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教案+课件】第一单元 科学之光拓展阅读《我们这双手》(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教案+课件】第一单元 科学之光拓展阅读《我们这双手》(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04 13:41:31

文档简介

课件14张PPT。我 们 这 双 手 恩里克·科佩里亚斯 一、导入 人类进化过程中,手的进化对人类的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这双手创造了无数财富,创造了人类文明。那么我们这双手为什么这般神奇?我们这双手还有什么神奇之处呢?今天咱们就到《我们这双手》一文中去探寻答案吧。 朗读课文,校正字音,疏通生词。

胚(pēi) 鳍(qí) 蹼(pú)
挠(náo) 溯(sù) 赭(zhě)
腺(xiàn) 枢(shū)
赭色:红中带褐的颜色。
淘汰:去除坏的,留下好的;去掉不适 合的,留下适合的。
中枢:在一事物系统中起总的主导作用的部分。


1.归纳每小节的主要内容。
2.概括课文的主旨。
学习 研讨
1.归纳每小节的主要内容
手的发育过程。
手是最完美的工具。
手是人体上最有特色的器官之一。
古人对手的崇拜及手蕴含的深刻含义 。
古代东西方文明对手的崇拜。
手指的名称及含义,体现手的重要性。
研究表明,手相与人体的健康有关联。
说明手相与疾病的关系。
人手的独一无二,可以运用自如的特点。
手十分灵敏,有利于传达感情。
手势有助于思考、表达和记忆。
最完美的工具文明的反映与健康关联充分表达感情2.归纳主题。 主题思想:本文从四个角度说明了我们这双手的功用,写出了我们这双手的独一无二和它的研究价值。 关于说明文 1.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以解说或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构造、功用、类别等或物理的含义、特点、演变等为主要内容。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兼用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文以客观、准确为基本要求,一般不表示作者的感情倾向。
2.说明顺序。
说明顺序主要有三种:时间顺 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3.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等。(写作中应根据要求灵活地选用) 4.语言要准确、简洁、通俗。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事物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说明文语言准确,并非一定得用确数,也可以用约数。比如“大约”“左右”“可能” “估计”,这些也同样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的语言在准确的前提下,语言风格既可平平实实,,也可生动活泼。写作时采用比喻、拟人、对话、自述、讲故事等说明方法都可增强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2.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学以致用
1、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2、本文中主要使用的说明方法: 列数字、 举例子、 作比较、 分类别、 打比方
品析语言

本文的说明语言有何特点呢?试举例加以说明。小结
 大自然创造了许多奇迹,这奇迹中也包括我们熟悉的双手,我们每天用它帮咱们穿衣吃饭,写字学习,没想到它还有那么多我们不知道的秘密,
 今天学了这一课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这双手。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对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产生了探究的欲望,那就让我们多读书,多思考,多研究,解开我们心中一个个疑惑。
 让我们用智慧和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拓展延伸
利用物理课学过的透镜原理以及生物课学过的生理知识,写一篇关于近视的产生与预防的小说明文。《我们这双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们这双手》一文,作者从最完美的工具、文明的反映、与健康关联、充分表达感情四方面,说明了我们这双手的独一无二和它的研究价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感知课文内容,积累基础知识,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分析文中使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培养学生关注身边事物,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从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会分析文中使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
学会分析文中使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具方法】
合作探究,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完成主要内容。
【教学时数】
1课时。
【预习要求】
1. “手”字成语大聚会
学生整理大量与“手”有关的成语、谚语,老师上课时引导学生全班积累理解。
2.学生找出每一段落或每一部分内容的关键词语和精要句子,归纳各部分的中心意思,理请文章思路。
3.课外整理说明文的相关文学常识,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手的图片及结构示意图导入。
2.人类进化过程中,手的进化对人类的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这双手创造了无数财富,创造了人类文明。那么我们这双手为什么这般神奇?我们这双手还有什么神奇之处呢?今天咱们就到《我们这双手》一文中去探寻答案吧。 二、题目解说
《我们这双手》用小标题的方式,阐释了我们这双手的功用,介绍了人手的构造及人类对手的研究成果,是一篇耐人寻味的科普小品文。
三、背景资料
1. 《我们这双手》一文,作者从最完美的工具、文明的反映、与健康关联、充分表达感情四方面,说明了我们这双手的独一无二和它的研究价值。
2. 作者介绍
恩里克.科佩里亚斯,西班牙当代作家。
四、检查预习:
1. 积累字词:
胚(pēi) 鳍(qí) 蹼(pú) 挠(náo)
溯(sù) 赭(zhě) 腺(xiàn) 枢(shū)
2.看你积累了多少与手有关的词语,谚语?
五、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要求学生完成下列学习任务,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好)。
1.文章用小标题分为四部分试归纳每小节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从手的形成、手的构成、手是最有特色的器官之一三个方面用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手是最完美的工具。
第二部分:从古人对手的崇拜、东西方文明对手的崇拜、手指承载的文明三个方面按照时间和空间两个顺序运用作诠释、举例子、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手是文明的反映。
第三部分:从手指与健康的关系,手指与具体疾病的关系两个方面运用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手与健康关联。
第四部分:从手的柔韧、手指的灵敏、手势的作用三方面运用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手能充分表达感情。
(见板书:)
2、归纳文章的主题。
明确:本文从四个角度说明了我们这双手的功用,写出了我们这双手的独一无二和它的研究价值。
六、 细读课文,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及语言特色。
补充文体知识:
说明文的知识:
1、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以解说或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构造、功用、类别等或物理的含义、特点、演变等为主要内容。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兼用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文主要是通过对客观事物或事理的介绍说明,,达到以知识教人的目的。与记叙文、议论文相比,说明文更强调科学性、客观性。说明文以客观、准确为基本要求,一般不表示作者的感情倾向。
2.说明顺序。
说明顺序主要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3、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等。写作中应根据要求灵活地选用。
4、语言要准确、简洁、通俗。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事物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说明文语言准确,并非一定得用确数,也可以用约数。比如“大约”“左右”“可能”“估计”,这些也同样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的语言在准确的前提下,语言风格既可平平实实,,也可生动活泼。写作时采用比喻、拟人、对话、自述、讲故事等说明方法都可增强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文中使用了哪种说明顺序,哪些说明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点拨并归纳
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2、本文中主要使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诠释、分类别、打比方
3、集体品读课文,总结语言特色:准确,平实
七、拓展延伸:
1.文章运用小标题,有什么好处?
点拨:使文章结构层次分明,手的作用一目了然。如文章的第一个小标题“手:最完美的工具”引导出:手在发育过程中走向完善。先讲人的胚胎发育过程。接下来,讲手的生理结构。
2.本文在说明手的功用时,大量用数字说话,有什么好处?
点拨:用统计数字讲话,很严谨,很严密,不仅有科学性,而且有趣味性,令人惊异,出乎意外,原来人还没有出生,手就有这样的功能了。
七、小结:
大自然创造了许多奇迹,这奇迹中也包括我们熟悉的双手,我们每天用它帮咱们穿衣吃饭,写字学习,没想到它还有那么多我们不知道的秘密,今天学了这一课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这双手。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对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产生了探究的欲望,那就让我们多读书,多思考,多研究,解开我们心中一个个疑惑。
让我们用智慧和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八、作业:
1、读懂文章。
(1)本文的两个小标题是:()、()、()、()、()。
(2)使人能够具有高度智慧的三大器官是(眼)、(脑)和(耳)。
(3)只有人类,可以(适当)地运用自己的手指,这是人类(思想)和(手)进步的关键。
(4)研究发现,在说话时做手势有助于()、()和()。
2、填空。
(1)在(400)万年的进化史中,人类的手逐渐变成了大自然所能创造出的(最完美)的工具。这一器官是(力量)与(智慧)的象征,是一个精美的(机械结构)。
(2)每只手()块骨头,这些骨头由(血管)条韧带联系在一起,由()条强劲有力的肌肉来牵引,而控制这些肌肉的是()条神经。整个手掌结构由()条动脉以及数量众多的小血管来滋养。
3、一字多义。请给下面的“手”选择义项。
a手稿 b手心手背都是肉 c妙手回春 d神枪手 e手机
(1)人体上肢手腕以下由指、掌组成的部分。——(a)
(2)小巧的,便于携带或使用的。——( e)
(3)亲手写的。——(c)
(4)指本领或手段。——(b)
(5)擅长某种技艺或做某种事的人。——(d)
4、请在括号中填上带有手字的词语。
手语 手表 亲如手足 手腕 手枪 手感 手法
手舞足蹈 手艺 手工 手把手 手气
(1)俞德美小组的(手艺)做的非常漂亮。
(2)周子筠(亲如手足)地教会了刘心怡这个字。
(3)田炜灿的这篇作文(手法)独特,非常有特点。
(4)周桂涛厉害呀,竟然能和聋哑人用(手语)交流。
(5)何泽坤当警察了,腰里别着一把(手枪),看起来挺威风。
(6)资涵琦和曾维豪平时(手把手),今天怎么打起来了?
(7)陈嘉虹的(手腕)上戴着一块(手表)。
(8)王世腾数学考了满分,高兴地(手舞足蹈)。
(9)龙子尧说,他拿的那个篮球(手感)很好。
(10)詹纳智(手气)不错,抓了个特等奖。
(11)陈吕做饭的(手艺)不错呀。
5、请补充好带手字的成语。
手不(释)卷 手(忙)脚乱 手(舞)足蹈 手足无(身)
得心(应)手 手(措)病除 鹿死(谁)手 大显(到)手
手(无)寸铁 (蹑)手蹑脚 (赤)手空拳 亲如手(足)
手无缚(鸡)之力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当人类的胚胎成长到5周左右时,手就出现了,但非常小,如同鱼鳍一般。在随后的发育中,手指慢慢开始成长,手指之间的蹼渐渐退化。到了11周的时候,手的关节、肌肉甚至指甲都已经发育完全。所有的功能已经齐备。一个20周大的宝宝,在母亲的肚子里,已经会用幼嫩的手指给自己的耳朵挠痒了。
在400万年的进化史中,人类的手逐渐演变成了大自然所能创造出的最完美的工具。这一器官是力量与智慧的象征,是一个精美的机械结构。每只手有29块骨头,一些六指人还会多几块。这些骨头由123条韧带联系在一起,由35条强劲的肌肉来牵引,而控制这些肌肉的是48条神经。整个手掌结构由30多条动脉以及数量众多的小血管来滋养。
1.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第一段的主要内容。
2. 选文第二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3.语段中划线句子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案:
1.手在胚胎期的生长发育。
2.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阐明了手是一个精美的机械结构,让读者对人类手的结构有全面地认识。
3.不能删掉,因为这句话说明一些特殊人的特殊情况,是客观事实存在,去掉了语言表达就不准确严密了。
附板书设计:
手:最完美的工具 (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 逻
我们这双手 手:文明的反映 (作诠释、分类别、举例子) 辑
手:与健康关联 (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 顺
手:充分表达感情 (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 序
课后反思:
应注重引导学生自学。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关于科普说明文:科普就是科学知识的普及,讲的是科学道理,但不是科学论文。
科学论文的特点是,第一,要有独创的发现,没有发现,就没有学术价值;第二,很严密的论证;第三,十分高深,充满了科学术语,一般读者难以看懂。而科普读物,不是给专业人士看的,而是给一般读者看的。因而它并不要求作者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发现,只要把已经得到证实的科学道理,用通俗的语言,让大众了解。大众是非专业的,因而不能用很专业的术语,而是把它转化为日常的语言,有时还要用比较感性的语言。当然,这种感性语言,和文学语言是有所不同的。文学语言可以超越客观的事实,以表达情感为主;而科普语言是理性的,虽然有感性,但只是辅助性的,不能超越客观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