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阅读专题三:精做形象赏析题 课件(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阅读专题三:精做形象赏析题 课件(共4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22 14:36: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阅读专题三:精做形象赏析题
形象是小说艺术的表现中心,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形象、塑造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问题,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
对小说形象的理解与分析是高考考查中命题的热点,常设题型有三个:概括分析形象特点、鉴赏塑造形象手法、分析形象(物象)作用。
人物形象的特征
外貌特征
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穿着时尚、邋遢、穿着讲究……
性格特征
善良、勤劳、正直、豪爽、含蓄、固执、乐于助人……
身份地位特征
人大代表、建筑工人、身份卑微的老人……
精神品质特征
乐观、悲观、积极、消极、精神矍铄……
人物形象特征包括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外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
(提示:形象特点与性格特点不同的是还要答出除性格外的外貌、精神品质、思想、身份地位等。)
形象VS性格
“形象”大于“性格”,它以性格为中心,兼及人物的外在特征、身份地位等。答形象题时不要忘记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外貌等因素。主人公是一个(性格)的 (身份) 人物形象包括:性格特点(核心)、身份、职业、地位、能力、行为习惯等。
性格特点包括:性情、品行、情感、精神等。
1.整体感知,必要时换位思考
是核心 虽抽象 但有用
2.抓人物的正面描写句子
读文时注意勾画
3.从情节发展中分析
4.抓侧面描写(他人对比衬托、评价、环境烘托)
题型一:人物形象概括题





外在特征
内在特征
身份
外貌衣着
职业
技能
行为习惯
心理情感
精神品质
相貌不凡、
技艺精湛、
不拘小节
朴实善良、
善解人意、
坚强不屈
人物形象特征常用词
意志坚定 坚忍不拔 不屈不挠 正义正直 正直无私 刚正不阿 廉洁奉公
安贫乐道 舍己为人 善解人意 重情重义 热心助人 平易近人 和蔼可亲
善良淳朴 温柔敦厚 沉着冷静 心胸宽广 精明强干 足智多谋 嫉恶如仇
临危不惧 智勇双全 豁达大度 乐观豁达 风趣幽默 诙谐幽默 博学多才
见多识广 处变不惊 吃苦耐劳 知错能改 不畏权势 谨小慎微 不拘小节
豪放洒脱 心胸狭窄 爱慕虚荣 冷酷无情 斤斤计较 狂妄自大 有勇无谋
思想保守 傲慢无礼 吝啬自私
概括人物形象格式:
刻画了XX怎样的形象?
刻画了怎样一个人?
形象+分析 【并列式】
多一句总结【总分式】
概括人物形象
设问方式:
题干有“手法”“技巧”“如何刻画” 等字眼
题型二: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背影》片段: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微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包括对表现人物和情节有特殊作用的细微语言、动作、表情、物件、景色等环节进行准确、细致、生动的描写。
“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
《林黛玉进贾府》片段
借他人之口
结论:借作者或文中人或他人的评价来表现人物形象。
把握作者或直接或侧面的介绍评价(该人物)的言语态度,是鉴赏人物最为直接的一个步骤。
易错点提醒
人物描写艺术涉及的范围很广,如表现手法(如对比)、修辞手法、语言等角度,但主要在人物描写手法上。具体指正面描写(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细节等)与侧面描写两类。在判定所用的手法上要注意两点:
(1)具体而全面。
(2)特别注意以下写人手法的判断。
①侧面描写。对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不要仅仅局限于正面描写,不要遗漏侧面描写、对比映衬、环境烘托等。
②细节描写。不能把细节描写等同于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多表现在动作描写上,但同时也表现在服饰、神态和心理上。细节描写肯定是一种细致描写,但描写细致不能等同于细节描写,只有那些描写细致而又非常具有表现力的描写才叫细节描写。
③心理描写。高考命题正趋向这一点。心理描写又分为直接心理描写(如内心独白、意识流、梦幻等方式)和间接心理描写(主要通过语言、动作来体现心理),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真实展现,是一种层次很高的描写艺术。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有交叉,语言是展示人物心理的重要方法,人物说的话是语言描写,人物所思所想是心理描写。
④个别不常用的写人手法。如主观描写与客观描写等。
客观描写,就是如实地再现描写对象的原貌和特征,而不加入作者的主观感受和评价;主观描写恰与之相反,作者带着主观情感和评价去描写对象,这类描写包括描述事物本身和作者对它的反应两个方面。
题型三: 梳理人物心理
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的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刻画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可以使人物“深刻化”,在人物描写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物心理描写常见的方法有:①直接描写。这是最为常见的、运用最广泛的一种人物心理描写法,有的句子中含有“想”等关键的字眼作为明显的标志。②抒情独白。这种刻画人物心理的方法,是用抒情的笔法展示人物的内心矛盾和思想斗争。③梦境描绘。梦境是人所想的集中表现,它同样能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化文章的主题等。④心理分析。这种心理描写的方法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对人物的所思所想更加明了。⑤行动表现。通过恰当地描写人物富有鲜明个性的动作,传神地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⑥环境衬托。衬托人物心情的景物描写,要求作者抓住景物的特征,紧扣人物的心理,最好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方面着墨,将人物的悲喜之情恰当地衬托出来。⑦幻觉展现式。这种人物心理的描写,是通过对人物幻觉的展示来刻画人物的心理,能揭示文章的主题。
设问方式 ①(2021课标全国乙)买卖瓷盘的过程中,杨成岳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
②(2020课标全国Ⅰ)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
③(2020课标全国Ⅱ)本文画线部分表达了老董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审题指津 题干中有“心理”“心态”“心情”“情感变化”“精神状态”等字样。
分析思路 ①分析人物对待某事件、事物的主要态度。
②根据情节发展,对人物心理发展变化进行“切分”。
③使用表现心理、情感方面的“术语”进行准确概括。
答题模板 模式一:某种心理(术语)+事例分析。
模式二:材料分析+某种心理(术语)。
题型四:分析探究人物形象的作用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中的某些本质问题,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小说中的形象可分为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物象,特殊人物“我”。
主要人物的作用 角度 作用
对情节 推动情节的发展:分析主要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应首先考虑与小说的情节关联,因为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性格的完成,都与情节密切相关,人物的一言一行,都在对情节产生推进作用。如果人物性格发生了变化,就要考虑情节是否发生了变化。
对主题 反映现实、寄托情感: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考虑对文章主题的作用,也就是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反映社会现实和寄托情感。
对社会 对当代社会的启示或影响:也就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产生的影响或作用,体会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是作品真正的写作意图。
次要人物的作用 角度 作用
自身作用 指次要人物不只是一个线索或情节上的关联人物,有的自身还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其具有的作用首先是自身的作用和价值。
牵线搭桥 推动情节 在一些小说中,主要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往往从次要人物的眼睛里看出来;对人物的感受、评论,往往从次要人物的嘴里说出来。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他们的出现主要担当特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叙事功用,常常起到线索作用。
侧面衬托, 突出主要人物 次要人物可以将原本单调的故事情节衬托得活灵活现,凸现主要人物品质,表达思想感情,使主要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清晰。
揭示主题, 增添魅力 次要人物的设置是为塑造主要人物服务的,更是为揭示小说主题服务的。小说对次要人物的刻画貌似平淡轻松,实则蕴含着厚重的力量,既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又增添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渲染气氛, 奠定基调 有的次要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了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渲染气氛的次要人物多是群体人物。
小说的三要素
小说中“我”的作用
“我 ”的作用 角度 作用
作为线索 作为全文线索,贯穿全文(串连起片断故事),使全文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推动情节发展 我”参与到故事中(作为故事的参与者/见证者/叙述者),能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形象塑造上 通过写“我”对人物的态度(褒贬爱憎及其转变等),能更好地衬托主要人物,突出人物形象,使形象更丰满、更高大、更感人,性格更鲜明。
主题表达上 通过“我”的言行表现及内心感触等能揭示主旨,深化作品主题。
叙事人称角度 ①故事叙述者:故事由“我”叙述出来的,更真实可信,使叙事(人物事迹/人物形象)更真实感人;②便于抒情:直接表达“我”的内心感受,抒情更真切感人;③增强文章真实感与可信度。
备考关键能力
题型五:探究物象的含义(意蕴)
1. 探究物象的含义(意蕴)常见的命题形式:
①结合全文,说明文中“xxx(物象)”的含义。
②文中多次写到“xxx(物象)”,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2. 分析物象的作用常见的命题形式:
小说以“××(物象)”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小说多次写到“××(物象)”,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说“××(物象)”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说用不少笔墨写“××(物象)”,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
综合角度
限定角度
1. [2023·衡水二调]8.文中多次写到“高粱”,意蕴丰富,请结合文中划线句子简要分析。(6分)
2. [2021·新Ⅰ卷]9. 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3. [2020·新Ⅱ卷]8.本文多次提到“板凳”,这是富有意味的细节。请分析这里“板凳”的用意。(6分)
探究物象的含义
探究物象的含义
探究物象的作用
探究物象的含义(意蕴)的思维路径
①表层义:在文中的表层含义。
②深层义:在理解本义的基础上,挖掘深层含义,还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义、比喻义、象征义或双关义等。
③主旨义:对揭示主题、表明情感态度方面的意义。
题型六:探究物象的作用
1.“自身作用”:指的是物象作为小说形象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它自身的独到特点、作用和审美价值,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2 .“人物作用”: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应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对主要人物的映衬。
3 .“情节作用”: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在一篇小说中,物象反复出现,能够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4 .“主题作用”:指的是物象揭示了怎样的主题。
5.“环境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突出季节特征;渲染气氛,烘托环境;具有象征、暗示意味。
真题解析
[2020·新Ⅱ卷]8.本文多次提到“板凳”,这是富有意味的细节。请分析这里“板凳”的用意。(6分)
①自身作用上:板凳是“我”跟着父亲去看他下棋的工具,彻夜学棋之后背着两个板凳出去,意味着“我”得到了父亲认可。
②人物作用上:板凳作为家常用品,与父亲的形象、身份及街头下棋的场景相符。
③情节作用上:“我”背着板凳去棋摊,为后续父亲让“我” 和“眼镜” 的对弈做了铺垫。
④主题作用上:“我”和父亲带着普通的板凳去棋摊,暗示了“我”的家庭情况,展现了父亲棋艺高超又淡泊名利的君子风度,表现了“我”对父亲的敬佩,深化了棋品、人品应纯粹的主题。
⑤环境作用上:交代了父亲下棋的环境,写出了日常生活气息。
[2022·新高考全国Ⅰ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江 上[注] 冯 至
子胥望着昭关以外的山水,世界好像换了一件新的衣裳,他自己却真实地获得了真实的生命。时节正是晚秋,眼前还是一片绿色,夏天仿佛还没有结束。向南望去,是一片人烟稀少的平原。
他在这荒凉的原野里走了三四天,后来原野渐渐变成田畴,村落也随着出现了,子胥穿过几个村落,最后到了江边。
太阳已经西斜,岸上三三两两集聚了十来个人:有的操着吴音,有的说着楚语。有人在抱怨,二十年来,这一带总是打过来打过去,弄得田也不好耕,买卖也不好做。一个上了年纪的人说:“前几年吴王余昧死了,本应该传位给季札,但是季札死也不肯接受,退到延陵耕田去了。一个这样贤明的人偏偏不肯就王位,要保持他的高洁。”
“他只自己保持高洁,而一般人都还在水火里过日子,——我恨这样的人,我们都是吃了他高洁的苦。”一个年轻人愤恨地说。
那老年人却谅解季札:“士各有志。他用行为感动我们,不是比做国王有意义得多吗 ——就以他在徐君墓旁挂剑的那件事而论,对于友情是怎样好的一幅画图!”
季札在死友墓旁挂剑的事,子胥从前也若有所闻,他再低下头看一看自己佩着的剑,不觉起了一个愿望:“我这时若有一个朋友,我也愿意把我的剑,当作一个友情的赠品,——而我永久只是一个人。”子胥这样想时,也就和那些人的谈话隔远了,江水里的云影在变幻,他又回到他自己身上。这时江水的上游忽然浮下一只渔船,船上回环不断地唱着歌:
日月昭昭乎侵已驰,
与子期乎芦之漪。
面前的景色,自己的身世,日月昭昭乎侵已驰,是怎样感动子胥的心!他听着歌声,身不由己地向芦苇丛中走去。
西沉的太阳把芦花染成金色,半圆的月也显露在天空,映入江心,是江里边永久捉不到的一块宝石。渔夫的歌声又起了:
日已夕兮予心忧悲,
月已驰兮何不渡为
歌声越唱越近,渔舟在芦苇旁停住了。子胥身不由己地上了船。
多少天的风尘仆仆,一走上船,呼吸着水上清新的空气,立即感到水的温柔。子胥无言,渔夫无语,耳边只有和谐的橹声,以及水上的泡沫随起随灭的声音。船到江中央,水流变得急骤了,世界回到原始一般地宁静。子胥对着这滔滔不断的流水,他想这是从郢城那里流来的。他立在船头,身影映在水里
好像又回到郢城,因为那里的楼台也曾照映在这同一的水里。他望着江水发呆,不知这里边含有多少故乡流离失所的人的眼泪。父亲的、哥哥的尸体无人埋葬,也许早已被人抛入江心;他们得不到祭享的魂灵,想必正在这月夜的江上出没。郢城里的王公们都还在享受眼前的升平,谁知道这时正有一个人在遥远的江上,想把那污秽的城市洗刷一次呢。子胥的心随着月光膨胀
起来……
他再看那渔夫有时抬起头望望远方,有时低下头看看江水,心境是多么平坦。子胥在他眼里是怎样一个人呢 一个不知从何处来,又不知向哪里去的远方的行人罢了。但是子胥,却觉得这渔夫是他流亡以来所遇到的唯一的恩人,这引渡的恩惠有多么博大,尤其是那两首歌,是如何正恰中子胥的运命,怕只有最亲密的朋友才唱得出这样深切感人的歌词,而这歌词却又吐自一个异乡的、素不相识的人的口里。
船缓缓地前进着。两人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一个整日整夜浸在血的仇恨里,一个疏散于清淡的云水之乡。他看那渔夫摇橹的姿态,他享受到一些从来不曾体验过的柔情。往日的心总是箭一般地急,这时却唯恐把这段江水渡完,希望能多么久便多么久,与渔夫共同领会这美好的时刻。
船靠岸了,子胥口里有些嗫嚅,但他最后不得不开口:“朋友。我把什么留给你做纪念呢 ”渔夫倒有些惊奇了。
这时子胥已经解下他的剑,捧在渔夫的面前。
渔夫吓得倒退了两步,他说:“我,江上的人,要这有什么用呢 ”
“这是我家传的宝物,我佩带它将及十年了。”
“你要拿这当作报酬吗 ”渔夫的生活是有限的,他常常看见有些行人,不知为什么离乡背井要走得那么远。既然远行,山水就成为他们的阻碍;他看惯了走到江边过不来的行人,是多么苦恼!他于是立下志愿,只要一有闲暇,就把那样的人顺便渡过来。因为他引渡的时候多半在晚间,所以就即景生情,唱出那样的歌曲。“这值得什么报酬呢 ”
子胥半吞半吐地说:“你渡我过了江,同时也渡过了我的仇恨。将来说不定会有那么一天,你再渡我回去。”渔夫听了这句话,一点也不懂,他只拨转船头,向下游驶去。
子胥独自立在江边,望着那只船越走越远了,最后他才自言自语地说:“你这无名的朋友,我现在空空地让你在我的面前消逝了,将来我却还要寻找你,不管是找到你的船,或是你的坟墓。”
他再一看他手中的剑,觉得这剑已经不是他自己的了:他好像是在替一个永久难忘的朋友保留着这支剑。(有删改)
[注] 历史小说《伍子胥》写于1942—1943年,取材于春秋时期伍子胥的复仇故事,叙述他由楚至吴的辗转逃亡。小说共九节,《江上》为第六节,伍子胥过了昭关,继续跋涉,前往吴国。
审题干, 明方向 审题指导明确了答题方向和范围等,另需注意的是:该题所指“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提示在作答时首先要梳理心理变化的节点
梳理心理变化节点 子胥登 上渔船 “一走上船,……世界回到原始一般地宁静”这几句是对江上景物的描写,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到水的温柔、听到和谐的橹声等,使伍子胥登舟之后心中变得宁静平和
【审题指导】
1.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请结合
心理产生的具体背景 类型
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
分析范围
(续表)
梳理心理变化节点 船到江 中央 “子胥对着这滔滔不断的流水……子胥的心随着月光膨胀起来……”这几句写江水引发的联想,伍子胥想到父兄的遭遇,父兄被杀的家仇,他复仇的情绪更加激昂
渔船缓 缓前行 “他看那渔夫摇橹的姿态……与渔夫共同领会这美好的时刻”,伍子胥从渔夫摇橹的姿态中,体验到了平和与柔情,感受到恩惠,享受到柔情
整合 答案 ①子胥登上渔船,清新的空气、和谐的橹声等都使他感到安宁;②船到江中央,月涌江流,子胥的思绪随江水奔涌,复仇的情绪渐趋激昂;③渔船缓缓前行,子胥观察摇橹渔夫,体会渔夫的世界,感念渔夫的恩惠,享受到不曾体验过的柔情
[审题要点]
1.从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角度可以将心理分析题分为两大类:①多种复杂心理状态;②心理变化过程。
2.题干分析角度:心理类型、心理产生的背景、心理分析范围。
3. 心理产生的具体背景与心理分析涉及范围的关系:①题干中无“心理产生的具体背景”时,分析范围=全文;②题干中有心理分析的具体背景时,分析范围=心理产生的具体背景。
2.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
心理产生的具体背景 分析范围
者的心理 。(2020·全国卷Ⅰ《越野滑雪》)
类型
3.本文画线部分表达了老董怎样的心情 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2020·全国
心理产生的具体背景 类型 分析范围
卷Ⅱ《书匠(节选)》]
【类题链接】
1.买卖瓷盘的过程中,杨成岳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 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
心理产生的具体背景 类型 分析范围
(2021·全国乙卷《秦琼卖马》)
分析人物心理的基本思路
在分析人物心理时,首先需要建立人物心理方面的知识图谱,然后在此基础上去突破易错点。小说描写心理活动常见的方法有:
探究人物心理的方法分类
1.复杂心理状态类
(1)有整体意识。做题时,应整体把握材料内容, 综合考虑语境,特别是要联系上下文,瞻前顾后,看看人物的这一言行举止之前或之后发生了什么,哪些情节与这些描写有关系,从而揣测人物的内心活动。
例:2020年全国卷Ⅰ《越野滑雪》第8题,题干虽然指定范围在两人喝完酒之后的对话,但如果不结合喝酒过程中对未来滑雪的憧憬或喝酒之前对滑雪娴熟的技巧的描写,是很难得出他们对滑雪的“依依不舍”的心情的。
(2)抓住显性和隐性心理描写分析具体语境。
①注重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具有衬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例:2022年新高考全国Ⅰ卷《江上》第8题,文中出现了大量的环境描写,就需结合子胥在江上所处的环境来分析他心情的变化。比如“一走上船”“呼吸着水上清新的空气,立即感到水的温柔”,此时的环境带给子胥的是平和;“船到江中央,水流变得急骤了”“这滔滔不断的流水”,根据环境的变化并结合后文可知,此时的环境引发了子胥仇恨的思绪;“船缓缓地前进着”“他看那渔夫摇橹的姿态,他享受到一些从来不曾体验过的柔情”,此时的环境带给子胥的又是一种不同的感受。
②揣摩语言描写。这里的语言主要指人物的语言。
例:2020年全国卷Ⅰ《越野滑雪》第8题,分析的范围是两人的对话,都属于语言,但我们在分析时需要再从语言中寻找关键语气词,比如文段中出现的“再也没机会滑雪了”“一定得滑”“要去滑”“说定了可一点也靠不住”,从“再也……了”“可一点也”看出他们已经感觉到这一愿望不会实现,心情有些惘然;从“一定得”“要去”看出他们对再次滑雪有强烈的渴望。
③抓住动作描写。通过恰当地描写人物富有个性的动作,也能传神地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材典例】
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在最后的攻击中,“先搠倒差拨”“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搠倒了……”。由文章可知,林冲先弄倒的不是走不动的主谋陆虞侯,而是差拨和走了不到十来步的富安,最后才是陆谦。这一系列的动作有序进行,由此可以猜想,林冲当时内心无比愤怒,想和陆谦算总账。
④紧扣神态描写。人物的神态许多时候也是心理的晴雨表,所以扣住神态描写,也可以弄清楚人物的心理。
例:2021年全国乙卷《秦琼卖马》,杨成岳在拿到瓷盘凑近细看半刻后只向王超杰点头微笑。在听说王超杰为何卖瓷盘后,又是点头笑笑,说道:“本店小本生意,实在不好言价了。还请王先生体谅。”文段中两个“点头笑笑”暗示了此时杨成岳看出瓷盘为假,不愿意购买。
(3)借助常理。
①换位思考。要设身处地地替小说中的人物想一想,此时此刻,他做了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一行为是在什么心理状态下做的。
例:2020年全国卷Ⅰ《越野滑雪》第8题,题干中有“一再相约”四个字,我们可结合我们的生活经历进行类似情境的联想:我们和某位远方归来的朋友相谈甚欢,长聊后即将分别,朋友又将离开,想到此后不知道何时能够再见,双方一再约定来年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一定再聚。那么,此刻的心情就会有对再聚的强烈期盼、对分别的不舍和约定也许不能实现的失落。通过文本分析,这些情感正好与之印证。小说是生活的艺术,其中的情节、场景一定和我们的生活有类似的地方。
②心理的复杂性。要充分考虑人物内心活动的复杂性和情感的丰富性。从近年来的人物心理题来看,一般都会考查多种心理状态或者心理变化,命题者的“题材”都包含了人物复杂内心这一点,不能静态地、简单地分析。
2.心理变化过程类
分析这一类首先要梳理心理变化的节点,而这些节点的梳理可以参考时间变化词、地点变化词。
例:2022年新高考全国Ⅰ卷《江上》第8题,在梳理人物心理时,可以根据船行至的位置来划分不同的心理节点,分为“一走上船”“船到江中央”“船缓缓地前进着”三个心理节点。
若文本中时间、地点变化不明,在梳理人物心理时,可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及神态等词语,揣摩人物心理的变化。
例:2021年全国乙卷《秦琼卖马》第9题,梳理人物心理时,可抓住杨成岳的语言动作神态,分为“杨成岳点头笑笑:‘本店小本生意,实在不好言价了。还请王先生体谅。’” “买卖不成仁义在,先不说价钱,容我再想想”“杨成岳沉吟了一下:‘王先生一定要卖,就请说一句落底的话吧。’”“杨成岳想了想,笑道:‘那好,明天你到我店里去,我们当面钱货两讫。’”几个心理节点。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