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阅读专题四:精做环境描写题
高考小说环境描写题命题特点:
年份 卷别 篇名 提问方式 设题 角度 命题特点
2021 浙江卷 《麦子》 第二段描写环境有何用意?(4分) 自然环境作用 ①环境是轮考点。
②重点考查自然环境的特点和作用,“作用”是重点中的重点。
2019 全国Ⅱ卷 《小步舞》 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自然环境作用
全国Ⅲ卷 《到梨花屯去》 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功能。(6分) 自然环境作用
2018 江苏卷 《小哥 儿俩》 小哥儿俩是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请简要分析。(6分) 社会环境特点
分析小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对情节发展的作用。(4分) 自然环境作用
考情微观 年份 卷别 篇名 设问方式 设题角度
2023 全国 乙卷 《长出一地的好荞麦》 文中画线部分的描写,人、牛、犁浑然一体,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营造出来的?请简要赏析。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综合运用
新高考Ⅱ卷 社 戏 (节选) 本文是如何描写社戏的仪式感的?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社会环境特点
什么是短评
“短”是指它篇幅短小,“评”是指在文体上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它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社会评论、文学评论、艺术评论。
什么是文学短评?
文学短评是文学评论的一个分支,主要以具体的文学作品为评论对象,并对对象的某一点进行深入品析和阐发,进而得出某个评论性观点。
什么是文学短评?
标题文字添加
文学短评是对作家、作品和其他文学现象进行评论而篇幅相对短小的一类文章,主要是评论作家创作的得失,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
知识储备
环境为人物活动和情节展开提供了时空位置,它服务于小说的形象、情节和主题。环境描写是高考考查小说阅读的题型之一,环境描写的命题角度有三个:概括分析环境特点、赏析环境描写的手法、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这三个角度往往呈现两种形式:一是环境描写的手法和作用相结合,二是环境的特点和作用相结合。
自然环境 指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主要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景物等。
社会环境 指对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的描写,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
环境类型
题型一:环境特点概括
概括环境特点是高考考查小说景物描写的最常见题型,主要考查赏析小说景物的能力。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活动,事件也在一定的环境里发展,弄清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对准确理解作品思想内容,提高考生的阅读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题型一:概括环境特点
一、常见设问方式:
1.景物有何特点 2.某地环境有何特点
二、解题步骤:
1.审清题干明确类型,问的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
2.自然环境特点可从文中的修饰词概括提炼
3.社会环境从时代背景、人物活动场所、人际关系、人物生活、地域风俗等综合概括
三、注意题型区分:
景物特点(概括特点题) 景物描写的特点(手法题)
【技巧点拨】
1.解答“环境特点”类题目四步走
第一步,根据题干要求,分清环境描写的种类,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
第二步,找出环境描写的句段。描写自然环境的语句很好找;在找描写社会环境的语句时,需要关注人物活动的场所、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的身份、人物的对话、情节发展过程以及写作时间等。
第三步,根据句段,重新组合画面并在脑海中再现画面,想象、品味画面的整体特色。
第四步,具体分析所写环境的特点,用几个形容词来概括环境的特点。
另外,注意题干用语,“景物(环境)特点”与“景物(环境)描写特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景物(环境)描写特点”是要答描写技巧的。
【概括环境特点】(5个角度)
1.“时”:指时间。时代背景如“抗战时期”;自然环境如凄冷秋季。
2.“地”:指地点。“场所”“场合”“地域”等呈现出的特点。
3.“人”:指人物。理清人际关系,如团结友善、紧张冷漠等。
4.“事”:指事件、情节。从情节发展过程中、生活工作状态中分析概括,如“激烈残酷”。
5.“景”:指从景的“形、声、色”等角度分析概括环境特点,如“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题型二:环境描写的手法
类比诗歌、散文表达技巧知识点
题型二:环境描写的手法
一、设问方式:
分析手法/赏析特色
二、常考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
手法+分析+效果
三、答题步骤:
环境描写手法:
(1)从技巧角度看
①细描(工笔)与白描
细描作用:①精雕细刻,能突出景物的主要特征;②浓墨重彩地描绘,具体生动,能感染读者,更利于表现主题。白描作用:不加渲染、铺陈,粗笔勾勒,突出特征,简洁准确、生动传神。
白描与细描结合,形成对比,相互映衬,更能全方位地表现景物的特征,为主题服务。
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使景物更生动,更鲜活,更富有感染力;
③虚实结合(以实写虚、以虚写实):能激发读者的联想、想象,或突出景物的特点,或拓展表现空间,或扩大意境,或深化主题。
④正侧结合:突出特点,全方位地表现景物的特征,使对象更鲜明突出。
⑤点面结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更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
⑥色彩的渲染烘托。
⑦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事物。
环境描写手法:
(2)从修辞角度看: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来描写。
(3)从写景角度看:
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形、声、色等);
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俯视仰视;
写景顺序:分层写景(远近、高低、内外)。
(①能多侧面、立体化地展现景物,使景物展现出不同的特征,呈现出千姿百态;②最终又组合成多样统一的艺术整体,从而展现景物的全貌和总体特征,进而蕴蓄情趣和理趣。)
分析环境描写的手法
修辞手法角度 比喻 化平淡为生动,使描写的事物形象丰满,感人
拟人 把人的形态情感赋予物,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夸张 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营造气氛
排比 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利于抒情
对比 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更鲜明,更突出
表现手法角度 衬托对比 指不直接地对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性格鲜明,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动静结合 描写景物时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
虚实结合 在景物描写中,虚是联想、想象之景;实指当前视听之景。要注意虚是为实服务的
渲染烘托 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挥洒铺陈,对某种事物有意泼墨重彩式的描写,衬托是通过对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
描写手法角度 白描细描 白描指用最简练的笔墨,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白描要求运用极简省的语言,描摹景物的特征,反映作者的感情。细描指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抹
绘形绘声绘色 把自然界的声响、物体的形状与色彩等具体地描写出来,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多个角度结合 从视、听、嗅、味、触等多种感官角度去描写,将景物真切再现,使其富有立体感
【审题指导】
设问方式 1.分析文中画线段落景物描写的手法。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3.小说中第×段景物在描写上有何特点 4.××句是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写景的
辨别标志 题干中有“写景”“环境描写”“写景特色”“表现特色”“手法”“技法”等字样
审题要点 1.审清是“环境描写的特点”还是“环境描写的手法”,前者是概括环境特点,后者是分析描写手法。2.审清所给的文段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多从写景的角度分析,社会环境要考虑烘托、对比、映衬、暗示、象征等手法。
【答题规范】
答题思路 指明手法 注意描写的角度、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景物描写的手法一般不是单一的,要注意全面、准确
分析特点 要注意将描写的手法和描写的景物特点结合起来,分析这种手法是如何突出这一特点的
答出作用 要注意区分描写手法的作用和环境描写的作用的不同,描写手法的作用是使环境更典型,更真实,更富有立体感
答题模板 景物描写的手法+景物描写的特点+景物描写的作用
题型三:环境作用
一、思考方向
环境上: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 ②暗示社会环境 ③渲染气氛
人物上:①烘托性格或心情 ②体现人物身份、地位等 ③暗示人物命运
情节上:暗示、推动、铺垫、线索、照应
主题上:揭示主题、深化主旨
读者效果(选答)
二、注意:
1.踩点要全,要有多角度意识。
2.要结合文本答题,不可贴标签,使答案空洞。
3.语言力求精准。
4.分点作答。
2.解答“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需要“三步走”
第一步,找到环境描写的具体语句,分析环境的特点。因为环境的特点与作者写此环境的作用是相对应的。
第二步,找到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思维角度。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从人物、情节、主题以及环境本身等多个角度去考虑。
第三步,组织语言,规范答案。
答题思路:
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
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
③人物(烘托、映衬)。
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3.解答“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也需要“三步走”
第一步,找出具体体现社会环境的语句。
第二步,明确分析社会环境作用的思维角度。
第三步,组织语言,规范答案。
答题思路:
①突出(烘托、描写、交代)了……,为……活动提供了背景,与……(情节)形成对比。
②烘托(衬托,映衬)了……(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
③触发……思想(情感)转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真题演练】(2023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长出一地的好荞麦
曹多勇
这年里,德贵最后一次来种河滩地已是腊月里,这期间,他先后种过一次黄豆,两次绿豆,两次麦子,庄稼还是颗粒无收。这情况,德贵还有岁数更大的犁都没经历过。儿子儿媳说这怪气候叫厄尔尼诺现象,德贵不听这道理,骂天,说这是要绝人啊!大河湾土地分两种:一种在围堤坝里,淮河水一般淹不掉,是大河湾人赖以生存的保障;另一种地在堤坝外,无遮无拦地紧挨淮河,一年里能收季麦就不错了,秋季天都荒着——这地叫河滩地,也叫荒地,大河湾只德贵一人秋季天还耕种河滩地。村人说德贵,那点河滩地还能结出金豆豆、银豆豆?德贵家人也说德贵,年年秋季天见你河滩地种呀种呀种,可临了收几次?
德贵先是不愿搭理话,落后才说,俺见河滩地长草就像长俺心口窝,痛得夜夜睡不着觉呀!河滩地位于村东两里地,德贵村东里出了庄,赶头牛,扛张犁,沿河堤一直往东去,人老,牛老,犁也老。牛老,蹄迈得很迟缓,远处里还以为牛是站堤坝上不动弹;人老,老在脊梁上,肩上挂一张犁,侧斜身显得更佝;犁呢是犁铧小,犁把细,还满身裂出一道一道暗裂纹,像老人手上脸上的皱纹皮。牛前边领,德贵后面跟,牛缰绳牵连他们俩,一副懒懒散散的模样,弄不清是德贵赶牛,还是牛牵德贵。至河滩地头,德贵说一声“吁——”,牛停下蹄,瞪一对大牛眼瞧德贵,德贵下堤坝往河滩地里走,牛也侧转身头低屁股撅,挺住蹄缓下堤坝追德贵,关键时才分出牛还是受人支配着。德贵没有即刻套牛犁地,他知道牛跟自己还有犁都得歇息喘口气,犁榫眼松,趴德贵肩“吱呀、吱呀”一路不停歇地叫,德贵说犁,俺知道你榫眼咧着嘴,不湿润湿润水,你准散架。牛嘴也“吧嗒,吧嗒”扯黏水吐白沫,德贵说牛,俺知你嗓子眼冒着火,得去淮河里喝个饱,于是,德贵、牛和犁三个老货径直朝淮河走去,牛饮水,人喝水,犁干脆丢河里,德贵喝几口水站起身,骂犁,你个老货还真能憋气呢;骂牛,你个吃草的家伙能站俺上游饮水?淮河水这会儿还温温顺顺躺河床里,波浪一叠压一叠有条不紊地浪过来又浪过来。德贵、牛,还有那只淹没水里的犁构成一幅温馨的田园画,但德贵却在这宁静貌似温顺的淮河水里瞧看出洪水泛滥的迹象,这迹象是几缕混浊的泥丝,曲曲折折隐河边的水里摇曳流过,这几缕混浊的泥丝就是上游山水下来的前兆,就像暴风雨过来之前的一阵凉风。
牛饮饱水抬起头,润湿的嘴像涂抹油似的又黑又亮,德贵问牛,你说俺们这地犁还是不犁?牛两眼盯着水面瞧着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没瞧,德贵又问犁,你说俺们这地犁还是不犁?德贵问犁没见犁,这才弯腰伸手捞出犁,犁全身吃透水,多余的水“滴答滴答”往河面滴。这清脆的水滴声像是回答德贵的问话,德贵说还是犁说得对,不能害怕涨水淹河滩地,俺们就不种河滩地。不知怎么的,德贵感觉最通人性的是犁,而不是牛。这天上午,德贵犁过河滩地;这天下午,德贵耙过河滩地;这天挨傍晚,德贵撒开黄豆种。一天时间,这块河滩地就喧喧腾腾像块饼被德贵精心制作好,摆放在淮河边上。然而,还没等德贵的锄伸进去,淮河的水便涨出来,德贵赤脚跑进黄豆地,眼前那些没顶的禾苗还使劲地举着枝叶在河水里挣扎,德贵站立的地方原本还是一处干地,河水舔舔地漫过脚面,德贵往后退,骂河水,说俺是一棵会挪动的庄稼,你们想淹也淹不住。就这么河水淹过种,种过淹,德贵从夏日里一口气赶进腊月天。腊月里天寒地冻,德贵这回出村没牵牛,没扯犁,只扛一把大扫帚,河滩地经河水反复浸泡几个月,晃晃荡荡地如铺展一地的嫩豆腐。这样的地是下不去牛、伸不开犁。德贵扛的大扫帚是牛也是犁,德贵脱下鞋,“咔嚓”踩碎表层的薄冰走进去,冰泥一下没过小腿肚,德贵挨排排拍碎冰,而后才能撒上种。这一次撒的是荞麦,腊月天,只能种荞麦。
德贵毕竟是上岁数的人,又加两腿淤进冰泥里,那些刺骨的寒气也就洪水般一浪一浪往心口窝那里涌,德贵仍不罢手,不急不躁,拍一截冰泥地,撒一截种子,而后再把荞麦种拍进泥水里,德贵知道停下手,这些拍碎的冰泥又会凝结起来,德贵还知道荞麦种在这样的冰泥里是长不出芽的,即使长出芽,也会被冻死,但德贵仍是一点一点地种。这天,德贵回家烧两碗姜茶喝下肚,便躺床上睡起来,梦里的河滩地绿油油长满一地的好荞麦,长呀长呀一个劲地往上长。(有删改)
文中画线部分的描写,人、牛、犁浑然一体,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营造出来的?请简要赏析。
【答案】①"人老,牛老,犁也老",总述三者具有共同的老迈特征;②运用拟人手法,对人、牛、犁的描写一视同仁,不区分人与物,互为参照;③将人、牛、犁三者并列,交替描写,细腻精致;④行文舒缓,与人、牛迟缓的步态和谐一致。
【解析】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搞清楚题干的要求。"文中画线部分的描写,人、牛、犁浑然一体",什么是"浑然一体" "浑然一体"形容事物融合成一个整体。"人、牛、犁"虽有不同属性,但放在一起描写却并不突兀,而是相互融合,协调有致,看起来自然和谐,毫无造作之感。赏析是对作品的具体感受、体验、欣赏和鉴别的审美活动,需要考生结合文本的具体描写,调动想象力,去发现这种艺术效果背后的原因,而不是简单地分析使用了哪些艺术表现手法等。赏析对于考生来说并不陌生,但需要在认真阅读全文的基础上,细读文段,体会写作用意,才能作出比较准确的回答。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