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函数 教学设计
课 题 指数函数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希沃
教材内容 分 析 指数函数是高中新引进的第一个基本初等函数,通过各种涉及指数函数的实际背景,建立指数函数的概念,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指数函数的实际背景,体会建立和研究一个函数的基本过程,同时会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指数函数的概念是研究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基础,是三个基本初等函数的第一个,也是后续学习对数函数的基础,需要学生理解相关概念。 本节内容所涉及的核心素养有:数据分析,直观想象,数学建模,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等。
学情分析 上一节内容已经把指数的范围拓展到实数,上一章也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与基本性质,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学习指数函数的概念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也比较容易接受,从实际问题中如何推导出指数函数是相对新颖的内容,学生在理解“从实际问题中归纳出函数表达式”的时候会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 学习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及性质,能用“描点法”画出指数函数的图像并直观感知它们的变化规律,逐步提升直观现象和数学抽象等核心素养;知道指数函数在生活生产中的部分应用,并能分析与解决相关的简单的数学或实际问题,不断提升数学运算和数学建模等核心素养。
教学重难点 (1) 指数函数的概念; (2) 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3) 指数函数性质以及利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比较实数大小、解不等式等方面的应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 师生活动 曾经有人断言,一张A4纸,不可能将其对折超过8次,是不是这样呢? 让我们来计算一下,一张标准A4纸,规格为长29.7cm,宽21cm,厚度大约0.01cm,折叠8次,纸的长度变为29.7×cm,厚度变为0.01×cm,这时纸的长度已经小于厚度了,无法再折叠了。 问题1:假设一张厚度0.01cm的A4纸可以无限折叠下去,那么折叠30次的高度大约是多少?折叠50次呢? 问题1:假设一张厚度0.01cm的A4纸可以无限折叠下去,那么折叠30次的高度大约是多少?折叠50次呢? 师生活动:小组合作讨论,通过对折白纸得出对折次数与所得层数的关系;通过观察绳子的变化,得出剪的次数与剩下的绳长之间的关系. 预设的答案:折叠30次,厚度为0.01×km,大约是12个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了;折叠50次,厚度为0.01×km,约为1.13亿km,地球与太阳的距离约1.5亿km,已接近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了。
教学环节(二) 师生活动 问题2: (1)上面的两个关系式是我们之前学过的某一函数吗? (2)那它们是函数吗? (3)有何共同特征? 师生活动:思考问题2,并回答问题,教师引入指数函数的定义,对于给定正数,且时,对于任意的实数,都有唯一确定的与之对应.因此是一个定义在实数集上的函数,称为指数函数.其中是自变量,且.指数函数的定义域为,值域为. 预设的答案:(1)不是学过的函数;(2)是函数,为自变量,为因变量,随的变化而变化;(3)函数解析式都是指数形式,底数为定值,且自变量在指数位置. 问题3:知道了指数函数的定义,我们能够判断出怎样的函数叫做指数函数吗?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从形式定义入手,由指数函数的定义(且)可知,在形式上需从指数,底数,系数三方面说明,学生思考判断函数为指数函数的依据,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预设的答案: 1.指数为单一的 2.大于0且不等于1 3.系数为1,且不含其它项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形式定义的理解,思考判断函数为指数函数的依据. 问题4:判断下列函数哪些为指数函数?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强调判断技巧,判断某些函数是否为指数函数,要看它等价化简之后的形式. 预设的答案: 是指数函数.其它都不是. 问题5:为什么规定底数且?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以四人为一组讨论,并进行分享. 预设的答案: 若,中不能取像这样的数,此时,函数图象不连续,若,则函数即为,图象过于简单,没有研究的价值.
设计意图 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思考,抽象出指数函数的概念,体现了数学抽象与直观想象的核心素养.加深对指数函数的定义的理解,运用判断依据判断哪些函数为指数函数,再次强调判断依据.
教学环节 (三) 师生活动 问题6:如何讨论一个函数的性质,用什么方法?从什么角度? 预设的答案:(用华罗庚的名言“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割裂分家万事休”引出数形结合法研究函数的性质) 教师:指数函数的图象是怎样的?有怎样的性质呢?首先让我们研究一下底数大于1的情形。 动手实践1:作出指数函数、的图象. 列表、描点、连线得函数的图象如图 …………
同理可作出指数函数的图象 问题7:两个函数图象有什么共同特征? 师生活动:学生合作讨论,小组代表回答,教师点拨补充. 预设的答案: 定义域为,值域为;图象过点,函数在上是增函数,当时,当时;当时,;当时, ,当时, . 设计意图:从特殊到一般,为引入指数函数性质作铺垫,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 规律总结:一般的,指数函数,当时 ①定义域为,值域为,图象过定点; ②函数在上是增函数,当时,当时; ③对于指数函数和(),当时,;当时;当时. 动手实践2:作出指数函数的图象. 列表、描点、连线得函数的图象如图 …-3-2-10123………
同理可作出指数函数的图象 问题8:这两个函数图象有什么共同特征? 师生活动:学生合作讨论,小组代表回答,教师点拨补充. 预设的答案: 定义域为,值域为;图象过点,函数在上是减函数,当时,当时;当时,;当时, ,当时, . 规律总结:一般的,指数函数,当时 ①定义域为,值域为,图象过定点; ②函数在上是增函数,当时,当时; ③对于指数函数和(),当时当时,;当时;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画图,
教学环节 (四) 师生活动 三、初步应用 例1.比较下列各题中两个数的大小: (1); (2); 师生活动:教师点拨补充,PPT演示解答过程. 预设的答案:由指数函数,当时,函数在上单增 (1),∴ (2),∴
设计意图 熟悉指数函数的性质应用.
教学环节 (五) 师生活动 例2.(1)求使不等式成立的实数的集合; (2)已知方程,求实数的值; 师生活动:教师点拨补充,PPT演示解答过程. 预设的答案: (1)不等式,即,由函数在上单增,得,所以实数的集合为; (2)方程,即,得,所以. 例3.比较下列各题中两个数的大小: (1) (2); 师生活动:学生类比例1的做法,独立完成,由学生代表上台展示. 预设的答案:由指数函数,当时,函数在上单调递减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熟悉指数函数的性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