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南方地区 初中地理大单元整体教学--人教版(新课标)八下(单元分析 4课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教学】南方地区 初中地理大单元整体教学--人教版(新课标)八下(单元分析 4课时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3-16 13:49:46

文档简介

《南方地区》单元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学科 地理 年级 八年级下册
教材 人教版 设计者 盘伟国
二、单元实施
单元主题:水稻——南方地区主要的作物与共同的联结 教学思路:
三、课标要求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以下三条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2.结合实例,描述不同区域的差异,说明区域联系和协同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3.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香港、澳门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传统和经济建设特点,以及港澳与内地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增强区域联系的意识。 4.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台湾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传统和经济建设特点,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以及促进海峡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意义。
四、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为八年级下册区域地理第七章南方地区。包括“自然地理特征与农业”“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祖国神圣的领土——台湾省”四节内容。教材设计思路与北方地区一样,第一节首先介绍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涉及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农业等内容。这样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来认识我国北方与南方两大区域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生活的影响。 在学完南方地区的概况后,进入南方地区具体区域的学习,更具我国近十年来区域发展的状况与地理热点区域,教材选择长三角地区为我国南方地区的代表区域。依据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本节教材侧重介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文地理内容,选取了区域发展的相关主题,设计了“江海交汇之地”“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和“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三个标题来介绍长江三角洲地区。继长江三角洲之后,教材选择介绍香港和澳门。香港和澳门是我国的领土,在经历了百年的沦落和沧桑后,终于在20世纪90年代回归祖国,是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教材依次设计了“特别行政区”和“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两个标题,首先介绍香港和澳门的基本地理状况,其次从港澳地狭人稠、自然资源匮乏的角度说明港澳与祖国内地密切联系的必要性,介绍了香港如今发展成为世界著名贸易岗等内容。在本章最后,教材选择台湾省进行教学,设计了三个标题,分别是“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美丽富饶的宝岛”和“外向型经济”。依次说明台湾的地理位置、物产与经济发展,其中特别强调了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五、学情分析
本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为湖南地区学生,学生生活在南方地区,对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例如地形、气候、水源等等有着较为直观的认识与体验,学生因此在讲授自然地理特征时可注意与学生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在南方地区的特定区域教学中,由于大部分学生对于这些区域没有直接的联系,因此教师可以从不同尺度区域的共同点出发,选择其作为教学的中心由此展开课堂,水稻作为南方地区普遍而主要的农作物与主食,是南方地区所共有的一个具象化的地理联系,因此本单元教学以水稻为核心展开进行大单元教学。除此之外,本章重要的一点在于强化学生的思政教育,港澳台地区作为我国南方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不可分割且密切联系的一部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深入进行讲解,因此本单元设置了“香港:城市森林vs森林城市”与“台湾——从凤梨事件看经济”连个分主题。
六、单元目标
1.运用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分界线,指出南方地区的范围(区域认知); 2.通过资料,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通过分析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3.运用资料,了解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不利自然条件和主要农作物,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理念(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4.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说出其作为鱼米之乡的地理优越性;说出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作用,并能迁移运用到其他区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5.举例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结合图片和文字等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6.根据香港和澳门政区图说出两个特别行政区的位置和范围,了解我国实施一国两制的政策。根据相关资料概括香港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了解香港和澳门土地开发状况,举例说明港澳与祖国内地多方面的密切联系,分析这些联系对祖国内地和港澳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7.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在台湾省政区图上指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根据相关资料,分析台湾省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等特征,认识台湾省人口分布特点,分析台湾省经济发展的特色和影响因素(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8.根据相关资料概括台湾省20世纪50年代至今经济发展的大致历程和各个阶段经济的特点,理解台湾省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必要性(综合思维)。
七、达成评价
问题的解决: 能运用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分界线,指出南方地区的范围; 能分析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说出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 能总结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不利自然条件和主要农作物,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 能用地图评价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说出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作用。 能说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能说出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位置和范围,概括香港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了解香港和澳门土地开发状况,说明港澳与祖国内地多方面的密切联系,分析这些联系对祖国内地和港澳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深刻理解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指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说出台湾省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等特征,认识台湾省人口分布特点,分析台湾省经济发展的特色和影响因素。 得出台湾省20世纪50年代至今经济发展的大致历程和各个阶段经济的特点,说明台湾省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必要性。
八、实施规划
课型安排 课时设置 课时目标 达成评价 课时作业
新授课 1课时 1.运用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分界线,指出南方地区的范围(区域认知); 2.通过资料,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通过分析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3.运用资料,了解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不利自然条件和主要农作物,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理念(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1.能运用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分界线,指出南方地区的范围; 2.能分析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说出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 3.能总结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不利自然条件和主要农作物,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法大视野
新授课 1课时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说出其作为鱼米之乡的地理优越性;说出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作用,并能迁移运用到其他区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2.举例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结合图片和文字等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1.能用地图评价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说出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作用。 2.能说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学法大视野
新授课 1课时 1.根据香港和澳门政区图说出两个特别行政区的位置和范围,了解我国实施一国两制的政策(区域认知)。 2.根据相关资料概括香港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了解香港和澳门土地开发状况(人地协调观)。 3.举例说明港澳与祖国内地多方面的密切联系,分析这些联系对祖国内地和港澳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能说出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位置和范围,概括香港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了解香港和澳门土地开发状况,说明港澳与祖国内地多方面的密切联系,分析这些联系对祖国内地和港澳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学法大视野
新授课 1课时 1.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在台湾省政区图上指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根据相关资料,分析台湾省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等特征,认识台湾省人口分布特点,分析台湾省经济发展的特色和影响因素(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2.根据相关资料概括台湾省20世纪50年代至今经济发展的大致历程和各个阶段经济的特点,理解台湾省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必要性(综合思维)。 1.深刻理解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指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说出台湾省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等特征,认识台湾省人口分布特点,分析台湾省经济发展的特色和影响因素。 3.得出台湾省20世纪50年代至今经济发展的大致历程和各个阶段经济的特点,说明台湾省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必要性。 学法大视野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分课时教学设计
第1课时 《自然特征与农业—以衡南县为例》教学设计 分主题1:特性:水稻的生长条件 分主题2:典型: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一、基本信息
课题 自然特征与农业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45分钟 授课人 盘伟国
二、课时目标
1.运用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分界线,指出南方地区的范围(区域认知); 2.通过资料,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通过分析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3.运用资料,了解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不利自然条件和主要农作物,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理念(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与农作物分布
教学难点 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讲授法、谈话法
五、教学过程设计
生活导入(情境)/5分钟 设计意图
【案例展示】 师:2021年5月衡阳日报刊登了一则新闻:衡南县打造杂交水稻新品种示范“标杆县”。水稻新品种入户率达到98%! 生:阅读案例素材。 运用乡土地理素材为背景,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承转】 师:为什么选择衡南县作为水稻试验地?又为什么衡南县大面积种植水稻?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学习内容——“自然特征与农业”(南方地区)
学习新知(探究)/30分钟 设计意图
一、衡南县的自然特征 【启发提问】 师:衡阳县大面积种植水稻肯定是因为存在适宜水稻生长的环境条件,结合生活体验说一说水稻的生长习性? 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说出所见到的水稻生长环境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展示】 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水稻生长习性进行总结。 生:展示自己的答案。 【探究验证】 1、衡南县的气候条件 活动①:数据分析 师:展示衡南县2020年降水气温图与位置图,指导学生分析衡南县的气候条件。 生:参与活动①数据分析的讨论,通过图例描述衡南县的降水与气温特征。 2、衡南县的地形条件 活动②:读图分析 师:展示衡南县的地形图,指导学生分析衡南县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生:参与活动②读图分析的讨论,通过图例描述衡南县的地形特征。 【回顾小结】 师:总结衡南县的地形气候条件,与学生说出的水稻生长习性进行对比,证实猜测。 生:认真笔记,对比衡南县的自然特征与水稻生长习性,证实猜想。 通过启发学生回顾生活所见得到水稻生长习性,调动学生主动性。 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通过读衡南县2020年降水气温图与位置图,分析衡南县的气候条件提高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通过读衡南县的地形图,分析衡南县的地形特征,提高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及时回顾,构建知识框架,帮助学生理解。
【承转】 师:衡南县位于衡阳市,衡阳市属于湖南省,湖南省属于我国地理四大分区的南方地区,那南方地区也会和衡南县一样适宜水稻种植吗?
二、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小组探究】 师:阅读教材与图4南方地区纬度范围图,分为两大组分别说一说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条件怎么样? 生:认真阅读教材与图4,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总结南方地区的地形与气候条件。 【学生汇报】 师:1、邀请小组①的代表进行南方地区气候条件的总结汇报。2、邀请小组②的代表进行南方地区气候条件的总结汇报。 生:小组①与小组②分布进行探究结果汇报,说明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条件。 【回顾小结】 师:总结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自然地理特征,与衡南县进行对比,得出结论:南方地区同样适宜种植水稻。 生:认真笔记,对比衡南县的自然特征与水稻生长习性,得出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类型。 此部分内容为教材叙述性知识,通过小组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小组合作能力与总结能力。 探究结果通过学生汇报形式展出,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及时回顾,构建知识框架,帮助学生理解。
【承转】 师:刚刚我们说到南方地区的地形由平原、高原、丘陵、盆地还有山地,可见并不是地形处处平坦,那为什么还会大面积的分布有水稻种植呢?
三、南方地区的农业 【例子展示】 师:展示湖南紫鹊界梯田素材,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在山地之上如何发展水稻种植业? 生:阅读例子材料,思考地形对水田农业的影响。 【引导提问】 师:南方地区水热条件相似,但是地形差异显著,既然水热条件适宜,是否可以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开垦梯田创造平地发展水稻种植呢? 生:思考在同等水热条件下如何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水田种植。 【自主学习】 师:阅读教材47页,找出除了水稻种植南方地区还有哪些农作物,并且都分布在哪里? 生:阅读教材47页,找出南方地区的农作物类型。 【回顾小结】 师:强调因地制宜观念发展农业,总结南方地区农作物种类。 生:认真听讲,适当笔记。 通过紫鹊界梯田的素材,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对水田农业的影响。 在地形平坦的理想条件与现实地形复杂的条件冲突下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因地制宜观念教育。 此部分内容为教材叙述性知识,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学归纳能力。 及时回顾,构建知识框架,帮助学生理解。
课堂小结(回顾)/5分钟 设计意图
师:整理课堂思路:由衡南县出发,以小见大,探究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总结本堂课知识点: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条件;南方地区以水稻种植业为主;南方地区的农作物种类。 生:跟随老师整理课堂思路,回顾本堂课知识点: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条件;南方地区以水稻种植业为主;南方地区的农作物种类。 及时回顾,构建知识框架,帮助学生理解。
课后思考(延伸)/5分钟 设计意图
【认识自然环境对日常饮食的影响】 师:前面我们学习过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请同学们根据本节课所学南方地区与农业的知识,对比南北方地区的农作物类型以及饮食,从自然特征入手说明产生差异的区别,下节课上课前一起展示交流探究成果。
板书设计 南方地区的农业 ——以衡南县为例 一、自然特征与水田农业 二、农作物分布 水稻、甘蔗、柑橘、茶、竹……
教学反思 课堂效果: 过程评价: 结果评价: 改进措施:
第2课时 《深入分析南方农业发展条件—走进鱼米之乡长三角》教学设计 分主题2:典型: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一、基本信息
课题 深入分析南方农业发展条件—走进鱼米之乡长三角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45分钟 授课人 盘伟国
二、课时目标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说出其作为鱼米之乡的地理优越性;说出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作用,并能迁移运用到其他区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2.举例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结合图片和文字等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优越性、长江三角洲地区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发展
教学难点 河流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主题式情境教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
生活导入(情境)/5分钟 设计意图
【复习+跨学科导入】 师:上节课已经了解到南方地区发展水稻种植农业的一些优势条件,这节课我们将走进号称鱼米之乡的长三角地区,深入分析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条件。 展示诗词: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小桥流水处,鱼米之乡里。 提出问题:鱼儿为什么这样多?大米为什么这样多? 联系上一课时进行导入,回顾农业发展的相关条件,走进更小尺度的长三角地区进行深入思考。通过诗词引出疑问,进入鱼米之乡的学习。
学习新知(探究)/30分钟 设计意图
一、长江三角洲是什么? 【自主学习】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出什么叫做长江三角洲? 生:带着任务阅读图片材料,思考问题。 二、鱼米之乡的农业发展优势 【承转】 师:长江三角洲既然是河流冲积形成的三角洲平原,那么在地形和水文上会有哪些特点? 【读图分析】 师:总结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地形、气候、农业等,体会“鱼米之乡”的独特自然风光和物产。 生:阅读图表文字材料进行归纳。 【探究影响】 师:通过长江三角洲的地形与水文特征对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生:思考 教师总结:正是因为土地平坦,河网密布,所以长三角也是重要的水稻产地。 【承转】 师:这么说对吗?地形和河流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吗? 回顾水稻生长习性:请同学们结合水稻生长习性资料与生活经验,从热量和水源条件总结出水稻的生长习性。 提问:长三角属于那种气候类型?与水稻生长习性是否匹配? 【回顾小结】 师:大米为什么这样多? 鱼:河网密布,湖泊星罗,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区。 米:地势低平,雨热同期,河湖众多,灌溉便利,是我国重要的稻米产区。 总结: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是我国传统的粮食产区,同时这里河网密布湖泊众多,又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区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三、江海交汇之地—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读图思考】 引导学生找出“江”“海”,进一步理解江海交汇之地的含义,知道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活动探究】 结合教材活动第一题,引导学生读图归纳河流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影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可以总结河流能够提供灌溉水源工业用水便利的水路,交通淡水产品,等等。 【对比思考】 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下游被称为“鱼米之乡”,成都平原位于长江上游被称为“天府之国”。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合成毒品的发展中都起了重要作用,但又有所不同请思考。 生:结合图示进行思考 三、长三角地区的文化与旅游特色 【小组探究】 布置任务:读图思考问题 1.人口超过500万的城市有哪些 最大的城市是哪里 有哪些历史文化名城 2.这些城市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3.上海在本区域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生:带着任务仔细阅读教材,完成任务。 1.人口超过500万的城市有上海、南京和杭州,最大的城市是上海,历史文化名城有南京、杭州、嘉兴、绍兴、苏州和扬州。 2.很多城市都是沿江、沿河或者沿海分布的。 3.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依托发达的交通将周边城市联系起来,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 【承转】长江三角洲地区旖旎的水乡风光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读图思考】 观察 “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资源分布图”,了解主要景点及特色文化。 【小组讨论】 讨论: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业发达的原因。 总结: 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杭州西湖。 水乡风貌:江苏的周庄、同里,浙江的乌镇、西塘等。 特色文化:传统的戏曲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和饮食文化等。 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服务设施完善。 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对长江三角洲有初步认识,这是后面学习的基础。 通过读图,使学生明确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地形、气候、农业。 阅读材料进行影响探究,达成本课时的主要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材料分析、归纳与信息提取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 回顾知识,提供理解接下来问题的知识基础。 通过读图思考,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建立知识框架,便于学生理解知识点。 通过指导学生读图,提高学生读图能力与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由浅入深,通过指导学生读教材,让学生掌握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分布,使学生了解该区域经济的发展带动其他城市的发展。 大部分学生有旅游的经历,可以结合亲身经历来学习,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课堂小结(回顾)/5分钟 设计意图
总结本节课知识 生:认真听讲,回顾本小结知识点。 建立知识框架,便于学生理解知识。
课后思考(延伸)/5分钟 设计意图
湖南洞庭湖地区也被也称为“鱼米之乡”,请同学们课后查阅资料,说一说有哪些原因?
九、板书设计
鱼米之乡 一、长三角是什么? 二、鱼、米为何多? 三、城市、旅游与水乡文化
十、教学评价
课堂效果
不足之处
改进方法
第3课时 《香港与澳门:城市森林vs森林城市》教学设计 分主题3:香港与澳门:城市森林vs森林城市
一、基本信息
课题 城市森林vs森林城市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45分钟 授课人 盘伟国
二、课时目标
1.根据香港和澳门政区图说出两个特别行政区的位置和范围,了解我国实施一国两制的政策(区域认知)。 2.根据相关资料概括香港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了解香港和澳门土地开发状况(人地协调观)。 3.举例说明港澳与祖国内地多方面的密切联系,分析这些联系对祖国内地和港澳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香港与澳门的地理位置、港澳与祖国的文化、政治、经济等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 香港与澳门土地开发的借鉴意义。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主题式情境教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
生活导入(情境)/5分钟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师:作为我国不可分割的港澳地区,与南方地区其他城市一样,这里的人们同样以大米为主要粮食,但在香港和澳门却看不见农田。请同学们计算香港与澳门的人口密度。 展示差异:上香港与澳门人口密度极大,但却保留着大片大片的绿地。 提出问题:香港与澳门为什么会经济如此发达,城市森林是如何形成的?经济如此发达的背景下又为何能保持大片绿地成为城市森林呢? 展示材料开门见山通过冲突引入主题:城市森林vs森林城市。
学习新知(探究)/30分钟 设计意图
一、城市森林:港澳经济发展 【自主探究】 【香港的经济特点】 师:香港和澳门经济持续繁荣,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被誉为“东方明珠”。探究问题: 1.列举香港的经济美称; 2.展示维多利亚港材料; 3.香港在世界经济的地位:是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国际旅游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航运中心。 4.探讨澳门的经济特点: 生:阅读图片、文字等材料了解和归纳香港、澳门的经济发展情况 【读图小组讨论】 师:提出讨论问题;港澳发展经济的条件有哪些? 1.出示港澳位置图,共同描述其位置,分析港澳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展示材料:祖国内地对港澳地区的支持。 归纳总结:港澳地区发挥自身地理位置优势、同时依托祖国内地有力的支持,形成自身的经济特点。 生:结合材料,思考归纳总结。 二、森林城市:港澳城市建设的经验借鉴 【小组活动】 阅读香港地形图概括香港的地形特点。 结合香港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等资料,分析解决香港地狭人稠现象的可行办法 讨论上天和下海——香港扩大城市用地面积两种方式的理解与好处。 讨论香港城市用地开发方式对城市生态系统和城市环境的有益影响。 三、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承转】 师:港澳地区经济发达,但也存在一些不利条件,你认为它们有何不足?这些不利条件如何区解决?(与祖国内地密切联系) 【材料分析】 1.改革开放初期的香港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前店后厂”合作模式对双方各有什么好处?合作过程中体现出了双方各有什么优势? 2.目前广东省和香港的合作模式已经发生改变,与“前店后厂”模式有什么差异?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生:阅读图表文字材料进行归纳。 通过自主探究,结合图文材料加强学生对港澳两地经济的感性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材料信息提取能力。 阅读材料进行影响探究,达成本课时的主要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材料分析、归纳与信息提取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 利用材料、问题情境、落实锻炼学生分析一个地区区位条件的思维。 选择讲解香港人口密度大、经济发展快速、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城市开发综合效益显著的典型案例,对我国正在大力发展却不断遇到各种困境的城镇化,具有很好的启发和示范作用 通过指导学生读图,提高学生读图能力与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课堂小结(回顾)/5分钟 设计意图
总结本节课知识 生:认真听讲,回顾本小结知识点。 建立知识框架,便于学生理解知识。
课后思考(延伸)/5分钟 设计意图
据中国新闻网9月24日报,2021年9月21日,大湾区中秋电影音乐晚会在深圳召开。经过疫情后,粤港澳大湾区目前正以稳定状态向前进发。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你怎么看?
九、板书设计
城市森林vs森林城市 一、为何形成城市森林? 二、森林城市从何而来? 三、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十、教学评价
课堂效果
不足之处
改进方法
第4课时 《从凤梨事件看台湾经济发展》教学设计 分主题4:从凤梨事件看经济
一、基本信息
课题 从凤梨事件看台湾经济发展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45分钟 授课人 盘伟国
二、课时目标
1.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在台湾省政区图上指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根据相关资料,分析台湾省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等特征,认识台湾省人口分布特点,分析台湾省经济发展的特色和影响因素(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2.根据相关资料概括台湾省20世纪50年代至今经济发展的大致历程和各个阶段经济的特点,理解台湾省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必要性(综合思维)。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台湾的地理位置、物产与经济发展阶段、与祖国大陆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 台湾经济发展的条件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主题式情境教学
五、教学过程设计
生活导入(情境)/5分钟 设计意图
【实事导入】 2021 年 3 月,因为大陆对台湾省出口的一批菠萝检疫不合格,因此暂停进口台湾菠萝,这一举动引起台湾省水果市场强烈反应。 通过实事导入课堂, 热点新闻激发学生 学习 兴趣, 引导学生学会认识到热点新闻的地理现象。
【承转】 为什么台湾省会有这么多的菠萝?面对菠萝滞销的情况,为什么台湾省不自己在省内消化呢?带着这两个问题一起走进今天的学习内容——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学习新知(探究)/30分钟 设计意图
一、 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1、 不可分割的领土 【材料阅读】 师:阅读教材 65 页图 7.39 与现代诗《乡愁》,使学生认识到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神圣不可分割。 生:认真阅读教材,捋清台湾省的历史由来。 2、 台湾省的位置与范围 【读图思考】 师:指导学生读台湾省的位置图,从纬度位置与相对位置说出台湾省的位置在哪。 生:读图说出台湾省的纬度位置为一部分位于热带,一部分位于亚热带;相对位置为与我们的福建省隔海相望。 【启发提问】 师:台湾省的位置仅仅只有台湾岛这一部分吗?请同学们仔细再读一遍台湾省的位置图,看看有没有发现什么? 生:找出台湾岛周边分布的小岛,并阅读书本说出名称。 【回顾小结】 师:带领学生回顾本小节知识点。生:认真听讲,适当笔记。 【承转】刚才我们说到台湾的纬度位置为一部分位于热带,一部分位于亚热 带,这说明台湾的气候怎么样呢,这对于菠萝的生长有何影响? 二、 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特征 【小组探究】 师:同学们现在分为两个小组,一个为地形组,一个为气候组,根据老师给的资料说出台湾省的地形和气候条件怎么样? 1、 地形 师:给出台湾省的地形图资料,引导学生从图例入手,分别从地势与地形区分布两方面来描述台湾省的地形特征。生:认真阅读台湾省的地形图,思考台湾省的地形特征。 2、 气候 师:给出台湾省的降水气候资料,引导学生从降水与气温两方面,同时结合温度带来说出台湾省的气候特征。 生:认真阅读材料,思考台湾省的气候特征。 【学生展示】 师:邀请气候组与地形组的代表来进行探究成果的展示汇报。 生:分别说出自己的探究成果。 【回顾小结】 师:带领学生回顾本小节知识点。 生:认真听讲,适当笔记。 【承转】从刚才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台湾省的气候比较湿热,因此适宜菠萝的生长,所以会生产很多的菠萝,但是开头我们也说到,为什么台湾省不自己在省内消化呢? 三、 台湾省的经济 【自主学习】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 69 页内容,找出台湾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什么? 生:阅读教材找出特点。 【图表分析】 师:阅读外国到台湾投资总额变化图和 2020 年中国台湾商品出口国家和地区占比图,说一说台湾吸引外资与产品输出市场有什么特点? 生:认真阅读图表,得出结论:台湾吸引外资不断增多, 大陆所占市场份额在台湾出口市场中最大。 师:紧接着总结说明:祖国大陆是台湾省最大的贸易伙伴,脱离了祖国怀抱放弃合作,这样的发展道路是行不通的。 【回顾小结】 师:带领学生回顾本小节知识点。 生:认真听讲,适当笔记。 通过材料阅读让学生自己感知台湾省的发展历史, 认识到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神圣不可分割。 通过指导学生读 图, 提高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加深学生对于台湾省范围的记忆。 及时回顾, 构建知识框架, 帮助学生理解。 小组探究加强学生合作和表达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读图, 提高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分析材料 ,提高学生材料分析的能力。 探究结果通过学生汇报形式展出, 提高学生表 达能力。 及时回顾, 构建知识框架, 帮助 学生理解。 自主学习锻炼提取信息与总结的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分析材料 ,提高学生材料分析的能力。 及时回顾, 构建 知识框架, 帮助学生理解。
课堂小结(回顾)/5分钟 设计意图
总结本节课知识,师:整理思路,台湾菠萝事件贯穿始终,因为台湾省的自然特征,所以台湾盛产菠萝,又因为台湾的经济发展模式为外向型经济,加之祖国大陆是最大的贸易伙伴所以使得台湾菠萝出现严重滞销。紧接着强调台湾省的领土位置,不仅仅只有台湾岛,还有澎湖列岛与钓鱼岛等岛屿。 生:认真听讲,回顾本小结知识点。 建立知识框架,便于学生理解知识。
课后思考(延伸)/5分钟 设计意图
【认识台湾的经济发展历程】 菠萝出口只是台湾水果行业的一块,请同学们课后查阅资料,找一找台湾外向型经济出口产品有何特点以及随着时间推进产品的变化特点。
九、板书设计
“凤梨事件”与台湾经济 一、位置与范围 1、我国东南部 2、一部分位于热带一部分位于亚热二、台湾的经济
十、教学评价
课堂效果
不足之处
改进方法27世纪载言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南方地区》单元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学科
地理
年级
八年级下册
教材
人教版
设计者
盘伟国
二、单元实施
单元主题:水稻
南方地区主要的作物与共同的联结
教学思路:
大单元主题
水稻
南方地区主要的作物与共同的联结
主题
香港:城市森林
特性:水稻的生
典型:农业发展
联结:港澳台与
vs森林城市
长条件
的区位条件
祖国的密切联系
台湾:从“风梨
分主题
事件”希经济
水稻:饮食与文化联结
特性:水热条件
位置气候
地形河流

典型:农业发展
自然地理条件
M
社会经济条件
城市森林vs
香港经济发展
港澳台与祖国
森林城市
占城市是设
联结:密切联系
从“凤梨事
富烧的宝岛与

的地理渊源
件”看经济
外向型经济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目标
三、课标要求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以下三条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自然
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2.结合实例,描述不同区域的差异,说明区域联系和协同发展对经济社会发
展的意义。
3.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香港、澳门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传统和经济建
设特点,以及港澳与内地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增强区域联系的意识。
4.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台湾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传统和经济建设特点,
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以及促进海峡两岸经济社会融合
发展的意义。
四、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为八年级下册区域地理第七章南方地区。包括“自然地理特征
与农业”“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东方明珠一香港和澳门”“祖国
神圣的领土一台湾省”四节内容。教材设计思路与北方地区一样,第一节首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7世纪载言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先介绍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涉及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农业等内容。
这样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来认识我国北方与南方两大区域
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生活的影响。
在学完南方地区的概况后,进入南方地区具体区域的学习,更具我国近十
年来区域发展的状况与地理热点区域,教材选择长三角地区为我国南方地区的
代表区域。依据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本节教材侧重介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
文地理内容,选取了区域发展的相关主题,设计了“江海交汇之地”“我国最
大的城市群”和“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三个标题来介绍长江三角洲地区。
继长江三角洲之后,教材选择介绍香港和澳门。香港和澳门是我国的领土,在
经历了百年的沦落和沧桑后,终于在20世纪90年代回归祖国,是我国的两个
特别行政区。教材依次设计了“特别行政区”和“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两个标题,首先介绍香港和澳门的基本地理状况,其次从港澳地狭人稠、自然
资源匮乏的角度说明港澳与祖国内地密切联系的必要性,介绍了香港如今发展
成为世界著名贸易岗等内容。在本章最后,教材选择台湾省进行教学,设计了
三个标题,分别是“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美丽富饶的宝岛”和“外向型经
济”。依次说明台湾的地理位置、物产与经济发展,其中特别强调了台湾是祖
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五、学情分析
本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为湖南地区学生,学生生活在南方地区,对南方地区
的自然地理特征例如地形、气候、水源等等有着较为直观的认识与体验,学生
因此在讲授自然地理特征时可注意与学生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在南方地区的
特定区域教学中,由于大部分学生对于这些区域没有直接的联系,因此教师可
以从不同尺度区域的共同点出发,选择其作为教学的中心由此展开课堂,水稻
作为南方地区普遍而主要的农作物与主食,是南方地区所共有的一个具象化的
地理联系,因此本单元教学以水稻为核心展开进行大单元教学。除此之外,本
章重要的一点在于强化学生的思政教育,港澳台地区作为我国南方地区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我国不可分割且密切联系的一部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深入进
行讲解,因此本单元设置了“香港:城市森林s森林城市”与“台湾
一从
凤梨事件看经济”连个分主题。
六、单元目标
1.运用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
区的分界线,指出南方地区的范围(区域认知):
2.通过资料,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通过
分析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3.运用资料,了解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不利自然条件和主要农
作物,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
的理念(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4.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说出其作为鱼米之乡的地理
优越性;说出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作用,并能迁移运用到其他区域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5.举例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