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守恒律的内容和表达式是什么?
物体间动量守恒的条件是什么?
回忆上一节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是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0。
我们生活中的碰撞,很难达到这种理想化的条件。那该如何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呢?
方案一:平抛运动替代法
m1
m2
1.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两个小球的质量,并选质量大的小球为入射小球.
(2)速度测量:利用公式 ,式中x为小球平抛的水平位移,t为小球平抛运动落地时间,但也可以不测速度的具体数值.
思考与讨论:为什么可以不测小球速度的具体数值,也可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m1v1=m1v1'+m2v2'
(1)若A球(m1)和B球(m2)碰撞满足动量守恒,则有:
m1v1t = m1v1't+m2v2't
(2)因两球平抛时间相同,则有:
m1xOP = m1xOM+m2xON
(3)可验证关系:
【实验目的】
验证碰撞中两小球的总动量守恒
【实验原理】
质量为m1和m2两个小球发生正碰,若碰前m1运动, m2静止
m1 >m2
m1
m2
为防止碰后反弹
【实验器材】
碰撞实验器(斜槽)、半径相同质量不同的小球两个、重垂线、白纸、复写纸、天平、刻度尺、圆规
【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选质量大的作为入射球m1
游码
调平旋钮
左物右码
为防止碰后反弹
2.按图安装好实验装置,使斜槽的末端水平。
如何检测斜槽末端是否水平?
将一个小球轻放在斜槽末端,看小球是否运动,若小球静止,则斜槽末端水平
3.在地上铺一张白纸,白纸上铺放复写纸。
4.在白纸上记下重锤线所指的位置O,它表示两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始位置的水平投影。
5.先不放上被碰小球,让入射小球从斜槽上同一高度滚下,重复10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所有的小球落点圈在里面,圆心P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6.把被碰小球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让入射小球从原来的高度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实验10次,用同样的方法标出碰撞后入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M和被碰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N
7.用刻度尺测量线段OM、OP、ON的长度。把两个小球的质量和相应的长度数值代入m1OP=m1OM+m2ON看是否成立。
8.整理好实验器材放回原处
【数据处理】
如图所示,连接ON,测量线段OP、OM、ON的长度,分析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m1xOP=m1xOM+m2xON是否成立.
实验结论
.
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m1xOP=m1xOM+m2xON成立,碰撞前后系统动量守恒
例1、如图所示,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
(1)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可以通过仅测量
(填选项前的字母)间接地
解决这个问题。
A.小球开始释放高度h
B.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C.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
(2)图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m1多次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测量平抛射程lOP。然后,把被碰小球m2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球m1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m2相碰,并多次重复。
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
A.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
B.测量小球m1开始释放时的高度h
C.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D.分别找到m1、m2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N
E.测量平抛射程lOM、lON
(3)经测定,m1=45.0 g,m2=7.5 g,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距O点的距离如图所示。碰撞前后m1的动量分别为p1与p1',则p1∶p1'= ∶11;若碰撞结束时m2的动量为p2',则p1'∶p2'=11∶ 。实验结果说明,碰撞前后总动量的比值 = 。
答案:(1)C (2)ADE (3)14 2.9 1.01
方案二:气垫导轨光电门法
1、实验器材:气垫导轨、光电计时器、天平、滑块(两个)、弹簧片、细绳、弹性碰撞架、胶布、撞针、橡皮泥等
2.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1)质量的测量:用天平测量滑块的质量。
(2)速度的测量:利用公式 ,式中d为滑块(挡光片)的宽度,Δt为计时器显示的滑块(挡光片)经过光电门所对应的时间。
3.实验设计:
(1)选取两个质量不同的滑块,在两个滑块相互碰撞的端面装上弹性碰撞架滑块碰撞后随即分开
(2)两个滑块的碰撞端分别装上撞针和橡皮泥,碰撞时撞针插入橡皮泥中,使两个滑块连成一体运动。如果在两个滑块的碰撞端分别贴上尼龙拉扣,碰撞时它们也会连成一体。
(3)原来连在一起的物体由于有相互斥力而分开,这也是一种碰撞,例如在两个滑块间放置轻质弹簧,挤压两个滑块使弹簧压缩,并用一根细线将两个滑块固定。烧断细线,弹簧弹开后落下,两个滑块由静止向相反方向运动。
4.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两滑块的质量,用刻度尺测出滑块上挡光片的宽度。
(2)安装好气垫导轨,调节导轨下面的调节旋钮,直到调至导轨水平。
(3)使两滑块依次按照以上三种方式,记录挡光时间,计算滑块碰撞前后的速度。
(4)数据处理,实验验证滑块碰撞前后动量守恒。
(5)整理仪器。
5.收集数据,填入表格:
质量m 速度v 次数 A滑块m1 B滑块m2 A碰前v1 B碰前v2 A碰后v'1 B碰后v'2
1
2
3
6.实验验证和结论:
总动量 次数 碰前(m1v1+m2v2) 碰后(m1v1'+m2v2')
1
2
3
实验结论:
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两滑块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例2、某同学利用气垫导轨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气垫导轨装置如图所示,所用的气垫导轨装置由导轨、滑块、弹射架、光电门等组成。
(1)下面是实验的主要步骤:
①安装好气垫导轨,调节气垫
导轨的调节旋钮,使导轨水平;
②向气垫导轨通入压缩空气;
③接通数字计时器;
④把滑块2静止放在气垫导轨的中间;
⑤滑块1挤压导轨左端弹射架上的橡皮绳;
⑥释放滑块1,滑块1通过光电门1后与左侧带有固定弹簧(未画出)的滑块2碰撞,碰后滑块2和滑块1依次通过光电门2,两滑块通过光电门2后依次被制动;
⑦读出滑块通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滑块1通过光电门1的挡光时间Δt1=10.01 ms,通过光电门2的挡光时间Δt2=49.99 ms,滑块2通过光电门2的挡光时间Δt3=8.35 ms;
⑧测出挡光板的宽度d=5 mm,测得滑块1的质量为m1=300 g,滑块2(包括弹簧)的质量为m2=200 g。
(2)数据处理与实验结论:
①实验中气垫导轨的作用是
A. ;
B. 。
②碰撞前滑块1的速度v1为 m/s;碰撞后滑块1的速度v2为 m/s;碰撞后滑块2的速度v3为 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③系统碰撞之前m1v1= kg·m/s,系统碰撞之后m1v2+m2v3=
kg·m/s。
④实验结论: 。
答案:见解析
解析:(2)①A.大大减小了因滑块和导轨之间的摩擦而引起的误差。
B.保证两个滑块的碰撞是一维的。
③系统碰撞之前m1v1=0.15 kg·m/s,系统碰撞之后m1v2+m2v3=0.15 kg·m/s。
④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滑块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量不变。
验证动量
守恒定律
(2)数据测量:
由 m1v1+m2v2=m1v1'+m2v2' 知,需测质量和速度
(3)实验方案
(1)实验思路: 利用一维内力远大于外力碰撞的方式,
验证动量守恒
②气垫导轨光电门法
①平抛运动替代法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