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层练习】教科版(2017秋)科学六年级下册课时练习
第4课 设计塔台模型
探索回顾
1.探索:设计塔台模型。
(1)制订塔台模型的设计方案。
①思考并寻找攻克技术难关的突破口。分析材料成本、形状结构、稳定性、抗风能力、抗震能力等设计中面临的技术难关。
②进行塔台模型的设计活动。思考并权衡结构、美观、顶端承重、抗震能力、抗风能力等相关设计与( )之间的关系。
③展示并交流设计成果。
(2)塔台的稳定性:多用( )结构,接口处固定牢固;为了避免倾斜,塔台整体应该上( )下( ),上( )下( );应该多采用对称结构。
基础巩固
2.填一填。
(1)( )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工程师常通过( )来测试他们的设计。
(2)设计塔台时,多采用三角形结构,这是因为三角形具有( )性。
(3)我们在设计塔台时,要尽量达到( )、( )、( )的平衡。
(4)我们建造塔台模型的过程:( )→( )→( )→( )→( )。
3.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列框架结构中(其他条件相同),顶部受压时,最不易变形的是( )。
(2)设计塔台时,为了避免塔台倾斜,要注意塔台( )四个面的大小都要相同。
A.上下前后
B.上下左右
C.前后左右
(3)下列方法中,能让塔台免震的是( )。
A.塔台底部加滚珠
B.塔台底部小一点
C.塔台底部重量轻一点
(4)小组在设计塔台模型的过程中,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 )。
A.由组长来设计塔台,其他同学在旁边围观
B.对没有达到设计要求的部分,做最后的调整
C.若有同学提出合理建议,可以经过小组讨论后修改设计
(5)温州市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经常受到台风的影响。因此当地人在建设大型高塔时,必须重点考虑的是( )。
A.抗震能力
B.抗风能力
C.节约成本
( 6 )中国馆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因外形酷似一顶古帽而被命名为“东方之冠”。它稳固的原因可能是( )。
A.上小下大
B.上轻下重
C.多用混凝土材料
4.辨一辨。(对的画“√”,错的画“×”)
(1)在生活中,人们大量使用框架结构是因为它既能节省材料又稳固。( )
(2)工程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各个因素及之间的关联。( )
(3)画塔台设计图时,要将塔台拆分成底面、上面、 侧面、护栏、抗震系统等。( )
(4)设计方案最好用设计图及文字说明,这样不仅逻辑清晰,而且对用材和用量都有明确的描述。( )
(5)我们在制作塔台模型时,底座越重越好,越大越好。( )
素养提升
5.实验探究题。
在设计塔台模型时,需要考虑很多因素,请根据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要使塔台有一定的承重能力,应该多采用( )结构。
(2)制作塔台模型时,某小组得到了下列评价分值。
评价内容 设计图及文字说明 分工合作 塔高 顶端承重 抗风能力 抗震能力 美观 材料成本统计
评价得分 3 2 1 3 3 3 2 1
这一小组还可以对方案进行的改进是( )。
A.尽可能多地拆掉塔台中的一些吸管,降低成本
B.将塔台中的部分吸管移至顶部,增加塔高
C.在保证承重能力的前提下撤去部分吸管以降低成本,同时将部分吸管移至顶部来增加塔高
参考答案
1. (1)②成本控制 (2)三角形 小 大 轻 重
2. (1)建立模型 建立模型 (2)稳定 (3)稳固 美观 价廉
(4)设计 制作 测试 评估 改进
3. (1)C (2)C (3)A (4)A (5)B (6)B
4. (1)√(2)√(3)√ (4)√ (5)×
5. (1)A (2)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