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区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评价
七年级历史试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1987年北京周口店远古人类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清单,下列早期人类中,先后在此遗址生活过的远古人类是:( )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山顶洞人
A.①② B.②③ C.③ D.②
2.原始农耕生活时期的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如图所示,居住在该样式房屋中的原始居民是( )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
A.河姆渡人 B.半坡居民 C.山顶洞人 D.北京人
3.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以下材料可作为我国原始农业发展证据的是( )
A.北京人制作的石器 B.农耕生活想象图
C.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D.曲辕犁模型
4.我们中国人常常自豪的称自己是“龙的传人,炎黄的子孙”,称“炎黄子孙”是因为( )
A.两岸人民都是黄皮肤的黄色人种 B.炎帝和黄帝联合战胜了蚩尤
C.炎、黄二部族的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5.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与之相关的史实是( )
A.炎黄战蚩尤 B.商汤灭夏 C.牧野之战 D.春秋争霸
6.夏商周时期,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也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利簋 D.西周毛公鼎
7.2017年,我国申报的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的发现,说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战国
8.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一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国君主动与齐晋结好
C.天子依附于诸侯 D.周王室地位衰落
9.下图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我国生产工具的变化。按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打制石器 ②骨耜 ③青铜铲 ④铁犁铧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②①④③
10.春秋时期,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
A.纺织业的发展 B.商业活动的活跃
C.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D.深耕细作
11.战国末年兴建的都江堰工程在防洪、灌溉、改善环境、繁荣文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都江堰的设计者是( )
A.管仲 B.李春 C.李冰 D.嬴政
12.思想活跃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剧烈变化的表现之一,在诸子百家中,其思想体系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是( )
A.墨家 B儒家 C.道家 D.法家
13.成语典故“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反映了( )
A.老子的“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B.孔子的“己予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观点
C.孟子的“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观点
D.韩非子的“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观点
14.有学者认为,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虽有曲折,历史大趋势终归回到统一国家的正轨上来。他意在说明( )
A.王室衰微的表现 B.诸侯争霸的背景
C.秦灭六国的过程 D.秦朝统一的意义
15.秦统一六国前,诸侯国各自为政,文字的形体极其混乱,这给政令的推行和文化交流造成了严重阻碍。秦统一后,为了避免这一弊端,命李斯等人整理并颁行全国的文字是( )
A.楷书 B.小篆 C.铭文 D.隶书
16.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给后代统治者留下深刻的教训。这个事件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项羽刘邦楚汉战争 C.黄巾起义 D.宋江起义
17.“汉并天下”瓦当是为纪念西汉建立、统一天下而作。西汉的建立者及都城分别是( )
A.刘邦,长安 B.王葬,长安 C.刘秀,洛阳 D.项羽,咸阳
18.“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分别是西汉和东汉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政局稳定,经济发展( )
A.都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B.都提倡节俭
C.都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赋税 D.都允许少数民族内迁
19.下图两幅图的主人都曾经立下赫赫战功。他们死后,都陪葬在汉武帝茂陵附近,得享殊荣。他们的“赫赫战功”是( )
A.平定七国之乱 B.镇压农民起义
C.率军击败匈奴 D.打压地方豪强
20.它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以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起义军头裹黄巾,向官僚地主发起猛烈攻击。材料中的变( )
A.动摇了秦朝的统治地位 B.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C.使西晋从此走向衰落 D.稳定了西周初期的政治形势
21.下图中物品(技术)交流主要得益于( )
汉朝(中原) 丝绸、漆器,开渠、凿井等技术 核桃、葡萄、石榴、苜蓿、香料、玻璃等 西域
A.丝绸之路的开通 B.蒙恬痛击匈奴
C.海外贸易的发展 D.文成公主入藏
22.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其意义是( )
A.“丝绸之路”得以开通 B.中央掌管西藏军民事务
C.专门机构管理海上贸易 D.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23.据《东观汉记》记载,公元2世纪初蔡伦得到当时皇帝汉和帝的称赞。这是因为他( )
A.改进造纸术 B.撰写《史记》 C.发明地动仪 D.出使西域
24.“治疗疾病不如预防疾病”。东汉时期提出“治未病”理论,被后世尊为“医圣”医学家是( )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神农氏
25.道教和佛教在中国古代广为流传,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下列关于:两种宗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道教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老子创立的宗教
B.道教从创立伊始就得到了上层统治者的扶持
C.两者都迎合了当时贫苦民众的精神需求
D.西汉时期佛教由丝绸之路开始传入中国
26.如表是魏、蜀、吴三国统治者在建国之后,各自在治理国家方面作出的主要贡献。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其共同作用是( )
政权名称 主要内容
曹魏 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孙吴 开发江东,发展了海外贸易。
蜀汉 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
A.促进农业恢复 B.加强对外交往
C.推动文化发展 D.巩固局部统一
27.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与“投鞭断流”、“草木皆兵”有关的战役是( )
A.涿鹿之战 B.巨鹿之战 C.长平之战 D.淝水之战
28.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外敌入侵与社会危机
29.北魏前期的云冈石窟佛像与后期的龙门石窟佛像在“面部特征和表情”的创作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唇厚、鼻高、目长、肩宽,气势雄健到丰满柔和,神态可亲,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书法艺术的成熟 B.北方民族的交融
C.江南经济的开发 D.南北政权的对峙
30.下图是1986年发行的纪念银币。这款纪念币是为了纪念祖冲之。祖冲之的主要贡献是( )
A.发明了造纸术 B.研制“麻沸散”
C.精确计算圆周率 D.写出《史记》
二、填空题(5道题,共10分)
31.启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标志着世袭制代替_________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周王为了稳定政治局势,巩固疆土,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_________制。
32.春秋时期,老子在政治上主张“_________”,孔子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_________一书。
33.在经济上,秦始皇时期统一度量衡、统一_________(货币),汉武帝时期统一货币,铸造_________(货币)、实行盐铁专卖。
34.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_________主持变法,一系列改革措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_________被誉为伟大的外交家、探险家,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
35.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_________(体例)通史;贾思勰的_________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三、材料题(36题15分,37题15分,共30分)
36.材料一
图1 图2
(1)结合所学知识,秦完成统一大业的的时间,(1分)据图2空白处指出秦朝的都城?(2分)据图1和图2指出秦始皇在地方上实行的制度。(2分)
材料二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使“大一统”成为当时社会文化的主旋律。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通过文化的一统实现政治的一统;其二是维持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通过地域的一统实现民族的一统。
——摘编自张践《儒家“大一统”思想是中华民族统一的政治基础》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实现“文化的一统”、“政治的一统”与“地域的一统”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6分)“政治的一统”是在谁的建议下实施的?(2分)
材料三 秦汉是我国多民族形成与发展时期。……它以空前繁荣的经济文化、众多的人口和广大的地域成为中华民族的主题凝聚核心。秦汉统一与边疆开发,莫定了我国疆城的基础,创造了各民族共同为一体的“华夷一统”的现实。
——《“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3)依据材料三,归纳秦汉时期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所产生的影响。(2分)
37.经济发展、政治改革、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上的常态历史现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原人口的南迁,不但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劳动力,而且也带来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这就使得南方的农业生产水平在量和质两个方面都得到提高,从而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岳麓版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崤函帝宅,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魏书·任城王传》
材料三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他们向汉族人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还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十六国北朝政权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
——摘自统编版教材
(1)根据材料一,概括促进南方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4分)
(2)材料二反映了孝文帝为学习汉族先进文化而采取了什么重要举措?(2分)除此以外,孝文帝改革还有哪些举措?(举两例)(2分)北魏孝文帝的这些改革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魏晋以来民族交融的表现(至少写出两个方面)(2分),并指出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