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
六、修辞辨析
0102常见修辞手法修辞辨析练习题常见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概念: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1.比喻用跟甲事物有某种相似之处的乙事物来说明甲事物。比喻的基本形式:①明喻;②暗喻;③借喻。作用:使事物更形象生动,突出特点。例:(1)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明喻】(2)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暗喻】(3)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借喻】2、拟人:把物当作人,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情感。作用:感彩鲜明,生动形象例: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3、夸张:故意言过其实,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夸张分为扩大、缩小和超前三类。作用:鲜明地表达作者对事物的情感和态度,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例:(1)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作用:加强语势和文章的节奏感,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例: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5、对偶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相关的句子凉凉对称的组织在一起。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感。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6、反复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的一种修辞手法。作用: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例: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和思考,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作用:提醒注意,引导思考;使层次分明,结构紧凑;突出某些内容例: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8、反问: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例: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修辞辨析练习题
1.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1)老信客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排比)(2)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比喻)(3)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拟人、比喻)2.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这句话。麦苗是冬日田野里少有的青绿,这些脆嫩的小东西在冬季的怀抱里内敛而害羞,一丛丛地挤在一起,一副合抱取暖的意思,静待苍茫大雪的到来。解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麦苗、冬季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麦苗不惧严寒、充满生机的特点,表达作者对生机勃勃的麦苗的喜爱和对冬日里土地的敬畏。3、下列对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对偶)B.秾丽的春天躺在静穆的晨光里,听那只娇柔献媚的百灵鸟向它颂赞。(拟人)C.在乌黑的无边夜空中,李煜所见之月,如钩,尖锐的钩,勾人心魄。(比喻)D.赣深高铁开通后,极大地缩短了两地旅客的坐车时间。(夸张)解析:D陈述客观事实,没有使用夸张4、下列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运用设问,强调了书对人类思想的启迪和引领作用,启发读者思考。)B、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运用排比,意在突出读书带给“我”的力量,让“我”有更高的追求。)C.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阅读给人带来的惬意感受。D.还有什么比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呢?(运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阅读能使人内心世界更丰富、精神境界更高尚的原因。)解析:D强调了“读书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我记得有这么一句话:“笑一笑,十年少。”B.来个三十岁的人听相声,哈哈一乐,剩下二十了。C.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D.秋天的枫叶,远远看上去好像一团火焰,近看又像一只只金黄的蝴蝶在树上翩翩起舞解析:D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6、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手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还有什么比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呢?A.文段开头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强调了书对人思想的启迪和引领作用,有助于启发读者的思考。B.文段中运用“读……,我……”的排比句式,语势强烈,意在突出读书带给“我”的力量,让“我”有更高的追求。C.文段中“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阅读给人带来的惬意感受。D.文段结尾运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阅读能使人内心世界更丰富、精神境界更高尚的原因。解析:D“强调了阅读……的原因”分析错误,结尾只是强调了书能够让人沉醉其中,并没有分析原因。7、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反语)B.一盘红烧鸡枞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比喻)C.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比喻)D.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比喻)解析:B没有用到比喻,是对比8.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天亮了,街上的行人逐渐多了起来,随着红绿灯的变换,他们像开闸泄洪的潮水,奔流而去。(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行人在红绿灯变换后拥挤前行的场景)B.谁都知道树叶落下,它的生命就此结束。但是落叶是应该哀伤呢,还是应该高兴呢?(运用设问,引发人们对于生命的深切思考)C.相见时红雨纷纷点绿苔,别离后黄叶萧萧凝暮霭。(运用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D.风从水上走过,留下粼粼波纹;阳光从云中穿过,留下丝丝温暖;岁月从树林走过,留下圈圈年轮。(运用排比,增强了句子整体的韵律美和节奏感)解析:B不是设问9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语句。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小草人格化,这句话具体表现了小草迎接春风时喜悦、兴奋的情态,赞叹生命的“不朽”。一个“钻”字有力地表现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10.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下面语句。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解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支配作者一生的三种感情比作“飓风”,形象地表明这三种感情对作者的影响之大。11.赏析下面语句颜色深鹤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解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干巴菌的形状,突出其“不中看”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