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生物学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清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生物学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1-21 10:5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清远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中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生物学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第1~3章。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我国对世界做出的承诺。“碳达峰”指在某一个时间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而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通过一定途径吸收的二氧化碳总量相等,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不会影响人类的生存,但会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
B.碳达峰所指的“碳”是指温室气体二氧化碳
C.发展低碳经济、进行植树造林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手段
D.中国在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控制方面对全球的碳循环平衡作出了重要贡献
2.下列词语所述现象中,不是植物激素起主要作用的是
A.红杏出墙 B.节外生枝 C.枯木逢春 D.瓜熟蒂落
3.我国宋代著作《种艺必用》中,记载了一种促进空中压条生根的方法:“凡嫁接矮果及花,用好黄泥晒干,筛过,以小便浸之。又晒干,再浸之。又晒又浸,凡十余次。以泥封树枝……则根生。”结合所学知识,对促进枝条生根起重要作用的物质及其作用最可能是
A.小便中的大量无机盐,营养B.小便中的微量有机物,调节
C.黄泥中的微量无机盐,营养D.黄泥中的大量有机物,调节
4.科学理论随人类认知的深入会不断被修正和补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水平上基因表达的稳态是对稳态概念的补充
B.植物油菜素内酯的发现是对植物激素种类的补充
C.小鼠脑部淋巴管的发现是对免疫系统组成概念的修正
D.促胰液素的发现是对“胰液分泌是由神经调节”的观点进行修正
5.血浆渗透压包括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由Na+、Cl-、葡萄糖等小分子物质形成,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血浆胶体渗透压由血浆蛋白形成,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维持血容量,根据题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导致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B.正常人丢失大量水分,肾上腺皮质会增加醛固酮的分泌,以维持血浆晶体渗透压
C.血浆胶体渗透压有维持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水盐平衡的作用
D.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会导致红细胞吸水膨胀
6.科学家取两个蛙心甲、乙,甲蛙心有传出神经,乙蛙心没有。两个蛙心都置于成分相同的营养液中,保持蛙心的正常跳动;刺激甲蛙心的传出神经,其心率减慢,随后吸取甲蛙心营养液流入乙蛙心,发现乙蛙心心率逐渐减慢,该实验证明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的传递机制是
A.神经元与心肌细胞之间传递的信号是电信号
B.神经元与心肌细胞之间传递的信号是化学信号
C.传出神经元与心肌细胞之间通过突触完成信号传递
D.控制心肌细胞的传出神经属于副交感神经,其兴奋时会使心跳减慢
7.在大豆田里生长着稗草、苘麻、鸭趾草等多种杂草.分布着七星瓢虫、大豆蚜等动物,土壤里还有蚯蚓、线虫以及根瘤菌等多种生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豆田里所有的动物和植物构成了生物群落
B.大豆与根瘤菌的关系属于种间关系中的原始合作
C.土壤中的蚯蚓、线虫等生物是这个群落中的消费者
D.大豆田须人工不断施肥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8.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食物网中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在该食物网中,鹰分别处于第三、四、五和六营养级
C.若植食昆虫减少,在短期内食虫昆虫的数量将会减少
D.食虫鸟粪便中的能量一部分属于食虫昆虫的同化量
9.当散居型蝗虫密度增大时,体内会释放大量“集群信息素”.蝗虫通过触角感知该种信息素.从而使蝗虫由散居转化为群居.使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天敌青蛙和流行性疾病均属于蝗虫种群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B.温度、水分等属于非生物因素会影响蝗虫的种群密度
C.控制蝗灾可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提高能量利用率
D.通过设计干扰“集群信息素”接收的物质防控蝗灾是化学防治
10.下表是某野山羊种群按时间顺序每隔两年的生物量变化调查表(生物量是指某一调查时刻单位面积内现存某生物的有机物总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时间 t0 t1 t2 t3
生物量/(g·m-2) N 2N 4N 4N
A.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4N
B.t2到t3期间该种群数量的增长率可能为0
C.生物量既可用于动物也能用于植物
D.随着营养级的增加,生物量可能增加
11.下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每个种群都具有如图的所有种群数量特征
B.使用性引诱剂控制种群密度,是通过⑥影响①或②
C.⑦为标记重捕法适用于某生性隐秘而胆小的濒危鸟类的种群密度的调查
D.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中老年个体数目一定会比衰退型种群中的老年个体数目少
12.研究人员进行了多种植物激素对豌豆植株侧芽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顶芽通过产生生长素对侧芽生长有抑制作用
B.细胞分裂素一定程度上能缓解侧芽生长所受到的抑制
C.细胞分裂素与赤霉素对促进侧芽生长的影响表现为协同作用
D.侧芽生长速度不同的原因是侧芽内不同植物激素浓度或比例的改变
13.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大火遭到破坏,经下图四个阶段的演替后,该地常绿阔叶林已恢复稳定。下图为恢复过程中群落的演替在不同阶段及其植物组成,其中净生产量=固定的能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地常绿阔叶林的恢复属于演替类型中的初生演替
B.阶段I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
C.自然演替的群落达到阶段IV后,物种组成不再改变
D.通常阶段IV的群落净生产量低于其他阶段的群落净生产量
14.恶性肿瘤患者会出现肾功能失调和少尿症,我国科学家建立果蝇肿瘤模型揭示肿瘤导致的肾功能失调机制。由于正常果蝇只有促排水的利尿激素,没有ADH(抗利尿激素)。在果蝇肿瘤模型发现恶性肿瘤细胞分泌一种新型的ADH,它直接作用于果蝇马氏管(类似于肾小管)破坏其排水功能,导致严重尿液堆积。根据材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人体产生的ADH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的排出
B.推测肿瘤患者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新型ADH会破坏肾小管上的排水功能
C.用果蝇构建肿瘤模型,是由于正常果蝇体内无ADH与果蝇肿瘤模型起对照作用
D.研发新型抗ADH的药物,可为治疗肿瘤患者肾功能失调提供新思路
15.细菌或病毒进入人体后,巨噬细胞把它们吞噬、清除,同时会激活TLR4和NF-kB介导的炎症反应,即组织细胞会释放一系列的细胞因子.产生局部血管扩张、红肿热痛等现象,进一步加强病原体清除。但过激的炎症反应会造成靶器官损伤从而引发败血症,科学家研究发现巨噬细胞通过VEGFR-3途径来抑制TLR4和NF-kB介导的炎症反应,以降低败血症的发生。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巨噬细胞通过TLR4识别细菌,启动免疫防御功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巨噬细胞几乎分布于人体的各种组织中,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
C.当炎症反应过分强烈时.VEGFR-3与VEGF-C结合会促进TLR4内吞,抑制炎症反应
D.感染新冠患者中有的出现“细胞因子风暴”,与VEGFR-3途径调节异常有关
16.细胞分裂素(CK)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能调控碳水化合物源和库的分配(“源”指光合作用产物输出的细胞,“库”指接收产物的细胞。正常叶片是“强源”)调节机理如图所示,其中CWINV为细胞壁转化酶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成熟叶肉细胞内的CK主要由根尖合成后运输至叶片
B.CK诱导CWINV表达后可将蔗糖水解为果糖和葡萄糖
C.CWINV细胞壁转化酶在细胞内由CK催化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
D.CK通过“无用循环”使蔗糖从“源”输送至“库”增多,从而抑制叶片衰老
二、非选择题:5小题,共60分。
17.(12分)下图是神经元之间通过释放神经递质经突触传递信息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②是神经递质,其通过①_________释放,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③_________上的相关④__________结合,形成__________,改变③对离子的通透性,使_________离子内流,引发③电位变化。(请按题意写出①③④的结构,⑤是指转运蛋白)。
(2)当神经递质完成信息传递后,其去路是__________。
18.(12分)研究放牧强度对草原群落的影响,对合理利用草原和防止荒漠化具有重要意义。下表为某草原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的植物群落调查数据。
放牧强度 物种数 生产力(t·hm-2)
无 15 0.85
轻度 23 1.10
中度 15 0.70
重度 6 0.45
(1)调查草原上植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调查中发现某种植物的种群数量每年都以100%的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增加,假定该植物的种群初始数量为N0,则两年后它的数量将达到_________。
(2)草原生态系统普遍存在缺水的现象,因此在该群落中生活的生物具有__________的特性,这些生物依赖独特的生存方式适应水分缺乏的环境,如爬行动物蜥蜴和蛇的表皮外有角质鳞片,其作用是_________。
(3)研究草原上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_________(至少答出2点)。
(4)轻度放牧有利于草原保持健康稳定状态,当草原受到一定程度干扰时,能够维持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它具备这种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_。调查发现,轻度放牧可以提高生产力,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_。
19.(12分)冬季是流感的高发期,下图表示机体首次接触流感病毒时,细胞免疫基本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具有特异性识别的细胞是:_________。(写细胞对应的字母)
(2)b细胞的活化除了靶细胞参与外,还需要_________细胞分泌_________的参与,b细胞与c细胞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
(3)某地区今年冬天没有爆发大规模流感,检测部分患者体内流感病毒没有变异。据此分析其原因_________。
20.(12分)草莓深受大众喜爱,其果实成熟通常经过绿果期、白果期和红果期等阶段,采摘后容易软化不易保存。科研人员在果实成熟的不同阶段喷洒外源脱落酸(ABA)和生长素(IAA)并检测果实中IAA和ABA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a实验结果分析,施用_________能延迟草莓果实成熟,判断依据是_________。
(2)图a中对照组是用_________处理相同生理状况的草莓。由图b、图c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3)草莓采摘后硬度降低,软化加剧。脱落酸可促进乙烯的生成,加速果实成熟软化。提出延缓果实软化的具体措施是_________。
(4)根据实验结果,写出让同一批未成熟的绿果草莓分三批上市的思路:_________。
21.(12分)I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在现有的治疗模式下,糖尿病患者每天多次注射胰岛素,一旦胰岛素用量过多,可能导致低血糖。现专家团队利用模型猪研发了一种新型复合药物,该药物如同一个“吸盘”(苯硼酸“FPBA”+聚赖氨酸“PLL”)把带有葡萄糖的胰岛素(Glu-insulin)牢牢抓住。正常血糖条件下,复合药物会缓慢持续释放少量胰岛素,而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升高时,复合物会迅速释放大量胰岛素,让血糖回到正常范围,该过程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胰岛素是_________细胞分泌的激素,从减少血糖来源的角度分析,其调节血糖的机理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2)由上图可知,对1型糖尿病模型猪注射一次新型复合药物后,其血糖能迅速恢复正常范围,且持续一周,其响应机制是________。
(3)用该新型复合药物治疗糖尿病,与传统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相比,其优势在于_______。
清远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中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生物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C B C D B D A B A B C
题号 13 14 15 16
答案 D B A C
二、非选择题(60分)
17.(12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 受体 递质—受体复合物 Na+
(2)神经递质被降解或回收
18.(12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N0(1+100%)2=4N0
(2)耐旱 减少水分蒸发
(3)该种植物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4)负反馈调节 轻度放牧通过食草动物的捕食,减弱了植物间的竞争,提高了植物的生产力(放牧时食草动物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轻度放牧加快了物质循环)
19.(12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b、c、d
(2)辅助性T细胞 细胞因子 细胞毒性T细胞与记忆T细胞
(3)流感病毒进入机体后,引发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当流感病毒被消灭之后,机体会形成免疫记忆。如果流感病毒没有发生大的变异,当这些流感病毒再次进入机体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至分化,机体会通过更强烈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在流感病毒造成流感症状之前将其清除,因此不会有大规模流感暴发(4分)
20.(12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IAA用IAA处理后,绿果比例升高,红果比例降低
(2)等量清水(或等量溶剂) IAA和ABA均能互相降低对方的含量(或促进对方分解;或抑制对方合成)
(3)喷洒IAA
(4)将绿果的草莓分为三组,第一组喷洒ABA;第二组不做处理;第三组喷洒IAA
21.(12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胰岛B细胞 ①抑制肝糖原的分解 ②抑制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
(2)血糖浓度升高时,注射新型复合药物后,葡萄糖能竞争性地与复合药物的“吸盘”结合,使胰岛素迅速释放,血糖迅速下降(2分);血糖恢复正常时,复合药物会缓慢持续释放少量胰岛素,使血糖维持一周正常(2分)(共4分)
(3)新型复合药物能够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并可以长期稳定调节血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