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期期终七年级历史联考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二个大题,24小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他们已经会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
A.电影《疯狂原始人》中原始人用火片段
B.考古学家发掘出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和牙齿化石
C.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
D.历史研究员的推测和论述文章
2、下列考古发现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
A.北京人使用石器 B.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
C.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相 D.良渚遗址出土的鱼琮
3、《周易·系辞下》记载,“黄帝、尧、舜舟楫之利以济不通”。以下考古发现能够印证记载中“舟楫”的是( )
A.辽宁建平出土的彩陶罐 B.陕西宝鸡出土的船形彩陶壶
C.重庆巫山出土的筒形瓶 D.河南舞阳出土的七孔骨笛
4、夏启即位后,在钧台大宴各地首领,以期对他的地位予以确认。有扈氏对这种破坏禅让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满,拒不出席钧台之享。夏启发兵对有扈氏进行征伐,有扈氏战败被灭。“破坏禅让制度的做法”指的是( )
A.王位世袭,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B.禹建立起中国第一个王朝
C.夏朝建立军队,制定了刑法 D.与民争利激化了社会矛盾
5、明朝的许仲琳在其所著的小说《封神演义》中塑造了姜尚、文王姬昌、姬发等人物形象,这部作品中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是( )
A.逐鹿之战 B.夏朝建立 C.商汤灭夏 D.武王伐纣
6、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意气风发的少年时代,该时代的主题是( )
A.社会大变革 B.政治大一统 C.民族政权并立 D.专制皇权加强
7、经历了______战争之后,东方六国再也没有能力跟秦国抗衡,秦国开始陆续灭掉六国,进而统一全国( )
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牧野之战
8、西汉初,诸侯实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甚至举兵叛乱。为削弱诸侯国的势力,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设置西域都护 B.实行盐铁专卖 C.刺史制度 D.颁布“推恩令”
9、民本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以下“百家争鸣”的观点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韩非子》: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C.《孙子兵法》: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D.《庄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10、时序是历史学科的基础,它串起了人类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下列关于秦汉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空白处应填写的是( )
A.秦完成统一 B.楚汉之争 C.七国之乱 D.王莽称帝
11、《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等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以下哪一著名战役与上述故事有关 ( )
A.城濮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桂陵之战
12、美国学者德克·卜德评论道:“它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么评估都不过分,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受许多知名人的恩惠更大。”材料中的“它”是指( )
A.麻沸散 B.造纸术 C.印刷术 D.道教
13、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被泛称为“五胡”,历史学家吕思勉在著作中提到“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他旨在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
A.民族政权分立 B.中外交流频繁 C.民族交融加深 D.民族矛盾消除
14、以下材料共同说明了东汉时期( )
华佗研制成“麻沸散”,为意者进行外科手术,是世界上第一位采用全身麻醉方法的医生。 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继承古代医书的基本理论,确立辨证治疗的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A.手工技艺精湛 B.绘画水平高超C.农业技术发达 D.医学成就卓越
15、洛阳白马寺、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的形成与下列哪一历史现象有密切关系( )
A.道教的形成与发展 B.佛教的传播
C.基督教的传播 D.伊斯兰教的传播
16、儒家礼教文化中有跪坐习俗,垂脚高坐被视为傲慢行为。魏晋南北朝时,随着“胡床、胡坐”的传播,汉人的跪坐礼俗逐渐变成垂脚高坐,这一转变体现了( )
A.儒学正统地位的丧失 B.民族交融的加强
C.国家由统一走向政权分立 D.孝文帝汉化措施对鲜卑族的影响
17、下图人物是我国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下列关于王羲之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独创楷书书法,刚柔兼备
②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
③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④作品《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8、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很多成语的形成往往与历史事件或人物有关。与成语“投鞭断流”“草木皆兵”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诸侯争霸 B.秦灭六国 C.八王之乱 D.淝水之战
19、中国古代史书上所记载“公元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者到东汉”。这里“大秦”指的是下列哪一个国家( )
A.波斯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阿拉伯帝国
20、对如图所示一组图片的主题及其影响解读准确的是( )
居延汉简 马王堆汉墓帛书 西汉纸本地图
A.耕织技术的革新 B.汉字字体的演变
C.书写材料的进步 D.文书格式的改进
二、材料题(4小题,共30分)
21、(6分)如图是两幅古代房屋的复原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A B
(1)写出图A和B房屋样式的名称。(2分)
(2)中国古代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主要种植水稻的是居住在______图中的房屋的居民。主要种植粟的是居住在______图中的房屋的居民。(2分)
22、(8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元三年,张骞带领一百多名随从从长安出发,日夜兼程西行。张骞一行在途中被匈奴俘获,遭到长达10余年的软禁……张骞的首次西行被誉为“凿空”……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历经四年时间,他和他的副使先后到达乌孙、大宛等国。出于对匈奴不断骚扰与丝绸之路上强盗横行的状况考虑,同时为加强对西域的控制,汉宣帝神爵二年,设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直接管辖机构——西域都护府。以汉朝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为标志,丝绸之路这条东西方交流之路开始进入繁荣的时代。
材料二:丝绸之路开启了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中西文明的碰撞与交汇的先河,极大地促进了东方文化的大力向前发展。作为传递信息、传播精神、传承文化的通道,丝绸之路永远地载入了人类与社会发展的史册。丝绸之路仍有可开发的新价值。
——《从“玉石之路”到“丝绸之路”》
(1)材料一中的“建元三年”是哪一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3分)
(2)材料一中的“汉宣帝神爵二年”是哪一年?“西域都护”的设置有何意义?(2分)
(3)请写出材料二中丝绸之路的路线。为什么材料二中说“丝绸之路”永远地载入了人类与社会发展的史册?(3分)
23、(10分)某校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以“三国两晋南北朝”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请你一起完成下列学习任务单。
材料一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208年 孙刘联军和曹操 以少胜多 孙刘联军战胜曹操
材料二 (东晋建立后)民勤本业,一岁丰收(丰收之年),使数郡忘饥。会稽部(浙江绍兴一带),带海傍潮,良田亦数十万顷。荆城(荆州)、扬部(扬州)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摘编自《宋书》
材料三 考古发掘——北魏元邵墓
墓址 墓志 墓中陶俑
元郡平面图,其中1处是元邵墓志
该墓位于河南洛阳老城东北4公里。 墓志写道:元邵,字子开,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之孙。 陶俑头戴胡式风帽,上身着汉式宽袖大衣,下身则为北方少数民族盛行的裤褶或敷裤。
材料四 汉帝国崩溃后,中国陷入一段长期的动荡时代。淝水战后,拓跋珪成立北魏政权,这一新兴王朝,扭转后汉以来地方割据的趋势,逐渐推广其统治权,开启了中国长期分裂后再统一的契机。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说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事件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2分)
(2)据材料二,概括东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3分)
(3)据材料三,分析北魏元邵墓反映出的孝文帝改革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4分)
(4)据材料四,简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的发展趋势。(1分)
24、(6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某班欲以“文化·传承·发展”为主题创办手抄报,请你协助完成。
【汉字之源】
图1 刻有文字的甲骨 图2 统一文字
(1)图一中的文字记录了我国什么时期的历史 图二中颁行全国的通用文字是什么 (2分)
【思想之光】
孔子开创了民间自由讲学的先河,一个中国学术思想史的黄金时代便开始出现,它光芒四射,灿烂夺目,成为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最富丽的时代。
——李定一《中华史纲》
(2)材料二中孔子“自由讲学”的途径是什么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历经传承与发展,在谁统治时期被确立为正统思想 (2分)
【文史之萃】
信息卡1:他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编纂体例,他接任父亲继任太史令,有“中国史学之父”之称。
信息卡2:他是南北朝的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等方面都有重大成就,他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近千年,月球上的环形山依他的名字命名。
(3)信息卡1中“他”撰写的史学巨著是什么 信息卡2中的“他”是指何人 (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20:CCBAD ACDAA CBCDB BCDCC
二、材料题(4小题,共30分)
21、答案:(1)半地穴式;干栏式。
(2)自然环境的差异。
(3)B;A。
22、答案:(1)公元前138年。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
(2)公元前60年。标志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3)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到西域,再往西,经中亚、西亚,抵达欧洲。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外来的大动脉。
23、答案:(1)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农业产量高;良田(耕地)面积大;工商业发达(丝绵布帛产量高)。
(3)迁都洛阳;改鲜卑姓为汉姓;穿汉服;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实力。
(4)分裂中孕育着统一。
24、答案:(1)商朝;小篆。
(2)途径:创办私学;统治时期:汉武帝(刘彻)。
(3)史记;祖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