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5 大自然的语言
八年级下
人教版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
——《国风·豳风·七月》
这种自然现象,我们统称为什么?
情境导入
检查预习
1
学习目标
2
知识必备
3
科普知识我知道
4
理顺序
5
析方法
6
品语言
7
思考探究
8
课堂小结
9
积累拓展
10
教学环节
字音字形
萌 ( ) 翩 ( ) 孕 ( )
簌簌( ) 候 ( ) 谚( )
悬殊( ) 棠( ) 载 ( )
翘( ) 销 ( ) 莺 ( )
yùn
sù
ménɡ
piān
hòu
zài
xuán shū
tánɡ
yàn
qiáo
xiāo
yīnɡ
检查预习
发
然
育
鸟
农
海
途
连
声匿迹
草长 飞
词语解释
翩然:
孕育:
销声匿迹:
衰草连天:
载途:
周而复始:
悬殊:
检查预习
形容动作轻快的样子。
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这里指昆虫无声无
息、无影无踪。
指很多草枯黄败落的样子。
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相差很远。
1.筛选文章的主要信息,理解其中阐述的事理。(重点)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分析本文的说明方法。(重点)
3.品味说明文的语言特点。(难点)
4.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热情和兴趣。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竺可桢 (1890—1974),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是我国现代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物候学》是竺可桢多年研究物候的结晶。他结合我国的实际,系统地介绍了物候学的基本原理、我国古代的物候知识、世界各国物候学的发展、物候学的基本定律、利用物候预告农时的方法等。
知识必备
知识链接
事理说明文
以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介绍科学道理为主的说明文称作事理说明文。也就是说,事理说明文主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客观、科学、准确是事理说明文最突出的特征。
知识必备
作者介绍
为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不断丰富校园科技文化生活,我校将举办科学活动周,班级为响应活动周的号召,将开展以下几个活动:
活动一:科普课堂开课啦
科学活动周
1、什么是物候?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
作为物候学的研究对象,物候就是指动植物等随着气候变化而在生长、发育、迁徙、繁殖等生命活动方面表现出的反应。
大自然的语言
科普知识我知道
整体感知
2、什么是物候学?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整体感知
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有什么重要意义?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物候观测系统
整体感知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纬度差异
经度差异
高下差异
古今差异
整体感知
4、这些因素分别会导致怎样的物候现象?
纬度差异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太阳直射点离南方近,离北方远,所以南方日照时间比北方日照时间要长。桃花生长需要光照充,所以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
候鸟不喜冷,我国冬季越往北越冷,所以候鸟也来得越晚。
经度差异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由于海洋比热容比陆地大,温度变化程度小于内陆,在冬季,沿海气温高于内陆。
十二月的西安
十二月的青岛
高下差异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早春的昆仑山脉
古今气候的差异
5、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是什么?
01
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
02
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
03
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05
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04
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整体感知
理顺序
6、作者的说明思路是怎样的?
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现象
本质
逻辑顺序
符合人们由浅入深认识事物的规律,也易于读者理解把握文章内容。
第一部分(第1—3段)
第二部分(第4、5段)
第三部分(第6—10段)
第四部分(第11、12段)
合作探究
各部分的说明顺序又是怎样的呢?
列举四季
物候的变化
“立春过后”“再过两个月”
“不久”“于是转入”
“到了秋天”“准备迎接”
时间顺序
主要
次要
决定物候来临的因素
1. 纬度差异因素
2. 经度差异因素
3. 高下差异因素
4. 古今差异因素
空间
时间
逻辑顺序
合作探究
析方法
7、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理?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通过例子,具体地说明了自然现象与气候的关系。
举例子
合作探究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把活生生的生物比作物候观测的“活的仪器”,生动形象地突出了生物的变化在物候观测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打比方、作比较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准确、具体地说明了物候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说明经度是决定物候现象的重要因素。
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具体地说明了高下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举例子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引资料、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
说明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列数字、举例子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
说明了什么是逆温层
下定义
品语言
8、本文的语言有怎样的特点呢?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这几句话用词形象生动,“萌发”“次第”准确又典雅地反映了草木抽芽,花朵依次开放的景象,渲染了春天的活泼气息;而“翩然”更是让燕子灵动的形象跃然纸上。这些词语大大加强了说明语言的生动性和文章的可读性,给读者带来一片扑面而来的春色。
合作探究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一处文字连用杏花、桃花、布谷鸟三个例子,都扣住“大自然的语言”这一点,以灵动的语言表现出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反应,说明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这一段讲的是人们习见的现象,将道理富于形象之中,不可谓不生动形象。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这二处文字给出物候记录中确定的时间段、考察对象和精确的比较结果,说明物候的古今差异。这是因为物候古今的变化往往是缓慢的,个体难以察觉,因此用数字说话,才能清晰地展现结论。这样说明显得严谨克制,语言十分朴素。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这些词语的运用十分的典雅、简练、生动、富有表现力,这些优美的词语勾勒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画面,描绘出四季变化的景象。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一定”在这里是“特定”的意思,起限制作用,说明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只有在特定的高度上气温才比低处高,并不是所有高度都如此,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许多”一词说数量,有范围,不一概而论,措辞严谨。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凡是”一词表示范围,说明无一例外,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而想要探索它,就要有科学精神,要有科学知识的储备,要掌握科学方法。
思考探究
通过本文的学习,对我们有怎么启示?
合作探究
事理说明文和事物说明文有哪些不同之处?
①说明对象不同。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
②说明内容和目的不同。事物说明文一般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做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事理说明文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
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介绍“物候”“物候学” 的事理说明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采用生动典雅、准确严谨的语言,表现了物候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方法,按照逻辑顺序来布局材料,将物候学介绍的清晰完整又不显得乏味。同时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与研究态度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请运用课文介绍物候学知识来解释这一现象。
作业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