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1-21 14:36: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3章人类的家园》 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26分。
1.驶离海岸的“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首先船身从送行的人们视野中消失,然后船的其他部分从送行的人的视野中消失,这是由于(  )
A. 送行人的位置造成的 B. 地球球体形状造成的
C. 太阳光的照射造成的 D. 送行人的错觉造成的
2.东汉张衡发明了“浑天仪”,他认为天与地的关系就如同鸡蛋中的蛋清与蛋黄的关系一样,地被包在当中,大地是一个圆球,宇宙以地球为中心。下列对张衡这一理论的看法,正确的是(  )
A. 这一理论完全错误,应彻底否定
B. 这一理论基本符合现代科学的观点
C. 这一理论虽然不科学,但也是人类认识宇宙的一大飞跃
D. 这一理论与“地心说”一样,应该遭到批评
3.浙江省的地形以哪两种为主体(  )
A. 高原、山地 B. 高原、平原 C. 平原、丘陵 D. 丘陵、盆地
4.今年是“5 12汶川地震”10周年,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据此,读图完成15、16题。
当灾害来临时,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
A. B.
C. D.
5.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发生变化。下列现象中,不能作为地壳变动的依据是(  )
A. 喜马拉雅山脉目前仍在不断上升
B. 俄罗斯克切夫大山群火山爆发
C. 华山的悬崖峭壁上发现大片弯曲、断裂的岩层
D. 某地遭受强降雨,突发特大泥石流灾害
6.如图是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常见的一种地貌,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  )
A. 流水 B. 冰川 C. 风力 D. 生物
7.有人从某地出发,先向北行走3千米,再向西行走3千米,假如再走3千米,此人竟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请回答11-12题.
此人的出发点是地球的(  )
A. 中纬度 B. 赤道 C. 北极点 D. 南极点
8.假如学校操场一周的周长为250米,现在,某七年级学生为它画了一张平面图,图中操场的周长为25厘米,那这幅图的比例尺应为(  )
A. 1:10000 B. 1:1000 C. 1:100000 D. 1:100
9.读板块构造示意图,完成13-15题.
依据全球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下列地区多火山地震的是(  )
A. 亚欧大陆内部地区 B. 南极大陆内部地区
C. 大洋洲内部地区 D. 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
10.贮煤地层的岩石类型,一般是(  )
A. 侵入岩 B. 喷出岩 C. 沉积岩 D. 变质岩
11.地球上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成因。有关于图中数字代表内容,正确的是(  )
A. ①是沉积岩,大理岩属于数字①代表的岩石
B. ②是岩浆岩,玄武岩属于数字②代表的岩石
C. ①是岩浆岩,花岗岩属于数字①代表的岩石
D. ②是沉积岩,石灰岩属于数字②代表的岩石
12.读地球仪示意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某地点以西是东半球,以东是西半球,以北是高纬度地区,以南是中纬度地区。该地点的地理坐标可能是(  )
A. 160°E、30°N B. 20°W、60°S C. 160°E、60°N D. 20°W、30°S
13.如图所示地区地壳活跃,板块运动明显,由图可得出的正确推论是(  )
A. 阿拉伯半岛将会在地球上消失 B. 地中海的面积将来会扩大
C. 阿尔卑斯山是板块张裂的结果 D. 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分。
14.读“某区域经纬网图”,回答有关问题。
(1)与图中A点所在经线构成经线圈的经线是 ______ 。
(2)图中B点位于高、中、低纬度的 ______ 纬度。
(3)C点在A的 ______ 方向。
(4)图中D点位于东西半球中的 ______ 。
15.如图是拍摄于冰岛的一悬崖照片,可见照片中犹如摩天高楼林立着的岩石,由此可判断该岩石属于______类岩石,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16.读我国东南丘陵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
A ______ ,D ______
(2)甲村要建一条从青水河取水的管道,量得管道的图上长度为1.5厘米,则管道实际长度应为 ______ 米.
(3)甲、乙两处村庄更容易受到泥石流影响的是 ______ ,原因是 ______ .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90分。
17.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8年5月21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发生3.5级地震,震源深度9千米。
(1)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云南省位于板块的______,容易发生地震。
(2)如图为地球内部3层结构示意图,A处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的位置,A处位于______(填地层结构名称)。
1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的比例尺是用 ______ 式表示的。请你用另外一种形式表示该比例尺: ______ 。
(2)厦门位于台北的 ______ 方向。图中台湾山脉的大致走向是 ______ 。
(3)如果用图中比例尺画你学校的平面图,合适吗?为什么?
(4)图中高雄到厦门的图上距离约为3厘米,两地实际直线距离大约为 ______ 千米。
19.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两带是全球著名的火山地震带,其中甲是______地带。
(2)请你根据板块构造学说,说说喜马拉雅山脉是如何形成的?______。
(3)煤是古地质时期森林通过地质变化形成的。南极洲发现了大量的煤,主要是因为______。
A.地轴倾斜角度不断变化 B.板块在不断地运动
C.地球在不停地远动 D.气候在不断变化
(4)当地震发生时,你认为可取的应急措施是______。
①躲到课桌下面 ②靠墙角抱头蹲下 ③乘电梯逃生
④一楼的跑到空旷场地 ⑤跳楼逃生 ⑥躲到洗手间里
A.①③⑤⑥ B.②③④⑥ C.①②④⑥ D.①③④⑥
20.回答下列各题。
(1)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间接或直接诱发地质灾害。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 ______ 日趋频发的重要原因。
(2)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和泥石流的多发地区,在川、滇、黔交界地带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导致该地区这三种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______ 。
(3)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高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 。
21.第十二届中国航展于2018年11月6日至11日在广东珠海举行,世界航空航天行业领先企业参展积极性高涨,四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七百多家参展商前来参展,规模再创历史新高。作为航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瞩目的飞行表演,由中、沙、巴三国空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空军大学的“红鹰”飞行表演队、沙特阿拉伯皇家空军“沙特之鹰”飞行表演队、巴基斯坦空军知名的“枭龙’战机联袂炫技珠海蓝天。
(1)若有一架飞机从珠海起飞后,沿113°E经线向北飞行,它能飞回珠海吗?如果不能,那怎样才能顺着这条经线飞行一周回到珠海?途中会不会改变方向呢?
(2)若有一架飞机从珠海起飞后,沿20°N纬线向东飞行,它能飞回珠海吗?途中会不会改变方向呢?
22.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红海将形成新的大洋,地中海在地球上消失.有可能吗?为什么?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乘船出海时,港口的灯塔会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世界不同地区,看北极星的仰角不同、月食时,阴影始终是弧形的、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人越往山上爬,看到的地平圈就越大(或站在大地上,无论向那个方向走,永远也走不到地平线)等.
故选:B.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今天,人们通过从宇宙空间发回的地球卫星照片,就能看清地球的真实形状.但是,在此之前,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在学习中要注意积累.同时还要注意各自然现象的本质.
2.【答案】C
【解析】解: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受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虽然他的想法不很科学,但从时代的角度看,已经是历史的一大进步,具有现实意义,所以应该辩证的看待张衡的这一理论。
故选:C。
对人类认识地球形状所经历的曲折而艰辛历程的评价,要遵循、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不能绝对肯定或否定。
本题主要考查东汉张衡发明“浑天仪”的理论,理解解答即可。
3.【答案】C
【解析】解:我国的东部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西部地形以高原、山地和盆地为主。浙江位于我国东部东南丘陵以及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故选:C。
我国的基本地形主要有五种: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我国东部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西部地形以盆地、高原和山地为主。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地形分布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4.【答案】C
【解析】解:A、雷雨天气,切勿接打手机,以防雷击。故A不符合题意;
B、在山谷等特殊地段,应警惕山崩、滑坡等发生,遇到山崩、滑坡,要向与山崩、滑坡的垂直方向跑,尽快撤至安全地区。故B不符合题意;
C、当地震来临时,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有时间时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方去;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卫生间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故C符合题意;
台风、海啸来临时,要避开玻璃门窗、围墙、电线杆、大型广告牌等,在家关好门窗。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习一些在火灾、地震、水灾中逃生的科学知识,在一些突发事件中,要充分利用科学知识,进行逃生。
根据发生地震时的逃生和自救常识分析后,选择正确的选项。
5.【答案】D
【解析】解:某地遭受强降雨,突发特大泥石流灾害,与地壳变动无关,所以D选项不能证明地壳在不断变动;ABC选项都能证明地壳在不断变动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D。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壳,其厚度大致为地球半径的1/400,但各处厚度不一。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陆地可以变成海洋,海洋可以变成陆地。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向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
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主旨是地壳的变动,根据所学知识,对选项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6.【答案】C
【解析】解:读图可得,图中所示的是风蚀作用形成的风蚀城,属于外力作用。
故选:C。
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谷;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堆积形成沙丘和沙垅(风力作用一般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表现显著)。冰川地貌常有冰川U谷、刃脊、冰斗和角蜂(欧洲的地貌大多受到冰川的作用),海蚀地貌常有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柱、海蚀平台和海蚀拱桥(通常分布在石质海岸)。
本题考查西北地区的外力作用,读图解答即可。
7.【答案】D
【解析】解:地球上所有经线都等长;而纬线是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所以两条经线间纬线的长度也是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变短的.只有沿着经线走,才是正南正北;沿着纬线走,才是正东正西.因此某人从南极点出发,先向北行走3千米,再向西行走3千米,最后又向南行走3千米,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南极点.
故选:D.
地球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的线是经线,所有经线都等长;指示东西并与经线垂直的线是纬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变短.
本题主要考查经纬线的划分.
8.【答案】B
【解析】解:250米=25000厘米,根据比例尺的公式:比例尺===。
故选:B。
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在计算比例尺时,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9.【答案】D
【解析】解: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结合板块构造图可知,亚欧大陆内部地区、南极大陆内部地区及大洋洲内部地区位于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多火山地震.
故选:D.
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考查板块运动的有关知识,要理解记忆.
10.【答案】C
【解析】解:煤是沉积过程形成的,可以看作是化石,贮煤地层的岩石类型,一般是沉积岩。
故选:C。
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岩浆岩受流水、风、冰川、海浪等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同时,这些已生成的岩石,在一定温度和压力等作用下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从岩浆形成各类岩石,再到岩浆通过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考查了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资循环,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和综合题出现。
11.【答案】B
【解析】解:读图可知,①是沉积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不属于数字①代表的岩石,花岗岩属于岩浆岩,AC错误;②是岩浆岩,玄武岩属于岩浆岩,B正确;②是岩浆岩,石灰岩按成因属于沉积岩,D错误。
故选:B。
岩石按其成因不同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岩浆岩由岩浆活动冷凝而形成;沉积岩受外力作用而形成;变质岩受变质作用而生成。
本题考查岩石的分类,学生要结合不同的形成过程掌握岩石的分类。
12.【答案】C
【解析】解:首先根据“某地点以西是东半球,以东是西半球”,可以判断该点位于160°E,;然后由“以南是中纬度,以北是高纬度”,可以判断该点位于北半球,且是高中纬的分界线,即纬度应该是60°N。
故选:C。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高中纬度的划分线是60°.
此题考查点的经纬度,关键是抓住两个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分界线、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13.【答案】D
【解析】解:阿拉伯半岛位于印度洋板块,不会在地球上消失,故A错误;
读图可得,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处,其面积逐渐减少,故B错误;
阿尔卑斯山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故C错误;
红海受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拉伸作用,在不断扩张,故D正确。
故选:D。
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板块和板块之间运动频繁,但力的方向不同。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形成海洋或裂谷;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向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据图中信息解答。
本题考查板块的运动及特点,解答此题的方法是据图中不同地理事物的位置特点读图解答即可。
14.【答案】160°E 低 西北 西半球
【解析】解:读图可知,(1)图中A点位于本初子午线(0°经线)以西,所在经线经度是20°W;与A点所在经线构成经线圈的经线是160°E经线。
(2)图中B点位于30°S~30°N之间,位于低纬度地区。
(3)根据经纬网中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判断,C点在A的东南方向。
(4)图中D点位于20°W以西,位于西半球。
故答案为:
(1)160°E;
(2)低;
(3)西北;
(4)西半球。
(1)纬度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青岛的纬度是36°N,位于30°~60°之间为中纬度地区。
(2)温度带的划分: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地球上划分了五个温度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
(3)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本题考查了利用经纬网确定点的文章、方向的判读、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度的划分,读图分析解答此题。
15.【答案】玄武岩 有明显的柱状结构
【解析】解:玄武岩常呈绳状构造、块状构造和柱状节理;水下形成的玄武岩,常具枕状构造;图示中的岩石有明显的柱状结构,判断该岩石属于玄武岩。
故答案为:玄武岩;有明显的柱状结构。
玄武岩,洋壳主要组成,属基性火山岩。是地球洋壳和月球月海的最主要组成物质,也是地球陆壳和月球月陆的重要组成物质。1546年,G.阿格里科拉首次在地质文献中,用basalt这个词描述德国萨克森的黑色岩石。汉语玄武岩一词,引自日文。日本在兵库县玄武洞发现黑色橄榄玄武岩,故得名。
本题考查玄武岩的形状及判断方法,识记即可正确解答。
16.【答案】陡崖 山脊 750 乙 乙村位于山谷处,山谷容易发生泥石流
【解析】解:读图可知,(1)图中字母A处是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D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
(2)甲村要建一条从青水河取水的管道,量得管道的图上长度为1.5厘米,则管道实际长度为1.5厘米×50000=750米.
(3)甲、乙两村庄中,乙村庄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山谷处容易受到泥石流影响.
故答案为:
(1)陡崖;山脊;
(2)750;
(3)乙;乙村位于山谷处,山谷容易发生泥石流.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本题考查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掌握各种地形的判读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
17.【答案】交界处 地壳
【解析】解:(1)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云南省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容易发生地震。
(2)A处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的位置,根据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判断,A处位于地壳。
故答案为:(1)交界处;(2)地壳。
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
全球地壳可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包括澳洲)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本题考查了板块的知识和地球内部圈层结构,难度不大,涉及高中内容。
18.【答案】线段 1:10000000 西南 东北-西南 300
【解析】解:(1)读图可知,图中的比例尺是用线段式表示的,转换成文字式表示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转换成数字式表示为:1:10000000。
(2)在经纬网地图上,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读图可知,厦门位于台北的西南方向。读图可知,台湾山脉的大致走向是东北-西南;
(3)如果用图中比例尺画学校的平面图不合适;因为学校范围小,内容越详细,应选择大比例尺。
(4)据图中线段式比例尺可知,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若厦门到高雄的直线距离是3厘米,则两地实际距离是3×100=300千米。
故答案为:(1)线段;1:10000000;
(2)西南;东北-西南;
(3)不合适;因为学校范围小,内容越详细,应选择大比例尺;
(4)300。
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的表示方式有: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三种。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本题考查了比例尺的应用与方向的判断,读图结合知识点分析解答即可。
19.【答案】(1)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
(2)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
(3)B;
(4)C。
【解析】(1)读图可得,甲是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2)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喜马拉雅山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3)南极洲上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众所周知,煤的形成需要有暖湿的环境与大片的森林,而现在的南极洲上冰天雪地,号称“白色沙漠”,不可能具备煤炭的形成的条件;其原因是南极大陆曾经处在中低纬度,气候温暖,森林广布,后来由于板块运动,才漂移到现在南极的位置上,为大陆漂移学提供了依据。
(4)当地震来临时,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有时间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方去;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卫生间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假如地震时迅速于高处跳楼逃生或乘电梯快速下楼都是不正确的,那样有生命危险,在高压电线附近有触电的危险,陡坡处有坠物滚落的危险。如不幸被埋压在废墟下,应该保持体力,不要大声呼喊,最好用敲击的方式求救。
本题考查板块运动的相关知识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读图解答即可。
20.【答案】泥石流 该地带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碰撞地带,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震级大。该地带主要是横断山区和云贵高原、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断裂,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节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 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密集发展,加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
【解析】解:(1)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间接或直接诱发地质灾害。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泥石流日趋频发的重要原因。
(2)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和泥石流的多发地区,在川、滇、黔交界地带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导致该地区这三种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是:该地带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碰撞地带,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震级大。该地带主要是横断山区和云贵高原、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断裂,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节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
(3)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高的人为原因是: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密集发展,加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
故答案为:(1)泥石流;
(2)该地带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碰撞地带,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震级大。该地带主要是横断山区和云贵高原、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断裂,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节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
(3)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密集发展,加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
(1)在降水量较大的地区,植被可以有效保持水土不流失。对植被造成破坏容易引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2)不同板块间的挤压碰撞会使地壳活动强烈,从而导致板块交界处地震频发。
(3)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是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高的主要原因。
本题主要考查了地质灾害频发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理解作答即可。
21.【答案】解:(1)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也称子午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是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并与经线垂直,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若有一架飞机从珠海起飞后,沿113°E经线向北飞行,它不能飞回珠海,若要飞回珠海,其路径是:从珠海沿113°E经线飞到北极点,然后沿67°W经线飞到南极点,最后沿113°E经线飞回珠海,途中需要改变两次方向。
(2)若有一架飞机从珠海起飞后,沿20°N纬线向东飞行,能飞回珠海,途中不会改变方向。
故答案为:(1)不能;从珠海沿113°E经线飞到北极点,然后沿67°W经线飞到南极点,最后沿113°E经线飞回珠海;改变;(2)能;不会。
【解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做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各条经线的长度相等。纬线是指环绕地球仪一周并与赤道平行的圆圈,纬线的特点是: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的形状是圆圈,纬线的长度不相等。
本题考查经纬线的特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经线与纬线的概念,理解解答即可。
22.【答案】解: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两大板块张裂拉伸,使红海面积不断扩大.所以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之间,两大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发生挤压形成山脉、海沟,导致海洋面积缩小.几千万年后,现在的地中海将会消失.
故答案为:可能.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两大板块张裂拉伸,使红海面积不断扩大.所以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之间,两大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发生挤压形成山脉、海沟,导致海洋面积缩小.几千万年后,现在的地中海将会消失.
【解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由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观察六大板块示意图,明确板块运动的方向是解题的关键.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