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粤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动物与环境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适应在寒冷环境中生活的动物是( )。
A.青蛙 B.企鹅 C.燕子
2.关于鸟类进行迁徙的原因,某同学提出了自己的假设,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A.躲避严寒 B.寻找食物 C.锻炼身体
3.生活在绿草地上的蝗虫,大多是( )的。
A.黄色 B.黄褐色 C.绿色
4.下列最适合住在寒冷地带的动物是( )。
A.大象 B.长颈鹿 C.黑熊
5.在草原生态系统中,下列哪条食物链的加强有利于增加鹰的数量?( )
A.草一鼠一鹰
B.草一鼠一蛇一鹰
C.草一蝗虫一青蛙一蛇一鹰
6.生活在北极的北极狐耳朵短而圆,身上有厚厚的皮毛,而生活在非洲的沙狐耳朵长而大,皮毛较少,这说明( )。
A.生物能改变环境 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生物能影响环境
7.湖泊中有大量鱼虾和多种微生物,不适合于( )生活。
A.鱼类 B.鸟类 C.水生动物
8.在生态瓶中,为小鱼提供氧气的是( )。
A.田螺 B.皇冠草 C.泥沙
9.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
A.蝉吃螳螂,螳螂吃黄雀 B.黄雀吃蝉,蝉吃螳螂 C.鹰吃兔,兔吃草
10.下面不属于濒危野生动物的是( )。
A.扬子鳄 B.麻雀 C.娃娃鱼
11.在“增加生态瓶里的小鱼”实验中,保持生态瓶中的水量不变,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 )。
A.不变 B.增加 C.减少
12.鱼必须生活在水里,是因为(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改变环境 C.生物依赖环境
二、填空题
13.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的生物,每一种生物都要在( )的环境中才能正常地生活。
14.丹顶鹤的食物主要以( )的鱼虾、水生的昆虫和水生植物为主。
15.在自然条件下,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是一个( )的整体。
16.每一种生物都要在一定的环境中( )。在不同的环境中,( )、( )、( )、( ),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生物也会有很大的( )。
17.像蚂蚁、蜜蜂那样,身体上有三对足的动物是( )类;像金鱼、鲤鱼那样,终生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的动物是( )类;身体上长羽毛的动物是( )类。
18.变色龙利用( )隐蔽自己;毒箭蛙利用( )警告捕食者;枯叶蝶利用( )免遭捕食。
19.丹顶鹤是一种大型的( )类。它体形( )、能鸣( ),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我国的( )作品中常能见到它的身影。
20.当环境发生变化时,许多生物的身体特征或行为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例如,一些动物会因季节的变化而向其他地区( ),或者换羽、( )、( )、( )等。
21.我国现有鸟类( )多种,约占世界鸟类种数的( )。为保护鸟类,我国颁布了( ),使得( )种鸟类受到法律保护。
22.当( )发生变化时,许多生物的( )或( )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一些动物会因季节的变化而换羽或者向其他地区迁徙等。
2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与( )之间,生物与( )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 )的平衡状态。
三、判断题
24.要下雨了,燕子低飞,说明动物有感知气候环境变化的能力。( )
25.一些动物会因季节的变化而向其它地区迁徙,或者换羽、换毛,进入冬眠、夏眠等。( )
26.丹顶鹤在沼泽地觅食靠的腿长。( )
27.壁虎能够在墙壁和天花板上自由行走,是因为它四肢上无数的细毛产生了强大的黏附力。( )
28.狗熊可以换毛进行越冬。( )
29.不同种类的生物共栖一地,与它们生活的环境形成统一的整体,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
30.民以食为天,所以我们可以捕猎所有其它动物( )
31.将北极熊送到南方的森林中,他们也能很好地生存。( )
32.草原上的青草、鼠、食虫鸟、蛇和鹰等所构成的食物网中,一旦鼠灭绝,蛇就会饿死。( )
33.弹涂鱼“跳舞”是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 )
四、连线题
34.连线。
兔子 迁徙
大雁 换毛
青蛙 贮藏食物
松鼠 冬眠
五、简答题
35.丹顶鹤为什么喜欢在湿地生活?
36.你知道动物有哪些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性吗?请举例说明。(例如:生活在南极的企鹅长有厚厚的脂肪和羽毛,能够抵御严寒。请写出三点以上)
37.鸟足的特征与鸟的生活环境有什么联系?
38.写出下列食物网中的食物链。如果鼠灭绝了,可能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B
【详解】适应在寒冷环境中生活的动物是企鹅,企鹅就是生活在寒冷的南极,B符合题意;青蛙和燕子一样害怕寒冷,青蛙在冬天来临时会冬眠,而燕子则会迁徙到温暖的南方,B、C不符合题意。
2.C
【详解】许多鸟类每年要进行两次迁徙,春天,他们陆续从温暖的南方飞回北方繁殖后代;秋天,他们又陆续飞到南方度过寒冬,所以它们迁徙的原因有躲避严寒、寻找食物等,但不是为了锻炼身体,C选项符合题意。
3.C
【详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现今存在的每一种生物都有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有些昆虫,例如生活在绿草地上的蝗虫,体色与草地的绿色一致,不易被敌害发现,有利于避敌和取食,是蝗虫对环境的适应。
4.C
【详解】针毛长而坚韧,具有保护作用。绒毛位于针毛的下层,保温性强。冬季,动物的绒毛会增多,以适应寒冷的环境。体重最大的北极熊散热慢,能抵御寒冷,适宜生活在北极。体重最小的马来熊散热快,能抵御炎热,适宜生活在东南亚。体重居中的黑熊散热能力居中,适宜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最适合住在寒冷地带的动物是黑熊,所以C符合题意。
5.C
【详解】生物圈是由食物链和食物网组成的,如果其中的一环断链就会影响到其它生物,首先以它们为主食的生物数量会大大减少,甚至灭绝,其次以这些生物为主食的生物数量也跟着大大减少,甚至灭绝,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在草原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消费者越多,那么更加有利于食物链源头老鹰的数量增加。
6.B
【详解】动物的形态与动物生存环境有关;改变环境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发展。极地狐狸的耳朵短而圆显然是有利于防止散热,抵御寒冷,是动物适应环境长期形成的特征,非洲沙狐的耳朵长而大,有利于散热,B是正确的选项。
7.B
【详解】鸟类大多数休息的时候一般都停在陆地上,无法在水面上落脚休息,所以湖泊中不适合鸟类生活。
8.B
【详解】我们要让生态瓶里的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达到平衡,让生物很好地生存下去。在生态瓶中,为小鱼提供氧气的是皇冠草,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9.C
【详解】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食物链的源头在植物,终点是凶猛的食肉动物。鹰吃兔,兔吃草是正确的食物链关系,C正确。蝉、螳螂、黄雀之间的食物关系是黄雀吃螳螂,螳螂吃蝉,AB错误。
10.B
【详解】由于动物分布区、栖息地的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化学污染、气候变化和人类随意捕杀等原因导致濒临灭绝,我国的野生动物有许多已濒临灭绝,如丹顶鹤、扬子鳄、娃娃鱼、大熊猫、华南虎、白鳍豚等。所以保护栖息地,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已迫在眉睫。麻雀不属于濒危野生动物。
11.B
【详解】生态瓶里的动物和植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着。如果生态瓶里的非生物环境很好,适于植物的生长,那么过多的植物就会占领了动物生存的空间;如果动物繁殖过快,就会出现食物不足、空间过小的情况。减少生态瓶中的水后,水中提供的氧气减少,在相同的时间内,小鱼浮到水面上的次数会增加。
12.C
【详解】自然界中,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鱼必须生活在水里是因为生物依赖环境。生物受到很多生态因素的影响,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植物和动物所具有的形态结构,使它们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13.适宜
【详解】地球上千差万别的自然环境中,生存着形形色色的植物和动物。每一种生物都要在适宜的环境中才能正常地生活。比如说丹顶鹤适合生存在沼泽地;鱼类适合生存在水里;蛇适合生活在草丛等。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和环境,要求学生掌握每一种生物都要在适宜的环境中才能正常地生活。
14.浅水
【详解】丹顶鹤为杂食性,主要食用浅水的鱼虾、软体动物以及某些植物根茎,以季节不同而有所变化。春季以草籽及作物种子为食,夏季食物较杂,动物性食物较多。丹顶鹤主要以浅水的鱼虾、软体动物为食,其喙细长,有利于捕食。
15.平衡
【详解】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和周围的非生物一起构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被称为生态系统。 在自然条件下,某一区域生存的各种生物、非生物之间形成一种稳定和谐的平衡和谐的整体状态,称为生态平衡。
16. 生存 阳光 温度 空气 土壤不同 差异
【详解】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的生物,每一种生物都要在适宜的环境中才能正常地生活。每一种生物都要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在阳光、温度、空气、土壤不同,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生物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比如说水花生适宜生活在水中,凤仙花适宜生活在陆地,它们在阳光、温度、空气、土壤不同,生活在这个环境中也会有很大的差异。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与环境,要求学生掌握每一种生物都要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
17. 昆虫 鱼 鸟
【详解】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是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标准。像蚂蚁、蝗虫、蜜蜂那样,身体上有三对足的动物是昆虫类;像金鱼、鲤鱼那样,终生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的动物是鱼类;身体上长羽毛的动物是鸟类。
18. 保护色 警戒色 拟态
【详解】不同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方式是不同的。很多生物在外形上都具有明显的适应环境的特征,在这方面有很多生动有趣的现象,如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变色龙利用保护色隐蔽自己;毒箭蛙利用警戒色警告捕食者;枯叶蝶利用拟态免遭捕食。
19. 鸟 优美 善舞 书画
【详解】丹顶鹤是一种大型的鸟类。丹顶鹤,因头顶裸出部分是鲜红色而得名。它体形优美、能鸣善舞,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我国的书画作品中,被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誉为“仙鹤”的丹顶鹤经常和松树在一起。
【点睛】本题考查丹顶鹤,要求学生掌握丹顶鹤的特点。
20. 迁徙 换毛 进入冬眠 夏眠
【详解】大多数生物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性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当环境发生变化时,许多生物的身体特征或行为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一些动物会因季节的变化而向其他地区迁徙或者换羽、换毛、进入冬眠、夏眠等。动物的迁徙都是定向的、定期的,而且多是集成大群进行,如大雁、东亚飞蝗、海龟等。冬眠的动物有蛙、蛇、松鼠、刺猬等。夏眠的动物是草原龟、黄鼠等。
【点睛】本题考查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要求学生掌握当环境发生变化时,许多生物的身体特征或行为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21. 1200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926
【详解】鸟类的共同特征是:体表有羽毛,取食靠喙,产卵繁殖后代。我国现有鸟类1200多种,约占世界鸟类种数的14%。为保护鸟类,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使得926种鸟类受到法律保护。
22. 环境 身体特征 生活习性
【详解】由于动物和生活的环境相互影响,经过漫长的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过程,动物的身体形态结构与其食物、习性都是和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当环境发生变化时,许多生物的身体特征、生活习性(或行为)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一些动物会因季节的变化而换羽或者向其他地区迁徙等。
23. 生物 环境 稳定
【详解】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
24.√
【详解】动物具有感知环境的能力,同时又有适应环境的能力。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翼、鳍鳃等接触和感知环境,并用独特的方式适应环境的变化。要下雨了,燕子低飞,说明动物有感知气候环境变化的能力, 所以题干中的说法是正确的。
25.√
【详解】生物的生活习性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为了选择适宜自己生活的环境,常会出现动物的迁徙现象或者冬眠和夏眠等。动物迁徙指的是动物由于繁殖、觅食、气候变化等原因而进行一定距离的迁移。动物的迁徙分为有周期性迁移和非周期性迁移;动物休眠指的是在面对不良环境时,动物进入反应迟钝或无反应状态,而等不良环境过去,休眠也就结束了。
26.×
【详解】丹顶鹤在沼泽地觅食靠的是它的长喙,就是它的嘴巴,靠它的长喙能够捕捉沼泽地里的食物。
27.√
【详解】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壁虎不仅可以在墙壁上爬行,也能在竖直光滑的玻璃表面爬行,可以说是“飞檐走壁”,是因为四肢上无数的细毛产生了强大的黏附力。
28.×
【详解】狗熊采取睡觉的方式过冬,因为它可以减少体内脂肪的消耗,能够安全地度过冬天。
29.正确
【详解】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30.×
【详解】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多样,动物资源丰富,也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占世界种类总数的10%以上。民以食为天,但不能随意捕猎所有其它动物,会造成生态平衡被破坏。故题干说法错误。
31.×
【详解】大多数生物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性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当环境发生变化时,许多生物的身体特征或行为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北极熊适合生活在北极,将北极熊送到南方的森林中,他们不能很好地生存,所以题干中说法是错误的。
32.×
【详解】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鼠灭绝后蛇数量会发生波动,后又逐渐趋于稳定,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33.×
【详解】大自然中的非生物因素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如温度、降水量等。为应对某些变化,生物有自己适应环境的方式。改变体色、增加毛量、增厚脂肪过冬,如雷鸟、麻雀、北极狐等;冬眠过冬,如青蛙、蛇等;迁徙到南方过冬,如大雁等。弹涂鱼“跳舞”是为了觅食,求偶等,并不是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所以题干中说法是错误的。
34.
【详解】动物可以通过身体结构和习性来适应环境,还可以通过冬眠、迁徙、换毛等方法来适应气候的变化。大雁南飞是通过迁徙的方法过冬,青蛙通过冬眠过冬,兔子换上厚厚的绒毛来过冬,松鼠会贮藏食物过冬,都是适应环境变化的表现。
【点睛】掌握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法。
35.答:丹顶鹤喜欢栖息于开阔的平原、沼泽、湖泊、草地、海边滩涂、芦苇丛、河岸等地带,尤其是迁徙和越冬的时候,它的食物很杂,主要有鱼、蝌蚪、沙蚕、虾、钉螺、水生昆虫、软体动物、蛤蜊以及水生植物的茎、叶、块根、球茎和果实等等,而只有湿地可以提供它们适宜的水环境还有充足的食物。
【详解】丹顶鹤需要洁净而开阔的湿地环境作为栖息地,它是对湿地环境变化最为敏感的指示生物,而且湿地里水草丰富、水中动物也多,食物很多,所以喜欢湿地生活。
36.蛇在冬天冬眠,候鸟在冬天南飞,家鸽等飞行生活的鸟类,有翅膀,能够飞行;骨骼中空有利于减轻体重,适于飞行;鱼身体表面覆盖鳞片,保护身体;鳞片表面有一层粘液,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
【详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蛇在冬天冬眠,候鸟在冬天南飞,家鸽等飞行生活的鸟类,有翅膀,能够飞行;骨骼中空有利于减轻体重,适于飞行;鱼身体表面覆盖鳞片,保护身体;鳞片表面有一层粘液,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
37.答:纤细的足部善于握住树枝,一般生活在林中;粗壮有利爪的足一般生活在山地丘陵地区;细长的腿可在浅水中行走,主要生活在湿地;趾端有爪能攀附树干在树林生活;脚掌有蹼,可以游泳,生活湿地湖泊。
【详解】鸟的种类很多,每只鸟的足部都不一样,所以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比如丹顶鹤这一类动物拥有细长的腿,就适合在湿地中生活;向老鹰这一类拥有粗壮有利爪的鸟类,就适合在山地丘陵地区生活;像啄木鸟这一类拥有纤细足部的鸟类,一般都生活在森林中。鸟类的足部特征,也是其选择生活环境的一大原因。
38.如果鼠灭绝了,蛇和狐狸数量会减少增加,相对应的鹰的数量也会减少,整个生态会失衡。
【详解】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如果鼠灭绝了,蛇和狐狸数量会减少增加,相对应的鹰的数量也会减少,整个生态会失衡。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