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2.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21 18:27: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为人民服务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 这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是一篇讲读课文。文章是毛泽东主席在中央警备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这是小学阶段学生初次接触议论文,所以要让感受议论文的表达方式,为初中学习议论文打下基础。其次还要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重点:通过查资料理解课文的背景和文中的词语;
难点: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通过查资料理解课文的背景和文中的词语;
2.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查一查:
1.课文的背景:张思德、司马迁、李鼎铭
2.陌生的词语:八路军、新四军、根据地、法西斯等
谈话导入:(出示图片)同学们,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在我国的各级政府机关里,在大厅或广场或院墙等显眼的位置上都有这样一条标语“为人民服务”。知道这个标语的来历吗?(各级政府机和工作人员的工作要求、座右铭、行动口号),是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演讲稿,这篇悼词。(齐读课题)
二、说一说:
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
◇张思德:牺牲、泰山、死得其所
◇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剥削
◇李鼎铭:精兵简政
三、写一写:
相机指导“鼎”的写法 古代三足两耳的锅,也有四足的
(说这个人名气比较大叫?)大名鼎鼎
(说这个人说话比较有份量,就像九只鼎那样重,叫?)一言九鼎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同时存在,叫?),三国(足)鼎立
书写:结构为上下结构,笔顺为:竖、横折、横、横、横、竖折折、横、撇、竖、横、竖、横折。
四、理一理:课文的脉络
1.介绍议论文:刚才我们读的这篇课文,与以前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既不是写人,也不是记事,而是讲一个观点,它很特殊,这种文体就是议论文。[板书:议论文]  
2.思考:这篇议论文的观点是什么?课文围绕这个观点讲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找出每一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提示:一段话的中心句一般规律是要么在段首,要么在段尾。)
 师生通过讨论,拟出层次提纲:
  (1)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死的意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3)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4)不怕困难:互爱互助。
  (5)形成制度:促进团结。
3.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从这段话中找出与中心联系最密切的一句话,并勾画出重点词语。  
(2)结合课前的查找的资料交流、理解句子  
①出示句子: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②找出重点的词语,理解“完全”“彻底”  
③体会议论文语言的严谨性  
④朗读感悟  
4.第二自然段
(1)读课文,勾画这段的中心句。
(2)教师引导:作者围绕这个中心句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先引用司马迁的话作论据,然后具体讲了什么样的人死得毫无意义,什么样的人死得有价值;最后,肯定了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重。)
(3)理解司马迁的话。
(课件出示司马迁的话 。学生明确“固”、“或”的意思。从而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让学生明白这就是引用。引用的作用是让读者更容易接受自己的观点,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4)指导学生读出这些词的感彩
给二个“死”换个合适的词语:
①牺牲、就义、献身、捐躯
②上西天、下地狱、见阎王、命丧黄泉、一命呜呼、送命……
(5)交流关于生死的名言:
教师小结:这段话主要讲了人死的两种不同意义及革命者对生死的看法,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死观。
五、布置作业
1.熟读生字,理解文中的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板书设计
党的宗旨
死的意义
为人民服务 不怕批评
议论文 不怕困难
形成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