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下期义务教育段期末教学质量调考八年级
地 理 试 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
2.选择题的答案填涂在机读卡上。
第I卷(选择题,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伟大的祖国,疆域辽阔,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物产富饶。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字母ABCDEF代表我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国,其中A、F分别是( ▲ )
A.韩国、蒙古 B.印度尼西亚、俄罗斯
C.俄罗斯、日本 D.蒙古、日本
2.有北回归线穿过的我国省级行政区域,自西向东正确的顺序是( ▲ )
A.云、台、粤、桂 B.云、粤、台、桂
C.云、桂、台、粤 D.云、桂、粤、台
3.“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东海的碧波,帕米尔高原依然是群星闪烁;当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南疆早已洋溢着盎然的春色”上述地理现象说明我国( ▲ )
①南北跨纬度广 ②东西跨经度广 ③地形复杂多样 ④气候复杂多样 ⑤国土面积广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长江江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微笑天使”之称。读图长江流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4.长江江豚保护区主要分布在长江( ▲ )
A.河源区 B.上中游 C.中下游 D.入海口
5.图中400头以上的江豚保护区所在省区简称是( ▲ )
A.湘 B.赣 C.闽 D.浙
6.为保护长江江豚,应在保护区( ▲ )
A.发展航运 B.防治水污染 C.进行渔业捕捞 D.加强水利建设
下图是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时间轴,完成下面小题。
7.“全面三孩”人口政策调整目的是( ▲ )
A.减缓人口老龄化进程 B.满足人们“多子多福”的愿望
C.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D.保住“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称号
8.从图中的时间轴可以看出( ▲ )
①人口政策只能解决人口增长过快问题
②人口政策要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③人口发展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④人口发展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读“我国四大牧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9.②牧区是( ▲ )
A.新疆牧区
B.内蒙古牧区
C.西藏牧区
D.青海牧区
10.我国四大牧区在自然条件方面的共同特征是( ▲ )
A.河湖众多
B.湿润、半湿润的平原,水源丰富
C.地形陡峭,水土易流失
D.降水较少,有广阔的天然草场
下图为我国四种农业生产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1.①②农业生产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 ▲ )
A.林地 B.耕地 C.草地 D.沙漠
12.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④地最适宜发展的农业是( ▲ )
A.种植业 B.林业 C.水产养殖业 D.畜牧业
下图是我国沿106°E的地形剖面图(局部),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3.1月份②地气温高于①地的原因除纬度因素外,主要是因为②地( ▲ )
A.海拔较低 B.受夏季风影响较大
C.森林覆盖率高 D.受冬季风影响较小
14.图中②地所属气候类型是( ▲ )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15.③地形区的特征是( ▲ )
A.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B.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崎岖
C.海拔高,内部起伏和缓 D.地表坦荡,草原一望无垠
读下面“我国主要工业基地与经济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6.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主要工业基地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 )
A.沿海地区分布 B.黄河沿岸地区分布
C.内陆地区分布 D.长江沿岸地区分布
17.与其他工业基地相比,④工业基地发展的特有优势条件是( ▲ )
A.交通便利 B.工业基础雄厚
C.劳动力丰富 D.毗邻港澳,多侨乡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宝鸡的小明选择去世界遗产“北京天坛”参观,以下哪条线路最合适( ▲ )
A.京九线—北京—京包线 B.陇海线—郑州—京广线
C.京广线—北京—京哈线 D.成昆线—成都—宝成线
19.今年10月下旬,小李沿着线路①②往南而行,看到东北冰雪已至,湖南一片秋色,广东青翠欲滴,这种景色差异变化主要是受到( ▲ )
A.海陆位置影响 B.地形因素影响
C.纬度位置影响 D.人类活动影响
20.7月乘列车前往拉萨的途中,会在青海省看到成片油菜花,与同纬度地区相比,青海的油菜花开花时间( ▲ )
A.更早 B.更晚 C.相同 D.没有规律
“赶花人”指的是逐花而居的蜂农。他们为了采到合适的蜂蜜,带着蜜蜂往花开的地方赶,下图示意四川户县某养蜂人制定的放蜂采蜜路路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造成图中各地放蜂时间差异的因素是( ▲ )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22.6月底进入湟源时,发现当地月平均气温不足18℃,其主要原因是该地( ▲ )
A.纬度高 B.海拔高 C.阴天多 D.距海远
23.在赶花阶段,养蜂人在通江和宝鸡之间穿越了我国著名的地理分界线秦岭,请判读通江的气候类型是( ▲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高山高原气候
24.蜂农“追花夺蜜”最适合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
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 C.水路运输 D.航空运输
下图为黔东南的西江千户苗寨,它是我国最大的苗族古村寨,层层叠叠的木质吊脚楼依山而建,呈梯状逐级升,与自然和谐融洽,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西江千户苗寨位于( ▲ )
A.广西 B.云南 C.四川 D.贵州
26.影响当地吊脚楼层层叠叠、梯状抬升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 B.气温 C.降水 D.河流
27.影响当地屋顶形状的主要因素是( ▲ )
A.地形 B.气温 C.降水 D.水源
2023年10月,中国建设报社推出的中国海绵城市十年成就展系列征集活动中,中国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典范项目被列为重点内容之一。西安市小寨区域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成功入围【中国海绵城市十年成就展·项目典范】案例第15批,且有关内容刊登于2023年10月26日《中国建设报·中国美丽城市》第43期第8版。读我国“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分布图和“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8.图中的雨水收集系统,在北方地区吸水、储水功能最活跃的季节是( ▲ )
A.春季和夏季 B.秋季和冬季 C.夏季和秋季 D.冬季和春季
29.“海绵城市”试点城市主要分布在( ▲ )
A.西北内陆地区 B.青藏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东部季风区
30.以下四种做法,能反映海绵城市理念的是(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40分)
二、解答题
31.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1分,共9分)。
材料一:黑河—腾冲线是胡焕庸先生在1935年提出的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后成为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
材料二: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相比,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增加0.72亿人,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比例增加5.44%。
(1)写出城市名称:A ▲ B ▲ 。
(2)由图可以看出,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是东部 ▲ 、西部 ▲ 。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 ▲ (选填“沿海”或“内陆”)地区。
(3)我国五个自治区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 (填全称);河南省和青海省相比,人口较稠密的是 ▲ 省。
(4)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 ▲ %,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相比,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 ▲ (选填“增加”或“减少”)。
32.读“长江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⑤是 ▲ 。
(2)长江上游和中游的分界A是湖北 ▲ 。
(3)长江的最长支流D是 ▲ 江。
(4)长江的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是我国巨大的“ ▲ ”。
33.读中国地形图,回答问题(每小题1分,共9分)。
(1)我国第一级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D ▲ 山脉、阿尔金山、G ▲ 山脉和横断山脉。E是我国素有“聚宝盆”之称的 ▲ 盆地,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的地形以 ▲ 、 ▲ 为主。
(2)F是 ▲ 高原,土质疏松,缺乏植被保护,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形成的地表形态为 ▲ 。
(3)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下列关于山区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利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山区适宜开展多种经营 B.山区适宜发展旅游业
C.山区适宜发展林业 D.毁林开垦山坡,种植粮食,增加粮食产量
沿36°N将我国地形进行制作剖面图如图,仔细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4)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出,地形区C是 ▲ 。
34.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材料一:习近平主席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黄河治理与开发要量力而行,上下游统筹谋划,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
材料二:黄河流域图及四个水平观测站相关数据
水文观测站 兰州 河口 桃花峪 利津
年均流量(m3/s) 981 786 1820 1514
年均含沙量(kg/m3) 3.84 6.67 26.6 24.8
(1)图中A山脉的走向是 ▲ 。D是 ▲ 湖(我国最大的湖泊),位于我国地势第 ▲ 级阶梯。
(2)凌汛往往发生在有结冰期且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黄河B、C两河段中,有凌汛现象发生的是 ▲ 段。
(3)根据观测数据发现,从兰州到河口,黄河的年径流量 ▲ (增大/减小),在黄河各段流域中含沙量剧增的是 ▲ (上游/中游/下游)段。
(4)黄河下游河段流域面积最为狭小,原因是 ▲ 。
A.下游是“地上河”,支流少 B.气候干旱
C.结冰期长 D.支流多
答案第1页,共2页
八年级期末教学质量调考地理试卷 第1页(共2页)■■
■■
2023年下期义务教育段期末教学质量调考八年级
地 理 答 题 卡
考生禁填
缺考考生由监考员贴条形码,并用2B铅笔填涂上面的缺考标记。
缺考标记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位号,无误后将本人姓名、考生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相应位置。
2.选择题填涂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迹签字笔作答。
3.必须在题目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答题卡清洁、完整、严禁折叠,严禁使用涂改液和修正带。
姓名
姓名
贴 条 码 区 域
(正面朝上切勿贴出虚线框外)
考生号
注意事项
座位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6
A
B
D
C
7
A
B
D
C
20
A
B
D
C
18
A
B
D
C
19
A
B
D
C
16
A
B
D
C
17
A
B
D
C
15
A
B
D
C
13
A
B
D
C
14
A
B
D
C
11
A
B
D
C
12
A
B
D
C
5
A
B
D
C
3
A
B
D
C
4
A
B
D
C
1
A
B
D
C
2
A
B
D
C
8
A
B
D
C
9
A
B
D
C
10
A
B
D
C
30
A
B
D
C
28
A
B
D
C
29
A
B
D
C
26
A
B
D
C
27
A
B
D
C
25
A
B
D
C
23
A
B
D
C
24
A
B
D
C
21
A
B
D
C
22
A
B
D
C
第Ⅱ卷(非选择题40分)
二、解答题
31.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1分,共9分)。
(1)A B 。
(2) 、 。 (选填“沿海”或“内陆”)地区。
(3) (填全称); 省。
(4) %, (选填“增加”或“减少”)。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32.读“长江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 。
(2)A是湖北 。
(3)D是 江。
(4)“ ”。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33.读中国地形图,回答问题(每小题1分,共9分)。
(1)D 山脉、G 山脉。
E是 盆地, 、 为主。
(2)F是 高原, 。
(3) 。
(4)C是 。
34.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A山脉的走向是 。D是 湖,第 级阶梯。
(2) 段。
(3) (增大/减小),在 段。
(4)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
■■2023年下期义务教育段期末教学质量调考
八年级地理期末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各2分,共60分)
1-5:CDDCB, 6-10:BABAD,
11-15:BDDBB, 16-20:ADBCB,
21-25:ABABD, 26-30:ACCDB
读图题
31.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1分,共9分)。
(1)A 黑河 B 腾冲 。
(2) 多 、 少 。 沿海 (选填“沿海”或“内陆”)地区。
(3) 西藏自治区 (填全称); 河南 省。
(4) 18.70 %, 增加 (选填“增加”或“减少”)。
32.读“长江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 长江三峡 。(2)A是湖北 宜昌 。
(3)D是 汉 江。(4)“ 水能宝库 ”。
33.读中国地形图,回答问题(每小题1分,共9分)。
(1)D 昆仑山 山脉、G 祁连 山脉。E是 柴达木 盆地, 高原 、 盆地 为主(可交换位置)。
(2)F是 黄土 高原, 沟壑纵横、支离破碎 。
(3) D 。(4)C是 华北平原 。
34.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A山脉的走向是 西北--东南 。D是 青海 湖,第 一 级阶梯。
(2) C 段。
(3) 减小 (增大/减小),在 中游 (上游/中游/下游)段。
(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