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案
课题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设 计 者
学 习 目 标 1、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记住这些常见的现象,并能根据这些现象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2、观察硫酸铜溶液和铁钉发生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3、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 4、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掌握化学变化伴随的几种现象
学习难点 做好硫酸铜溶液和铁的化学反应实验。
辅助手段 每组两支硫酸铜溶液、一枚铁钉、一张帕子 两张记录表 老师演示材料:蜡烛、火柴、白醋、小苏打、馒头、碘酒、锈铁钉等。
板 书 设 计 化学变化 伴随的现象 本质特征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 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 米饭和碘酒 改变颜色 小苏打和白醋 产生气体 产生新的物质 蜡烛燃烧 发光发热
流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 二、实验研究硫酸铜溶液 三、总结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四、知识拓展 学生思考、单独汇报。 1、 学生观察硫酸铜溶液和铁钉。 2、 描述观察到的特点。 3、 学生齐读。 4、 通过阅读这段资料,你知道了什么?在用硫酸铜溶液实验时应注意些什么? 5、 学生小组讨论。 6、 代表汇报。 7、 学生阅读温馨提示,并说出重点。 8、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9、 学生汇报。(板书:改变颜色) 10、 有新物质产生。 11、铁钉和溶液颜色改变,有沉淀物产生。 1、学生分小组进行总结。 2、利用实物展台进行汇报 3、学生汇报。 1、学生读题:(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气体,热水杯上方冒出热气都有气体产生,它们都是化学变化吗?为什么?(2)将1滴墨水滴入清水和将碘酒滴在米饭上,它们的颜色都会改变,它们都是化学变化? 2、进行解释。 我们生活在物质构成的世界里,物质都在变化,物质的变化有哪两种形式?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出示硫酸铜溶液和铁钉:这种物质是硫酸铜溶液(板书),这是铁钉(板书)请仔细观察硫酸铜溶液和铁钉分别有什么特点? 我们对硫酸铜溶液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认识它。(出示课件) 接下来我们就来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 同学们已经看到,在实验材料中有两支硫酸铜溶液和一枚铁钉,请小组同学讨论,你们准备采用怎样的实验方法,为什么要这样做? 1、 同学们真棒!你们已经完成了一组对比实验的设计,现在就请按照你们设计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实验前,老师有一个温馨提示。(出示课件) 2、 各小组都能分工合作,完成实验,下面请小组的同学来汇报你们观察到的现象。 3、 出示课前做的实验:由于时间长,反应充分,不光改变颜色,还产生了沉淀物(板书) 4、 通过刚才的汇报,我们知道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怎么知道发生了化学变化? 5、 你们是根据什么现象来判断有新物质产生的? 1、过渡语:通过前几节课的实验和今天做的新实验,我们知道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常常会伴随产生种种现象(板书),让我们一起回忆学过的化学变化,请将它们填写在记录表中。 2、这些现象归纳起来有哪几种? 3、小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会伴随颜色改变(实验如米饭和碘酒、铁钉生锈)、发光发热(如蜡烛燃烧)、产生气体(实验如小苏打和白醋)、产生沉淀物(如硫酸铜溶液和铁钉),这些现象都是因为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物质引起的。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现象初步判断物质是不是发生了化学变化。下面,老师有两道题要考考大家。 2、总结:看来这几种现象只能帮助我们初步判断物质变化的类型,要确定是否是化学变化,还要寻找证据,确定是否产生了新物质,才能下正确的结论。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儿。 回顾前面所学知识,引入新内容。 通过观察硫酸铜和阅读资料,让学生了解硫酸铜溶液的特点,进而初步掌握化学实验的要求。 学生讨论明白是进行的对比实验。 小组归纳学过的物质变化和伴随的现象。 归纳出4种主要的现象。 让学生明白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的物质产生。
教 学 后 记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是成功的,我认为在教学中主要抓好了两个活动:活动1、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在实验中要求学生不用嘴尝,不用手摸等),为了更好地观察到现象:铁钉颜色的变化、硫酸铜溶液颜色的变化和产生的沉淀物,我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了准备:(1)用试管代替烧杯,装少量的硫酸铜溶液;(2)用热水溶解硫酸铜晶体;(3)用棉线将铁钉的一段拴住;(4)提前做了一个实验装置,可以明显的观察到沉淀物硫酸亚铁。活动2、对前面几课所学的物质变化进行归纳总结(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在教学中,不只是简单交给学生知识,而是重视了实验活动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达到了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