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第三单元写作 学写读后感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下第三单元写作 学写读后感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21 21:17:0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读而后“感”,读感结合
—《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
语言运用:掌握写读后感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思维发展:对所读文章进行梳理,概括出正确的感受点。
审美鉴赏;培养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养成读思结合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对所读文章进行梳理,概括出正确的感受点。培养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养成读思结合的好习惯。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上周,我们当堂写作完成一篇读后感的写作,老师面批了一部分同学的读后感,由于时间关系,大部分同学的读后感是在作文本上以评语的形式呈现评,也推出了两篇优秀读后感,已经发公众号让大家阅读学习。
(二)上周作文回顾:针对上次写作,我们谈谈大部分同学的问题出在哪里?
问题呈现:
1.没有题目,直接写《XXX》读后感的(缺)
2.引述原文多,无感受或感受少。(搬)
3.脱离原文空写“感”。(离)
4.感受认识太肤浅,不能联系阅读积累和生活体验。(浅)
5.蜻蜓点水,面面俱到,杂乱无中心。(杂)
据问题,我们总结一下注意事项:(学生发言后总结)
注意事项:
1.忌直接以《XXX》读后感为题,无“眼睛”不夺目,故要依据表达的观点或感受明确题目;
2.忌大段抄录原文,读后感不是摘抄,故不能写成“读后抄”;
3.忌感想脱离原文内容,故感想不能与所读内容脱节、无关;
4.忌面面俱到,泛泛而谈,故读后感要注重选点,最能打动你的点。
5.忌感受假大空,故感想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
(三)再次明确“读后感”的概念:
我们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收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四)研读例文,明确写法。(已发公众号的刘钊源和杨若晨同学的两篇作文案例,以刘钊源的为例。)
师生情——《会飞的教室》读后感作者:刘钊源
【评:题目依据“感点”选定,清晰醒目。】
《会飞的教室》中塑造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才华横溢的姚尼,品学兼优的戴马亭,胆小怯弱的邬理,敢作敢为的马提斯……这群少年之间也发生了许多有趣和感人的故事。
【评:概述材料,总写书中人物,以极其精炼的语言概述人物形象,言简意赅,重点突出。书中内容很多,选择其中一个方面谈自己感受,选择性强。】
最令我感动的不是久别老友重逢的感人局面,也不是少年们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去营救被绑架同学的勇敢,而是一个老师用自己与好友的旅行经费(年终奖金),为一个家境贫寒而无钱回家的同学买了一张回家的车票。
【评:书中内容很多,采用“不是……也不是……而是……”的句式,既具有概括性,又具有指代性。一个句式便明确自己要选择的内容,妙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感人的故事吧。
这个没有钱回家的同学叫做戴马亭。他的父亲前几个月丢失了工作,至今还没有找到新的工作,所以家中的所有开销全部依靠他的妈妈做零工来维持。当其他少年高高兴兴的拿着行李登上开往家的火车时,戴马亭只能独自一人坐在长椅上偷偷的哭泣。这些被与戴马亭有相似童年经历的培克老师发现了。培克老师深知戴马亭现在的遭遇,几分钟便将戴马亭从阴霾中拉出来,并送给戴马亭回家的车票。我想对于戴马亭而言,这张车票意义非凡,车票里的师生情令人感动。
【评:概括感动自己的细节,并简单阐述自己的看法,为下文表述自己所感张本,也可见“读后感”,“读”是前提。】
他的遭遇也令我想起了2021年的时候,我的恩师之一曹老师。暑假里曹老师创建了一个群,这个群是我们每天读书打卡练字的群,并且曹老师说坚持打卡的会有奖励,似乎刚开始所有人都是奔着那个奖励而去的。伴随着暑假的开始,这场奇特的征途也正式启航。“打卡第一天,打卡第二天,打卡第三天……打卡最后一天。”这场征途也就此结束,我的小学生涯也在这一刻结束。曹老师说很钦佩每一位每天打卡的同学,并兑现了要给我们奖励的诺言。但谁也没有想到,这个礼物竟然是红包。虽说只有两三块,但对于我来说这意义也是非凡的,同样是金钱无法换来的。当我回过头来望着那漫长的征途中一个一个的脚印,绵长深厚的师生情谊令我感动。。
【评:由此及彼,联系自己生活中类似的经历,验证自己的感点。此处感点可以是自己的、他人的、历史的、社会的。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
如培克老师一样,曹老师也像一个天使,用自己的精力、时间和金钱引导我们坚持做好自己,努力勇往直前!这样的师生情谊怎不让人惦记!
【评:总结全文,回应感点,点明中心。】
依据例文分析,明确读后感五部曲:定——引——议——联——结。
1.定:根据感点,确定题目
2.引:简介原作,引述要点
3.议:提出感点,进行议论
4.联:联系实际,深谈体会
5.结:总结感点,回扣原文
以上“2-5”实际上就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起——承——转——合”,文章从原作开始(起),引出“感点”(承),结合实际对“感点”进行议论(转),最后“感点”与原作融合,成为一篇完成的文章(合)。
(五)依据读后感五部曲,学生讨论制作评价量表。
(六)依据评价量表和老师的批改评价,修改自己上次作文,看看自己失分在哪里?并试着进行修改,然后小组推荐修改较成功的作文在展台展示。
三、再次习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读书是一阵春雨唤醒一朵花,是一阵风唤醒一片云,是一颗心灵唤醒另一颗心灵。鲁迅的《朝花夕拾》让我们感受到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我们感受到那个带有传奇色彩的时代疾风暴雨的气息,以及书中崇高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光芒……阅读经典名作,总能给我们带来心灵的滋润和人生的启迪。
在阅读中外名著时,你有哪些切身感受和人生感悟呢 请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读后感。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完成后依据评价量表,先给自己打个等级。再请本组同学帮助,依据评价量表进行修改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