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 三月桃花水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优美,读出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
2.抓住各种修辞,感受三月桃花水的美。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绮、谈”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优美,读出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文题目
1.师:春水,滋润了大地,催生了万物。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到处都充满了生机,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你们对春水了解多少?(自由回答)下面我们一起欣赏几张图片,进一步了解春水。(课件出示图片,见课件。)
师小结:因为三月桃花开,桃花经常飘到水面上,所以久而久之,就称三月的河水为桃花水。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画面,以及简短的语言介绍,让学生了解作者把春水叫作“桃花水”的原因,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
2.板书课文题目:三月桃花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注意默读速度。画出生字,多读几遍。(读准宇音、记住字形)课件出示,见课件。
提示:重点交流的字:“绮”读“q”,不读“y”;强调多音字“和”的读音。
2.边读边画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其意思。课件出示。
绮丽:鲜艳美丽(多形容风景)。回旋:盘旋;绕来绕去地活动。
应和:(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
纤细:非常细。
3.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描绘了阳春三月,大地回暖,河流苏醒,桃花盛开的美丽画卷。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写三月春水滋润大地庄稼,装点春天。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抒发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意。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划分课文结构,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精读课文,理解领悟
课件出示,见课件。
1.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读第一部分,注意要读流利、读通顺。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用“___”画出来,体会其作用。
(3)找出文中的疑问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自由发言)
生1:以两个疑问句总起,引人入胜,一句点明下文春水滋润大地的声音,一句点明下文春水装点大地的景象。
生2:“一串小铃铛”点明春水滋润大地的声音清脆动人,“一匹明洁的丝绸”写出了桃花水的光亮、顺滑。
生3:“啊,河流醒来了!”这是一个拟人句,“醒”字赋予河流人的情态,写出被束缚了一个冬天的河水重获新生的喜悦。
生4:“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有一千朵桃花,点点洒在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第一句话是拟人句,第二句话是比喻句。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课文、问题引导,让学生理解文章以两个疑问句开头的好处,并让学生掌握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第3-6自然段,思考问题。
①三月桃花水是什么?
②三月桃花水弹奏出哪些不同的音乐?这些不同的音乐与乡村生活有什么关系?
③三月桃花水是明镜,它照出了什么美景?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汇报。
生1: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生2: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坚琴。
生3:三月桃花水应和着拖拉机的鸣响,和麦苗谈心,碰触岸边的石头。
生4:三月桃花水是明镜,它照着燕子、垂柳、姑娘。
(3)课文第3-6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生1:第4、6自然段都运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
生2:作者把“桃花水”比喻成“坚琴”和“明镜”。
(4)学生齐读第3-6自然段,掌握关键语句的写法,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研读重点文段,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学习第三部分。
小组讨论: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课文第7自然段。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
生1:第7自然段直接抒情,“啊”“沉醉”表达了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生2:“草如茵”“柳如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天的美好。
4.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预设:这篇散文写的是春水,表达了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先自主总结作者的思想感情,再重点研读文段,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总结探究能力。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一)课堂小结。
课文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阳春三月,春水滋润大地、催生万物的生动画面,表达了作者对桃花水无比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中优美的句段,仿照句段,写一写某个季节的自然景观或春天游园的见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发挥想象:如果你是三月桃花水,你会对燕子、垂柳、姑娘等照在水面上的朋友说些什么?
3.见课书中本课的习题。
教学反思
1.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但语言丰富多彩、修辞手法多样。因为本文在语言上的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让学生重点朗读,深刻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并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课文第二部分是重点,我先是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有目的的阅读,进而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情感,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2.不足之处:在交流优美的语言后,我应引导学生进行摘抄,培养学生随时积累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