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区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学科
一、单选题(1-6题每题2分,7-23题每题3分,共63分,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图甲是叶绿体结构示意图,图乙是绿叶中色素分离的结果(①~④代表叶绿体结构,A~D代表4种色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B色素位于②上,呈黄色,主要吸收蓝紫光
B.可利用无水乙醇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C.若用黄化叶片做提取色素实验,C和D色素带会变窄
D.在②和④中,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2.下列有关细胞分化及全能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受精卵是生命的起点,分裂和分化能力最强,因此全能性最高
C.在一定条件下,离体培养的植物细胞能表现出细胞的全能性
D.同一生物体细胞内遗传物质不同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3.抗体、胰岛素等物质在生物生命活动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此类物质都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
B.此类物质从合成到分泌至细胞外,膜面积减小的是内质网
C.参与此类物质的合成和分泌的具膜细胞器只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D.生物膜在组成成分和结构上的相似性是此类物质合成和分泌的基础
4.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叙述正确的是( )
A.无氧呼吸丙酮酸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时,大部分能量储存在酒精中,少部分能量释放并用合成ATP
B.人体剧烈运动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C.制作酸奶时,需先通气后密封
D.贮藏蔬菜、水果和种子条件相同,应选择佩温、低氧、干燥条件
5.光合作用光反应过程产生的NADPH参与暗反应,呼吸作用产生的NADH参与后续反应。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NADPH和NADH均参与了还原反应,但不是同一种物质
B.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场所是完全不同的
C.叶肉细胞中NADPH的移动方向是由叶绿体基质至类囊体
D.哺乳动物细胞中消耗NADH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6.如图表示某高等生物细胞内的部分结构,其中①-④表示细胞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①产生的二氧化碳扩散到细胞外需要跨6层磷脂双分子层
B.结构②在分裂间期复制,前期分离C.结构③参与该细胞有丝分裂中细胞壁的形成
D.结构④属于生物膜系统的组成部分
7.如图表示某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发生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b过程发生的时期会有蛋白质的合成
B.a→d过程不能发生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C.b→c过程发生的时期核膜消失核仁解体
D.b→c过程中形成姐妹染色单体
8.右图1植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细胞内染色体及核DNA数量变化曲线图,图2为该细胞分裂某个时期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1中实线代表细胞内核DNA数量变化,DF代表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
B.图2对应图1的DE段,①⑤所含的DNA一般相同
C.CD段含有4条染色体,4个DNA分子
D.D、F点对应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分别是着丝粒分裂、子细胞形成
9.小麦种子萌发时产生淀粉酶,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还原糖)。小麦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此时产生淀粉酶的速度最快)。取适量小麦种子分别在20℃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后,做如图所示处理,分别向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放入盛有55℃左右温水的烧杯中加热约2min,观察试管中的颜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常见的还原糖有葡萄糖、蔗糖等
B.提取液Ⅱ中的麦芽糖含量最多
C.丙试管中溶液的颜色是浅蓝色,设置目的是做为对照组
D.甲试管砖红色深于乙试管
10.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阴雨天气时提高大棚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
B.夏季夜晚适当降低大棚的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
C.大棚施加有机肥既可为农作物提供CO2,又可提供无机盐
D.大田种植“正其行,通其风”,能提高农作物对CO2的利用
11.如图表示不同CO2浓度下,某植物吸收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a点表示该植物在高CO2浓度下的光补偿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有光照强度和CO2浓度
B.若该植物缺Mg,则其a点会右移
C.“b→c”条件改变后,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C5比值升高
D.该植物在光照强度为a的光照下不能正常生长
12.如图为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提取A中的色素时不加CaCO3滤液呈褐黄色
B.供给14CO,放射性出现的顺序为CO2→C5→甲
C.结构A中的能量变化是光能转变为ATP中的化学能
D.图中水在结构A被消耗,可来自液泡和线粒体
13.下图为生物体内与ATP有关的部分反应,描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①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B.叶肉细胞内③的速率大于④的速率时,植物体的干重不一定增加
C.过程③的产物为糖类,可在细胞内转化为氨基酸、脂肪等其它有机物
D.①⑤阶段产生的ATP均可用于主动运输吸收矿质元素
14.沙拐枣是荒漠地区优良的固沙植物,其叶片现已退化为线状的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枝条。某实验小组测定了温度对沙拐枣绿色枝条吸收和释放CO2速率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其中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温度/℃ 25 30 35 40 45 50
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速率/(mg·g-1·h-1) 3.1 4.0 5.7 7.5 9.3 10.2
光照条件下CO2吸收速率/(mg·g-1·h-1) 9.2 10.2 8.8 7.2 4.4 2.2
A.叶片退化为线状,可减小叶片表面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量
B.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40℃左右时绿色枝条的有机物制造量最大
C.可在35-40℃设置温度梯度进一步测量实际光合作用的最适宜温度
D.发现沙拐枣白天气孔关闭,晚上气孔开启,但其光合作用依然发生在白天
15.小麦体内发生的性理过程如图1所示①-⑤表示生理过程,A、B、C、D表示相关物质,1、I表示相关结构。在适宜温度下测得的光合速率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中I、Ⅱ均可以发生能量的转换
B.图1中的CO2在线粒体基质产生,叶绿体基质消耗
C.图2中小麦最大总光合速率为1 mg·g-1·h-1
D.若测得小麦的CO,吸收量为4 mg·g-1·h-1,则在该光照下9h,小麦一天无生长
16.如图为绿色植物某细胞内发生的两个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能进行②过程的细胞也能进行①过程
B.整株植物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该细胞内①、②过程的强度也相等
C.①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②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内膜上
D.①过程释放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合成ATP
17.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组装检验点(SAC)的作用是产生等待信号,直到所有的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并建立正确的双极定向,以保证染色体均等分配,其作角原理如右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纺锤体微管蛋白的合成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
B.在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C.SAC功能异常的细胞有丝分裂时可能提前进入分裂后期
D.SAC功能异常的细胞可能产生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子细胞
18.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G 、S、G2)和分裂期(M),如图1细胞增殖过程中DNA含量会发生变化。通过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DNA含量可分析其细胞周期。根据细胞DNA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图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B.图2中的乙组细胞主要发生在图1中的S期
C.图2丙组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D.将周期阻断在DNA复制前会导致图2中甲组细胞数减少
19.将洋葱有丝分裂细胞核DNN和染色体数量关系绘制成图①②③,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a为染色体,b为核DNAB.图①可能表示的是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
C.图②所示时期中,染色单体的数量和核DNA数量相等
D.有丝分裂间期时,核DNA和染色体的数量变化是③-①
20.在“观察根尖相关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某同学观察到1-5等细胞。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统计多个视野不同时期的细胞数目,可估计各时期相对时间长短
B.若细胞相互重叠,可能是解离不充分或压片不充分
C.细胞5处于有丝分裂末期,细胞中央正在形成赤道板
D.漂洗后可用甲紫溶液对组织染色来观察染色体
21.关于生物实验中“对照”及“变量”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相同浓度的NaHCO3溶液属于无关变量,同一时间圆形叶片浮起数量属于因变量②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可以用H2O2和新鲜的肝脏提取液进行实验,③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发生质壁分离并复原实验中,滴加蔗糖和清水,属于自变量,原生质层位置为因变量,该实验不存在对照④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实验中,无关变量有淀粉酶的浓度、加入的溶液量、pH等,因变量是不同温度条件下酶的活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下列实验观察现象时,需要实验材料保持生物活性的有( )
①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临时装片②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复原③观察细胞中的细胞质流动④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⑤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3.研究影响晚豆幼苗细胞线粒体耗氧速率的因素,按图示顺序依次向测定仪中加入线粒体及相应物质,测定氧气浓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注;图中呼吸底物是指在呼吸过程中被氧化的物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过程④耗氧速率降低和过程⑤耗氧速率加快的主要原因都是由ADP含量变化引起
B.加入的呼吸底物是葡萄糖
C.过程①没有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D.过程②耗氧速率变化和过程④耗氧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都是由呼吸底物不足引起
二、非选择题(共37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24.(10分)在小麦叶肉细胞中会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种生理过程,下面是相关物质变化示意图,其中A~E为生理过程,请回答:
(1)上述A~E过程中,能够产生ATP的过程是______(填字母),请写出ATP的结构简式_________。若该细胞为植物根细胞,可进行的过程有_____________(填字母)。
(2)过程A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过程①称为_________,需要过程A提供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B过程中突然减少CO2的供应,ADP的含量短时间内将________(填“上升”、“下降”、“不变”)。
(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共同阶段是_________(填字母),若给小白鼠提供18O2,呼出的CO2中________(是\否)能检测到18O。
(4)小麦长时间浸泡会因烂根而死亡,请写出检测导致烂根物质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2分)图A、图B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图C表示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如果通过药物抑制DNA的合成,细胞一般会停留在细胞周期的________期。图A为细胞有丝分裂__________期,细胞中共有__________条染色体,________个核DNA分子;对应于图C的________段。
(2)图B有_________条姐妹染色单体。若要用洋葱根尖细胞观察图B细胞所处时期,则需用根尖___________细胞,经过______________这四步处理后于镜下观察。
(3)图C中AB段发生的主要物质变化是_________,CD段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_。
(4)动物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期。
26.(8分)将一植株放在密闭玻璃罩内,置于夏季室外一昼夜,获得实验结果如图1、图3所示,图2是叶肉细胞内两种细胞器间的气体可能的转移途径。
(1)图1中所测气体为________,该植物一天_______(是或否)生长。
(2)图3中ef段速率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处于图1中的DE段时,图2中应该进行的气体转移途径有_____________。(填字母)(2分)
(4)到达图3中的_______点时,玻璃罩内CO2浓度最高;图1中的E点对应图3中的__________点。
27.(7分)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产生并释放的胞外囊泡,包裹着蛋白质、RNA、脂质等物质。其产生过程如下图所示,图中a~f表示相关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追踪外泌体膜上蛋白质的合成和转移路径后发现依次经过的细胞器为_________(填图中字母)。
(2)d的形成依赖于生物膜具有____________的结构特点,其中RNA合成后以_________方式进入小泡内,形成内含多膜泡的晚期内体。晚期内体中的物质去向包括进入________、以外泌体形式排出细胞。外泌体以不同途径作用于靶细胞,其功能主要是细胞间信息交流、调节其他细胞的代谢。
(3)为研究脂肪干细胞外泌体对皮肤创伤面愈合的影响,某研究团队利用皮肤损伤的模型小鼠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
①选取若干皮肤损伤面积相似的模型鼠,____________分为甲、乙两组;②收集来自于脂肪干细胞的外泌体,用PBS缓冲液制成外泌体悬渡;③甲组:将____________注射到皮肤损伤的模型小鼠皮下,乙组:将5ml外泌体悬液注射到皮肤损伤的模型小鼠皮下。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实验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平区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学科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1-6题每题2分,7-23题每题3分,共63分)
1-10BDCBA BDCCB 11-20CCDCD ABDCC 21-23BCA
二、非选题(共34分)
24.(10分)(1)ACDE A-P~P~p CDE
(2)类囊体薄膜 c3的还原 ATP、NADPH 下降
(3)C 是
(4)用酸性重铬酸钾进行检测,看能否变为灰绿色
25.(12分) (1) 间 中 4 8 BC (2)0 分生区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3)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着丝粒分裂(4) 前和末(2分)
26.(8分)(1)氧气 是
(2)温度过高,植物为避免水分散失过多,气孔关闭,导致二氧化碳供应减少(2分)
(3)adcd(2分)
(4)d h
27.(7分)(1)abe(顺序不可颠倒) (2)流动性 胞吞 溶酶体(消化分解)
(3)随机均匀 5mlPBS缓冲液 脂肪干细胞的外泌体可促进皮肤创伤面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