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文山州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高一化学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第1页至第5
页,第Ⅱ卷第5页至第8页。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
分钟。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一1C一120一16Na一23C1一35.5Fe一56Cu一64
第I卷(选择题,共56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已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
准考证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性质决定用途是化学的重要科学观念。对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说法正确的是:
A.四氧化三铁是一种红棕色粉末,常用作油漆、涂料等红色颜料
B.氧化钠能与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氧气,可做供氧剂
C.次氯酸钠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可做漂白剂
D,金属铝在空气中易被氧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可长期盛放酸性或碱性食物
2.以符号形式描述物质是化学的特征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H-N-H
A.氨分子的结构式:
H
B.次氯酸的电子式:H:Ci:O:
C.中子数为20的S,其核素符号:6s
D.碳酸氢钠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NaHCO3=Na+H+CO
高一化学·第1页(共8页)
只
0000000
3.“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使西畴当地“石漠变良田”,猕猴桃种植是
石漠化治理的重要产业,猕猴桃因富含维生素C而具有美容养颜抗氧化作用。说明维
生素C具有:
A.氧化性
B.还原性
C.碱性
D.酸性
4,分类是认识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方法。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
的是:
单质
碱性氧化物
电解质
混合物
A
氨气
Na202
二氧化碳
Fe(OH)3胶体
B
臭氧
Fe2O3
氯化钠
CuS04·5H20
C
金刚石
Na2O
氯化氢
蔗糖溶液
D
红磷
Al203
乙醇
青铜
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铁溶于稀盐酸:2Fe+6H=2Fe3+3H2↑
B.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Ba2+SO 一BaS04↓
,国
C.漂白粉溶液中通入少量C02:2CI0+H,0+C02一2HCl0+C0好
D.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稀盐酸)与“84”消毒液不能混合使用,其原因是:2H+
Cl0+C1=C12↑+H20
6.研究金属及其化合物,认识各类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
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关于图1中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⑤II,0
2.△、H,0
Na,02①
-Na-
②
NaOH-
④NaHCO,,
C0,⑥
、
图1
A.Na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Na+2H,0一2Na*+20H+H2↑
:1
B.相同条件下,NaHCO3的溶解度大于Na2COg
C.上述转化中含有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
D.反应⑤中Na0,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7.每年10月23日上午6:02至晚上6:02被誉为“摩尔日”。设W为阿伏伽德罗常数
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8gD,0含有电子的数目为10NA
2州点
B,常温常压下,32g02和0,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V
C.标准状况下,22.4LN2中含有氮氮三键的数目为NA
D.1L0.5mol·L的BaCl2溶液中含有C1的数目为W
高一化学·第2页(共8页)
只
0000000保山市文山州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高一化学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5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C C B C D B A
题号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C D D A B C A
【解析】
1.A:四氧化三铁是黑色晶体,故A错;B:过氧化钠能与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氧气,可做供氧剂,故B错;D:金属铝及其氧化物三氧化二铝都易跟酸或碱反应,不能长期存放酸性或碱性食物,故D错。
2.A:氨分子的结构式:,故A错;B:次氯酸的电子式:,故B错;D:碳酸氢钠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NaHCO3 = Na+ +,故D错。
3.维生素C能抗氧化,说明它具有还原性。
4.A:Na2O2为过氧化物,二氧化碳不是电解质,故A错;B:CuSO4·5H2O为纯净物,故B错;D:Al2O3为两性氧化物,乙醇不是电解质,故D错。
5.A:铁溶于稀盐酸应为:Fe + 2H+=2Fe2++ H2↑;B: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2OH- + Ba2+++ 2H+ =BaSO4↓+2H2O;C:漂白粉溶液中通入少量CO2:2ClO-+ Ca2+ + H2O + CO2=2HClO +CaCO3↓
6.A:Na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故A正确;B:相同条件下,NaHCO3的溶解度小于Na2CO3,故B错;C:①为化合反应,②为置换反应,④为分解反应,故C正确;D:Na2O2与水反应,Na2O2中氧元素化合价为-1价,化合价有升有降,它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D正确。
7.D2O的摩尔质量为20g·mol 1,18g D2O为0.9 mol,电子数为9NA,故A错。
8.A:氯气能与铁反应生成三氯化铁,三氯化铁溶液可以与铜单质反应,故A正确;B:ClO2 是重要的高效消毒剂,故B正确;C: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由氯气通入冷的石灰乳反应制得,故C错;D:HClO为弱酸,见光易分解,故D正确。
9.金属性与得失电子的数目无关,①错;HCl不是Cl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②错;熔沸点高低不能证明非金属性的强弱,⑤错。
10.A: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降低,N2为还原产物,故A错;B:未标明条件,无法计算,故B错;C:和属于单质,故C错;D:反应过程中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断裂与形成,故D正确。
11.B:缺少加热仪器,故B错;C:缺少蓝色钴玻璃,故C错;D:应该使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故D错。
12.A: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由此可知,不需持续添加FeCl2和CuCl2,故A正确;B:由图知,Cu、H、Cl元素的化合价没发生变化,故B错;C:根据图示,总反应为硫化氢和氧气反应生成S单质和水,总反应方程式为,故C正确;D:根据总反应方程式可知有水生成,溶液中离子浓度降低,导电性减弱,故D正确;
13.A:设铁化合价是x,聚合氯化铝铁可表示为[AlFe(OH)nCl6 n]m,由此化合物内化合价和为0得:3+x n (6-n)=0,x=+3,则产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故A正确;B:加入的盐酸过量,Fe、Al、FeO、Fe2O3、Al2O3都和稀盐酸反应,但Al、Fe以及Fe2O3的物质的量关系无法确定,则不能确定甲溶液中是否有Fe3+,B正确;C:用于沉淀池,净水的原理主要是吸附沉降,C错;D:试剂X的作用是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新制氯水可以达到该目的且不引入新杂质,故D正确。
14.向100mL Fe2(SO4)3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先发生反应:Fe+2Fe3+=3Fe2+,后发生反应:Fe+Cu2+=Cu+Fe2+,由图可知,加入铁粉(即0.01mol)之后开始出现固体,且按Fe+2Fe3+=3Fe2+反应知,铁粉用于消耗Fe3+,之后有固体析出,则0.56时Fe3+已经消耗完毕,C不正确。据此可以推出Fe3+为0.02mol,原Fe2(SO4)3为0.01mol。由图可知,加入铁粉(即0.01~0.03mol)时,剩余固体为,此段发生的反应为Fe+Cu2+=Cu+Fe2+,即0.02mol Fe用于Fe+Cu2+=Cu+Fe2+,故铜离子为0.02mol,析出铜0.02mol,故B错;由前面的分析可得,原溶液中Fe3+为,则Fe2(SO4)3为,为,则为,原溶液中Fe2(SO4)3和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A正确。加入铁粉(即)时,若发生反应Fe+Cu2+=Cu+Fe2+,则最多生成Cu 0.03mol(即),而由图可知,剩余固体为,所以为置换出的Cu和剩余的铁粉的质量,设0.03mol铁粉中与Cu2+反应的为,剩余,则生成Cu的质量为,剩余铁的质量为,所以:、,解得、,因此加入铁粉(即)时,恰好与溶液中的反应完全,溶液中的溶质为,又根据前面的分析可得反应Fe+2Fe3+=3Fe2+生成的为0.03mol,又因为反应Fe+Cu2+=Cu+Fe2+生成的为0.02mol,所以点时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故D错。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4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4分)
15.【答案】(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13分)
(1)第二周期第ⅥA族(1分) (1分)
(2)HClO4(1分)
(3)r(Cl-) >r(Na+)>r(Al3+)或Cl- > Na+ > Al3+或Cl-、 Na+、 Al3+
(4)2Al+2OH-+6H2O=2[Al(OH)4]-+3H2↑
(5)8.0(写8可得1分)
(6)2KOH+(CN)2=KCN+KCNO+H2O(未配平得1分)
(7)3∶2(答1.5或均得分)
【解析】(1)④号元素是氧元素,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第ⅥA族;
元素④与①按1:1形成的化合物是H2O2, 其电子式为:
(2)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强弱顺序是:F>O>Cl>N>Br>I>S>C,但F、O没有+7、+6价态,所以酸性最强的是HClO4
(3)⑥⑦⑧简单的离子分别是Na+、Al3+、Cl-,Cl-有3个电子层,Na+、Al3+有2个电子层,Al3+的核电荷数大于Na+,所以r(Cl-) >r(Na+)>r(Al3+)
(4)⑦元素的单质是Al单质,⑥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NaOH,它们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6H2O=2[Al(OH)4]-+3H2↑
(5)需要配制80mL 2mol/LNaOH溶液,没有80mL 容量瓶,只能配制100mL,需要NaOH的物质的量为n(NaOH)=0.1L×2mol/L=0.2mol,则需要NaOH固体的质量为m(NaOH)= 0.2mol×40g/mol=8g;用托盘天平称取,所以称取该物质8.0g
(6)已知氰(CN)2的化学性质与⑧单质相似,2KOH+Cl2=KCl+KClO+H2O所以,(CN)2与K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OH+(CN)2=KCN+KCNO+H2O
(7)化合物X由①⑤⑥三种元素组成,则X为NaOH,化合物Y是元素②的最高价氧化物,则Y为CO2,二者可能发生反应NaOH+CO2=NaHCO3、2NaOH+CO2=Na2CO3+H2O,n(CO2)=,n(NaOH)=0.2L×4mol/L=0.8mol,由于116.【答案】(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16分)
(1)分液漏斗(1分)
(2)g h d e b c(全对得2分,错误不得分)
(3)MnO2 + 4HCl(浓)MnCl2 + Cl2↑ + 2H2O(未配平得1分)
(4)防止氯化铁凝华为固体堵塞导管(答到堵塞即可得分)
(5)或
(6)吸收剩余的Cl2,防止污染环境;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收集器,使FeCl3变质。(共2分,写出一个得1分)
(7)① KSCN溶液(1分) 溶液不变红或无明显现象(1分) 生成蓝色沉淀(1分)
② 3H2 + 2FeCl3 2Fe + 6HCl(未配平得1分)
【解析】(1)盛装浓盐酸的仪器名称为分液漏斗;
(2)连接时注意气体的进出顺序,遵循“长进短出”规律,结合题意可知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g→h→d→e→b→c→f;
(3)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 + 4HCl(浓) MnCl2 + Cl2↑ + 2H2O;
(4)氯化铁受热易升华为气体进入收集器后再凝华为固体后被收集,若使用细导管连接,在细导管中氯化铁气体易凝华为固体,造成堵塞;
(5)2Fe + 3Cl2 = 2FeCl3 ~ m
3mol 6×35.5g
n(Cl2) m g
n(Cl2) = = mol
n(e-) = mol × 2 = mol
(6)碱石灰既可以吸收氯气又可以吸收水蒸气,氯化铁遇水易潮解,所以碱石灰的作用有两个:1. 吸收剩余的Cl2,防止污染环境;2. 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收集器,使FeCl3变质。
(7)①第一步检验是否含有铁离子,所以需要加入KSCN溶液;猜测1是只有氯化亚铁,所以加入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加入铁氰化钾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证明溶液中没有Fe3+,有Fe2+,从而证明只有氯化亚铁,猜测1 成立。
②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并加入稀盐酸,固体溶解的同时有少量气泡产生,说明固体中含有Fe单质,所以可以写出温度T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H2 + 2FeCl32Fe + 6HCl。
17.【答案】(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15分)
(1)增大接触面积,使其充分反应(1分,合理即可);过滤(1分)
(2)2Fe2++H2O2+2H+=2H2O+2Fe3+(未配平得1分);温度过高H2O2易分解
(3)红褐(1分);4Fe(OH)2+O2+2H2O=4Fe(OH)3
(4)+2、+3(少写或写+不给分)
(5)2CoC2O4+ O22CoO+4CO2(2分,未配平1分);56(多写单位L不扣分)
【解析】
(1)“粉碎”的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使其充分反应;分离滤液和滤渣,用过滤。
(2)“氧化”过程中温度控制在40℃,温度过高H2O2易分解;
(4)Co3S4的化学性质与Fe3O4相似,则Co的化合价为+2、+3
(5)“煅烧”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C2O4+O22CoO+4CO2,每制备1mol CoO,至少需要0.5mol O2,所以需要标况下的空气体积为11.2L/0.2=56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