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风的形成》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风的形成与温差有关。
2.理解自然界中风的成因,风在生活中的作用及带来的利与弊。
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自然界中的风提出问题,并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对提出的有关风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
2.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风的成因做假设性解释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风成因模拟实验,并能够分析、交流自然界中风的成因。
科学态度目标:
1.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接纳他人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合作,乐于分享。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风在生活中的作用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利与弊,面对不好天气如何做好防范。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设计风的成因模拟实验,了解自然界中风的成因。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引入探究问题
谈话: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小视频,一起来看一下,你会看到哪些有趣的现象?(播放视频学生观看)
提问:你看到哪些现象?这些现象都和什么有关?(风)预设:我发现这些现象都与风有关。
小结: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关于风你想知道哪些问题?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10风的形成》(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问题是探究活动的起点,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事实的呈现,让学生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探究风的奥秘的欲望,又培养了他们的问题意识】
二、科学探究:通过猜测和实验,发现风形成的原因。
(一)自己制造风,并研究人造风形成的原因。
谈话:你能制造风吗?你能让你的同桌感受到你所制造的风吗?赶紧制造风吧。
提问:你用什么办法制造出风的?预设:用书扇,用嘴吹、开窗......
1.追问:你煽动了什么?预设:空气追问:空气有什么变化?预设:流动了
继续追问:你将你这里的空气扇向你同桌后,你这里还有空气吗?(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明白周围的空气会过来补充)预设:没有空气了追问:继续再扇扇试试。
追问同桌:你感觉到有风吗继续追问:有风说明你这里还有空气,这些空气从哪儿来的?预设:周围的空气跑过来的。
小结:对,空气扇跑了之后,周围的空气又跑过来补充了。
2.提问:你是怎么制作出风的?用嘴吹追问:吹的是什么?空气有什么变化吗?预设:空气流动了追问:空气跑到别处去了,嘴巴周围还有空气吗?预设:没有空气了
继续追问:再吹气试试,有没有风?(有)有风说明还有空气,这些空气从哪儿来的?预设:周围的空气跑过来的。
小结:对,周围的空气又跑过来了。空气的流动,我们是看不到的。但你可以用手、脸去感觉空气的流动。
谈话: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风是借助器械来制造的?预设:风扇、吹风机、飞机螺旋桨、空调.....(学生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教师展示相关图片)
师生小结:这些人为制造的风我们称之为人造风。人造风都是借助于人的力量或电的力量使空气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周围的空气过来补充形成的。也就是,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空气流动(板书)
谈话:风看的见吗?在生活中,我们需要通过看其他事物的变化,才能间接地看到风。看到什么就知道有风了?看到柳树飘动、国旗飘扬、海浪翻滚、风车转动等就知道起风了。
(二)猜测假想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1.谈话:自然界的风是怎样形成的?是不是天上有一个孙悟空也拿着一把大扇子在那儿使劲地扇啊?(生笑,不是。)那自然界的风到底是怎样形成的?根据生活经验小组讨论一下。小组讨论提问: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的讨论结果?预设:空气、温度、气温......
2.谈话:同学们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猜想,要验证猜想应该做什么?(实验)这是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实验器材(出示实验箱、火柴、蜡烛、艾条、有水的烧杯、湿巾),这是实验箱、蜡烛、艾条、火柴、湿巾、有水的烧杯,有水的烧杯用来熄灭艾条的。对于其它的实验器材是用来干嘛的大家有没有疑惑?预设:实验箱是用来干什么的?蜡烛、艾条分别是干什么的小结:大家问的非常好,要了解这些实验器材干什么用?我们先来看一幅图片(师播放课件),这是什么?(火炉)也许了解火炉之后,会对你的这些疑惑有所启发。
提问:小男孩拿出纸片放在火炉进风口处,仔细观察纸片有什么变化?预设:纸片往火炉进风口处摆动
追问:纸片为什么往进风口处摆动?预设:因为有风
追问:为什么进风口处有风?预设:因为是空气流动了
继续追问:你能用箭头标注一下空气流动的方向吗?(生上台演示)空气为什么会这样流动?说说理由。(学生猜测炉内的空气受热上升,炉外的冷空气流进来补充,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风吹动纸片摆动)
小结:炉内空气温度高,炉外温度低,冷空气流进来补充,形成了风。猜想风的形成可能与______有关?预设:温差追问:(板书温差)这是我们的猜想,科学结论需要实验来验证。结合刚才的火炉,想想实验箱相当于什么?(火炉)蜡烛、艾条分别放在那儿?哪位同学说说?(蜡烛放在火炉内相当于炉内的火,艾条放在进风口处,相当于炉外的纸)继续追问:我们应该观察什么?(火炉图片里我们观察到什么说明有风?)预设:观察艾条烟的流动小结:那实验箱内外的温度一样会不会形成风啊?会也可能不会,猜想需不需要验证?(需要)怎样让实验箱内外的温度一样?(不点燃蜡烛)点燃艾条,观察艾条的烟会怎样流动?接下来还需要让实验箱内外温度不同,再看是否能形成风?怎样让箱内外的温度不同?(点燃蜡烛)这样一对比,就能发现是相同温度还是不同温度能够形成风?这就是在做对比实验。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或假设,引导学生学会科学分析、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这样即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又使学生交流了提出假设思维方法,相互之间互相受到启发,并使学生明白提出假设是需要有一定科学依据的】
(三)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谈话:结合刚才的分析,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在记录表上写下来。哪个小组起来说说你们的实验方案?
1.把蜡烛放入试验箱内,不点燃蜡烛,点燃艾条,观察艾条烟的流动方向。
2.点燃蜡烛后,再观察艾条烟的流动方向3.整理好实验器材,填写实验记录单其他小组有没有不同意见?
师生小结:出示模型介绍实验方法,先把蜡烛放进试验箱内,不点燃蜡烛,把点燃的艾条放在进风口处,观察艾条的烟会向哪流动?蜡烛点燃后,再观察艾条的烟又会向哪流动?实验中要注意什么呢?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温馨提示,一起来看一下。温馨提示:熄灭艾条时,要将燃着的一头按在水里熄灭。小组分工合作,及时填写好实验记录单。注意用火安全,防止烧伤手。实验结束,整理好实验器材。实验结论可以用文字的方式也可以用绘图的方式。见证奇迹的时刻来到了开始实验
谈话:哪个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的实验结论。(展台展示)其他小组有没有不同结论的?
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了相同的结论,空气受热后上升,周围的冷空气过来补充,形成了风,风的形成与温差有关。同学们非常棒,动手实验验证了猜想。
【设计意图: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时有点难度,教师要适时给与启发和指导,实验验证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环节,学生容易兴奋而思维混乱,所以实验记录单可以很好地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从而有效地去解决问题】
(四)推想自然界风的形成
谈话:通过刚才的风的形成模拟实验,由此可以知道自然界中风的形成与温差有关,自然界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实验箱,自然界里面的蜡烛是什么呢?(太阳)自然界的温差是怎样形成的呢?(多个学生交流回答)
师生总结:由于太阳照射时间长短和地理环境的不同,使各地区之间温度存在差异,温度高的地方,热空气上升,温度低的地方冷空气过来补充,空气不停地流动,风便形成了。(出示课件)来看一段风的形成的微视频,进一步来感受一下风是怎样形成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并将自己的发现与同学的发现进行比较,进而重组自己的信息体系,实现相互认同,合作学习,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推理方法。】
3. 风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谈话:我们青岛是沿海城市,由于海洋陆地气温的不同,一年四季都有风的抚慰,而且由于季风等因素的影响,我们这里的气温冬暖夏凉,是一个非常适合居住的城市。科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那么风对我们人类有哪些便利呢?(生)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利用风能的图片,一起来看一下。(出示图片)风能是一种可以再生的新能源,而且它的资源非常丰富,取之不竭,用之不尽,而且无污染,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把风能开发到各个领域,更好的为我们生活服务。
谈话: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刚才我们看到了风能对我们人类有利的一面,但是风发起脾气来又能给人类带来危害,能够带来哪些危害?下面一起来看一段视频感受一下台风的危害。看完视频后有什么感受?台风的危害可真不小,作为沿海城市我们每年夏天都会遭受台风袭击,你有什么好的防范措施?说说你的好点子。(提前看天气预报,做好防范;多植树,维护生态平衡;台风来了尽量不要出门,要有保护意识,珍爱生命)
四、拓展活动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来说说你的收获。(生)同学们的收获课真不少,老师也收获了你们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
2.师继续提出问题:在海边,白天和夜晚的风向有什么不同 我们青岛是帆船之都,作为青岛人,你知道帆船是怎样借助风的力量行驶的吗?月球上有没有风?课后同学们继续探究风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