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市、文山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保山市、文山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22 12:40:21

文档简介

4.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
复汉室,还于旧都。”曹操在207年作的《电虽寿》一诗中写道:“老骥伏枥,志在
保山市文山州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们的共同理想是
A.打败匈蚁,占领草原
阝.发展经济,劝课农桑
高一历史
C.割据一方,称王称霸
D.结束分裂,统一中国
5.下表言论所体现的理念是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释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第7
历史人物
主张
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
分钟。
“上不兴非常之税,下不进非常之贡”。赋税徭役“不过其节”
西晋傅玄
确保老百姓“使力足以供事,财足以周川”。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东晋鲍敬言
“身无在公之役,家无输调之费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已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
“救民拯弊,莫过减赋”,减赋实际上“略其目前小利,取其长
南朝萧子良
准考证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久大益,无民资不殷,国财不卓也”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策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南朝樂武帝
“赐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人谷五斛…威加振恤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策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A.以民为本
B.重农抑闶
D.严刑峻法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巾,只有
C.工商皆木
6.图1为“贞元册南诏”石刻,至今仍然完好地保存在云南省昭通市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盐津县豆沙关的石壁上,记录了贞元十年(公元794年),唐德宗派
1,2023年12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首庙“良渚论坛”致贺信。习近平指出,良渚
遣袁滋为“册南诏使”,持节册封异牟寻为“南诏归义王”,并赐金
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是世界文明的瑰宝。以下对良渚文化表述正确的是
印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石刻中的史实能够印证唐朝
A.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B.主要栽培作物是菜
A.直接对云南实施了有效的统治
C.生产使用打制石器
D.贫富悬殊尚未出现
B.促进了西南地区各民族的融合
2.德国学者卡尔·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第-一次把公元前500年
C.通过册封方式对边疆进行管控
D.成功离间了叶蕃与南诏的关系
图1
前后,人类文化突破的时代称之为轴心时代。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一
7.中国流传下来的许多成语,有一部分往往涉及历史上的典章制度,其巾成语“名落孙
古希腊有苏格拉底,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老子、孔子等。下列主张属于孔子
山”“蟾宫折桂”“一举成名”“独占鳌头”“连中三元”与下列哪项制度有关
的是
止.三省六部制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A.“道法自然”
B。“相生相胜
8.宋朝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新变化。能为这一观点提供证据的是
C.“为政以德
D.“明法审令”
①“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
3.21世纪初,在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龙山县里耶古城出土了36000余枚
②“宗室权落,外城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
③“男去耒耜则不禁,女去织红则不禁。工作奇巧则不禁,商通珠贝则不禁。”
秦代简牍。这批秦简中有“洞庭那”字样的简牍,这甲的“洞庭郡”应是
④“国家开贡举之门,广搜罗路…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
A.直属中央的地方行政机构
B.与“州”平级的监察机构
许解送”
C.少数民族地区的分封机构
D.中央政府的临时统治机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高一历史·第1页(共8页)
高历史·第2贞〔共8页)保山市文山州 2023~2024 学年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 60 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A D A C D C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A B B D D C C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A C A B A B A A C
【解析】
1.本题考查良渚文化。其位于长江流域,属于新石器时代,使用的是磨制石器,产生了阶级
分化和贫富悬殊,B、C、D 均不符合良渚文化特征,故选 A 项。
2.本题考查春秋时期的孔子思想。其政治思想是德治,故选 C 项。
3.本题考查郡县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洞庭郡为秦朝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机构,其余
表述不符合史实,故选 A 项。
4.本题考查东汉末至三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根据材料可知,诸葛亮和曹操都有结束分裂,统
一国家的政治抱负。故选 D 项。
5.本题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不同阶层的治国理念。“上不兴非常之税,下不进非常之贡”、“使
力足以供事,财足以周用”、“救民拯弊,莫过减赋”“身无在公之役,家无输调之费”可
知,材料强调的是减赋轻徭和赈灾济弱,体现了以民为本的理念,A 项正确;材料未能体
现重农抑商、工商皆本和严刑峻法,故排除 BCD 项,故选 A 项。
6.本题考查唐朝民族关系,据材料中“持节册封异牟寻为‘南诏归义王’”的信息,知道唐
朝通过册封方式对云南进行管理。故选 C 项。
7.本题考查科举制。根据材料成语反映的寓意为科举制。故选 D 项。
8.本题考查宋朝社会的新变化。①描述的是婚姻不问阀阅,①正确。③描述的是百姓更换职
业自由,官府限制松弛,③正确;④描述的是取士不问家世,④正确。故①③④正确,C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第 1 页(共 5 页)
{#{QQABKQCEggCIQBJAAQgCQQ2oCgCQkAGACCoGQBAAMAIACAFABCA=}#}
项正确;②描述的是宦官专权的局面,根据所学知识宋代并没有出现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的局面,中国古代外戚和宦官专权较为明显的朝代是东汉晚期,②错误,排除 ABD 项。
故选 C 项。
9.本题考查元朝的边疆治理。A 项无法证明南方经济开始超过北方;B 项“隔阂已然消失”
说法错误;D 项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主要开始于明清时期,材料也未体现;根据材料“汉
族移民随着交通路线进入云南,使得精耕细作的方式得到大规模推广运用”“云南行省的
纳粮曾经达到 277719 石”可推出 C 项,故选 C 项。
10.本题考查明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A 项与材料意思相反;C 项与题意无关;D 项不合题
意;根据材料“宰相既罢,天子更无与为礼者矣,虽谓百官之设,所以事我,能事我者
贤之,不能事我者我否之”可推出 B 项,故选 B 项。
11.本题考查清朝边疆治理的措施。①③④不符合史实;B 项,清政府在西南地区大规模推行
“改土归流”政策,故选 B。
12.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应当在 20 世纪初期,
故排除 A 项;小农经济是逐步地解体,“彻底”说法错误,排除 B 项;洋务运动是 19 世
纪 60 年代到 90 年代一场清政府的自救运动,材料没有涉及洋务运动的内容,故排除 D
项。根据材料“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家在开放口岸积极投资办厂,建立了一些近代企
业,这是外资在中国创办的最早一批近代企业。在这些企业中雇佣了第一批中国产业工
人。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及其他城乡无业劳动者是近代产业工人的主要来源”,在这个
时期,产业工人数量小、影响小,尚处于阶级形成的萌芽状态,但它的出现却显示了中
国社会阶级结构的新变动,故选 C 项。
13.本题考查太天国运动的局限性。BCD 项主要强调太平天国运动的积极性,与题意相反;
故选 A。
14.本题考查戊戌变法。ACD 与题目主语不一致,未体现;根据材料“围观的百姓几乎个个
都在拍手称快,还有人向刽子手扔赏钱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畅快与喜悦”,可推出 B,故选
B 项。
15.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关键词“提高了”“奠基石”,可推出表
述的是义和团运动的影响,故选 B 项。排除 ACD 项。
16.本题考查辛亥革命。材料中“(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
说明封建尊卑思想仍然存在,故选 D 项。
17.本题考查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ABC 项与题目时间不符,故选 D 项。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第 2 页(共 5 页)
{#{QQABKQCEggCIQBJAAQgCQQ2oCgCQkAGACCoGQBAAMAIACAFABCA=}#}
18.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1921 年 7 月 23 日,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由于法租界巡捕突然搜查会场,会议最后
一天是在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进行的。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材料中
《南湖红船》“南湖水上行”指的是中共一大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材料中“小舟前景远,
从此晔光明”指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
面貌焕然一新。结合所学,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中国革
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故①②③④所述符合题意,C 项正确,故选 C项,排除 ABD 项。
19.本题考查中共在幼年时期的探索。材料强调第五次“反围剿”时期,在战术上坚持正规
化的阵地战,脱离了中国革命实际,故选 C 项。
20.本题考查全面抗战时期的影响和时空观念。根据图示内容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图 3 反
映的是台儿庄战役,图 4 反映的是百团大战。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
场取得的最大胜利,百团大战摧毁大量敌人据点,缴获大批枪炮、物质,打破了日军的
“囚笼政策”,故选 D 项。
21.本题考查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A 项没有对比,无法从材料中推
出;CD 项材料未强调;根据材料可推出 B,故选 B 项。
22.本题考查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B 项歌曲不是政治宣传的新途径;C 项是新中国成立
后;D 项是抗日战争时期。根据 1948 年,“讲民主”等关键词可推出 A,故选 A 项。
23.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A 项决定过于绝对;BD 项材料未强调。
材料主要强调新中国外交依据国内国际形势适时调整,故选 C 项。
24.本题考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就。B 项苏联援助非主要原因;C 项是思想文化领域
的方针;D 项时间不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取得的成就主要归功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
立,故选 A 项。
25.本题考查学生时空观念。73 年前为 1950 年,为抗美援朝时期,故选 B 项。
26.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不同时期的口号。材料所述口号从 20 世纪 50 年代一直到 21 世纪,
BCD 无法概括,排除 BCD 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20 世纪 50 年代至今,中国社会
主流口号的变化,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故选 A 项。
27.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的时代精神。ACD 项不符合题意,根据 1981 年底,可推出是改革开
放后,故选 B 项。
28.本题考查两岸关系的前提。“九二共识”的核心内涵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故选 A 项。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第 3 页(共 5 页)
{#{QQABKQCEggCIQBJAAQgCQQ2oCgCQkAGACCoGQBAAMAIACAFABCA=}#}
29.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
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
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着中华民族走向伟
大的民族复兴”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思想理论都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是马克主义中国
化的产物,A 项正确;1956 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起来,排除 B 项;
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反帝反封建任务已经完成,排除 C 项;改革开放后我国进入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新时期,中国的革命任务已经完成,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30.本题考查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ABD 材料都未体现。“一带一路”建设的一系列互利共赢
成果,充分体现中国式现代化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的现代化,中国秉承和
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在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进程中,
为沿线国家创造更多发展机遇;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始终坚持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故选 C 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40 分)
31.(14 分)
(1)起源早,不断发展;注重精耕细作;农作物种类多样,产量大;因地制宜;自主培
育与国外引进相结合。(一点 2 分,任答 3 点得 6 分)
(2)积极性: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提高了粮食产量,为明清人口增长奠定了基础;推
动农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和农产品的商品化;促进工商业的繁荣。(每点 2 分,任答 3 点
得 6 分)
局限性:稳固了小农经济,不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2 分)
32.(14 分)
(1)清政府早期忽视铁路建设重要性;技术落后,资金短缺;标准不一,管理混乱;传
统思想的根深蒂固;民族工业发展不充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制约。(每点 2 分,任
答 4 点 8 分)
(2)民族独立是铁路发展的前提;中国近代铁路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色彩;铁路
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信息的流通和新思想的传播,促进思想解放;有
利于传统社会的瓦解,推动中国的社会转型;近代铁路的发展便利了列强对中国进行侵
略。(任答三点 6 分,本小题为开放性试题,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第 4 页(共 5 页)
{#{QQABKQCEggCIQBJAAQgCQQ2oCgCQkAGACCoGQBAAMAIACAFABCA=}#}
33.(12 分)
示例一 大事:1992 年,南方谈话(3 分)
解说词:20 世纪 90 年代初,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同时国内改革开放进入关
键时期。为进一步明确改革开放目标,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1992 年邓小平南巡并发表
了一系列讲话。南方谈话要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提出判断是非的“三个有利于”
标准;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
终达到共同富裕。解决了困扰着人们的“市场是姓社还是姓资”等一系列问题,解放了
人们的思想,有力地推动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条件。
(9 分)
示例二 大事:2001 年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3 分)
解说词: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中国在国内外政治和经济领域发生了重大变革,逐步放开
对外贸易,吸引外资,提升国内产业竞争力等。但中国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据的地位相对
较低,处于世界经济体系的边缘,面对贸易壁垒、贸易保护等诸多问题,加入世界贸易
组织成为中国进一步融入全球化进程的重要举措。经过多轮谈判,中国于 2001 年加入了
世界贸易组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更深层次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参与国际贸易
规则的制定。促进了中国经济现代化进程,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
纪发展。(9 分)
说明:明确写出大事及时间得 3 分,时间与大事不相符扣 1 分;示例仅供参考,在时间
范围内并符合改革开放主题的大事皆可。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第 5 页(共 5 页)
{#{QQABKQCEggCIQBJAAQgCQQ2oCgCQkAGACCoGQBAAMAIACAFABC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