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备课
课题 10.保护我们的身体 授课时间 月 日(星期 )
课型 新授课 第 1 课时(共1 课时)
教材分析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本课是学生已经体会到感觉器官和脑对人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意识,学习保护身体的一些方法。 本课的科学实践活动围绕“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为主:1.学生记录、交流一周的生活情况(包括睡眠、吃饭、运动、娱乐、上学、写作业等)。通过思考,想一想哪些习惯对健康有益,哪些习惯对健康有害,学生通过交流,对健康生活习惯形成统一认识。2. 教师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制订自己的作息计划;从健康的角度评价家庭生活质量(可以从饮食、家居环境、生活习惯等方面评价)。通过多种活动,养成健康生活的意识习惯。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了解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初步了解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推理、类比等思维方法,其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小组内的沟通合作等能力都有一定的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学生能知道睡眠、饮食、运动等因素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能如实记录、汇报自己一周的生活情况。 科学思维: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归纳总结保护感觉器官和脑的主要措施。 探究实践:能制订科学的作息时间表。 态度责任:学生能树立健康意识,自觉改正不良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学生能知道睡眠、饮食、运动等因素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教学难点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归纳总结保护感觉器官和脑的主要措施;能制订科学的作息时间表。
板书设计 10.保护我们的身体 保护身体的方法: 1.科学的作息时间。 (吃饭、学习、锻炼、睡眠......) 2. 健康的饮食习惯。 3.热爱运动。 4.远离电子游戏。
教学过程 问题引领下的主要学习任务、师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一、提出并聚焦问题 1.谈话: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各种感觉器官和脑。其实,它们都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保护好我们的感觉器官和脑就是在保护我们的身体。那么我们该怎么保护我们的身体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设计意图】学生从关注身体局部(感觉器官和脑)的保护转移到关注整体的保护。 二、记录、交流一周的生活情况和认识健康生活习惯 1.交流一周的生活情况 谈话:课前为大家布置了在活动手册上记录自己一周生活情况的任务,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内先分享一下自己一周生活情况。 学生先组内交流,分享自己一周生活情况。教师巡视,同时拍照片,记住生活情况比较特别的同学。(关注睡眠时间过短或过长,吃饭时间过短或过长、运动时间过短或过长、学习时间过短或过长的学生) 引导学生周六周日的睡眠、吃饭、运动、学习时间和平时比一比。 小组内分享后,说一说自己和其他同学睡眠、吃饭、运动、学习的所用时间有没有不同,造成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通过刚才的分享,我们发现同学们在睡眠、吃饭、运动、学习的时间所用的时间不同,请思考哪种作息时间安排更合理,那些生活习惯更好呢? 教师出示课件资料: 小学生正常睡眠10个小时,一般在晚上9点之前要睡觉,10点进入深睡眠有利于身高生长以及各个脏器充分得到休息,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中午冬季午休40分钟-1小时,夏季适当延长午休时间。 充足的睡眠可以保证第二天上课精神状态尚可,要保证八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 【资料来源:百度】 小结:看完这段资料我们知道,小学生应该保证每天8小时的睡眠,每天最好午休。 那么请同学们思考,如果睡眠时间不够会有什么危害呢? 教师:对于小学生,如果过度的熬夜,会出现整天昏昏沉沉的,大脑不清醒,能够引起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继续讨论和研究:吃饭、运动、学习的时间。 吃饭的时间:儿童进餐的时间一般来说不少于20分钟,合理的进餐时间一般是20-30分钟。 吃饭时间过长或过短会引起消化不良。 教师:吃饭应该注意什么? 教师补充: 1、就餐前要洗手。 2、在安静、愉悦的环境就餐。 3、细嚼慢咽、不看电视、不看手机、不说笑打闹,以免在说笑的时候,食物呛到气管里发生窒息的风险。 4、不挑食、不偏食,合理进食。避免暴饮暴食、吃过凉、过硬以及刺激性的食物。 5、餐后漱口,清除口腔的食物残渣,以免形成龋齿。 6、餐后半小时之内避免剧烈运动,如追跑、打闹这些行为,以免引起呕吐、腹痛等胃肠道功能的紊乱,造成身体的不适。 运动:国家规定1小时。 运动的益处 1、能够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和抵御疾病的能力。 2、对脑力有促进作用。精神状态会更好,有更加敏捷的思维,更加高效的应变能力,以及更加集中的注意力。 3、促进骨骼发育。对长高是有很大帮助的。 缺乏运动对小学生的影响 1、身体处于亚健康,免疫力低下。 2、看起来病恹恹的,精力不充沛,学习效率也不高。 3、身高方面会有一些逆势。 4、心理素质不强,如抗压力能力,抗风险能力,情绪调整等能力低。 学习:小学生每日学习时间不可超过6小时。学生每天平均上课6节,按一节课40分钟计算,每天上课时间为4个小时。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学习时间过长有什么危害? 1、长时间坐着学习,影响身体健康发育。 2、长时间盯着作业本,影响视力。 3、产生疲劳,影响学习效果。 三、制订科学作息时间表 教师:刚才我们已经了解到了哪些是健康的生活习惯,哪些是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我们能不能按照健康生活习惯的要求,为自己制订科学的作息时间表呢? 请同学们试一试。 教师:请同学分享。 谈话:大家都制订了符合自己的科学作息表,希望大家能够行动起来,把计划变成现实。 四、模拟体检活动 谈话: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我们是通过什么知道自己的身体是否健康的呢? 我们通过体检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你们知道体检都有哪些项目吗? 为大家介绍测量身高、体重、视力、肺活量、听诊器等工具。 请几位同学当体检医生,其他学生体验,并记录自己的数据。 讲述计算体重指数的方法,并请同学们算一算,看看自己体重指数是什么等级,并记录在活动手册上。看看自己需要如何改善。 通过体检我们能更好的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改善。我们也要和家人讲一讲体检的重要性,并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 【设计意图】使学生深入了解对良好习惯的认识,知道什么习惯是对身体有益,需要坚持;知道什么习惯对身体带来的害处,需要改进。 五、拓展与应用 1.了解眼的主要结构和成像原理。 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材料。
作业布置
教 学 反 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并通过交流了解一些健康的生活习惯,学习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为将来的健健康生活打下认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