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过关测试(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过关测试(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21 21:20:0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六单元过关测试
(本试卷共23题,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挑逗(tiǎo) 孱头(càn) 迸溅(bìnɡ) 气冲斗牛(dòu)
B.校补(jiào) 弧形(hú) 滞笨(zhì) 千钧重负(jūn)
C.喷香(pèn) 菌子(jūn) 修葺(qì) 锲而不舍(qì)
D.诘问(jié) 告罄(qìnɡ) 亘古(ɡènɡ) 怏怏不乐(yān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商酌 震悚 斑斓 迥乎不同 B.烦燥 谰语 闲瑕 家喻户晓
C.深宵 屏障 妥贴 锋芒必露 D.羸弱 取蒂 愧怍 微不足到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面对不期而至的期末考试,同学们积极准备,认真复习。
B.对于青年见义勇为的行为,大庭广众纷纷表示支持。
C.不良商贩呕心沥血经营的口罩制假窝点被工商局一举查获。
D.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学生懂得劳动最光荣、最崇高的道理。
B.为了防止溺水事故不再发生,济南市各学校加大了宣传力度,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
C.语文课堂是微缩的言语交际场,学生可以学习言语交际的本领与素养。
D.能否有效地推动校园扫黑除恶工作,是实现平安校园的前提和保障。
二、课内阅读(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晋陶渊明独爱菊独:只 B.濯清涟而不妖濯:洗
C.不蔓不枝蔓:枝茎 D.宜乎众矣宜:应该
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二石兽并沉焉
B.濯清涟而不妖而钱不沾湿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何陋之有
D.莲,花之君子者也卿今者才略
7.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作者周敦颐,北宋哲学家,“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
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
C.文章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作者对牡丹的赞美之情。
D.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本文的主旨是“爱莲”即爱君子之德。
三、课外阅读(7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彭思永,字季长,庐陵人。儿时,旦起就学,得金钗于门外默坐其处。须臾亡钗者来物色,审之良是,即付之。其人欲谢以钱,思永笑曰:“使我欲之,则匿金矣。”
始就举,持数钏①为资。同举者过之,出而玩,或匿其一于袖间,众相为求索。思永曰:“数止此耳。”客去,举手揖,钏附于地,众皆服其量。
居母丧,窭②甚,乡人馈之,无所受。子卫,亦孝谨,以③父老,弃官家居十余年,族里称之。
(注释)①钏:chuàn,用珠子或玉石等穿起来做的镯子。②窭:jù,贫穷、贫寒。③以:因为。
8.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画一处)(2分)
得 金 钗 于 门 外 默 坐 其 处
9.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以父老,弃官家居十余年。
10.“众人服其量”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语句回答),从文中看,彭思永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3分)
四、诗歌鉴赏(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风引①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进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注释)①这首诗作于刘禹锡被贬南方期间。引,古代的一种文体,有序奏之意,即引子、开头。
11.诗歌第一、二句通过描写_______、_______等意象,渲染了____________的氛围。(3分)
12.有人说“孤客最先闻”中的“最”字用得好,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2分)
五、句子默写(8分)
13.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1)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2)_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4)___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5)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
(6)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7)《望岳》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青年杜甫渴望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而小天下的心胸气概。
六、名著阅读(4分)
14.名著导读
但当 A 和他的副手扑到它身上去的时候,这个东西喷出一道黑色的液体,这是从它肚子中的一个口袋分泌出来的黑水。我们的眼睛都被弄得昏花看不见了。……
这次战斗延长至一刻钟之久。怪物打败了受伤了,死了,最后给我们让出地方来,溜入水中不见了。
A 全身血红,站在探照灯附近,一动也不动,眼盯着吞噬了他的一个同伴的大海,大滴的泪珠从他的眼里淌了出来。
(1)以上文段选自《海底两万里》,该书的作者是法国著名的小说家_______,A处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2分)
(2)A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时,经历了多次险情,上面选段中“这次战斗”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七、语言表达(4分)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A)有梦想的人生是最精彩的。以梦为马,不负韶华。(B)梦想就像一个指南针,指引你前行的方向;梦想就像一座灯塔,照亮你前进的道路;梦想就像,。愿你心中有梦想,珍惜今天,用今天的积淀成就明天的梦想!
(1)请将画线(A)句改写成双重否定句。(不改变句意)(2分)
(2)参照画线(B)句,在横线上仿写一个句子。(2分)
八、现代文阅读(2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12分)
爸爸的手指
①这是一桩发生在童年的小事。
②我的老爸爸也许早已把它忘记了,然而,它在我长长的一生里,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③那年,我九岁。
④一日,坐在大厅里的一张桌子上练习大楷。门铃响了,父亲应门,是邻居。两个人,就站在大门外絮絮交谈。那天,风势很猛,从屋外侵入的风,把我的大楷本子吹得“啪啪”作响。我一只手提着毛笔,另一只手去按大楷本子,淋漓的墨汁滴滴答答地滴在桌子上,十分狼狈。我于是搁下毛笔,跑去关门,猛地把门一推,然而,大门却因为碰到障碍物而骤然反弹回来。与此同时,我惊骇地听到父亲发出的惨叫声。
⑤此刻,父亲的眉眼鼻唇,全都痛得扭成一团;连梳得平平顺顺的头发,也痛得一根一根地“站”起来;十根手指呢,则怪异地扭来扭去,像盘根错节的树根。
⑥一看到我伸出门外想一探究竟的脸,父亲霎时暴怒地扬起了手,很明显的,他想狠狠地掴我一个耳光。那强劲的掌风,有雷霆万钧之势。然而,不知怎的,他的“铁砂掌”还没有汹汹地盖到我脸上来,却又被硬生生地控制了,颓然放下了手。我好像一只受惊的小羔羊,簌簌抖着,虽然死里逃生,却不明白为何惹得好脾气的父亲如此暴怒。
⑦这时,邻居以责备的口吻对我说:“你也太不小心了呀,刚才,你父亲的手就放在门缝处,你看也不看,就用力关门……”
⑧啊,原来鲁莽的我,几乎把爸爸的手指夹断!偷眼瞅父亲,他铁青着脸,频频搓着发红发肿发痛的手指,没有看我。十指连心,父亲那种痛入心扉而又深入骨髓的感觉,我当然知道。但是,当时的我,毕竟只是一名九岁的孩童,我所关心、我所担心的,是父亲究竟会不会再扬起手来打我。
⑨父亲不会。
⑩当天晚上,父亲五根手指肿得老大老大的,母亲在厨房里为他涂抹药油。在客厅里做功课的我,无意中听到父亲对母亲说:“五指被夹的那种痛,直捣心窝啊!当时,我真想狠狠地掴她一记耳光,但是,转念一想,是我自己把手放在夹缝处的,错误在我,我凭什么打她?”
我惊呆了。
父亲这几句看似云淡风轻的话,却像划空而过的一道光,给了我一个毕生受用无穷的重要启示。
(选自《意林》2019年第13期,作者尤今)
16.通读全文,说说文章以“爸爸的手指”为题有什么好处。(4分)
17.品味语言,回答问题。(4分)
(1)阅读第⑩段,想象一下父亲当时说下面一句话时,哪些词语会进行重音处理?为什么?(写出两处即可)
“五指被夹的那种痛,直捣心窝啊!当时,我真想狠狠地掴她一记耳光,但是,转念一想,是我自己把手放在夹缝处的,错误在我,我凭什么打她?”
(2)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⑤自然段画线的句子。
此刻,父亲的眉眼鼻唇,全都痛得扭成一团;连梳得平平顺顺的头发,也痛得一根一根地“站”起来。
18.第⑨段单独成段,请说说其表达作用。(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12分)
好一朵木槿花
①又是一年秋来,洁白的玉春花挟着凉意,先透出冰雪的消息。美人蕉也在这时开放了。红的黄的花,耸立在阔大的绿叶上,一点儿也不在乎秋的肃杀。接下来该是紫薇和木槿。在我家这以草为主的小园中,它们是外来户。偶然得来的枝条,偶然插入土中,它们就偶然地生长起来。紫薇似娇气些,始终未见花。木槿则已两度花发了。
②木槿以前给我的印象是平庸。文革中许多花木惨遭摧残,它却得全性命,陪伴着显赫一时的文冠果,免得那钦定植物太孤单。据说原因是它的花可食用,大概总比草根树皮好些吧。学生浴室边的路上,两行树挺立着,花开有紫、红、白等色,我从未仔细看过。
③前年秋至,我家刚从死别的悲痛缓过气来不久,又面临了少年人的生之困惑。我们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事,陷入极端的惶恐中。我在坐立不安时,只好到草园踱步。那时园中荒草没膝,除了我们的基本队伍亲爱的玉簪花之外,只有两树忍冬,结了小红果子,玛瑙扣子似的,一簇簇挂着。我没有指望还能看见别的什么颜色。
④忽然在绿草间,闪出一点紫色,亮亮的,轻轻的,在眼前转了几转。我忙拔开草丛走过去,见一朵紫色的花缀在不高的绿枝上。
⑤这是木槿。木槿开花了,而且是紫色的。
⑥木槿花的三种颜色,以紫色最好。那红色极不正,好像颜料没有调好;白色的花,有老伙伴玉簪已经够了。最愿见到的是紫色的,好和早春的二月兰、初夏的藤萝相呼应,让紫色的幻想充满在小园中,让风吹走悲伤,让梦留着。
⑦惊喜之余,我小心地除去它周围的杂草,作出一个浅坑,浇上水。水很快渗下去了。一阵风过,草面漾出绿色的波浪,薄如蝉翼的娇嫩的紫色在一片绿波中歪着头,带点调皮,却丝毫不知道自己显得很奇特。
⑧去年,月圆过四五次后;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园旁小兴土木,盖一座大有用途的小楼。泥土、砖块、钢筋、木条全堆在园里,像是零乱地长出一座座小山,把植物全压在底下。我已习惯了这类景象,知道毁去了以后,总会有新的开始,尽管等的时间会很长。
⑨没想到秋来时,一次走在这崎岖的山路上,忽见土山一侧,透过砖块钢筋伸出几条绿枝,绿枝上,一朵紫色的花正在颤颤地开放!
⑩我的心也震颤起来,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我跨过障碍,走近去看这朵从重压下挣扎出来的花。仍是娇嫩的薄如蝉翼的花瓣,略有皱折,似乎在花蒂处有一根带子束住,却又舒展自得,它不觉得环境的艰难,更不觉得自己的奇特。
忽然觉得这是一朵童话的花,拿着它,任何愿望都会实现,因为持有的,是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
紫色的流光抛散开来,笼罩了凌乱的工地。那朵花冉冉升起,倚着明亮的紫霞,微笑地看着我。
今年果然又有一个开始,小园经过整治后,不再以草为主,所以有了对美人蕉的新认识。那株木槿高了许多,枝繁叶茂,但是重阳已届,仍不见花。
我常在它身旁徘徊,期待着震撼了我的那朵花再来。
(作者宗璞,文章有删改)
19.阅读全文,填空。(2分)
作者对木槿花态度变化的过程依次是:轻视 → ________ → 欣赏 → 赞美 → ________。
20.品味语言,回答问题。(4分)
(1)结合语境,解释第①段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偶然得来的枝条,偶然插入土中,它们就偶然地生长起来。”
(2)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⑦段画线句子。
一阵风过,草面漾出绿色的波浪,薄如蝉翼的娇嫩的紫色在一片绿波中歪着头,带点调皮,却丝毫不知道自己显得很奇特。
21.文章先说印象中的木槿是平庸的,后说木槿花是“震撼了我的那朵花”,这样安排结构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何妙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22.本文赞美了木槿花顽强的生命力,阅读全文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4分)
九、作文(50分)
23.按要求作文。
从依稀记事到青葱岁月,有许多“那一刻”令你久久回味。那一刻,也许是在摆脱烦恼的困扰之后,也许是在收获意外的惊喜之后,也许是在顿悟亲情的温暖之后,也许是在震撼于自然的伟力之后,那一刻,你的世界春暖花开,充满阳光。
请以“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5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8分)
1.【答案】B
【详解】
A.迸溅(bìnɡ)——(bèng),气冲斗牛(dòu)——(dǒu);
C.菌子(jūn)——(jùn),锲而不舍(qì)——(qiè);
D.亘古(ɡènɡ)——(gèn),怏怏不乐(yānɡ)——(yàng);
故选B。
2.【答案】A
【详解】
B.烦燥——烦躁、闲瑕——闲暇;
C.妥贴——妥帖、锋芒必露——锋芒毕露;
D.取蒂——取缔、微不足到——微不足道;
故选A。
3.【答案】D
【详解】
A.不期而至: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不合语境,使用不正确。
B.大庭广众:人很多的公开场合。望文生义。
C.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血。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褒贬误用。
D.群蚁排衙:指整齐地排列着。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故选D。
4.【答案】A
【详解】
B.否定不当,去掉“不再”;
C.“学习”与“素养”搭配不当;
D.两面对一面,可去掉“能否”;
故选A。
二、课内阅读(8分)
5.C
6.B
7.C
【分析】
5.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C.“不蔓不枝”的意思是:既不生藤蔓,也没有旁枝。“蔓”是名词用作动词,“生藤蔓”的意思,不是“枝茎”。故选C。
6.A.语气助词,不译/兼词,相当于“于此”;
B.都是表转折;
C.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D.表判断/用在时间词后面,相当于“……的情况”;
故选B。
7.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C项,文章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进行对比,运用的是反衬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对牡丹的厌恶讽刺之情。据此,答案为C。
【点睛】
参考译文:
水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代的陶渊明只爱菊花。自从李氏的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欢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荷梗中间贯通,外形挺直,既不生藤蔓,也没有旁枝。香气散播到远处,更加使人觉得清幽,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喜爱莲花的人,与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人数众多了!
三、课外阅读(7分)
8.示例:得金钗于门外/默坐其处
9.因为父亲年老的缘故,弃官(或:自动解职去官)在家居住了十几年。
10.示例:数止此耳宽厚孝顺
【分析】
8.本题考查断句。可根据句意及语法结构等断句。翻译为:在门外拾到一个金钏,一个人静静地就坐在原地。故可断句为:得金钗于门外/默坐其处。
9.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字词:“以”,因为;“弃官”,自动解职去官;“居”,居住。
10.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文章第一段内容介绍彭思永不受他人金钱回报、不贪财。第二段介绍彭思永宽容对方私藏手镯一事。第三段介绍彭思永孝顺至亲。第一空根据“思永曰:‘数止此耳’。客去,举手揖,钏附于地,众皆服其量”得出:数止此耳。
第二、三空考查人物形象。根据“使我欲之,则匿金矣”得出:拾金不昧;根据“思永曰:‘数止此耳’。客去,举手揖,钏附于地,众皆服其量”得出:宽厚待人;根据“以父老,弃官家居十余年,族里称之”得出:孝顺。据此填空即可。
【点睛】
参考译文:彭思永,字季长,江西庐陵人。在他小时候,早上起来读书,在门外拾到一个金钏,一个人静静地就坐在原地。过了一会儿,丢失金钏的人来寻找,彭思永仔细辨认,的确是那个人丢的,就还给了人家。那人拿出钱来表示感谢,彭思永笑着说:“假使我需要钱,就藏起金钏来了。”
起初参加科举考试,(由于家庭贫困)拿了几个手镯作为路费。一同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来拜访他,思永就拿出手镯给众人赏玩,有一个人把镯子藏在袖中,众人都为思永寻找。思永说:“数量只是这几个罢了。”客人离开时,要举手作揖,镯子掉在地上,大家都佩服他的度量。
母亲在家去世时,家里十分贫穷,同乡赠送东西给他,他却不接受。彭子卫,也十分孝顺,因为父亲年老,他辞官在家十多年,族里的人都称赞他。
四、诗歌鉴赏(5分)
11.秋风雁群凄凉(萧索)大意对即可。
12.“最”是最先的意思,表现了孤客对时序、物候变化的敏感,写出了孤客羁旅漂泊、思家念归的凄凉、孤寂的心情。
【分析】
1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何处秋风至,萧萧进雁群”这两句是说:秋风是从哪里吹来?萧萧落叶声中地送走了一群群大雁。这里描写了“秋风”“落叶”“雁群”等意象,营造的是凄凉萧瑟的氛围。
12.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孤客最先闻”是指“独自漂泊他乡的人最先听到了秋声”,这首诗表达的正是孤客的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但妙在诗人不从正面着笔,始终只就秋风做文章。在诗歌篇末虽然推出了孤客,也只写到他“闻”秋风而止,至于他的旅情归思,则是以“最”字来暗示。秋风吹到庭树,每个人都可以同时听到,不应有先后之分。而旅客却能够最先“听到”,可见他时序、物候有特殊的敏感,表露了孤客凄楚、悲凉的思归之心。
五、句子默写(8分)
13.【答案】
弹琴复长啸 山重水复疑无路 自缘身在最高层 万里赴戎机
闲敲棋子落灯花 无案牍之劳形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详解】
注意易错字如“弹琴”“啸”“自缘”“戎机”“案牍”“凌”“览”等的书写。
六、名著阅读(4分)
14.(1)儒勒 凡尔纳尼摩(尼摩船长)(2)与章鱼搏斗
【详解】
(1)《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凡尔纳三部曲”(另两部为《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的第二部。小说主要讲述了博物学家阿龙纳斯、其仆人康塞尔和鱼叉手尼德·兰一起随鹦鹉螺号潜艇船长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从“当 A 和他的副手”可知,A是主要人物尼摩船长。
(2)“这次战斗”指“章鱼袭击”片段。情节梗概:在大西洋留卡斯群岛附近的海域,“鹦鹉螺号”遭到章鱼的袭击。“鹦鹉螺号”被迫浮出海面,众人在尼摩船长的带领下,用斧子刀叉和章鱼展开血战。战斗中一名船员惨死,尼德·兰也遭遇危险,幸为尼摩船长所救。经过持续一刻钟的战斗,终于打败了章鱼。
七、语言表达(4分)
15.
(1)没有梦想的人生不是最精彩的
(2)梦想就像一束曙光,带你走出黎明前的黑暗。
【详解】
(1)本题考查句子改写。“双重否定句”指的是用两个否定词来表达肯定的意思。“有梦想的人生是最精彩的”这个句子的“有”和“是”的位置可以改成否定词,示例如下:
没有梦想的人生不是最精彩的。
(2)本题考查句子仿写。分析画线(B)句可知,句子的结构为:“梦想”+“就像”+量词+名词,动词+“你”+形容词+名词。示例如下:
示例一:梦想就像一棵大树,支撑你无尽的畅想;
示例二:梦想就像一颗启明星,引导着你奔向黎明;
示例三:梦想就像一眼甘泉,浇灌你干涸的心灵。
八、现代文阅读(26分)
16.文章记叙了我无意中把父亲的手在门缝中夹了一下,爸爸强忍着手指被夹的剧痛未打“我”,反而反省自己的错误。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爱(或:父爱的伟大),使我明白了犯了错误,必须自己承担后果。“爸爸的手指”作为线索贯穿全文,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17.(1)示例:“直捣心窝”“真想狠狠地”“我自己”“错误在我”“凭什么”等词语。“直捣心窝"体现出疼痛之剧,“真想狠狠地”体现出怒气之大,“我自己”“错误在我”“凭什么”等体现父亲在深刻反省自身的错误。
(2)运用神态(或:外貌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父亲手指被夹之后的极度痛苦。
18.该段作为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强调父亲不会动手打“我”,体现父亲的爱子之心;另一方面引出下文,交代父亲不会打“我”的原因,表现父亲明理宽容的形象。
【分析】
16.考查标题的作用。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其作用是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起到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标题有独特之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可以从寓意含蓄深刻、制造悬念、引人深思、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方面去分析。文章以“父亲的手指”为题目,交代本文的内容,所叙事情与“爸爸的手指”有关;文章叙写了我无意中把父亲的手在门缝中夹了一下,爸爸强忍剧痛未打“我”,事后反而还自我反省,因而“父亲的手指”贯穿全文,构成文章的叙事线索;另外,用“父亲的手指”作标题,让人产生疑问,父亲的手指怎么了?因而设置了悬念,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17.(1)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重音:为了表示特殊的思想和感情而重读的音,它没有固定的规律,而是受语言环境、内容、感情、修辞等多种因素所支配,但语句中,对比性词语,比喻性词语,夸张性词语,表示肯定词语等通常读时强调重音。语句“五指被夹的那种痛,直捣心窝啊!当时,我真想狠狠地掴她一记耳光,但是,转念一想,是我自己把手放在夹缝处的,错误在我,我凭什么打她?”既写出了父亲手指被夹时的疼痛,也交代父亲当时的愤怒,还表现了父亲深刻地自我反省,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疼爱。据此,“直捣心窝”可重读,体现出疼痛之剧;“狠狠”应该重读,突出表现父亲的愤怒之情;“错误在我”“凭什么”等词语可重读,突出表现父亲的自责和反省,更能表现父亲对“我”的疼爱。言之有理即可。
(2)考查对描写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语句“此刻,父亲的眉眼鼻唇,全都痛得扭成一团;连梳得平平顺顺的头发,也痛得一根一根地‘站’起来;十根手指呢,则怪异地扭来扭去,像盘根错节的树根”,是对父亲手被夹之后的面部表情和头发的变化,并写其手“扭来扭去”,运用了神态(外貌)和动作描写,生动形象传神地写出了父亲手指被夹之后的极度痛苦的情状。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18.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文章句段的作用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分析。一般来说,文章中的段落,在结构上,往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原因等;为下文埋下伏笔或做铺垫等。文章第9段用“父亲不会”独立成段,结构上,承接上文,指出父亲不会动手打“我”;又引起下文,交代父亲不会打“我”的原因。内容上,则突出强调父亲不会打“我”,表现父亲对“我”的疼爱。据此概括作答。
19.惊喜期待。
20.(1)出乎意料的意思,表现了木槿花顽强的生命力。
(2)示例: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木槿花拟人化,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木槿花在“我”的精心护理下奇特生长的模样,表达了“我”的惊喜之情。
21.欲扬先抑的手法。文中先说她的不起眼,被轻视,然而在后面的经历中:荒草丛中,她依然绽放,水泥、砖块重压之下,她坚强绽放,作者的感情自然随着由轻视到惊喜,再到欣赏、赞美。这样使作者感情变化自然,突出了木槿花所蕴含的精神——不屈、抗争、顽强、乐观等等。
22.示例一:不埋怨命运的不公,用自己的行动努力拼搏。
示例二:不管经历什么困难和挫折,都不要灰心丧气,要保持一颗热爱生活的乐观之心。
示例三:面对孤独和寂寞时,有坚定的信念,努力为美好去打拼。
【详解】
1.本题考查人物情感的梳理。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內容的基础上,找出木槿花生长过程中有关“我”的描写,根据句意揣摩作者的情感,或是从句中提取出关键词作答即可。从文中第②段“木槿以前给我的印象是平庸”可得出:轻视;从文中第④段“忽然在绿草间,闪出一点紫色,亮亮的轻轻的在眼前转了几转”可得出:惊喜;从文中第⑦段“惊喜之余,我小心地除去它周围的杂草,作出一个浅坑,浇上水。水很快渗下去了。一阵风过,草面漾岀绿色的波浪,薄如蝉翼的娇嫩的紫花在一片绿波中歪着头点调皮,却丝毫不知道自己显得很奇特”可得出:欣赏;从文中第⑩- “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忽然觉得这是一朵童话的花,拿着它,任何愿望都会实现,因为持有的,是面对一切苦难的勇气”可得出:赞美;从文中第 段“我常在它身旁徘徊,期待着震撼了我的那朵花再来”,可得出:期待。根据这一过程,整理出答案。
2.本题考查对文章语句的品味赏析能力。赏析语句一般可从词语、修辞、句式、情感等角度去进行。
(1)句考查文中关键词语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联系作品內容和作者感情去推断其语境义。“偶然”原指突然的,不是经常的;意想不到的。结合文中“偶然得来的枝条,偶然插入土中,它们就偶然地生长起来”来看,前两个“偶然”是指不经意拾来的和漫不经心的意思;在这种不经意的情况下,它居然生长了出来,故加点的“偶然”是指出乎意料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木槿花顽强的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2)句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解答此题要注意按题目要求,从修辞的角度进行分析。这句话用了拟人的修辞,“歪着头”“调皮”赋予木槿花孩童的情态,表现了木槿花的活泼;“歪着头”“不知道自己显得很奇特”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木槿花生长奇特的模样,表达了作者的惊喜及对木槿花的欣赏。
3.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写作手法的能力。欲扬先抑,就是先贬抑再大力赞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根据这一理解,可以看出本文就是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从开篇第②段“木槿以前给我的印象是平庸”“我从未仔细看过”可知,我是轻视木槿花的;从第⑦- ,可以读出作者的“惊喜“欣赏“赞美“期待”等情感。可知木槿花是“震撼了我的那朵花”,前文为后文作铺垫,是前抑后扬的写法。这样能够突出作者对木槿花喜爱和赞美之情,也突出木槿花所蕴含的不屈、顽强、乐观精神。同时,也使情节多变,波澜起伏,形成鲜明对比,给读者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4.本题考查阅读感悟的能力。完成阅读感悟启示题,要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生活实际阐述理由。注意表述流畅,语言要简洁明了,最好能做到有创意的表达。回答时观点一定要明确,围绕逆境成长,战胜困难,生命突围等方面即可,不可模棱两可。
示例:人这一生,不可能事事都如意,我们总得学会去面对那些突如其来的逆境。咬咬牙,再坚持一会,或许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和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
九、作文(50分)
23.【答案】例文
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
已是初春,可这天空却蒙着层灰纱,阴沉沉的,植物也不见发芽的迹象,毫无生机,完全没有春天的踪影。
我出了家门,心情低落,漫无目的地在路上走着,由于发挥失常,这次古筝比赛我没有取得好成绩。刺骨的寒风不住向我袭来,很猖狂,我不由自主地裹紧了衣服。很快,到了河边。几棵矮小的枯木如同佝偻着腰的老人站在河岸。枯叶漫天飞舞,犹如我纷乱的心。河上,几艘船横七竖八地停着,似乎很久没有人打理。风越来越狂,耳边只剩下它“呼呼”的咆哮声,在脸上,像刀子般,很疼。我低着头,加快脚步向前走去。
在转角口,我竟与一树的粉撞了个满怀。
那可是海棠?
哦,是海棠。
面对寒风,它竟能如此从容地开着,多么勇敢顽强的生命啊!心,在这海棠面前,酥了,化了。海棠的花瓣层层叠叠,像穿着百褶裙的少女。花儿,一丛丛,一簇簇地开着,像一片粉色的云霞。瞑目,浅嗅,香,还真香,像打翻了的香露。
它是忍受了多少的艰辛困苦,才成就了今日的灿烂啊!无论刮风下雨,它都挺立的,绝不退缩,它把风雨看作是对自己意志的磨炼!或许,它也曾被折磨得快要倒下了,但心中的信念使它支撑了下来。它始终是笑着开花,笑着面对风雨,笑着面对困难。
望着这棵海棠树,我肃然起敬,面对着它所受的困难,我的这点失败又算得了什么!我应该振作!
太阳竟从乌云中钻了出来,光芒四射,难得的好天气。那棵海棠在阳光下尽情地舒展着四肢,花儿格外明艳,那曾压在我心中,使我喘不过气的烦恼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我迈着轻快的步伐向家走去,金色的阳光洒了我一身,也洒在了我的心中。
阳光总在风雨后,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
【详解】
这是一篇全命题作文。
一、认真审题。从题目“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我们必须关注三个主要短语:一是“那一刻”,二是“我的世界”,三是“春暖花开”。“那一刻”规定了时间范围,“刻”说明要写的是一个时间点,而不是时间段。“那”提示所写的内容是回忆过去。“我的世界”,规定了写作对象。“春暖花开”设定了情感基调。
二、立意。“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就是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所处的世界是那么的温馨、美好。因此,“那一刻”是我动情的一刻,难忘的一刻。
三、选材。本文适合写记叙文,选取生活中的一件事来写,这些事情中的“我”原本是消沉的、灰暗的、失望,我的世界可能是失落的、懊恼的、阴冷的。但是经过“那一刻”之后,我的世界变得光明了,变得积极了,变得激昂了,变得开心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