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教学设计
教材、学情分析:
《观潮》所在单元以“自然之美”为人文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其中《观潮》《走月亮》 是精读课文,《现代诗二首》 《繁星》是略读课文。《观潮》主要写钱塘潮这一“天下奇观”,在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中展现了一幅幅壮观的画卷,带领我们领略钱塘江大潮的自然之美。
本单元提出“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的语文要素。“ 边读边想象画面”,指的是图像化策略的运用。运用图像化策略,可以将文字在脑海中转化为形象的画面,从而理解文字,丰富文字信息,进而感受文字的表现力和审美情 趣。从教材编排体系上看,与“ 图像化”有关的这一阅读要素获得的方法、路径和学习程度呈现循序渐进的发展.
“边读边想象画面”这一阅读要素或阅读方法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但在利用多种感觉(视觉、听觉)展开想象,运用语言或文字描述想象的画面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也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纵观整个单元,教材为我们提供许多“ 教学资源”,例如其一“交流平台” 总结了“边读边想象画面” 的方法:不仅要能“看”到样子, 还要能“听”到声音,“闻” 到味道......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去想象文章中描写的样子、声音和味道。其二《观潮》课文本身中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潮的特点。不仅可以想象文中描写浪潮的样子,还可以想象描写的声音。其三,课文泡泡语、 课后习题等都是指向帮助学生“边读边想象”这一要素的达成,帮助学生了解边读边想象的画面的阅读方法和角度。除此之外,学习《观潮》一课的写作顺序(时间顺序)以及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介绍的方法,更是为学生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奠定基础,实现读写迁移。
课标分析: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在第二学段的“学习内容”有:阅读描绘大自然、表现人类美好情感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尝试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阅读富有想象力和表现力的儿童文学作品,欣赏富有童趣的语言与形象,感受纯真美好的童心,学习用口头或者图文结合的方式创编儿童诗和有趣的故事,发展想象力.
不难发现,本单元的人文主题、语文要素的确立和课程标准所提示的学习内容是相一致.这一单元的学习要求,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通过联想和想象,比较熟练地运用图像化策略,体会自然之美,体会文学语言形象生动的表现力,并能积极尝试运用单元诗文式的语言,表达自己观察、体验到的自然之美。
教学目标:
1.认读“盐、薄、屹"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潮、据”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奇观、农历”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梳理文章写作脉络以及写作顺序.
3.借助关键词、关键句,从声音和样子两个角度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句子的含义.
4.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通过对钱塘江大潮的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突出大潮给人带来的震撼的写法,并且练习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
教学重点:
知道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宏大气势。
教学难点:
学习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事物发展的过程;学习通过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突出景物特点的写法;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借助资料,谈话导人,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钱塘江大潮吗 课前我让大家搜集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大家肯定对钱塘江大潮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 看看钱塘江大潮吧.
(教师播放钱塘江大潮简短视频)
学生交流看到这些资料和视频后自己的感受.
预设1:看到这些图片,我感到非常震撼。钱塘江大潮真是汹涌澎湃、宏伟壮观。
预设2:钱塘江大潮让我感到震撼,让我感到激动, 同时也让我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壮美。我更热爱祖国的河山了.
同学们,我们从视频和资料中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那么,作者是怎样用文字把这种汹涌澎湃的景象表现出来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潮》这篇课文。(板 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整体把握
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
1.检查预习
出示词语:
奇观 农历 据说 大堤 宽阔 盼望 人山人海
滚动 顿时 逐渐 一堵 犹如 齐头并进
山崩地裂 震动 霎时 余波 依旧 横贯
指名读带拼音词语,检查学生预习。
2.生字学习
课件出示标红的本课生字:
据说 大堤 宽阔 盼望
滚动 顿时 逐渐 一堵 犹如 山崩地裂
震动 霎时 余波
(1)学生认读红色的生字,教师重点指导易读错的字、易写错的字,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引导学生注意:“阔”是半包围结构,里面的“活”字要写得略窄些;“盼”是左右结构,书写时左窄右宽,左右同高,“逐"是半包围结构,“豕” 要写得略窄.
(2)学生书写生字,教师投影学生书写的生字,同步指导.
(3)再读词串,学生交流自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4)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如在理解“山崩地裂”时,可以联系上下文去理解。上文提到“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想象画面,钱塘江大潮如同万马奔腾而来,其声势之浩大,有如天地崩裂-一般,令人神往而敬畏.
通读课文,你可以用词串讲述课文大意吗
预设:气势磅礴、汹涌澎湃、排山倒海、惊涛骇浪、波澜壮阔等.
3.学习一篇课文最好的办法就是多读。从读中弄懂文意,从读中感受作者的情感。试着回忆一下,我们之前在学习《雷雨》时,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
预设:雨来前,雨来时,雨来后
评价:掌握得很牢固,通过这样的顺序,我们一下子理清文章的脉络和大意.
描写雨的前面变化我们可以这样概括它的顺序,同样,面对变化的潮水,我们同样可以这样做。试着把我们所学的词语进行归类,并试着概括文章大意。
出示词语:
奇观 农历 据说 大堤 宽阔 盼望 人山人海
滚动 顿时 逐渐 一堵 犹如 齐头并进 山崩地裂
震动 霎时 余波 依旧 横贯
预设:学生借助词串,概括文章大意。
(教师相机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三、再读课文,品读“潮来前”
1.自由读课文,思考画面
师:请同学自由阅读潮来前的部分(1-2自然段),想一想,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细化)请抓住一个关键词谈谈你的感受。
预设1:抓住关键词“ 人山人海”,看到了人山人海的景象,人们期待着潮来.
试着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这热闹、壮观的场面。
预设2:抓住关键词“横卧”,看到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师:潮来前,钱塘江的特别之处是
预设:宽阔
师:横卧一词怎么理解
预设:平躺着的意思
师:平躺着的钱塘江给你什么感觉
预设:特别宽,宽阔无比
师:试着读出钱塘江“ 宽阔”的特别之处。
预设:学生读(教师可指导把关键词拉长读)
2.展示图片,补充画面,齐读句子.
师展示潮来前,钱塘江宽阔的图片。
预设:学生看图片,全班齐读句子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3.点拨“介绍一个好地方”的方法——写出这个地方的独特之处.
师:“ 宽阔”的钱塘江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因为这是钱塘江潮来前的特别之处。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一)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钱塘江潮来前的宽阔特点。本单元的习作是“推荐一个好地方”,写出这个地方的特别之处,别人也会更喜欢你所推荐的地方。
(二)作业布置
1.生字词积累
2.积累优美句子
教学反思:
这堂课采用音频和视频手段,首先播放潮来时的视频,有闷雷滚动的声音,也有山崩地裂的声音,有潮水崩腾的壮观场景,让学生想象,说说自己观看后的感受,达到“入境”的效果。
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给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内化课文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