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的意义 教学设计
课 题 方程的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材内容 分 析 本节课是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第五单元第四课,主要内容是方程的意义。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方程的意义,学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并能够按要求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此外,本课还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设计理念 在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不等式再到方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渗透函数思想。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基本的数学运算和代数概念,对等式和不等式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理解和运用方程的意义方面可能存在困惑,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操作来加深理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式与方程的意义,明确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2.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 难点:弄清方程和等式的异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 师生活动 1.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谁能简单地说一下曹冲是利用什么原理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呢?(让大象和石头的重量相等,再称石头的重量。) 2.那么你们知道吗,在生活中有很多工具能帮我们测量出相同重量的物体。今天就先来认识其中的一种:天平
设计意图 设计在该环节里的技术应用的教研与技术融合的目的是否达到。如:“采用展示 石拱桥的图片导课”,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几何图形中观察几何。 《曹冲称象》的故事课件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曹冲称象的原理。
教学环节(二) 师生活动 1.出示天平:介绍天平 2.合作探究。 (1)在天平的右边放一个1009的砝码,怎样才能让天平平衡呢?让学生自主思考、交流操作,得出:在天平的左边放2个50g的砝码就可以保持平衡。 用算式表示:50+50=100。 让学生观察式子,等号左边与右边相等,这样的式子就是一个等式。(板书:等式) (2)把一个杯子放在天平的左边,右边放100g的砝码,让学生观察天平说一说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现在天平平衡,说明空杯子重100g。 如果我往杯子里倒些水,观察天平现在的情况。 如果用未知数x 来表示水的重量,那么杯子和水一共有多重,又该怎样表示呢?学生汇报:100+x (师板书) (3)再次让学生观察现在的天平(天平右边放100g砝码),发现了什么?哪边重一些呢?你们能用数学算式来表示吗?学生回答:100+x >100。 教师在右边依次加一个100g的砝码,加两个100g的砝码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天平的情况。 用式子表示:100+x >200 100+x <300。 并引导学生说明这杯水的重量大于200g,小于300g。 让学生继续操作,怎样才能使天平平衡呢? 引导学生把右边的砝码换成250g,使天平左右两边平衡。这说明了什么? (4)你们能用数学算式来表示这天平的状况吗? 学生自主思考,再全班交流汇报:100+x =250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三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100+x >200 100+x <300 100+x =250 小结:前面两个算式两边不相等,后面一个算式两边是相等的。 师引导:像这样两边相等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等式。 (5)让学生比较50+50=100与100+x =250两个等式,有什么不同? 小结:像100+x =250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6)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所有的等式都是方程?(不是。)那么,方程有哪些特点? 归纳小结:方程的特点:是一个等式,且含有未知数。
设计意图 利用课件,合理展示天平是否平衡,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原理
教学环节 (三) 师生活动 1.让学生仿照课本情境图,自己试着写一些方程。 2.完成教材第63页“做一做”第1题 3.完成教材第63页“做一做”第2题。先说一说图意,再写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设计意图 利用课件演示,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原理
教学环节 (四) 师生活动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 让学生畅所欲言,自己总结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 不平衡 平衡 100+X >200 100+X=250 100+X <300 像100+X =250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入、概念讲解、例题演示、练习与拓展等环节,帮助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并能够判断和运用方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实践,培养了他们的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在设计板书时,突出了方程的意义和示例的展示,方便学生回顾和复习。整体而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得到了实现,但在时间控制上需要注意,确保每个环节的时间分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