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核舟记》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1 《核舟记》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21 19:33: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核舟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核舟记》选自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说明文。本文细致地描写了一件微雕工艺品——“核舟”的形象,其构思精巧,形象逼真,反映了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卓越成就,表达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以及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的高度赞扬。本单元的诗文,能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思想和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学习本单元,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通过反复诵读,领会诗文的丰富内涵,品味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对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也积累了一些文言常用字词,但由于知识与阅历的限制,在体会文言文中的情感与思想方面还有很大的障碍。新课程标准规定:“学生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而本文以介绍核舟为主,只有联系当时的文化背景,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情趣,这正是学生难以掌握的地方。教师在教学中应加以引导。
【核心素养目标】
语言运用:熟读课文,借助注释了解文章内容。
思维发展:品味语言,理解核舟之奇。
审美鉴赏:梳理顺序,感受构思之奇。
【教学过程】
导入
铺垫,创设学习情境
同学们,央视《民间有高人》栏目组正在向全国征集身怀绝技民间艺人,魏学洢推荐了王叔远和他的代表作《大苏泛赤壁》,他们能不能在众多参赛者中胜出呢?我们拭目以待。
新授
一、初读,感受核舟之奇
1.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
(老师随文讲解几个字的读音和解释)
2.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完成“核舟”参赛报名表
名称 《大苏泛赤壁》
作者 王叔远
原材料 一核舟
尺寸 曾不盈寸
特点 修狭(长而窄)
雕刻人物 东坡、佛印、鲁直、两舟子
其他物件 窗户、箬篷、楫、炉、壶、手卷、念珠、对联、刻34字
【教师小结】看似平平无奇的桃核,在手工艺人的手中,经过精密的雕琢,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模样,真让人不禁感叹。难怪魏学洢实名推荐并称赞他是“奇巧人”,怎一个“奇”!了得(板书)
二、细读,解析技艺之奇
节目负责人看到了这张报名表后,大加赞赏。想要再具体了解一下核舟的情况。请你结合报名表信息,从原文中找到细节描写,分析“核舟”之奇巧体现在哪些地方?
①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材料小
此句简笔描摹,用数字具体描绘了船体长度和高度,可见核舟确实很小;而且因未经准确测量,使用了表示约数的“约”“有奇”“可”“许”,可见作者用语严密,很有分寸感,对能够在这么小的桃核上进行雕刻发出感叹,可见核舟之奇巧。
②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通过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来刻画两个舟子的形象。居右者,呈现动态之美,因此先面部,后举止,重点在举止。居左者,呈现静态之美,先举止,后面容,重点在面容。一动一静,动静相宜,次序井然,神态毕出,也渲染了船中轻松愉悦的气氛,跟船头的情景互相呼应。手艺人王叔远能够将舟子的形象雕刻得如此生动形象,可见他高超的技艺,体现了这件核雕作品的奇巧。
③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此句具体描摹了小小的桃核上一共雕刻了五个人,八扇窗,一个船篷、舟楫、火炉、水壶和一幅手卷和一串念珠,并细细篆刻了三十四个字,内容丰富,可见这件核雕作品之奇巧。
三、研读,感悟人物志趣
节目组对这件参赛作品非常满意。并且还收到了著名作家魏学洢的推荐信,信里谈到了这个作品的来历。父亲被魏忠贤残害致死,魏学洢扶柩归乡,人生进入低谷。好朋友王叔远以“大苏泛赤壁”为主体雕刻核舟赠与自己,勉励自己度过难关。
1.王叔远为何以“大苏泛赤壁”为主题雕刻核舟?
乌台诗案的恐慌并未压垮东坡,苏轼被贬黄州,东坡在自然的无穷与人生的有限中,享受着人生的乐趣,豁达、豪迈,彰显着独立的精神与人格魅力。
2.王叔远因为懂得东坡,所以刻下核舟,作为礼物送给魏学洢。请大家化为收到核舟的魏学洢,给王叔远写一封回信。在信里你会说么?
(1)表达对叔远的感谢。
(2)对叔远高超技艺的赞扬,尤其是通过人物的陪衬与烘托来刻画东坡的精神气质这一艺术品质的高度赞扬。
(3)个人的悲惨际遇与国家的江河日下中,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及对“清风明月”的适意生活的向往。
小结,升华主题
在大家的帮助下,王叔远和他的作品《核舟》最终本期节目的夺得桂冠,节目点击率创新高。愈来愈多的人了解并喜欢上了微雕这种艺术形式,更感受到了中国工匠们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挑战极限的匠人精神,愿我们每位同学在我们的学习中也能刻苦钻研,努力拼搏。
课外阅读及拓展探究:阅读清代宋起风的《核工记》,分析其中对核雕的描写与《核舟记》有什么异同。
核工记
作者 宋起凤 创作年代 清代 作品出处 《虞初新志》
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全核向背皆山。山坳插一城,雉历历可数。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松下凿双户,可开阖。户内一僧,侧首倾听;户虚掩,如应门;洞开,如延纳状,左右度之无不宜。松外东来一衲,负卷帙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对林一小陀,似闻足音仆仆前。核侧出浮屠七级,距滩半黍。近滩维一小舟,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茗饮也。舣舟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余兴乃尔。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取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
计人凡七:僧四,客一,童一,卒一。宫室器具凡九:城一,楼一,招提一,浮屠一,舟一,阁一,炉灶一,钟鼓各一。景凡七:山、水、林木、滩石四,星、月、灯火三。而人事如传更,报晓,侯门,夜归,隐几,煎茶,统为六,各殊致殊意,且并其愁苦、寒惧、凝思诸态,俱一一肖之。
语云:"纳须弥于芥子。"殆谓是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