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图片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图片版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21 08:01:48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上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5:BDDDB
6~10:BACBA
11~15:DACAB
16~20:AAACC
21-24:DBBA
二、非选择题(第25题14分,第26题20分,第27题18分,共52分。)
25.(14分)
(1)(2分)
新现象: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1分)
影响: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引起了一系列社会变革。(1分)
(2)(4分)
措施: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言之有理即可,
2分)
效果: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国库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史称“文
景之治”。(答出“文景之治”或“文景之治”的表现均可。2分)
(3)(4分)
原因:北方人口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2分)也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
产技术。(2分)
(4)(4分)
主要因素:生产工具的改进:统治者的重视或政策支持:人口迁移:耕作技术的提高。(任答2点,
每点2分)
26.(20分)
(1)(6分)
A.√:B.×:C.√(每个题2分)
(2)(6分)
①图10:书刀是用来刻写文字的工具。(2分)
②图11中A:蔡伦(2分)
③纸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传。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
献之一,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任回答正确一点给2分)
(3)(4分)
制度:中央集权制度。(2分)措施:郡县制。(2分)
(4)(4分)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坚韧不屈、舍生取义等民族精神。(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27.(18分)
(1)(4分)
孔子的核心思想:“仁”(2分):墨子的思想主张:“兼爱”“非攻”(2分)
(2)(2分)
自然环境或地理环境的差异。(或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的结果,2分)
(3)(6分)
城市名称:西安。(2分)机构名称:西域都护。(2分)最远达到的地方:欧洲或大秦。(2分)
(4)(4分)
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2分)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2分)
(5)(2分)
坚持对等、平等原则:坚持多元、多向原则: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有兼收并蓄的态度。(言之有理即
可给分)
答案解析:
1.远古时期,没有文字,通过现代技术条件下的考古发掘,是我们了解远古人类的唯一途径,所以此题
选B。
2.考察学生的史料阅读归纳能力。选D。
3.考察生产工具对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考察唯物史观素养。选D。
4.考察识记能力。只需要根据“河姆渡人”的信息,便可确定此题选D。
5.考察学生对我国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理解。选B。
6.考察西周分封制的影响,考察历史解释素养。选B。
7.考察学生对我国青铜文明的代表成就司母鼎的准确了解。选A。
8.考察学生的史实阅读理解能力和学生对我国文明特点的理解,考察家国情怀素养。选C。
9.春秋时期的社会特点是诸侯争霸,所以此题选B。
10.战国时期典型的社会特点是七个诸侯争雄,根据材料中的“七雄戈戟”可以判断,此题选A。
11,考察成语典故与历史联系。选D。
12.老子是春秋人物,春秋是东周的前一阶段,所以此题选A。
13.考生只需要记住,秦孝公任用的变法人物是商鞅,即可确定,此题选C。
14.秦始皇和汉武帝统一货币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是题中要求“最主要的共同作用”,而从当时的历史
背景和两位帝王的主观目的看,巩固大一统的作用才是最主要的,因此应该选A。
15.只需要记住秦末农民起义爆发标志是大泽乡起义,即可确定此题选B。
16.刘邦休养生息政策,促进了社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才能解决材料中反映的困境,所以此题选A。
17.考察学生对刘秀开创光武中兴的了解。选A。
18.根据普林尼的生卒时间,可判断他生活的时代大致相当于中国的东汉时期,这一时期,中国与罗马的
联系是通过丝绸之路进行的,所以此题选A。
19.考生根据对张仲景医学成就的再现,此题应该选C。
20.赤壁之战,曹操战败退回北方,南方的孙刘势力得以保存,三方势力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所以此题
选C。
21.4世纪初我国处于西晋时期,据此可知此题选D。
22.四个选项中,东晋是偏安江南的王朝,排除A选项:东晋是被朝中的大将所灭,排除C选项:“王与
马共天下”是东晋局面,排除D选项。此题选B。
23.表格中反映的现象是孝文帝改革后出现的,反映出少数民族与汉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所以此题选B。
24.考生需要根据题干信息来判断此书是《农政全书》,再现它的作者。此题选A。
22023~2024学年度上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七年级
历史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年级、班级、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的相
应位置。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卷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卷的对应区域内做答,
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教师将答题卷收回。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
合题目的。)
1.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经确认的最早的人类。我们确认元谋人是通过(▲)
A.远古传说
B.考古发掘
C.史书记载
D.凭空想象
2.科学家通过对北京人的骨骼化石的分析发现,“北京人头骨的前额低平,眉骨粗大。
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他们平均身高约157厘米。
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能够直立行走。”这段材料说明(▲)
A.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
B.北京人已能制造工具
C.北京人完全具备现代人的特征
D.北京人兼具古猿和现代人特征
3.生产工具往往是生产力水平的表现,而生产力水平的变化,决定了人们生活方式的
变化。以下工具中,决定河姆渡人可以过上定居生活的工具是(▲)
图1打制石器
图2二里头出土的铜牌
图3铁制农具
图4骨耜
A.图1
B.图2
C.图3
D.图4
4.“五千年前,我们和古埃及人一样面对洪水,四千年前,我们同巴比伦人一样冶炼青
铜,三千年前,我们和古罗马人一样征战四方…”。五千年前我们以治水闻名的先
祖是(▲)
A.黄帝
B.炎帝
C.尧
D.禹
七年级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
5.《礼记·礼运》中记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文中的“天下为
家”的局面开始于(▲)
A.夏朝建立
B.启继承父位
C.商汤灭夏
D.盘庚迁殷
6.西周建立以后,社会上逐步形成从天子到诸侯、卿大夫、士等社会等级现象,产生
这种现象是因为西周实行(▲)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行省制
7.文明互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请你为前来参观青铜文明成果(如图5)
的外国参观团解说,下列解说词中最准确的是(▲)
图5
A.它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B.它是三星堆文化的代表
C.它上面铸刻着甲骨文
D.它是我国古代的酒器
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公元前1500年前后,手执青铜器的战车
兵,也入侵了中国北部的黄河流域…真实的情况是,这些入侵并没有引起与中国
历史文化的彻底决裂,而在希腊和印度,情况则相反。因此,独特的中国文明不间
断地从商代一直持续到现在。”材料中的这段话重点是在说明(▲)
A.中华文明遭到过外族入侵
B.希腊印度文明没有遭到过外族入侵
C.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
D.中国的青铜文明是从外部输入的
9.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经常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进行征战。他们征战的主
要目的是(▲)
A.兼并土地
B,争夺霸权
C.掳掠人口
D.抢夺财物
10.唐朝诗人胡曾《流沙》诗中“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反映的历史现象
是(▲)
A.战国争雄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B.东汉后期军阀混战
C.秦统一战争带来的影响
D.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
11.汉语中的成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同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有关的。下列成语与历史事
件搭配正确的是一组是(▲)
A.退避三舍一武王伐纣
B.纸上谈兵—商汤灭夏
C.唇亡齿寒一城濮大战
D.围魏救赵一齐国介入魏赵之争
12.“虽然东周时期政治不稳定,但是文化大发展。在这个生气勃勃,富有创造性的时代
里,人们写下了伟大的文学、哲学、和社会理论著作。这是中国古典文明形成的时
代。”下列出自材料中所提时期的是(▲)
七年级历史试题第2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