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阅读专题一:精做选择题
考点解读
“把握小说的思想内容”是针对文学类文本—小说设置的考查内容,以客观题形式考查,其目的是通晓全文大意。文学类文本考查第一道题,为客观题形式,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答题策略:高考小说的情节构思一般都很巧妙,首先表现在新颖、独特、有悬念、有起伏、有伏笔、有照应等曲折性方面,还表现在情节尽管曲折,却很合理。所以阅读小说时,首先:要分析作品的层次,理清作者的思维脉络和作品的情节脉络,这既是小说的一个考查点,也是阅读小说的一个突破口。其次:弄清楚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各部分的具体内容,并按照统一的角度“主体,做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进行概括。还要弄清楚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是发展递进,还是对照对比,抑或突转。阅读时最好在旁边用简明的语句进行标注。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
1、客观题不是运气题,要在阅读能力上下功夫;
2、客观题只考查小说阅读的部分知识,备考者要全面准备,以不变应万变;
3、小说阅读不是死记概念,要具体分析文本;
4、掌握一定方法,有助于选出正确答案。
客观题与小说阅读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高考小说阅读的选择题 “4选1”“不正确的一项”,这样设题带给我们更多正确的可用来读文的导向信息。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正确信息更多——更利于我们疏通文意
“4选1”“不正确的一项”,也就意味着有3项对文本的解读和赏析是正确的;并且错误的1项也仅是部分错误,仍有正确成分。
(二)选项基本按照文本行文的顺序依次设置——有助于快速回归文本定位相关段落。
前几个选项往往是从文本局部入手,基本按照文本行文的顺序排列次序,有的选项甚至明确选项对应的段落位置;后面的选项往往从文本的整体(主题、整体思路等)角度着手设置,前后选项间又形成了梯次。明确了这一点,就有助于读文、解题时能迅速地把握文本的结构层次(思路顺序)和准确地找到解题的文本依据。
读文的导向信息
解题方法:
(一)深入文本情境,客观理性分析——内容理解题
小说阅读选择题多就某一情节的理解命题,要求考生准确理解这一情节里的人物内心、精神品质,分析这一做法的原因,判断这一情节对表达主旨的作用等。
对内容的分析理解,关键是深入文本情境,切身体会。只有“进入”文本,才能客观、准确、深入地理解文本,做到不随意曲解,不任意拔高,不牵强附会。
关键能力:
(二)判断技巧概念,分析艺术效果——艺术鉴赏题
小说的艺术鉴赏题,主要从两个方面考量,一个是艺术技巧判断,一个是艺术技巧效果分析。小说的艺术技巧是多样的,对于选项中出现的技巧概念,要回到文中加以落实,判断是否有依据。准确分析表达效果需要深入研读文本,体会该手法所在的情境,要综合人物、情节、主题,多角度体会该手法的作用。
命题者常将无关的信息混杂进来,表面上可能符合逻辑,但深入文本就会发现,并不符合文本的情境和逻辑。
关键能力:
小说客观题解题4步骤
第一步:快速浏览各个选项,将选项大致分成筛选信息(概括内容)和评价赏析两类。
第二步:圈画出评价赏析选项中的有关思路、情节内容、人物形象、主题判断、作者情感、艺术手法等方面内容的核心词、关键词。
第三步: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寻找对应内容,筛选信息类的选项注意是否改变原文判断,评价赏析类的选项特别关注圈画的名称术语是否有原文依据。
第四步:排除判断顶答案。根据“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知识性错误”的选项挑出来,然后再考虑赏析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
【典例展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西线轶事(第九章)
徐怀中①
(1979年,面对越军对我国边境领土的不断骚扰蚕食,我方对越自卫还击。小说中九四一部队女子总机班的六名电话兵上前线执行任务。战争中,越南青年冲锋队破坏了部队的电话线,给通讯造成了很大麻烦。陶坷和几名战士被派出去维护线路。)
再往前去,接上了其他小组负责的地段。开端终端都摇出来了,任务完成得还算顺利。谁知正试着线,开端又不通了。返回复查,中型线又被剪断了。显然是有人在和他们玩“躲猫猫”,见他们巡查过来,躲避一下,等他们过去又出来破坏。重新接好了线,陶坷忽然有了一个主意,她悄悄对两个同伴说:
“你们俩继续往前去,装着什么也没发现。我留在这儿,看看是怎么回事。”
“分散行动怕不大好吧,我们每人只有两颗手榴弹。”两个新战士有些担心。
“没关系,周围都是我们大部队,敌人是小偷小摸,他们才心虚哩。”
“要留,我们两个也留下好了。”一个战士提议说。
“你们只管走,不怕。如果他们人多,我先不动。如果是一两个人,我一喊,你们马上返回来,收拾了他。”这是小陶的战斗部署。
两名新战士执行了陶坷的命令。她们脚步很重,故意弄出声响,让人知道查线兵已经继续前进了。
小陶隐蔽在一蓬竹子后面静候着,忽然发现右边不远的灌木里有什么东西微微在动,越来越近。先是一只手分拨开叶子,随后一个人探出头来,左右观察。小陶把手榴弹弦套在指头上,随时准备投出去。那人已经从灌木丛里走出来,是一个身材小巧的越南姑娘。长长的头发披在腰间,在后脖颈用手绢束着。披了一块伪装尼龙布,穿的是没有领子的紧身月白色上衣,宽大的黑绸裤,光着脚丫子,自动步枪挂在左肩上。不用说,这是一个青年冲锋队员。陶坷注意看看后面,再没有别的人跟上来。照说,她应当按事先约定的,喊叫几声,通知两个战士包抄敌人。小陶完全忘记了自己的战斗部署。她想,既然对方也是一个女的,在身高上又是占着绝对的劣势,为什么我不能捉一个活的?
那个女冲锋队员取出一把钳子,就要动手去剪电话线,同时侧目向竹丛里看去,忽然看见在绿色的钢盔下面,一对明亮眼睛正注视着她。越南姑娘闪过第一个念头就是她走进了伏击圈,周围不知有多少双眼睛注视着她。她转身要逃,不想枪皮带挂在树上,树枝弹性很大,自动步枪被弹出老远。待她要去捡,发现枪已经端在竹丛里那个中国军人手上。在她的眼中,这位中国军人长得是那样高大,加上一顶钢盔,越发显得威武雄壮。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她,她木木地站在那里,知道不能再动。又转念一想,开枪就开好了,我还等什么,她撒腿就跑。
小陶并没有开枪,她们一前一后,像两只蝴蝶儿在追逐着,一时在林中空地上出现,一时又飞进密林中。青年冲锋队员回头看看,她十分惊异,为什么在她背后紧追不舍的竟是一个女孩子呢?她即刻明白过来,刚才看见的那位威武的中国军人,主要就威武在那顶大钢盔上。钢盔跑掉了,露出短短的头发,原来是个女的。这当然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她机灵地闪在一棵树后,屏住气等候着。只待追赶的人错过身去,就可以突然从背后抱住她。等了一会儿,还不见动静,只觉得冰凉的枪管已经触到脊背上来了。她一回手抓住枪,拼命抢夺。越南姑娘双臂向上,胸部完全暴露给了对手。陶坷闪念想到,她可以腾出一只拳头,猛击对方的胸部。她在什么书上读到过,说女人的胸部是一个致命处,经不起打。小陶没有这样做,她竭尽全力扭动几下,拖带着越南姑娘旋转了几圈。横过枪,当胸一推,对方连连倒退十多步,仰面摔倒在地上。
女电话兵端着自动步枪紧逼上去,向对方现出了胜利者的微笑。她随后从衣袋里取出几张代言片扔过去。上面用中越两种文字印着:“告诉你的同伴,不要做无谓的牺牲,赶快出来投降,保证你们生命安全。”女冲锋队员捡起一张,装作在看,心里暗暗打定了主意,抓起一把土,冷不防向陶坷脸上撒过去。趁着陶坷抬起胳膊肘去遮挡,她转身钻进了丛林。陶坷揉搓几下眼睛,又去追赶。
逃命的只想逃命,追赶的只想着捕获自己的猎物,都不知道自己的衣服全被扯烂了。她们的头发散乱不堪,沾满了草叶,脸上和肩头尽是一道道的血痕。
眼前出现一条清澈的河水,河面不宽,夹在两山之间,水相当深。女冲锋队员看见水流得那么急,本来不敢下水的。可是背后人追得紧,不容她犹豫,她擎着野藤从岩石上滑下去,横了心,扑通一声跳下河去。她水性不强,一进入激流,几个浪头盖下来,就有些发晕了,只是随着波浪一高一低漂流下去了。
陶坷把自动步枪背起来,紧跟着跳下了水。经过两年泅渡训练,她全副武装,也可以横渡几公里宽的江河。陶坷注意到,顺着弯弯的河道,再往下游去,便是一道巨大的瀑布,河水陡然折断,整个儿跌落下去,在深谷里激起一片白茫茫的水雾。她很快游到前面去,拦截住女冲锋队员。对方还是极力挣扎,不让陶坷靠近。陶坷猛扑过去,把她按在水里,趁她被呛得不由自主,扯住她的长发,向岸边划去。陶坷一只胳膊拦腰抱住越南姑娘,一只胳膊紧紧钩住了从岸边弯到水面上来的粗大的树枝。回头一看,好险哪!她们已经到了瀑布将要向下跌落的地方。
越南姑娘精疲力竭,完全瘫软了,任凭陶坷拖带着游过去。她们刚爬上河岸,浑身的水还在往下流,只听有人用越南话喝令道:
“不许动!举起手来!”
陶坷忙要取枪,一看,围上来用枪逼住她们的,是连里派出来查线的几个电话兵。
(选自《建党百年百篇文学短经典》,有删改)
【注】 ①徐怀中,军旅作家。1945年于太行中学毕业后参军,随军挺进大别山。后任职于西南军区文工团和云南军区文化部,其间曾多次深入康藏地区部队代职和体验生活。1979年对越还击,他以战地记者身份参与,发表了小说《西线轶事》等文章。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故事一开始,陶坷他们的抢修任务完成顺利,但试线中又被破坏,说明对手狡猾,陶坷考虑不周。
B.两个新战士因为担心武器太少,自身安全不能保障,不愿分散行动,后在陶坷鼓励下执行了命令。
C.陶坷与新战士约定战斗部署后又完全忘记,可见这个部署存在不合理之处,战士们斗争经验不足。
D.陶坷与敌人追赶过程中,抓与逃、设伏与反设伏,来回多个回合,很重要的原因是敌人也很顽强。
【解析】
A项,“陶坷考虑不周”分析脱离文本逻辑,属于中心旁逸,敌在暗,我在明,人手少,本就不易防。B项,“自身安全不能保障”不准确,两个新战士也在担心陶坷安全,从“要留,我们两个也留下好了”一句可知。C项,“可见这个部署存在不合理之处,战士们斗争经验不足”的分析褒贬失当,原文是“小陶完全忘记了自己的战斗部署。她想,既然对方也是一个女的,在身高上又是占着绝对的劣势,为什么我不能捉一个活的”。
【答案】 D
(2)关于文中对越南女冲锋队员的外在形象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描绘了越南人的典型装束及武器装备,点明“那人”敌人冲锋队员的身份。
B.冲锋队员的性别、身高等描写,促使陶坷改变作战部署,推动了情节发展。
C.没有钢盔、“光着脚丫子”,凸显了敌人物资的匮乏,与我军形成鲜明对比。
D.客观描写敌方女冲锋队员外在形象,更能衬托出主角陶坷“威武”的形象。
【解析】“凸显了敌人物资的匮乏”,曲解文章的内容,属于分析中心旁逸,“光着脚丫子”只是表明越南人的习惯,表明人物身份。
【答案】 C
(3)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说一开始就描绘了潜藏暗处的敌人一而再的破坏行动,情节进入紧张状态,迅速激起读者兴趣。
B.战斗发生在越南丛林之中,追击者与被追者“像两只蝴蝶儿在追逐着”,形象地写出其动作的灵巧。
C.陶坷终于活捉敌人,结果上岸又被自己人用枪逼住,虚惊一场,此处可见作者对情节波澜的追求。
D.小说以女电话兵陶坷的一场追逐战为切入点,通过对人物成长过程的描写展示真实的“战场画卷”。
【解析】“通过对人物成长过程的描写”在命题节选文字中体现不明显。节选部分主要写的是陶坷活捉越南女冲锋队员的过程。
【答案】 D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说中的人物具有真实的人性之美,波澜起伏的追逐战,与敌我双方士兵的立场、实力有关,与人性的善良有关。
B.小说使用了多种描写手法,通过对人物外貌、动作、心理及相关场面等进行细致描写,展现立体人物和真实的战争画卷。
C.小说从生活和人物出发,以新颖独特的视角,凭借独有的审美特质,写出真正中国式的反映女兵传奇经历的战争小说。
D.小说选材来自真实的军旅生活,如果作者没有丰富的战地生活经验,目睹类似战争场景,很难写得如此具体生动。
【解析】“目睹类似战争场景”缺乏依据,战地的鲜活的材料,不一定是“目睹”,也可能是“耳闻”。
【答案】 D
小结方法与对策
四个对比,确认客观题答案
1.对比故事情节。
一是看选项复述的小说情节、细节,与原文相比,有无“添枝加叶”(复述情节的过程中,故意添加小说情节里没有的内容)、“张冠李戴”(复述情节的过程中,把这个人物的想法、说法等,转嫁给另一个人物)、“强加因果”(分析情节、人物时,强加因果关系,或对原因、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等。二是看选项分析的小说情节、细节的作用,与原文相比,有无“偏离创作意图”。
2.对比人物个性。看选项概括的小说人物个性,与原文相比,有无“曲解人格”(概括人物性格时,或歪曲,或贬低,或拔高)等。
3.对比思想意蕴。看选项分析的小说主旨、情节内涵、人物语言行为等,与原文相比,有无偏离作者的思想情感、歪曲作者的创作意图等。
4.对比艺术手法。看选项分析的小说艺术特色,有无“手法误判”(错误地界定小说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方法)、“效果误解”(对小说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方法追求的效果进行错误解读)等。
分析文意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象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
体裁是小说,应根据小说的三要素把握小说的故事梗概,比如有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主要情节是什么,写了谁干什么事,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主旨;
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方式,是正面还是侧面,选项中如有误涉及这些方面,就应该到文中找一找,看是否有这种描写方式,以及对这些描写方式的分析是否有问题;
有无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又什么作用。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