
唐 崔道融
坐看黑云衔猛雨,
喷洒前山此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
却是山前晚照明。黑云:乌云
衔:含着
猛雨:很大的雨
独:依然,还是
晚:傍晚
明:明亮
译文 我坐着看乌云含着很大的雨喷洒在前方的山峦上,而此地却依然阳光灿烂。我忽然吃惊得跳起来,因为乌云和暴雨在自己的头上,但是山前的夕阳却很明亮。夏季暴雨的瞬间变化。急雨才在前山,忽然已到溪上,叫人避之不及。
“衔”“喷”,把黑云拟人化了(它像在撒泼、顽皮),形象生动,而且写出了雨的力度,具有一种猛烈倾注感。
诗人还通过“遇雨”者表情的变化,先是“坐看”,继而“忽惊”,侧面烘托出夏雨的瞬息变化 难以预料。
全诗 文笔活泼,生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