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地球、月亮与太阳综合训练
一、单选题
1.人们利用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方向的变化规律,制作了计时仪器,叫做 ( )
A.日晷 B.沙漏 C.圭表
2.日晷是根据阳光下直立物体的影子( )制作的。
A.长短变化规律
B.移动的规律
C.长短变化和方向移动的规律
3.人们站在海边观察远方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帆再看到船身,这个现象说明( )。
A.地球是一个平面
B.地球是球体
C.这个现象与地球的现状无关
4.月相变化中的“新月”指的是( )的月相。
A.农历初一 B.农历十五 C.农历二十八
5.月相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它的变化周期是( )。
A.一个月 B.半个月 C.一年
6.月球绕地球公转形成了( )
A.昼夜变化 B.月相变化 C.四季变化
7.中午放学时,太阳在( )
A.南边 B.东边 C.西边
8.下列有关地球、太阳与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系属于银河系的一部分
B.太阳是银河系唯一发光的恒星
C.人们已经能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到宇宙的边缘
9.关于月球和地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都有昼夜变化
B.都有高原、平原和盆地
C.都有天气现象
10.太阳和月球的大小之所以看起来差不多,是因为( )。
A.它们本身大小差不多
B.太阳距离地球远,月球距离地球近
C.它们距离地球都太远了
11. 利用( ),我们可以观察并确认北京和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
A.世界地形图 B.地球仪 C.地球结构模型
12.下午3时以后,气温的变化是( )
A.慢慢下降 B.保持不变 C.继续升高
二、填空题
13.地球是由海洋和陆地组成的,地球表面 面积约占29% , 面积约占71%。(选填“海洋”或“陆地”)
14.地球像篮球一样是个 ,它在太空中不停地 着。
15.太阳钟是根据太阳的移动和阳光下物体 的变化规律制成的。
16.我们看到的月球发亮的部分的形状叫做 。
17.月球是一个 、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实际上是它反射的 。
18.我们从地球上观察的角度不同,那么所看到的月相 、 也就不同。
19.日晷上的晷针随时间的变化,其影子的 和 会发生变化。
20.月球上没有 ,也没有 。
21.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 。
22.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早晨和傍晚影子比较 ,中午影子比较 。
三、判断题
23.我国某校天文小组在正午时观测太阳,发现此时人影位于人的正北方。( )
24.月球有月相变化,而太阳没有这样的现象。( )
25.古代一种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是日晷。( )
26.地球仪和地图上,用来表示海洋的颜色一般是绿色。( )
27.最初,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 )
28.地轴只是人们假想的轴,实际上并不存在。
29.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30.远望归航船队时,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是因为桅杆高。( )
31.阴天的晚上我们看不到月亮,就说明当时月亮没有经过我们所在的地方。( )
32.环形山是月球上特有的地貌。( )
四、连线题
33.请将以下天体与其对应的特点连线。
有生命
太阳 能发光
地球 有水
月球 有环形山
有黑子
五、简答题
34.在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什么规律?
35.谈谈你对太阳、月球和地球的认识。
36.太阳与地球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37.我们将太阳和月球进行比较,发现它们有许多相同点和不同点?请你写出三点。
六、实验探究题
38.小红为了研究阳光下影子的变化,在平地上竖直插了一根木棒。阳光下,木棒在地面上投射出一道影子。她及时记下了影子的长度,并每隔1小时测量一次影 子的长度。下图1是小红测量的木棒影子变化的数据图,请仔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17时物体的影子最长,此时太阳的位置最 。(填“高”或“低”)
(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越变越短,这种现象是发生在 (填“上午”或“下午”)
(3)图2中的仪器是 (填“磨盘”“日晷”或“司南"),它是古代人们用来 (填“记录位置”“指示方向”或“测量时间”)的仪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分析】日晷是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会有规律的变化来计时的。日晷通常由晷针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晷针与晷面垂直,且要朝向正北。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
2.【答案】C
【解析】【解答】古代人还用光影来计时。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由晷针和晷面组成的,是根据阳光下直立物体影子移动的规律制作的。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掌握日晷的制作原理和用途。
3.【答案】B
【解析】【分析】 在海边看远处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这一现象说明地球表面是弧形的,地球是球体。
4.【答案】A
【解析】【分析】新月,约在农历每月三十或初一,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地球上的人们正好看到月球背离太阳的暗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见月亮,称为新月或朔。
5.【答案】A
【解析】【分析】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娥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亏凸月---下弦月---残月---新月,这样周而复始,周期大约是农历的一个月,也称为一个朔望月月相变化的周期月相变化。
6.【答案】C
【解析】【分析】地球的公转形成了四季的变化,地球的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 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变化形成了月相。
7.【答案】A
8.【答案】A
9.【答案】C
【解析】【分析】 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对月球充满探索。月球是个球体,距地球约38.4万千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月球比地球小的多,体积相当于地球的49分之一。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星球,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和地球都是球体,都有高地、平原和盆地,都有昼夜变化,地球有天气现象,月球没有天气现象。C说法错误。
10.【答案】B
【解析】【分析】太阳比月球大,但因为太阳距离地球远,所以月球看上去和太阳差不多大小。选项B正确。
11.【答案】B
【解析】【分析】地球仪是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造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和名称等。地球仪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所以利用地球仪,我们可以观察并确认北京和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
12.【答案】A
【解析】【分析】一天中气温,早上到中午,温度由低变高;中午到晚上,温度由高变低。下午3时以后,气温的变化应该是慢慢下降,所以A符合题意。
13.【答案】陆地;海洋
【解析】【分析】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个蔚蓝的星球。 地球表面海陆分布不均匀,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相互穿插分割,海洋占71%, 陆地占29%, 因此人们称地球是个水球。
14.【答案】球体;运动
【解析】【分析】地球像篮球一样是个球体,我们的地球在太空中不停地运动着。地球除了围着太阳公转,还在不停围绕地轴自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是一天,公转一周是一年。
15.【答案】影子
【解析】【分析】太阳钟是根据太阳的移动和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制作而成的。
16.【答案】月相
【解析】【分析】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17.【答案】不发光;太阳光
【解析】【解答】月球是一个不发光的物体,我们看到它发光的原因是月球反射了太阳光。
【分析】牢记月球的特点以及发光的原因。
18.【答案】亮面大小;方向
【解析】【解答】我们从地球上观察的角度不同,那么所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析】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月相,月相的产生与月球的公转有关。
19.【答案】长短;方向
【解析】【解答】日冕上的冕针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影子的方向以及长短全都会发生改变。
【分析】日冕是根据影子随时间的长短变化规律工作的。
20.【答案】空气;液态水
【解析】【解答】人们发现,月亮其实并不美丽。月球上没有空气,也没有液态水;月球表面温差很大,最高可达100℃,最低可降至零下170℃。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上的1∕6。
【分析】本题考查月球上的情况。
21.【答案】球体
【解析】【分析】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规则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约长21千米。
22.【答案】长;短
【解析】【分析】光源的位置不同,影子的长度不同。早晨和傍晚影子比较长 ,中午影子比较短。
23.【答案】正确
【解析】【分析】地图上的方向辨别方法,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我区某校天文小组正午时观测太阳,此时人影位于人的正北方。
24.【答案】正确
【解析】【分析】月球有月相,太阳没有,这是月球和太阳明显的一个区别。
25.【答案】错误
【解析】【分析】日晷是古代一种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间的计时工具。
26.【答案】错误
【解析】【分析】 在地形图上,蓝色表示海洋、湖泊,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低山丘陵,棕褐色表示高山和高原,白色表示雪山.因此在地球仪上,表示海洋的颜色是蓝色。
27.【答案】正确
【解析】【分析】根据人们对地球的认识,最初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天圆地方”的猜想,我国古代人认为,天像一个锅,地像一个方形的棋盘,是平的。所以题目说法正确。
28.【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地球是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在转动,称作地轴。地轴是人们假想出来的,并不存在。
【分析】北极星就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因此,地球仪也就是做成倾斜的样子
29.【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该题干的内容是正确的。太阳既给我们带来光明又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分析】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有太阳系总体质量的99.86%。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体以及星际尘埃等,都围绕着太阳公转,而太阳则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公转。
30.【答案】错误
【解析】【分析】 远望归航船队时,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是因为地球是圆的。
31.【答案】错误
【解析】【分析】月亮围绕地球公转运动,运转周期是一个月,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自转周期是一天, 按理说我们几乎每天都能够看到月亮。只是月亮在天空出现的时间每天不一样。阴天的晚上我们看不到月亮,是因为月亮被云层遮挡,而不是月亮没有经过我们所在的地方。
32.【答案】正确
【解析】【分析】月球表面布满大大小小圆形凹坑,称为"月坑",大多数月坑的周围环绕着高出月面的环形山。月球背面的环形山更多。
33.【答案】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太阳、月球、地球的特点,分析选项可知,地球有充足的空气、自身不会发光、是一个球体、表面有海洋和陆地、生活着形态多样的动植物,月球表面有环形山、自身不会发光、是一个球体,太阳会发光发热、有黑子、是一个球体。
34.【答案】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时,影子在西方,中午影子在正北方向,下午影子在向东方移动。同时,清晨和傍晚影子最长,中午影子最短。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方向是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的,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正午)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清晨和傍晚)影子最长;上午影子由长逐渐变短,中午最短,下午影子逐渐由短变长。
【解析】【分析】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方向是随着太阳方向的变化而变化的,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正午)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清晨和傍晚)影子最长;上午影子由长逐渐变短,中午最短,下午影子逐渐由短变长。
35.【答案】太阳是这三个星球中最大的,它给人类带来热和光;地球上有丰富物质、水和空气,而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温差变化非常大,地球和月球都围绕太阳旋转,月球是这三个星球中最小的星球。
【解析】【分析】太阳,地球,月亮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三者都是太阳系的星体同属于太阳系。月亮围着地球转,地球围着太阳转,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有太阳系总体质量的99.86%。太阳是这三个星球中最大的,它给人类带来热和光;地球上有丰富物质、水和空气,而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温差变化非常大,地球和月球都围绕太阳旋转,月球是这三个星球中最小的星球。
36.【答案】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地球围绕太阳进行公转也在自西向东自转。
【解析】【分析】太阳系是一个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太阳、八颗行星及其卫星和无数的小行星、彗星、流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地球围绕太阳进行公转也在自西向东自转。
37.【答案】略
【解析】【分析】太阳和月亮共同点: 太阳和月亮同为球体;太阳和月亮所在的星系均为银河系中的太阳系;太阳和月亮都会自转和公转。 太阳和月球不同点: 太阳会发光,月球不会发光,它们大小不一样。
38.【答案】(1)低
(2)上午
(3)日晷;测量时间
【解析】【分析】(1)日升日落,同一地点一天内太阳高度角是不断变化的。一天中,一天中太阳位置变化的规律是从东到西;影子的位置变化规律是从西向东,上午物体的影子由长变短,到中午最短,下午由短到长。图1中,17时物体的影子最长,此时太阳的位置最低。
(2)一天中,一天中太阳位置变化的规律是从东到西;影子的位置变化规律是从西向东,上午物体的影子由长变短,到中午最短,下午由短到长。所以阳光下物体的影子越变越短,这种现象是发生在上午。
(3)日晷又称为日规,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它们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有规律制成。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