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季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寒假即将来临,某研学团队想去参观我国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作为导游的你应该带他们到( )
A.云南元谋 B.北京周口店 C.陕西蓝田 D.安徽和县
2.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下图所示稻谷最有可能出土于( )
A.陕西半坡遗址 B.北京东胡林遗址 C.山东大汶口遗址 D.浙江河姆渡遗址
3.相传黄帝时期,仓颉造字,伶伦作律,嫘祖缫丝。考古学者在河南、陕西、甘肃、浙江等地发掘出距今8000-6000年的独木舟、骨笛、蚕茧和丝织品等。下面对古代传说与历史事实的联系叙述正确的是( )
A.远古传说是完全不可信的
B.我们可以完全相信远古传说
C.历史事实是在远古传说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
D.远古传说有夸张,但也蕴藏着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
4.“夏传子,家天下。”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王朝的诞生。夏王朝的建立者是( )
A.鲧 B.禹 C.启 D.桀
5.成语“酒池肉林”,形容穷奢极欲,出自《史记·殷本纪》“以酒为池,悬肉为林”。该成语描绘的暴君是( )
A.夏桀 B.周厉王 C.周幽王 D.商纣王
6.夏商周时期被称之为我国历史上的“青铜文明时代”。下列出土的青铜器中,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利簋 D.三星堆青铜面具
7.“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 )
A.秦穆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齐桓公
8.战国初年,“三家分晋”,“田氏代齐”,诸侯国越来越少,形成了战国七雄局面。从地理位置看,战国七雄中处于最西端的是( )
A.齐 B.楚 C.秦 D.燕
9.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水早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主持修建者是( )
A.管仲 B.勾践 C.廉颇 D.李冰
10.“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的思想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集中体现老子学说思想的书籍是( )
A.《孙子兵法》 B.《诗经》 C.《孟子》 D.《道德经》
1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一首《古风》描述了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气势。秦国完成统一大业是在( )
A.公元前3世纪 B.公元前2世纪 C.公元3世纪 D.公元2世纪
1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戍边误期,依律当斩 B.秦的暴政
C.自然灾害严重 D.民族矛盾尖锐
13.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使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国力增强,国库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史称( )
A.光武中兴 B.文景之治 C.开皇之治 D.开元盛世
14.下图为西汉时期的金缕玉衣,出土于汉代诸侯王墓,共用近2500块玉片,金丝重1100多克。它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诸侯王实力强大 B.“推恩令”的实施 C.刺史制度的建立 D.盐铁专卖
15.《后汉书》记载,章和二年,年仅十岁的汉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窦氏一族操纵朝政,“威权震切廷”。汉和帝在宦官的帮助下铲除窦氏,然而宦官又开始把持朝政。这反映出东汉后期( )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社会稳定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自然灾害频繁
16.2023年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京举行。“一带一路”是开放之路,是合作之路。西汉时,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
A.洛阳 B.广州 C.北京 D.长安
17.某音公众号介绍某一历史人物时显示“针灸、麻沸散、五禽戏”等关键词,他介绍的历史人物是( )
A.扁鹊 B.葛洪 C.华佗 D.李时珍
18.下图是甘肃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纸本地图。考古专家推断该地图是汉文帝或者汉景帝时期的地图。由此可知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蔡伦改进造纸术使该图得以保存下来 B.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掌握了造纸技术
C.图上标注道路等说明它清晰精确 D.西汉时,纸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
19.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军阀混战。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的著名战役是(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牧野之战 D.长平之战
2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长期分裂时期。在长期分裂中也曾出现过短暂的统一。这个统一时期是( )
A.西晋 B.东晋 C.北魏 D.北周
21.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还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苻坚的做法( )
A.改革了官员选拔制度 B.实现了国家统一
C.完善了儒学体系 D.促进了民族融合
22.《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材料表明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民南迁 B.耕作技术先进 C.环境优越 D.社会安定
23.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东山再起”这些成语典故相关的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淝水之战 C.涿鹿之战 D.桂陵之战
24.东汉以后,书法已经成为专门供人们欣赏的艺术。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作品是( )
A.《宣示表》 B.《女史箴图》 C.《兰亭集序》 D.《满江红》
25.学习中国古代史,了解中国朝代更替顺序是关键。春秋________ ________西汉________三国________东晋________,朝代顺序正确的是
A.秦、战国、西晋、南北朝、东汉 B.战国、秦、南北朝、西晋、东汉
C.战国、秦、东汉、西晋、南北朝 D.战国、秦、东汉、南北朝、西晋
二、非选择题(26、27题各18分,28题14分,共50分)
26.夏商周时期,是早期国家形成与社会变革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二:“(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
材料三:
A B C D
材料四: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五:
漫画一 漫画二 漫画三
(1)材料一中的“选贤与能”指的是原始社会后期实行的什么制度?“天下为家”说明夏朝时实行了什么制度?(4分)
(2)材料二中的“国”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概括“立国”的主要对象。(4分)
(3)根据材料三所示甲骨文图片,尝试着写出对应的汉字。(2分)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内容,谈谈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2分)
(5)仔细辨识材料五:这三幅漫画分别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哪个学派的思想主张。(6分)
27.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武帝治下,儒学在朝中受到尊崇,武帝认为任用饱读儒家经典之士有利于君主,因为他们自律、利他、识礼、循规,而且忠于上司。因此,他建立了一种用儒家经典来培养未来官吏的国家教育体系,建太学,聘用博士讲授五经《易》《书》《诗经》《礼》和《春秋》。
——(美)伊佩霞《剑桥中国插图史》
材料三:汉武帝时期,开拓了丝路,被称为“凿空之旅”。自此以后,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因此,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所谓“赛里斯”即“丝绸”之意。
材料四:两汉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人们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
(1)材料一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6分)
(2)据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据材料二概括“武帝治下,儒学在朝中受到尊崇”的具体表现。(4分)
(3)据材料三,写出西汉时开拓丝路的人物。西域开通后,西汉王朝加强对西域的管理,设置什么机构?机构的设置有何意义?(6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两汉时期的史学成就。(2分)
2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材料二:魏主(北魏孝文帝)下诏:“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如语音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摘编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三:“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1)材料一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著名战役有关?“三国”是哪三国?(8分)
(2)材料二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一内容?这次改革有何作用?(4分)
(3)根据材料三,这段材料出自我国古代哪一农书?(2分)
2023年秋季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5:BDCBD;
6——10:ADCDD
11——15:ABBAC;
16——20:DCBAA
21——25:DDBCC
二、非选择题。
26(18分)、
(1)制度:禅让制(2分);制度:世袭制(2分)。
(2)“国”:诸侯国(2分);主要对象:宗亲和功臣(2分)。
(3)日、田、人、水(写对2个给1分,4个全对给2分)。
(4)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分)。
(5)道家、法家、儒家(6分)。
27(18分)、
(1)措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6分)。
(2)创始人:孔子(2分);表现:建太学,聘用博士讲授五经……(2分)。
(3)人物:张骞(2分);机构:西域都护(2分);意义: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2分)。
(4)史学成就:司马迁著《史记》(只回答《史记》也对,2分)。
28(14分)、
(1)战役:赤壁之战(2分);三国:魏、蜀、吴(字错不得分,6分)。
(2)改革内容:推行汉语,禁用鲜卑语(2分);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实力……(答出一点即可,2分)。
(3)农书:《齐民要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