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第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第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1-21 15:10: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晋中市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K-39 Ca-40 Cu-64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9年,中国能源网发文《中国能源结构将进入多元时代》。下列能量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
A.硅太阳能电池 B.锂离子电池 C.太阳能集热器 D.燃气灶
2.为早日实现“碳中和”,同时破解能源短缺的难题,科学家们致力于“二氧化碳变燃料”的研究。下面为某人工光合作用反应(CO2+2H2O→CH4+2O2)的能量转化图,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3.2022北京冬奥会采用氢气作为火炬燃料,选择氢能汽车作为赛事交通服务用车,充分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已知: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氢气既可以通过燃烧反应提供热能,也可以设计成燃料电池提供电能
B.H2O(g)=H2O(l)的过程中,ΔH<0、ΔS<0
C.断裂2mol H2和1mol O2中化学键所需能量大于断裂2mol H2O中化学键所需能量
D.化学反应的ΔH与反应体系中的物质类别及其聚集状态均有关系
4.我国化学家研究的一种新型光催化剂(碳纳米点/氮化碳)可以利用太阳光高效实现分解水,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纳米纳米点和氮化碳均为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若反应Ⅱ是放热反应,则反应Ⅰ一定是吸热反应
C.反应Ⅰ和反应Ⅱ均存在O-H键的断裂
D.总反应为H2O2 ===== H2+O2
5.2SO2(g)+O2(g) 2SO3(g) ΔH 的反应机理如下:
反应I:V2O5(s)+SO2(g)V2O4(s)+SO3(g) ΔH1=+24 kJ·mol-1
反应II:2V2O4(s)+O2(g)2V2O5(s) ΔH2=-246 kJ·mol-1
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ΔH=-198kJ·mol-1 B.反应速率由反应I决定
C.反应II的平衡常数K=c-1(O2) D.通入过量空气,可提高SO2的平衡转化率
6. 将NaCl溶于水配成0.5mol/L的溶液,溶解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离子为Cl-,b离子为Na+
B.溶液中含有0.5NA个水合Na+
C.溶液中存在NaClNa++Cl-
D.溶解NaCl过的程需在容量瓶中进行
7.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取5mL 0.1 mol·L-1 KI溶液和1mL 0.1 mol·L-1 FeCl3溶液充分反应后,再加2 mLCCl4振荡、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少量KSCN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Fe3+与I-的化学反应存在限度
B. 向某钾盐中滴加浓盐酸 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 该钾盐一定为K2SO3或KHSO3或二者的混合物
C. 相同温度下,用pH试纸分别测定0.1 mol·L-1 NaHCO3和NaClO溶液的pH 后者比前者大 H2CO3的酸性强于HClO
D. Zn和稀H2SO4反应的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 气泡产生的速率加快 CuSO4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8. 以菱镁矿(主要成分为MgCO3,含少量SiO2,Fe2O3和A12O3)为原料制备高纯镁砂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浸出时产生的废渣中有SiO2,Fe(OH)3和Al(OH)3。下列说法不的是
A.浸出镁的反应为MgO+2NH4Cl=MgCl2+2NH3↑+H2O
B.为了加快反应速率,沉镁的操作应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
C.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NH3、NH4Cl
D.分离Mg2+与Al3+、Fe3+是利用了它们氢氧化物Ksp的不同
9.室温下,通过下列实验探究0.1mol·L-1 NaHS溶液的性质。
实验 实验操作和现象
① 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
② 加入等体积0.1mol L-1 NaOH溶液充分混合,无明显现象
③ 加入少量CuSO4溶液,产生黑色沉淀
④ 通入少量氯气,有淡黄色沉淀产生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①溶液中:c(S2-)>c(H2S)
B.实验②所得溶液中:c(OH-)=c(H+)+c(HS-)+2c(H2S)
C.实验③可以证明:H2S和H2SO4均为强电解质
D.实验④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S2-+Cl2=2S↓+2Cl-
10.化学家利用电化学原理回收CO2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有一种实验设计的装置如下图所示。已知在碱性条件下,卤素单质可以将乙醇氧化为乙醛。实验一段时间后,测得a电极周围有甲酸根离子HCOO-生成。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电子从电极b流出,流入电极c
B.a电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C.e为阴离子交换膜,f为阳离子交换膜
D. B口收集到的溶液中含有乙醛
11.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通过光催化、光电催化或电解水制氢来进行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发生的主要反应是:CO2(g)+3H2(g)CH3OH(g) + H2O(g)。若上述反应在恒温、恒容条件下,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该反应进行到 t1时刻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B. C. D.
12.用下图所示装置及试剂进行铁的电化学腐蚀实验探究,测得具支锥形瓶中压强、溶解氧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如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pH=4时,既发生吸氧腐蚀,又发生析氢腐蚀
B.pH=6时,正极反应主要是:O2+ 4e+ 4H+ = 2H2O
C.不同pH时,负极的反应都是:Fe-2e-= Fe2+
D.压强增大主要是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13.利用CO2催化加氢可制乙烯,反应为2CO2(g)+6H2(g)C2H4(g)+4H2O(g) ΔH,在两个容积均为1L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加入2molCO2、4molH2,分别选用两种催化剂,反应进行相同时间,测得CO2转化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ΔH<0
B.使用催化剂I时反应的活化能比使用催化剂II时高
C.b、d两状态下,化学反应速率相等
D.T5温度下,向容器中加入稀有气体,可提高CO2的转化率
14.燃料电池为现代能源利用的新形式。下图为(Fe3+/Fe2+)/甲醇燃料电池,放电结束后通入空气可使Fe3+再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是电池的正极
B.Y极的反应为CH3OH+H2O-6e =CO2↑+6H+
C.每转移1mol电子,就有1mol H+从左池移向右池
D.通入空气后,电池的电流方向不发生变化
15.常温下,将稀盐酸滴加到等浓度的AOH溶液中,测得混合液的pH和lg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点表示未加盐酸时的数据,e点表示HCl和AOH恰好完全反应时的数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OH的电离平衡常数为10-4
B. c点溶液中n(A+)+n(AOH)=n(Cl-)
C. e点溶液中c(H+)=c(OH-)+c(AOH)
D. b点和d点水的电离程度相等
第II卷(非选择题)
16.(10分)某小组同学对比Na2CO3和NaHCO3的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1)向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中分别滴加0.1mol L-1的盐酸,溶液pH变化如下。
①图 (填“甲”或“乙”)是NaHCO3的滴定曲线。
②A —B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Na2CO3和NaHCO3溶液中加入饱和石灰水,均有沉淀生成
b.A和A 对应溶液中:c(Na+)+c(H+)=2c(CO32-)+c(HCO3-)+c(OH-)
c.B和B 对应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前者大
d. C和C 对应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相等
(2)向1mol L-1的Na2CO3和NaHCO3溶液中分别滴加少量FeCl2溶液,均产生白色沉淀。
查阅资料:i.1mol L-1的NaHCO3溶液中,c(CO32-)=1×10-2mol L-1,c(OH-)=2×10-6mol L-1
ii.25℃时,Ksp(FeCO3)=3.2×10-11,Ksp[Fe(OH)2]=5.0×10-17
通过计算判断NaHCO3与FeCl2反应产生的沉淀是FeCO3,还是Fe(OH)2? (要求有计算过程)。
17.(15分)2022年中国航天在诸多领域实现重大突破。空间站一种处理的重要方法是对进行收集和再生处理,重新生成可供人体呼吸的氧气。部分技术路线可分为:
(1)CO2的富集
在水蒸气存在下固态胺吸收CO2反应生成酸式碳酸盐(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再解吸出CO2的简单方法是 。
(2)Sabatier反应
已知:H2(g)、CH4(g)的燃烧热分别为285.8kJ mol-1、890.3kJ mol-1,H2O(l)=H2O(g) ΔH = +44kJ mol-1,
①则反应Ⅰ:CO2(g) +4H2(g) CH4(g) +2H2O(g) 的ΔH =____kJ mol-1。
②科学家研究Sabatier反应,部分历程如图所示,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Ts表示过渡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第一步历程中发生了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
B.该转化反应的速率取决于Ts1的能垒
C.·HOCO转化为·CO和·OH的反应ΔH<0
D.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③空间站的反应器内,通常采用反应器前段加热,后段冷却的方法以提高CO2的转化效率,原因是 。
④在CO2催化加氢制甲烷过程中存在竞争性的反应Ⅱ:CO2(g)+ H2(g) CO(g)+ H2O(g),一定温度下,向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2和1mol H2,发生反应Ⅰ和反应Ⅱ,5min末达到平衡时测得CO2的转化率为50%,CH4与CO的分压之比为1∶4,H2O(g)的分压为p0。则0~5min内,平均反应速率v(H2)= mol L-1 min-1;反应Ⅱ的平衡常数Kp= (Kp是用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用各组分的分压代替浓度)。
18.(10分)草酸(H2C2O4)是一种还原性的二元弱酸(常温下,草酸的电离常数K1=5.4x10-2,K2=5.4x10-5 ),主要
存在于菠菜等植物中。
(1)常温下,用0.1000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mL某未知浓度的H2C2O4溶液,滴定曲线如图,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 2c(C2O42-)+2c(HC2O4-)+2c(H2C2O4)=c(Na+)
则a点所示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2)C2O4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推测其有还原性。为了验证C2O42-与Fe2+ 的还原性强弱,某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向10mL 0.5mol L-1 FeCl3溶液中缓慢加入0.5mol L-1 K2C2O4溶液至过量,充分反应后得到翠绿色溶液和翠绿色晶体。
资料:三水三草酸合铁酸钾[K3Fe(C2O4)3 3H2O]翠绿色晶体,Fe3++3C2O42-=[Fe(C2O4)3]3- K=1.6×1020
① 该小组同学学并未检出反应后的溶液中有Fe2+,从反应原理的角度解释C2O42-和Fe3+ 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可能的原因是 。
② 经进一步研究分析,同学们改进了实验方案。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了C2O42-的还原性强于Fe2+。
i.闭合K,电流计指针偏转,一段时间后,取少许左侧溶液,滴加 溶液(填化学式),生成蓝色沉淀,证明左池有Fe2+生成。
ii. 写出右池电极反应式: 。
iii.该装置的优点是 。
19.(10分)硫氰化钾(KSCN)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学药品,可用于合成树脂、杀虫杀菌剂、芥子油、硫脲类和药物等;也用于配制硫氰酸盐溶液,检验Fe3+、Cu2+ 和Ag+ 等。实验室模拟工业制备硫氰化钾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① NH3不溶于CS2,CS2密度比水大且不溶于水。
② 三颈烧瓶内盛放:CS2、水和催化剂。
③ CS2+3NH3NH4SCN+NH4HS,NH4SCN+KOHKSCN+NH3↑+H2O。NH4SCN在高于170℃易分解,NH4HS在105℃就会完全分解。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E的作用是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环境,写出吸收NH3时反应的的离子方程式 (已知:CrO42-被还
原为Cr3+)。
(2)三颈烧瓶内盛放有CS2、水和催化剂,三颈烧瓶中的导气管口必须伸入CS2液面下,目的是 。
(3)制备硫氰化钾晶体:①打开K1,加热装置A、D,缓缓地向装置D中充入气体。②一段时间后
熄灭A处的酒精灯,关闭K1,保持三颈烧瓶内液温为105℃一段时间。③打开K2,继续保持液温105℃,缓缓滴入适量的KOH溶液。④反应结束后,先滤去三颈烧瓶中的固体催化剂,再减压 、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硫氰化钾晶体。
(4)测定晶体中KSCN的含量:称取6.0g样品,配成500mL溶液,量取25.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硝酸,再加入几滴Fe(NO3)3溶液作指示剂,用0.1000mol/LAgNO3标准溶液滴定[已知:滴定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SCN-+Ag+=AgSCN↓(白色)],重复上述滴定操作2~3次,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编号 AgNO3溶液的浓度(mol/L) 滴定完成时,AgNO3溶液滴入的体积(mL) 待测溶液的体积(mL)
1 0.1000 23.94 25.00
2 0.1000 24.06 25.00
3 0.1000 26.80 25.00
请完成下列问题:
①滴定达到终点现象为 。
②晶体中KSCN的质量分数为 。
20.(10分)硫酸锰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中间体。一种以高硫锰矿(主要成分为含锰化合物及FeS)与氧化锰矿(主要成分为等锰的氧化物)为原料制备硫酸锰的工艺流程和金属离子在水溶液中沉淀的pH范围(25℃)如下:
物质 Fe(OH)3 Fe(OH)2 Mn(OH)2 Al(OH)3
开始沉淀的pH 1.9 7.6 7.3 3.0
完全沉淀的pH 3.2 9.6 9.3 5.2
已知:①“混合焙烧”后烧渣含MnSO4、Fe2O3及少量FeO、Al2O3、MgO。②c(离子)≤10-5mol/L时,离子沉淀完全。
(1)“混合焙烧”时一般会将原料粉碎,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2)若试剂a为MnO2,则氧化步骤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若省略“氧化”步骤,造成的影响是 。
(3)“中和除杂”时,应控制溶液的pH范围是 。
(4)“氟化除杂”后,溶液中c(F-)浓度为0.04。则溶液中c(Mg2+)和c(Ca2+)的比值=
[已知:Ksp(MgF2)=6.4×10-10;Ksp(CaF2)=3.6×10-1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