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某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科学12月学情诊断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某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科学12月学情诊断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9.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1-20 17:30:48

文档简介

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某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科学12月学情诊断试卷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40分)
1.(2021五上·新沂期中)我们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说明黑板上的字能反射光。
2.(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手电筒的光能穿过手继续向前传播。(  )
3.(2021五上·滨城期末)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的某个位置时,太阳的光会被月球挡住,我们从地球上就能观测到日食。(

4.(2023五上·通榆月考)制作潜望镜时,两块镜片的反射面应相背且平行放置。 (  )
5.(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水钟的准确度与滴水的速度无关。(  )
6.(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摆的摆动幅度越小,摆摆动得越慢。(  )
7.(2021五上·新沂期中)土地被侵蚀是流水、风等自然界的力量造成的,人类的生产生活不会造成土地被侵蚀。
8.(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火山喷发和海浪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
9.(2022五上·修水期末)在做“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影响”的模拟实验时,砂纸模拟被风卷起来的沙子。(  )
10.(2022五上·盐湖期末)在做火山喷发模拟实验时,用酒精灯加热模拟的是地壳深处高温的状态。(  )
11.(2021五上·通榆期末)快速旋转涂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彩色轮,会看到彩色轮变成白色。(  )
12.(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知道,地球上海洋面积大,陆地面积少。(  )
13.(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当今计时最精确的计时仪器是石英钟。(  )
14.(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世界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海拔高度和表示地势的高低。(  )
15.(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影子是因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
16.(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因为我们在晴朗的夜晚可以看到明亮的月亮,所以月亮是光源。(  )
17.(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夏天白天的时间较长,晚上时间较短:冬天白天时间较短,晚上时间较长,所以时间的流逝速度是不一样的。(  )
18.(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太阳光很强,我们不能用肉眼直接去对视太阳。(  )
19.(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摆的摆锤重量不变,摆的摆长越长,摆的速度就越慢。(  )
20.(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的地形是山地。(  )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21.(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它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表演故事的中国民问传统戏剧。皮影戏表演主要运用到的科学原理是(  )。
A.光的反射 B.光的色散
C.光的折射 D.光的直线传播
22.(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交通警察叔叔在道路上执行任务时会穿一个“反光背心”,光线照到上面可以原路返回,让驾驶车辆的人容易发现穿衣者,避免发生危险。“反光背心”利用的光学原理是(  )。
A.光的反射 B.光的色散 C.光的折射
23.(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2022年1月15日,汤加王国发生火山猛烈喷发,损失惨重,引起火山喷发的成因主要是(  )。
A.地球内部能量释放 B.地球外部力量作用
C.太阳的运动 D.月球的运动
24.(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科学家根据地震波在不同的岩石中传播速度不同来探测地球内部的结构,从外到内分别是(  )。
A.地壳、地慢、地核 B.地幔、地心、地壳 C.地慢、地壳、地核
25.(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用100毫升水进行滴漏实验,前50毫升滴水所花的时间(  )后50毫升滴水所花的时间。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26.(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夜晚,小刚朝前走并经过一个路灯,他影子长度的变化将会是(  )
A.先变长再变短 B.先变短再变长 C.没有变化
27.(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夜晚,我们在灯光下读书,是利用了光的(  )原理。
A.反射 B.折射 C.直线传播
28.(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让摆自由摆动30秒,前10秒摆动的次数和最后10秒摆动的次数相比(  )。
A.前10秒多 B.一样多 C.后10秒多
29.(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小红家的摆钟每天都会慢几分钟,下列哪个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
A.换一个更重的摆锤 B.把摆绳变短 C.把摆绳变长
30.(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关于摆的研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同一个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不变的。
B.摆长一样的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也相同。
C.摆锤重量不同的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也不相同。
31.(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小文观察到的下列现象,和排队看齐原理相同的是(  )。
A.树的影子
B.水中的倒影
C.放入水中的铅笔看似折断了
32.(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东非大裂谷被称为“地球上最大的疤痕”,它形成于强烈的(  )。
A.火山喷发 B.陨石撞击 C.地震
33.(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洒水车在路面洒水之后,路面上空会悬浮大量的细小的水珠,阳光通过时可能会出现一条彩虹,这是(  )现象。
A.光的色散 B.光的反射 C.光的直线传播
34.(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黄河因泥沙沉积问题,日前变成了一条“地上河”(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治理黄河最好的方法是(  )
A.把河床中的泥沙挖去
B.在黄河流域多植树造林
C.在上游多建水电站,拦住泥沙
35.(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如图,公园里有两个秋千,小文想要荡得快一点,应该选择(  )秋干。
A.1号 B.2号 C.都一样
36.(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下列士地被侵蚀得最厉害的情况是(  )。
A.坡度大,有植物覆盖,降雨量小
B.坡度小,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C.坡度大,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37.(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小明把手伸进一个长方体玻鱼缸中,旁边的小红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手在水面处折断了
B.水中有两只手
C.以上现象都有可能看到
38.(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大小的天空,原因是(  )。
A.光的传播方向会改变
B.光沿直线传播
C.光的折射现象
39.(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图是改进后的受水型水钟,这个水钟的时间刻度应该是(  )
A. B. C. D.
40.(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上课时我们利用橡皮泥制作了地球结构模型,棍据模型剖面判断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三、活动探究题。(共20分)
41.(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火山喷发模拟实验。
(1)在这个实验中,土豆泥代表   ,番茄酱代表岩浆,酒精灯加热代表地壳深处高温的状态。
(2)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实验中要注意:土豆泥上挖的洞要   (选填“挖到中间”、“挖到盒底”)。封“火山口”的土豆泥要   (选填“厚”、“薄”),要戴好护目镜、番茄酱要适当稀释等。
(3)加热一段时间后,会看到“火山口”向外冒   ,过一会儿,产生的   从“火山口”喷涌而出。
42.(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如图所示,成成利用铁架台做滴漏实验和摆的实验。滴漏实验中的塑料瓶中盛有300毫升水(实验过程中不再加水);摆的实验中的垫圈质量为10克,摆绳长度为30厘米。
(1)成成观察到量筒内的水聚积到10毫升需要1分钟,那么塑料瓶中的水全部滴完的时间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0分钟。
(2)成成观察到摆摆动15次时,滴漏正好滴下30滴水。10分钟后再观察一次,同一个摆摆动15次时,这个滴漏中滴下的水滴(  )。
A.少于30滴 B.正好30滴 C.多于30滴
(3)如果将摆绳缩短到15厘米,那么与原来相比,15秒内摆的摆动次数会(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4)在“摆的实验”中,我们需要收集很多数据,有时会出现差异较大的数据,为了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我们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A.选择老师的实验数据
B.多次测量
C.随意填写一个数据
(5)实验中发现: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   ,与摆幅   。(均填“有关”或“无关”)。
(6)根据单摆的   性,人们制成了摆钟。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我们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说明黑板上的字能反射光,因为反射光线进入人眼,人才能看到字,所以题目说法正确。
2.【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线能够穿过透明物体,部分通过半透明物体,无法通过不透明物体。人的手是不透明的,手电筒的光线照在手上无法通过。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3.【答案】正确
【知识点】日食
【解析】【分析】 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处在月影中的人们就可以看到日食现象,中国民间称之为“天狗啃太阳”.
4.【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反射;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 潜望镜利用两个反射镜互相错落的位置关系成功使光线产生两次反射,从而达到将岸上的景物映射到水下观察的人的眼中的效果,所以镜子反射面要相对。
5.【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钟;制作并测试水钟
【解析】【分析】影响水钟计时准确的因素有盛水容器的形状、滴水的速度、水位的高低等。
6.【答案】错误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 摆在摆动时由于受到空气的阻力,摆的幅度会越来越小,摆速会越来越慢直到停止。
7.【答案】错误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因为流水、风等自然界的力量土地被侵蚀,人类的生产生活对环境影响很大,人类的生产生活也会影响土地侵蚀,人类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水土流失严重。所以题目说法错误。
8.【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由内营力引起地壳结构改变、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构造运动叫地壳运动。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海浪侵蚀不属于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9.【答案】正确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风化
【解析】【分析】岩石变化是各种自然力量综合的结果,例如温度变化、水结冰、植物、酸等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在做“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影响”模拟实验时,砂纸打磨岩石的方向是水平方向,砂纸模拟被风卷起来的沙子。
10.【答案】正确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考查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在实验中用酒精灯加热模拟的是地核高温的状态。
11.【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 转起来会变成白色,红、绿、蓝三色为三基色,当转速很快时,根据视觉暂留原理,三种颜色会合成起来,变成白色。
12.【答案】正确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人们常用“七分海洋,三分陆地”,说明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的面积。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13.【答案】错误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 精确度最高的计时工具是原子钟,目前世界上最准确的原子钟2000万年积累起来的误差才1秒,因此,不是石英钟表。
14.【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形、地貌;地球仪
【解析】【分析】 世界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地形地貌。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耕地和森林,黄色表示山地、高原,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冰川。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立体感强,它既能表示海拔,又能表示相对高度,所以它既能表示地势,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各种地形类型。
15.【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传播;影子
【解析】【分析】因为光是直线传播的,光照到不发光、不透明的物体就会产生影子。物体影子的变化与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有直接关系,影子与太阳的位置是相反的,与阳光照射的方向相同,物体影子长短不但与物体高度有关,也与光线的照射角度有关。因为光在同种均质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照到不发光、不透明的物体就会被阻挡,或产生反射,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物体会产生影子。题目说法是正确的。
16.【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夜晚,晴朗的天空挂着明亮的月亮,月光是月亮反射太阳的光,月球自身不发光。故月亮不是光源。
17.【答案】错误
【知识点】计时工具;地球自转;昼夜交替;四季成因
【解析】【分析】人们通常说的时间快慢,或者你在这说的时间流逝的速度,是一种人的感觉,实际上时间流逝的速度一样快。
18.【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源;光与热
【解析】【分析】 强烈的阳光很伤害眼睛,所以阳光强烈时,不要用眼睛直视太阳,否则太阳光很容易刺伤眼睛。
19.【答案】正确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 通过反复实验发现,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长有关,与摆幅无关,与摆锤的重量无关。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20.【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形、地貌;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的重要地形地貌有:高原、平原、丘陵、山地、盆地、水域。大江大河的入海口和下游河道比较宽阔,使其流速减慢,导致其携带的泥沙沉淀下来,经过长时间的堆积逐渐形成平原。所以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常常是平原。
21.【答案】D
【知识点】光的传播;影子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途中遇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回原来的物质中,光的传播方向改变,叫做光的反射;当光从一种物质斜射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反射光线遵循反射定律,折射光线遵循折射定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照到不发光、不透明的物体就会产生影子。皮影戏表演主要是运用光沿直线传播的科学原理。
22.【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照射到一些物体的表面上,光的路线会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背心”利用的光学原理是光的反射。
23.【答案】A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 地震是由地壳运动组成的。汤加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两板块挤压碰撞,故选项A正确。
24.【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
25.【答案】C
【知识点】水钟;制作并测试水钟
【解析】【分析】根据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水位的高低、滴水孔的大小会影响水滴的速度,开始时水位高,压力大,水滴得快。随着水位的下降,压力变小,水滴得会越来越慢。用100毫升水进行滴漏实验,前50毫升水漏得快,后50毫升水漏得慢,所以前50毫升水滴漏所花的时间小于后50毫升水滴漏所花的时间。
26.【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影子
【解析】【分析】由光的直线传播,光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在物体后方出现不见光的区域就是影子。由于光沿直线传播,人在远处时,影子区域较大,人在灯下时,影子较小,故人经过路灯时,影子是先变短后变长。
27.【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眼睛并不是光源,我们能够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照射进我们的眼睛。我们在灯光下看书、写字等都是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照射进我们的眼睛,我们才能看到各种物品。
28.【答案】B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摆的等时性认识,让单摆自由摆动30秒钟,前10秒的摆动次数和后10秒的摆动次数相比,摆动次数一样多。
29.【答案】B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要使计时变慢的摆钟恢复正常,需要让钟摆摆得更快,可以通过减短摆长来实现,即上调摆锤上的螺母。
30.【答案】C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A.同一个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不变的,正确;
B.摆长一样的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也相同,正确;
C.摆锤重量不同的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也不相同,错误;通过反复实验发现,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锤重量无关,所以摆锤重量不同的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
31.【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沿直线传播,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阻碍物,如果阻碍物是不透明的,光不能穿过阻碍物。 小文观察到的下列现象,和排队看齐原理相同的是树的影子。
32.【答案】C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板块运动学说认为,各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由东非大裂谷所处的位置及板块运动的方向判定,东非大裂谷是由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拉伸形成的。
33.【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棱镜;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当太阳光照射到半空中的水滴时,光线被折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谱,形成了彩虹。
34.【答案】B
【知识点】地形、地貌;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城市分别是河口和桃花峪。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增,黄河下游游荡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平均高出两岸地面4~5米,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对于黄河的治理,在上游地区植树造林,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植树种草,开展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在在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35.【答案】B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制作秋千
【解析】【分析】摆是由摆长和摆锤组成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首先发现了摆的秘密。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长有关,与摆锤无关。摆线越长,摆摆动的越慢,反之摆线越短,摆摆动的越快。如图,公园里有两个秋千, 小文想要荡得快一点,应该选择2号秋千,2号秋千的摆长短,摆动快。
36.【答案】C
【知识点】地形、地貌;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影响土地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坡度大,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地侵蚀最厉害。
37.【答案】C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线的折射定律: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根据光线的折射定律,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发生折射现象。若小刚同学将手伸入一个长方体玻璃鱼缸的水中,旁边的小红同学可能看到“手在水面处‘折断’了”的现象;因为长方体鱼缸是长方体,从棱角角度看,光线反射的角度不一样,也会出现“两只手”的虚像。故C正确,AB选项错误。
38.【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光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一叶障目、坐井观天、立竿见影、凿壁偷光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井底之蛙只能看到井口大小的天空,原因是光沿直线传播。
39.【答案】C
【知识点】水钟;制作并测试水钟
【解析】【分析】水钟是利用水流的稳定性来实现计时的,保持水流的稳定是提高水钟计时准确度的关键。受水型水钟指的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装满。图中的水钟是受水型水钟,滴水容器加入溢水口,保证容器内水位不变,这样能够让滴速更加稳定,则受水容器中的刻度保持均匀,且刻度从下向上标注,符合要求的是选项C。
40.【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制作地球模型
【解析】【分析】科学家发现,地震波在不同的岩石中传播时,有快有慢,于是开始利用地震波来探测地球内部的结构。科学家根据探测结果,把地球内部分成了三个不同的圈层。其中,薄薄的地壳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地幔位于地壳和地核之间,是岩浆的发源地;地球中心部分的地核,温度和压力极高。科学家把地球内部由外到内依次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厚度从5千米到70千米不等,海洋部分薄,陆地部分厚。地幔厚约2870千米,温度为1000℃~3000℃。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半径约为3470千米,温度约为4700℃。上课时我们利用橡皮泥制作了地球结构模型,根据模型剖面图判断最合理的是B。
41.【答案】(1)火山或地壳
(2)挖到到盒底;薄
(3)热气;岩浆或番茄酱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火山是一种常见的地貌形态。地壳之下100-150千米处,有一个“液态区”,区内存在着高温、高压下含气体挥发成分的熔融状硅酸盐物质,即岩浆。它一旦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
(1)探究火山形成的原因。在这个实验中,土豆泥代表地壳,番茄酱代表岩浆,酒精灯加热代表地壳深处高温的状态。
(2)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实验中要注意:土豆泥上挖的洞要挖到中间,封“火山口”的土豆泥薄、要戴好护目镜、番茄酱要适当稀释等。
(3)加热一段时间后,会看到“火山口”向外冒土豆泥,过一会儿,“岩浆”产生的番茄酱从“火山口”喷涌而出,说明了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
42.【答案】(1)大于
(2)A
(3)A
(4)B
(5)有关;无关
(6)等时
【知识点】水钟;制作并测试水钟;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制作钟摆
【解析】【分析】实验证明摆摆动快慢与摆锤重量、摆动幅度无关,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同一装置,同一水位,漏出相同的水所需时间相同;滴漏滴水速度与滴漏中的水位有关:水位越高,水流越快;水位越低,水流越慢。
(1)滴漏实验中,容器中水位的高低影响水滴的快慢,水位高时,水的压力大,水滴速度快;随着水位下降,水的压力变小,水滴滴速变慢,呈现先快后慢的特点。观察到量筒内的水聚积到10毫升需要1分钟,那么塑料瓶中的水全部滴完(300毫升)的时间要大于30分钟。
(2)容器中水位的高低影响水滴的快慢,水位高时,水的压力大,水滴速度快;随着水位下降,水的压力变小,水滴滴速变慢,呈现先快后慢的特点。观察到摆摆动15次时,滴漏正好滴下30滴水。10分钟后再观察一次,同一个摆摆动15次时,这个滴漏中滴下的水滴少于30滴。
(3)摆绳长度影响摆动快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如果将摆绳缩短到15厘米,那么与原来相比,15秒内摆的摆动次数会增加。
(4)在“摆的实验”中,我们需要收集很多数据,有时会出现差异较大的数据,为了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我们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多次测量,避免偶然因素的干扰。
(5)实验中发现: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摆绳长,摆动慢;摆绳短,摆动快。与摆幅无关。
(6)根据单摆的等时性,荷兰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惠更斯制成了摆钟,大大提高了计时的准确性。
1 / 1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某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科学12月学情诊断试卷
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40分)
1.(2021五上·新沂期中)我们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说明黑板上的字能反射光。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我们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说明黑板上的字能反射光,因为反射光线进入人眼,人才能看到字,所以题目说法正确。
2.(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手电筒的光能穿过手继续向前传播。(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线能够穿过透明物体,部分通过半透明物体,无法通过不透明物体。人的手是不透明的,手电筒的光线照在手上无法通过。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3.(2021五上·滨城期末)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的某个位置时,太阳的光会被月球挡住,我们从地球上就能观测到日食。(

【答案】正确
【知识点】日食
【解析】【分析】 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处在月影中的人们就可以看到日食现象,中国民间称之为“天狗啃太阳”.
4.(2023五上·通榆月考)制作潜望镜时,两块镜片的反射面应相背且平行放置。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反射;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 潜望镜利用两个反射镜互相错落的位置关系成功使光线产生两次反射,从而达到将岸上的景物映射到水下观察的人的眼中的效果,所以镜子反射面要相对。
5.(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水钟的准确度与滴水的速度无关。(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钟;制作并测试水钟
【解析】【分析】影响水钟计时准确的因素有盛水容器的形状、滴水的速度、水位的高低等。
6.(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摆的摆动幅度越小,摆摆动得越慢。(  )
【答案】错误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 摆在摆动时由于受到空气的阻力,摆的幅度会越来越小,摆速会越来越慢直到停止。
7.(2021五上·新沂期中)土地被侵蚀是流水、风等自然界的力量造成的,人类的生产生活不会造成土地被侵蚀。
【答案】错误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
【解析】【分析】因为流水、风等自然界的力量土地被侵蚀,人类的生产生活对环境影响很大,人类的生产生活也会影响土地侵蚀,人类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水土流失严重。所以题目说法错误。
8.(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火山喷发和海浪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由内营力引起地壳结构改变、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构造运动叫地壳运动。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海浪侵蚀不属于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9.(2022五上·修水期末)在做“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影响”的模拟实验时,砂纸模拟被风卷起来的沙子。(  )
【答案】正确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风化
【解析】【分析】岩石变化是各种自然力量综合的结果,例如温度变化、水结冰、植物、酸等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在做“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影响”模拟实验时,砂纸打磨岩石的方向是水平方向,砂纸模拟被风卷起来的沙子。
10.(2022五上·盐湖期末)在做火山喷发模拟实验时,用酒精灯加热模拟的是地壳深处高温的状态。(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考查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在实验中用酒精灯加热模拟的是地核高温的状态。
11.(2021五上·通榆期末)快速旋转涂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彩色轮,会看到彩色轮变成白色。(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 转起来会变成白色,红、绿、蓝三色为三基色,当转速很快时,根据视觉暂留原理,三种颜色会合成起来,变成白色。
12.(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知道,地球上海洋面积大,陆地面积少。(  )
【答案】正确
【知识点】认识地球的形状;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人们常用“七分海洋,三分陆地”,说明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的面积。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13.(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当今计时最精确的计时仪器是石英钟。(  )
【答案】错误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 精确度最高的计时工具是原子钟,目前世界上最准确的原子钟2000万年积累起来的误差才1秒,因此,不是石英钟表。
14.(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世界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海拔高度和表示地势的高低。(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地形、地貌;地球仪
【解析】【分析】 世界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地形地貌。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耕地和森林,黄色表示山地、高原,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冰川。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立体感强,它既能表示海拔,又能表示相对高度,所以它既能表示地势,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各种地形类型。
15.(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影子是因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传播;影子
【解析】【分析】因为光是直线传播的,光照到不发光、不透明的物体就会产生影子。物体影子的变化与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有直接关系,影子与太阳的位置是相反的,与阳光照射的方向相同,物体影子长短不但与物体高度有关,也与光线的照射角度有关。因为光在同种均质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照到不发光、不透明的物体就会被阻挡,或产生反射,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物体会产生影子。题目说法是正确的。
16.(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因为我们在晴朗的夜晚可以看到明亮的月亮,所以月亮是光源。(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夜晚,晴朗的天空挂着明亮的月亮,月光是月亮反射太阳的光,月球自身不发光。故月亮不是光源。
17.(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夏天白天的时间较长,晚上时间较短:冬天白天时间较短,晚上时间较长,所以时间的流逝速度是不一样的。(  )
【答案】错误
【知识点】计时工具;地球自转;昼夜交替;四季成因
【解析】【分析】人们通常说的时间快慢,或者你在这说的时间流逝的速度,是一种人的感觉,实际上时间流逝的速度一样快。
18.(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太阳光很强,我们不能用肉眼直接去对视太阳。(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源;光与热
【解析】【分析】 强烈的阳光很伤害眼睛,所以阳光强烈时,不要用眼睛直视太阳,否则太阳光很容易刺伤眼睛。
19.(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摆的摆锤重量不变,摆的摆长越长,摆的速度就越慢。(  )
【答案】正确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 通过反复实验发现,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长有关,与摆幅无关,与摆锤的重量无关。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20.(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的地形是山地。(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形、地貌;地球上的水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的重要地形地貌有:高原、平原、丘陵、山地、盆地、水域。大江大河的入海口和下游河道比较宽阔,使其流速减慢,导致其携带的泥沙沉淀下来,经过长时间的堆积逐渐形成平原。所以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常常是平原。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21.(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它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表演故事的中国民问传统戏剧。皮影戏表演主要运用到的科学原理是(  )。
A.光的反射 B.光的色散
C.光的折射 D.光的直线传播
【答案】D
【知识点】光的传播;影子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途中遇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回原来的物质中,光的传播方向改变,叫做光的反射;当光从一种物质斜射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反射光线遵循反射定律,折射光线遵循折射定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照到不发光、不透明的物体就会产生影子。皮影戏表演主要是运用光沿直线传播的科学原理。
22.(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交通警察叔叔在道路上执行任务时会穿一个“反光背心”,光线照到上面可以原路返回,让驾驶车辆的人容易发现穿衣者,避免发生危险。“反光背心”利用的光学原理是(  )。
A.光的反射 B.光的色散 C.光的折射
【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照射到一些物体的表面上,光的路线会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背心”利用的光学原理是光的反射。
23.(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2022年1月15日,汤加王国发生火山猛烈喷发,损失惨重,引起火山喷发的成因主要是(  )。
A.地球内部能量释放 B.地球外部力量作用
C.太阳的运动 D.月球的运动
【答案】A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风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 地震是由地壳运动组成的。汤加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两板块挤压碰撞,故选项A正确。
24.(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科学家根据地震波在不同的岩石中传播速度不同来探测地球内部的结构,从外到内分别是(  )。
A.地壳、地慢、地核 B.地幔、地心、地壳 C.地慢、地壳、地核
【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
25.(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用100毫升水进行滴漏实验,前50毫升滴水所花的时间(  )后50毫升滴水所花的时间。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答案】C
【知识点】水钟;制作并测试水钟
【解析】【分析】根据影响水钟计时准确性的因素,水位的高低、滴水孔的大小会影响水滴的速度,开始时水位高,压力大,水滴得快。随着水位的下降,压力变小,水滴得会越来越慢。用100毫升水进行滴漏实验,前50毫升水漏得快,后50毫升水漏得慢,所以前50毫升水滴漏所花的时间小于后50毫升水滴漏所花的时间。
26.(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夜晚,小刚朝前走并经过一个路灯,他影子长度的变化将会是(  )
A.先变长再变短 B.先变短再变长 C.没有变化
【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影子
【解析】【分析】由光的直线传播,光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在物体后方出现不见光的区域就是影子。由于光沿直线传播,人在远处时,影子区域较大,人在灯下时,影子较小,故人经过路灯时,影子是先变短后变长。
27.(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夜晚,我们在灯光下读书,是利用了光的(  )原理。
A.反射 B.折射 C.直线传播
【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眼睛并不是光源,我们能够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照射进我们的眼睛。我们在灯光下看书、写字等都是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照射进我们的眼睛,我们才能看到各种物品。
28.(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让摆自由摆动30秒,前10秒摆动的次数和最后10秒摆动的次数相比(  )。
A.前10秒多 B.一样多 C.后10秒多
【答案】B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根据摆的等时性认识,让单摆自由摆动30秒钟,前10秒的摆动次数和后10秒的摆动次数相比,摆动次数一样多。
29.(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小红家的摆钟每天都会慢几分钟,下列哪个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
A.换一个更重的摆锤 B.把摆绳变短 C.把摆绳变长
【答案】B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要使计时变慢的摆钟恢复正常,需要让钟摆摆得更快,可以通过减短摆长来实现,即上调摆锤上的螺母。
30.(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关于摆的研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同一个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不变的。
B.摆长一样的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也相同。
C.摆锤重量不同的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也不相同。
【答案】C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A.同一个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不变的,正确;
B.摆长一样的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也相同,正确;
C.摆锤重量不同的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也不相同,错误;通过反复实验发现,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锤重量无关,所以摆锤重量不同的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
31.(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小文观察到的下列现象,和排队看齐原理相同的是(  )。
A.树的影子
B.水中的倒影
C.放入水中的铅笔看似折断了
【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沿直线传播,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阻碍物,如果阻碍物是不透明的,光不能穿过阻碍物。 小文观察到的下列现象,和排队看齐原理相同的是树的影子。
32.(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东非大裂谷被称为“地球上最大的疤痕”,它形成于强烈的(  )。
A.火山喷发 B.陨石撞击 C.地震
【答案】C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板块运动学说认为,各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由东非大裂谷所处的位置及板块运动的方向判定,东非大裂谷是由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拉伸形成的。
33.(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洒水车在路面洒水之后,路面上空会悬浮大量的细小的水珠,阳光通过时可能会出现一条彩虹,这是(  )现象。
A.光的色散 B.光的反射 C.光的直线传播
【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棱镜;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当太阳光照射到半空中的水滴时,光线被折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谱,形成了彩虹。
34.(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黄河因泥沙沉积问题,日前变成了一条“地上河”(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治理黄河最好的方法是(  )
A.把河床中的泥沙挖去
B.在黄河流域多植树造林
C.在上游多建水电站,拦住泥沙
【答案】B
【知识点】地形、地貌;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城市分别是河口和桃花峪。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增,黄河下游游荡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平均高出两岸地面4~5米,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对于黄河的治理,在上游地区植树造林,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植树种草,开展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在在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35.(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如图,公园里有两个秋千,小文想要荡得快一点,应该选择(  )秋干。
A.1号 B.2号 C.都一样
【答案】B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制作秋千
【解析】【分析】摆是由摆长和摆锤组成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首先发现了摆的秘密。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长有关,与摆锤无关。摆线越长,摆摆动的越慢,反之摆线越短,摆摆动的越快。如图,公园里有两个秋千, 小文想要荡得快一点,应该选择2号秋千,2号秋千的摆长短,摆动快。
36.(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下列士地被侵蚀得最厉害的情况是(  )。
A.坡度大,有植物覆盖,降雨量小
B.坡度小,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C.坡度大,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答案】C
【知识点】地形、地貌;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影响土地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坡度大,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地侵蚀最厉害。
37.(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小明把手伸进一个长方体玻鱼缸中,旁边的小红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手在水面处折断了
B.水中有两只手
C.以上现象都有可能看到
【答案】C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线的折射定律: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根据光线的折射定律,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发生折射现象。若小刚同学将手伸入一个长方体玻璃鱼缸的水中,旁边的小红同学可能看到“手在水面处‘折断’了”的现象;因为长方体鱼缸是长方体,从棱角角度看,光线反射的角度不一样,也会出现“两只手”的虚像。故C正确,AB选项错误。
38.(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大小的天空,原因是(  )。
A.光的传播方向会改变
B.光沿直线传播
C.光的折射现象
【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光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一叶障目、坐井观天、立竿见影、凿壁偷光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井底之蛙只能看到井口大小的天空,原因是光沿直线传播。
39.(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图是改进后的受水型水钟,这个水钟的时间刻度应该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水钟;制作并测试水钟
【解析】【分析】水钟是利用水流的稳定性来实现计时的,保持水流的稳定是提高水钟计时准确度的关键。受水型水钟指的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装满。图中的水钟是受水型水钟,滴水容器加入溢水口,保证容器内水位不变,这样能够让滴速更加稳定,则受水容器中的刻度保持均匀,且刻度从下向上标注,符合要求的是选项C。
40.(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上课时我们利用橡皮泥制作了地球结构模型,棍据模型剖面判断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制作地球模型
【解析】【分析】科学家发现,地震波在不同的岩石中传播时,有快有慢,于是开始利用地震波来探测地球内部的结构。科学家根据探测结果,把地球内部分成了三个不同的圈层。其中,薄薄的地壳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地幔位于地壳和地核之间,是岩浆的发源地;地球中心部分的地核,温度和压力极高。科学家把地球内部由外到内依次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厚度从5千米到70千米不等,海洋部分薄,陆地部分厚。地幔厚约2870千米,温度为1000℃~3000℃。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半径约为3470千米,温度约为4700℃。上课时我们利用橡皮泥制作了地球结构模型,根据模型剖面图判断最合理的是B。
三、活动探究题。(共20分)
41.(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火山喷发模拟实验。
(1)在这个实验中,土豆泥代表   ,番茄酱代表岩浆,酒精灯加热代表地壳深处高温的状态。
(2)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实验中要注意:土豆泥上挖的洞要   (选填“挖到中间”、“挖到盒底”)。封“火山口”的土豆泥要   (选填“厚”、“薄”),要戴好护目镜、番茄酱要适当稀释等。
(3)加热一段时间后,会看到“火山口”向外冒   ,过一会儿,产生的   从“火山口”喷涌而出。
【答案】(1)火山或地壳
(2)挖到到盒底;薄
(3)热气;岩浆或番茄酱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火山是一种常见的地貌形态。地壳之下100-150千米处,有一个“液态区”,区内存在着高温、高压下含气体挥发成分的熔融状硅酸盐物质,即岩浆。它一旦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
(1)探究火山形成的原因。在这个实验中,土豆泥代表地壳,番茄酱代表岩浆,酒精灯加热代表地壳深处高温的状态。
(2)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实验中要注意:土豆泥上挖的洞要挖到中间,封“火山口”的土豆泥薄、要戴好护目镜、番茄酱要适当稀释等。
(3)加热一段时间后,会看到“火山口”向外冒土豆泥,过一会儿,“岩浆”产生的番茄酱从“火山口”喷涌而出,说明了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
42.(2023五上·徐州经济技术开发月考)如图所示,成成利用铁架台做滴漏实验和摆的实验。滴漏实验中的塑料瓶中盛有300毫升水(实验过程中不再加水);摆的实验中的垫圈质量为10克,摆绳长度为30厘米。
(1)成成观察到量筒内的水聚积到10毫升需要1分钟,那么塑料瓶中的水全部滴完的时间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0分钟。
(2)成成观察到摆摆动15次时,滴漏正好滴下30滴水。10分钟后再观察一次,同一个摆摆动15次时,这个滴漏中滴下的水滴(  )。
A.少于30滴 B.正好30滴 C.多于30滴
(3)如果将摆绳缩短到15厘米,那么与原来相比,15秒内摆的摆动次数会(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4)在“摆的实验”中,我们需要收集很多数据,有时会出现差异较大的数据,为了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我们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A.选择老师的实验数据
B.多次测量
C.随意填写一个数据
(5)实验中发现: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   ,与摆幅   。(均填“有关”或“无关”)。
(6)根据单摆的   性,人们制成了摆钟。
【答案】(1)大于
(2)A
(3)A
(4)B
(5)有关;无关
(6)等时
【知识点】水钟;制作并测试水钟;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制作钟摆
【解析】【分析】实验证明摆摆动快慢与摆锤重量、摆动幅度无关,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同一装置,同一水位,漏出相同的水所需时间相同;滴漏滴水速度与滴漏中的水位有关:水位越高,水流越快;水位越低,水流越慢。
(1)滴漏实验中,容器中水位的高低影响水滴的快慢,水位高时,水的压力大,水滴速度快;随着水位下降,水的压力变小,水滴滴速变慢,呈现先快后慢的特点。观察到量筒内的水聚积到10毫升需要1分钟,那么塑料瓶中的水全部滴完(300毫升)的时间要大于30分钟。
(2)容器中水位的高低影响水滴的快慢,水位高时,水的压力大,水滴速度快;随着水位下降,水的压力变小,水滴滴速变慢,呈现先快后慢的特点。观察到摆摆动15次时,滴漏正好滴下30滴水。10分钟后再观察一次,同一个摆摆动15次时,这个滴漏中滴下的水滴少于30滴。
(3)摆绳长度影响摆动快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如果将摆绳缩短到15厘米,那么与原来相比,15秒内摆的摆动次数会增加。
(4)在“摆的实验”中,我们需要收集很多数据,有时会出现差异较大的数据,为了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我们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多次测量,避免偶然因素的干扰。
(5)实验中发现: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摆绳长,摆动慢;摆绳短,摆动快。与摆幅无关。
(6)根据单摆的等时性,荷兰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惠更斯制成了摆钟,大大提高了计时的准确性。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