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咸宁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咸宁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21 19:14: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是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和装饰品。它反映了山顶洞人
A.过定居生活
B.会人工取火
C.有爱美意识
D.进入新石器时代
2.鼎最早用于烹煮食物,簋用来盛装食物。周王朝崇尚礼制,对青铜器鼎和簋的使用规格进行了严格规定,用以“别上下,明贵贱”,明确周天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可见,周王朝时,鼎、簋的主要功能是
A.食器 B.礼器
C.兵器 D.乐器
3.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一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
A.鲁主动与齐晋结好 B.鲁国进贡周天子
C.周天子依附于诸侯 D.周王室地位衰落
4.孟子认为,统治者应“取于民有制”“薄其税敛”,以优惠的商业税制开放国内市场,加强与其他诸侯国的经济往来,然后“民可使富也”。据此可知,孟子主张
A.关注民生实行“仁政” B.实行重商抑农政策
C.明确尊卑实行“礼治” D.“兼爱”“非攻”
5.《里耶秦简》记载了秦朝有一名叫小的男子因触犯法律而被判处罚金11271钱,因无钱偿还被遣往洞庭郡迁陵县充当戍卒,按照当时人工作一天的报酬是8个钱计算,他要服役近三年零十一个月,其所述现象表明秦朝
A.赋税负担沉重 B.思想控制严重
C.违法现象频发 D.刑法细致严苛
6.“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由此可见,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A. “无为而治” B.“休养生息”
C.“开疆拓土” D.“以德化民”
7.下表为汉代公卿中儒生占比情况统计表,造成表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时期 公卿中儒生占比
汉惠帝 11.1%
汉武帝 40%
汉元帝以后 70%-80%以上
A.儒学主导地位确立 B.对外交流日益加深
C.贵族垄断教育资源 D.“推恩令”的颁行
8.下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陶院落模型。在这个院落里,东汉豪强大族的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这透露出当时的社会现象是
A.安逸祥和的世俗生活景象
B.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情形
C.生动活泼的民间生活气息
D.贵族奢侈腐化的生活风气
9.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东汉明帝时,派兵出击匈奴,并派班超出使西域。这些史实的共同作用是
A.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 B.开辟了欧亚陆路交通
C.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D.加速了西汉走向灭亡
10.史载自东汉蔡伦造纸术取得重大成功之后,纸张成为整个社会主要的书写和记录材料。而同时,由于载体的原因而被社会较高阶层所垄断的知识文化也开始逐步向民间普及开来。这表明造纸术的发明
A.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 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C.不利于知识的传播 D.有利于文化的普及
11.东汉末年,随着形势的发展,东汉政府实行州牧制度,客观上导致了群雄割据的混乱局面形成。由此,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出于不进则退的忧虑,三路军阀都致力于境内的经营与治理,在一段时间内使社会形成了比较稳定有序的状态。”据此可知,三国鼎立造成
A.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C.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D.民族仇恨,不利于民族交流交融
12.公元4-6世纪进入中国黄河流域的北方少数民族首领在建立政权后,都注重设立学校,传播儒学;如石勒曾立“太学”及“小学”10余所,并亲临太、小学,考诸学生经义:前秦苻坚“广修学官,召郡国学生通一经以上充之,公卿以下子女并遣受业”。这些情况的出现
A.体现出北方传统经济结构出现重大调整 B.结束了农牧业地域分异的格局C.利于促进民族融合和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D. 表明儒学传播消除了民族矛盾
13.三国两晋南北朝是青瓷制造迅速发展的阶段,产地主要在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常见器物有碗、盘、盆、壶、灯、香炉等日用品。其主要原因是
A.农业生产技术进步
B.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C.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D.自然条件十分优越
14.虽然刘徽的割圆术予祖冲之以启发,但他不满意刘徽的圆周率值。因为刘徽做到正192边形的时候,再没有计算下去。祖冲之一鼓作气,一直计算到正12288边形和24576边形,终于把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这主要体现了祖冲之
A.盲从权威的个性
B.狂妄自大的心态
C.以民为本的理念
D.锲而不舍的精神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32分。
15.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2分)
材料一:分封制通过血缘关系,把政权与族权紧密结合,加强了周王室与诸侯国的经济、文
化联系,控制以黄河流域为主的广大地区是一种有效的统治方式;同时,推动了边远地区的
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
——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根据材料一,归纳西周分封制的作用。(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对材料二的示意图进行简要介绍。(要求:说清楚该示意图的名称、
主要内容、作用等。) (8分)
16.【古代中国的农业】(10分)
材料一: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下左图)。
材料二:魏国的马钧改进前代汲水工具制成翻车,便利了农业灌溉。(见上右图)
材料三:贾思勰曾生活的那个年代,南北政局相对稳定,生产得以发展,尤其是北朝几代皇帝都非常重视农业,农业发展更是蒸蒸日上,而且北方由于游牧民族的融入,畜牧业和养殖业也繁荣起来,与汉民族固有的耕种业互相渗透,从而使农业呈现出一种全面的繁荣。贾思勰每到一处都非常敏锐的觉察到了这种变化,并非常关心各地的农业生产技术,对于好的农业经验及时推广和总结。
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原始农耕文明分布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三,总结魏晋南北朝北方农业呈现“全面的繁荣”的主要原因。(6分)
17. 【古代中国的改革(部分)】(10分)
材料:中国古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公元前685到公元前643年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
公元前681年 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旗号,成为中原霸主。
公元前356年 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公元480到499年 孝文帝改革,推行汉化措施。
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凝练出一个你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23-2024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 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1-14:CBDAD BABAD CCBD
15.(12分)
(1)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统治范围。(4分)
(2)图名: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1分)
内容:是由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5分)
作用:中央集权制的确立,巩固了秦朝的统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2分)
16.(10分)
(1)分布范围广;多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4分)
(2)农业生产工具的发明;北方政局稳定;北朝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游牧民族的融入(或养殖业与种植业的相互渗透);优秀农学家的技术推广或经验总结等。(任选3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
17.(10分)
【评分标准】
水平等级 拟定的观点 材料运用与论述
9-10分 明确、有新意或有思想深度 紧扣自己的观点加以论述,运用材料中两个以上的史实,能够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6-8分 明确 能够围绕观点论述,运用了材料中的史实,但不够充分或不够典型,条理基本清楚。
3-5分 不够明确 有论述或说明,但材料不充分,或史论结合不充分。
0-2分 没有凝练出观点 观点、论述与材料无关,或仅仅重复材料中的史实。
【答案示例】
观点:改革推动社会进步。
论述:为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为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北魏孝文帝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他于494年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用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鼓励与汉人联姻等,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综上所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国家富强之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