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1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21 19:57: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情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卷(闭卷)2023.11
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100分。历史和道德与法治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
3、本试卷为闭卷考试题,请你仔细审题,认真作答。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提取有效信息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符合“距今约70万—20万年’会使用天然火”“使用打制石器”三个信息的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2.博物馆讲解员说:“这里的人们以粟为主食,还能制作彩陶。”与之相符的遗址可能是( )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3.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考古发现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
A.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B.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 C.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D.三星堆青铜面具
4.著名学者费孝通指出:“距今三千年前,在黄河中游出现了一个若干民族集团汇集和逐步融合的核心,被称为华夏。”在这一汇集和逐步融合的过程中,被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炎帝和黄帝 B.仓颉和嫘祖 C.尧和舜 D.皇帝和大禹
5.《礼记·礼运》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是谓小康。”其中,“天下为家”所指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三公制
6.下图所示文物又称后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现为国家级文物,2002年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该文物( )
A.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B.由一位著名的工匠独立铸造
C.是商代铸造的一种青铜礼器 D.是商代铸造的一种青铜酒器
7.战国时期,在岷江域修筑的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早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是( )
A.大运河 B.都江堰 C.灵渠 D.郑国渠
8.根据规定,诸侯国国君每五年就要朝见周天子一次。据鲁史《春秋)记载,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国国君朝见周天子只有三次,朝见晋国国君多达二十次。这反映了春秋时期( )
A.中央集权加强 B.周王室衰微 C.社会和平稳定 D.儒学居主导地位
9.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不仅兼并小国,而且大国之间也出现兼并现象。这突出反映了( )
A.变法使各国实力增强 B.统一趋势增强
C.各国君主争霸野心强烈 D.分封制彻底崩溃
10.《道德经》中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这说明老子( )
A.崇尚“自然”,主张“无为” B.主张爱一切人,视人如己
C.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 D.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11.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孟子主张( )
A.无为而治 B.民贵君轻 C.以德治国 D.以法治国
12.某同学在课本剧《百家争鸣》中扮演人物韩非,下列属于他的台词的是( )
A.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B.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C.顺其自然,以柔克刚 D.严刑酷法,中央集权
13.下面资料卡片反映的主题是( )
一、战国七雄二、商鞅变法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四、百家争鸣
A.社会变革 B.战争频仍 C.经济发展 D.思想繁荣
14.如图是汉字“鱼”字演变的简单历程,据此可知( )
甲骨文 周代金文 小蒸 隶书 楷书
A.汉字是我国唯一文字 B.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
C.汉字的演变由简到繁 D.汉字都来源于象形字
15.“战国七雄”中,地处最南边的诸侯国是( )
A.楚 B.齐 C.秦 D.韩
16.“赵王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白起),(武安君)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遣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材料描述的战争是( )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赤壁之战
17.“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上述材料体现了商鞅变法内容中的( )
A.承认土地私有 B.奖励耕织 C.按军功授爵 D.建立县制
18.有学者认为,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虽有曲折,历史大势终归是要回到统一国家的正轨上来。他意在说明( )
A.王室衰微的表现 B.商鞅变法的背景 C.秦灭六国的过程 D.秦朝统一的意义
19.秦朝建立后,在中央设立掌管监察事务的官职是( )
A.丞相 B.刺史 C.御史大夫 D.太尉
20.一位家住咸阳郊区的老农收到家书,得知其子在参与长城西起点的修筑。老人的儿子劳作的地方是( )
A.辽东 B.长安 C.临洮 D.咸阳
21.秦朝建立以后仅仅三年,秦朝就灭亡了,秦朝如此短命的根本原因是( )
A.秦的暴政 B.大泽乡起义 C.楚汉之争 D.项羽、刘邦的起义
22.“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公元前209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时的呐喊。公元前209年处于( )
A.公元前二世纪初______________ B.公元前二世纪末 C.公元前三世纪初 D.公元前三世纪末
23.某同学搜集了成语“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请你为这些成语确定一个主题,应选择( )
A.战国称雄 B.楚汉之争 C.春秋争霸 D.秦统天下
24.人口数量是一个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国情。如图是秦末至西汉文帝时期的人口数量变化表。a阶段人口数量下滑和b阶段人口数量迅速提升,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
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B.兴衰纷乱,循环往复
C.科技进步,人丁兴旺 D.重视民生,以民为本
25.西汉前期,币制十分混乱,诸侯、达官、豪富多私造牟利,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于市场,折算困难,交易不便。面对这样的情况,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兴办太学 B.平抑物价 C.盐铁专卖 D.统一铸币
二、辨析改错(10分)
26.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号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 】(1)距今7000年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改正:______________
【 】(2)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通过城濮之战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改正:______________
【 】(3)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
改正:______________
【 】(4)战国后期,秦国蜀郡太守李春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筑了都江堰。
改正:______________
【 】(5)汉武帝接收了卫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了思想的统一。
改正:______________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27.(12分)阅读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根本不同在于,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袭的,而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命,直接听命于国君,领取俸禄,概不世袭。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全面推行郡县制,既是适应政治统治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三:偃说上曰:“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限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已地侯之。被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汉书·主父偃传》
(1)据材料一概括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3分)
(2)材料二示意图中秦朝政治制度的具体名称是什么?(2分)图中丞相掌管什么事务?(2分)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上从其计”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4)以上材料反映出中央对地方的治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
28.(12分)阅读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
图1刻有文字的甲骨 图2统一文字
(1)图1中的文字记录了我国什么时期的历史?(1分)图2中颁行全国的通用文字是什么?(1分)
材料二:
图3
(2)图3思想家的核心思想是什么?(2分)今天提倡的教育公平源于他的哪一教育主张?(2分)
材料三:孔子开创了民间自由讲学的先河,一个中国学术思想史的黄金时代便开始出现,它光芒四射,灿烂夺目,成为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最富丽的时代。
——李定一《中华史纲》
(3)材料三中的“黄金时代”是指在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城出现的什么局面?(2分)它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2分)
(4)进入新时代,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2分)
四、活动与探究(16分)
29.(16分)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以“夏商周时期王朝更替与制度创新”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王朝更替】
材料一:夏商周的更替
朝代 建立时间 开国君主 都城 亡国君主
夏 ① 禹 阳城 桀
商约 公元前1600年 ② 毫、殷 ③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 ④ 周幽王
(1)请结合夏、商、西周时期的历史知识,完成材料一中表格的填写。(4分)
材料二:
(2)根据图片总结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3分)
【制度创新】
材料三:
(3)根据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3分)有什么样的作用?(3分)
【活动感悟】
(4)学习了夏、商、西周的兴衰和更替史,你有何感悟?(3分)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情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2023.11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D C A B C B B B D B D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A C B D C C A D B D D
二、辨析改错(10分)
26.【×】(1)“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改为“干栏式建筑”
【×】(2)“城濮之战”改为“牧野之战”
【√】(3)
【×】(4)“李春”改为“李冰”
【×】(5)“卫青”改为“董仲舒”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27.(1)分封制下的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袭的,而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命,直接听命于国君,领取俸禄,概不世袭。(意思相近即可)(3分)
(2)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2分)行政。(2分)
(3)影响: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使西汉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意思相近即可)(3分)
(4)趋势:中央对地方的治理不断加强。(2分)
28.(1)商朝(1分)小篆(1分)
(2)核心思想:“仁”。(2分)教育主张:有教无类。(2分)
(3)局面:百家争鸣。(2分)影响: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2分)
(4)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兼容并蓄,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2分)
四、活动与探究(16分)
29.(1)①公元前2070年②汤③商纣王④镐京(4分)
(2)共同原因:末代君主残暴昏庸。(3分)
(3)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3分)作用: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3分)
(4)感悟:暴政导致亡国;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实行仁政,才会使国家长治久安;要重用人才。(意思相近即可)(3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