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03 12:03: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山 东历城人。辛弃疾是名垂千古的爱国名 将,他从小目睹陷区景象,立下立功报 国、恢复失地的大志。21岁时,他就组 织义军,曾率50余众踏入金营,活抓叛 徒。由于他坚持抗金救国主张,遭到朝中 投降派的迫害,多次被贬,一生不得志, 于68岁时逝于江西。 辛是南宋词人中最杰出的代表。其词无论数量、质量,皆冠两宋。人称“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其词奔放激越、沉郁悲壮,与北宋苏东坡并称“苏辛”,为豪放派词人的代表。“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有《稼轩长短句》。 宁宗喜泰三年(1203),64岁的辛弃疾被掌权的韩侂胄起用。当时蒙古已崛起,金则日益衰败,并起了内乱。韩要立一场伐金大功,以巩固自己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第二年任辛作镇江知府,镇江那时正处于抗战前线。辛初到镇江,积极为北伐作准备,可他的意见不被采纳,后又被调离镇江。辛弃疾施展雄才大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 辛弃疾在镇江时,一面派遣人到金国侦察形势虚实,一面准备招募沿边士兵训练。这时离他渡江南归已四十三年了,当他北望扬州,想起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也想起自己青年时期的战斗生活时,写下了一首生气勃勃的《永遇乐》词。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元嘉草草 赢得仓皇北顾 可堪回首 寻常巷陌 英雄无觅(英雄业绩)(草率)(落得)(不堪,哪堪)解释下列词语(普通)(寻找)永遇乐,词牌名。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北固亭是 京口(镇江)名楼,登楼可望当时已 属金国的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怀古,所写内容。怀古,大多 是通过今昔对比,以古讽今。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在京口北固亭,词人都想到了哪些人?上片:孙权 刘裕 下片:刘义隆 拓拔焘(佛狸) 廉颇上阕孙权刘裕英 雄挥戈北伐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下阕刘义隆烽火扬州草率北伐惨痛尤存廉 颇尚能吃饭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警告统治者惋惜事业后继无人暗示统治者昏庸无能 谴责偏安表明壮志通过这首词辛弃疾表达了什么? 表达自己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强烈愿望, 抒发对南宋王朝偏安江南,不思进取的愤懑之情, 表现作者空有爱国热情却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本文特色大量用典,借古讽今 用 典孙权廉颇佛狸祠刘义隆刘裕词 中 用 典思考: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极目远眺,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 孙权: 他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曾打败来自北方的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 刘裕: 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刘裕曾经在这里起事,最后建立政权。为了恢复中原,他几次大举北伐。建功立业,令人仰慕 思考: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 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恢复中原的伟大 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 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赏析: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仓皇失措。思考: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借鉴历史,伐金必须作好准备,委婉劝韩侂胄不能草率行事。“佛狸祠”景象:作者用事目的:“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把回忆中扬州一带的战火和眼前佛狸祠的红火两个场景放在一起,是用了什么手法?其意图是什么 这是一组鲜明的对比. 一方面作者牢记民族的灾难,一方面看到金已安稳的统治着北方,那里的人们也安于现状;这样就突出地表明,人们已忘了国耻,苟且偷安,已无心收复中原,也强烈地抒发出作者对个人命运,特别是国家前途的深沉的悲哀、忧虑,对南宋王朝腐败无能的不满。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者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屎)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思考: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以廉颇自比,虽64岁仍想为国效力:可当政者不接受他的建议,又有小人挑拨,他感到悲愤,担心像廉颇一样被弃置不用。抒写了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而这正是全诗的主旨。 上阕孙 权刘 裕 问:二者有什么共同点?下阕刘义隆烽火扬州 廉 颇引以为豪用典借古 讽今佛 狸 祠问:北伐战争的目的、特点、结果各是什么?问:1.描写了两个场面,场面一样吗?2.为什么叫佛狸祠,为何修建佛狸祠? 问:1.“凭谁问”中“凭”的意思 2.你认为廉颇、词人谁更悲凉引以为戒引以为忧引以为悲用典赏析: 词中用典虽多,却贴切恰当,非但没有妨害思想感情的表达,反而是表现了非常丰富的内容和思想。正如《词综》所说,“发端便欲涕落,后段一气奔注,笔不遏:廉颇自拟,慷慨壮怀,如闻其声;谓此词用人名多者,尚是不解词味。”主旨: 苏轼和辛弃疾在词史上并称为”苏辛豪放派”.通过?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学习,试分析苏辛二词的异同点.相同点:结构上均为“地点 怀古”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主旨上均为托古喻今,借古人酒杯浇心中块垒,还自我情愫不同点:苏词中抒情多直抒胸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风格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辛词中抒情多与典故结合,风格显得含蓄,蕴藉,激愤,沉郁.文中典故连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