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历史中考专题练 阶段检测4 世界古代、近代史(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历史中考专题练 阶段检测4 世界古代、近代史(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1.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22 16:17: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历史中考专题练
阶段检测四 世界古代、近代史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如下面所示知识结构图,①处的内容应为(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天方夜谭》
2.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在……欧洲人心中,提到古希腊,就会涌起一种家园之感。”这是因为古希腊(  )
A.工商业经济发达 
B.是最早完成现代化的国家
C.是人类起源地 
D.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3.布匿战争中,迦太基的统帅汉尼拔以少胜多取得了坎尼战役的胜利。与迦太基作战的是(  )
A.古巴比伦王国 B.古希腊城邦
C.亚历山大帝国 D.罗马共和国
4.“男人在田间劳动,女人操持家务;享用一日三餐(三餐的内容不尽一样)或领主为酬劳农奴的收割而提供的丰盛晚宴……”这段文字描述的是(  )
A.中世纪西欧庄园   B.西周诸侯国  
C.古希腊城邦     D.印度种姓制度
5.有学者在描述中世纪时说:“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写了‘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  )
A.农民阶级  B.封建贵族阶层
C.市民阶层  D.工业无产阶级
6.《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句话表明(  )
A.罗马法可以消除罗马社会矛盾
B.罗马法是皇帝制定政策的唯一依据
C.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
D.罗马法对欧洲乃至世界影响深远
7.世界名画《蒙娜丽莎》中,画面人物的神态恬静端庄,她“神秘的微笑”给人以无限的遐想。该作品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妇女解放 B.改革创新
C.人文主义 D.自由主义
8.小明在阅读某历史书时,看到如下描述:
舰队到达了印度。在那里,我发现了许多人口稠密的岛国。我们没有遭遇任何抵抗就获得了他们的财产……当我抵达(古巴)的时候,我沿着海岸线向西行,发现了一片巨大的土地,我想那一定是(中国的)一个省份。
据此推断,这位航海家是(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9.英国乘客沃尔什记载了他在“北极星”号贩奴船上所见到的黑人奴隶:“所有人都被囚禁在嘎嘎作响的舱盖下面,被夹在两层甲板之中。空间是如此狭小,以至于他们都只能互相坐在对方的大腿之间,挨得如此之近,以至于完全不可能躺下来或换一个姿势,日日夜夜都一样……”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一历史事实(  )
A.美国内战 B.奴隶贸易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美国独立战争
10.美国独立战争与中国辛亥革命都是重大的历史事件,两者都(  )
A.推翻了国内的封建统治 
B.实现了国家主权独立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D.传播了民主自由思想
11.某校九年级(3)班举办了一次历史知识竞赛,要求参赛者根据随机出现的关键词,判断出相应的人物和事件。右边是小红抽取的一组关键词,据此判断它所反映的是(  )
A.克洛维与法兰克王国
B.罗伯斯庇尔与法国大革命
C.克里孟梭与巴黎和会
D.拿破仑与法兰西第一帝国
12.火车发明之前,陆路交通工具主要是人力或畜力拉动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开始试制使用新动力的车辆。1825年,“旅行者号”机车在英国试车成功,它的动力机是(  )
A.珍妮机   B.蒸汽机  
C.内燃机   D.电动机
13.19世纪中期,英国的煤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是美国的7倍,德国的8倍,法国的近10倍,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这主要得益于英国(  )
A.工业革命的开展
B.圈地运动的扩大 
C.《权利法案》的颁布
D.“光荣革命”的进行
14.1871年3月28日,巴黎人民在《马赛曲》的乐曲声和“公社万岁”的欢呼声中,迎来了巴黎公社的诞生。该政权是(  )
A.革命群众组织  B.工人团体组织
C.国民自卫军组织  D.无产阶级的新型政权
15.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强烈震撼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在印度民族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下列关于该起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英国的殖民政策导致了这次起义的发生
B.一些被剥夺了权力的封建王公参加了起义
C.章西女王是领导人之一
D.这次起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16.对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进行比较,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引起战争的经济原因都与英国有关 ②前者斗争对象是英国,是为了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 ③后者以维护国家统一为旗帜,主要是为了废除黑人奴隶制 ④都是通过战争方式来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都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7.“沙俄历史上,多少君主,包括彼得一世和叶卡捷琳娜二世都不敢去打开这个‘潘多拉魔盒’。但历史已将责任无可推卸地放到亚历山大二世面前,迟一天解决,问题就更严重。”材料中的“潘多拉魔盒”指的是(  )
A.外敌入侵 B.国家的分裂
C.落后的农奴制 D.黑人奴隶制
18.观察右图,导致世界石油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蒸汽机的发明
B.发电机的问世
C.有轨电车的创制
D.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19.对于神学来说,这是一次致命的危机,他不仅仅否定了神造万物,而且彻底否定了神学的神圣性。引发上述材料中神学致命危机的理论来自(  )
A.达尔文 B.牛顿
C.马克思 D.伏尔泰
20.失聪并没有使他倒下,他扼住了命运的咽喉,让后人从《命运交响曲》中感受到生命的成长,在《英雄交响曲》中聆听到正义的力量。他是(  )
A.达利   B.贝多芬
C.梵高  D.毕加索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2分,第23题18分,第24题16分,共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自古以来中日交往源远流长,中日两国人民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材料二 7世纪中期,日本进行了改革,主要内容有……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
(1)根据材料一,列举古代史上中日友好交往的历史事实。(举一例即可) (4分)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的哪一次改革 (4分)
(3)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这次改革的性质是什么 你能联系中国古代史,列举一个与此次改革性质相同的改革吗 (6分)
22.政治文明的不断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某校九年级(2)班同学对民主和法治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材料阅读 问题探究
材料一 下图是美国国家权力构成示意图 (1)左图这种权力结构的确立依据的是哪一部法律文献 请简要概括这种国家权力构成的特点。(6分)
材料二 第一条: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 第十七条: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摘编自法国《人权宣言》 1804年,《拿破仑法典》颁布实施,在拿破仑帝国时期,曾经强迫各法国占领下的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实行此法典。 (2)材料二中的《人权宣言》实质上是维护哪一阶级的利益 《拿破仑法典》在欧洲的推行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6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思想创新】
材料一 
(1)与图1人物有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图2人物创立的革命理论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这一理论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产生的理论成果有哪些 (6分)
【制度创新】
材料二 国王必须依法行使权力,无权废除法律,征税需经议会同意,议员有政治活动的自由。
(2)材料二出自哪一文献 (2分)
【科技创新】
材料三 18世纪60年代以后,伴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世界展现出一派崭新的景象:工厂里机器在轰鸣,江河中轮船在航行,铁路上火车在奔驰……新的发明创造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摘编自龚奇柱《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世界历史 九年级上册》
(3)根据材料三回答,材料中的“机器”使用的动力机是什么 材料中的“火车”是谁发明的 (4分)
(4)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创新能力 (6分)
24.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的扩展,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深刻改变着世界的面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十八九世纪和平地出现现代化。英国迅速崛起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到1850年,火车冒着蒸汽在英国2 000英里的铁轨上轰鸣运行,将人和货物迅速、便宜、可靠地运到分布在各地的车站,给制造业、商业和贸易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摘编自钱乘旦等《世界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崛起的两大因素。(4分)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全部新工业仿佛一夜之间发展起来,但是在所有的新进展中,或许最重要的是在工业和民用中使用电力。此时科学研究成果在工业上得到更直接的应用,出现了大规模生产技术。公司制替代合伙关系成为标准,股份公司成立后,股票持有者是公司的所有者,但实际上,他们几乎毫不参与公司的管理决策,管理决策权归董事会。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新特点。(4分)
(3)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力量进一步增强,主要国家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某同学根据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制作了思维导图,请填写空白处的内容。(2分)
材料三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中共二十大报告
(4)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苏俄(联)、中国都不断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请各举一例重大成果。(6分)
阶段检测四 世界古代、近代史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如下面所示知识结构图,①处的内容应为(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天方夜谭》
答案:A
2.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在……欧洲人心中,提到古希腊,就会涌起一种家园之感。”这是因为古希腊(  )
A.工商业经济发达 
B.是最早完成现代化的国家
C.是人类起源地 
D.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答案:D
3.布匿战争中,迦太基的统帅汉尼拔以少胜多取得了坎尼战役的胜利。与迦太基作战的是(  )
A.古巴比伦王国 B.古希腊城邦
C.亚历山大帝国 D.罗马共和国
答案:D
4.“男人在田间劳动,女人操持家务;享用一日三餐(三餐的内容不尽一样)或领主为酬劳农奴的收割而提供的丰盛晚宴……”这段文字描述的是(  )
A.中世纪西欧庄园   B.西周诸侯国  
C.古希腊城邦     D.印度种姓制度
答案:A
5.有学者在描述中世纪时说:“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写了‘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  )
A.农民阶级  B.封建贵族阶层
C.市民阶层  D.工业无产阶级
答案:C
6.《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句话表明(  )
A.罗马法可以消除罗马社会矛盾
B.罗马法是皇帝制定政策的唯一依据
C.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
D.罗马法对欧洲乃至世界影响深远
答案:C
7.世界名画《蒙娜丽莎》中,画面人物的神态恬静端庄,她“神秘的微笑”给人以无限的遐想。该作品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妇女解放 B.改革创新
C.人文主义 D.自由主义
答案:C
8.小明在阅读某历史书时,看到如下描述:
舰队到达了印度。在那里,我发现了许多人口稠密的岛国。我们没有遭遇任何抵抗就获得了他们的财产……当我抵达(古巴)的时候,我沿着海岸线向西行,发现了一片巨大的土地,我想那一定是(中国的)一个省份。
据此推断,这位航海家是(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答案:C
9.英国乘客沃尔什记载了他在“北极星”号贩奴船上所见到的黑人奴隶:“所有人都被囚禁在嘎嘎作响的舱盖下面,被夹在两层甲板之中。空间是如此狭小,以至于他们都只能互相坐在对方的大腿之间,挨得如此之近,以至于完全不可能躺下来或换一个姿势,日日夜夜都一样……”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一历史事实(  )
A.美国内战 B.奴隶贸易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美国独立战争
答案:B
10.美国独立战争与中国辛亥革命都是重大的历史事件,两者都(  )
A.推翻了国内的封建统治 
B.实现了国家主权独立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D.传播了民主自由思想
答案:D
11.某校九年级(3)班举办了一次历史知识竞赛,要求参赛者根据随机出现的关键词,判断出相应的人物和事件。右边是小红抽取的一组关键词,据此判断它所反映的是(  )
A.克洛维与法兰克王国
B.罗伯斯庇尔与法国大革命
C.克里孟梭与巴黎和会
D.拿破仑与法兰西第一帝国
答案:D
12.火车发明之前,陆路交通工具主要是人力或畜力拉动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开始试制使用新动力的车辆。1825年,“旅行者号”机车在英国试车成功,它的动力机是(  )
A.珍妮机   B.蒸汽机  
C.内燃机   D.电动机
答案:B
13.19世纪中期,英国的煤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是美国的7倍,德国的8倍,法国的近10倍,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这主要得益于英国(  )
A.工业革命的开展
B.圈地运动的扩大 
C.《权利法案》的颁布
D.“光荣革命”的进行
答案:A
14.1871年3月28日,巴黎人民在《马赛曲》的乐曲声和“公社万岁”的欢呼声中,迎来了巴黎公社的诞生。该政权是(  )
A.革命群众组织  B.工人团体组织
C.国民自卫军组织  D.无产阶级的新型政权
答案:D
15.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强烈震撼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在印度民族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下列关于该起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英国的殖民政策导致了这次起义的发生
B.一些被剥夺了权力的封建王公参加了起义
C.章西女王是领导人之一
D.这次起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答案:D
16.对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进行比较,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引起战争的经济原因都与英国有关 ②前者斗争对象是英国,是为了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 ③后者以维护国家统一为旗帜,主要是为了废除黑人奴隶制 ④都是通过战争方式来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都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C
17.“沙俄历史上,多少君主,包括彼得一世和叶卡捷琳娜二世都不敢去打开这个‘潘多拉魔盒’。但历史已将责任无可推卸地放到亚历山大二世面前,迟一天解决,问题就更严重。”材料中的“潘多拉魔盒”指的是(  )
A.外敌入侵 B.国家的分裂
C.落后的农奴制 D.黑人奴隶制
答案:C
18.观察右图,导致世界石油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蒸汽机的发明
B.发电机的问世
C.有轨电车的创制
D.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答案:D
19.对于神学来说,这是一次致命的危机,他不仅仅否定了神造万物,而且彻底否定了神学的神圣性。引发上述材料中神学致命危机的理论来自(  )
A.达尔文 B.牛顿
C.马克思 D.伏尔泰
答案:A
20.失聪并没有使他倒下,他扼住了命运的咽喉,让后人从《命运交响曲》中感受到生命的成长,在《英雄交响曲》中聆听到正义的力量。他是(  )
A.达利   B.贝多芬
C.梵高  D.毕加索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2分,第23题18分,第24题16分,共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自古以来中日交往源远流长,中日两国人民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材料二 7世纪中期,日本进行了改革,主要内容有……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
(1)根据材料一,列举古代史上中日友好交往的历史事实。(举一例即可) (4分)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的哪一次改革 (4分)
(3)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这次改革的性质是什么 你能联系中国古代史,列举一个与此次改革性质相同的改革吗 (6分)
参考答案:(1)鉴真东渡。
(2)大化改新。
(3)封建性质的改革。商鞅变法。
22.政治文明的不断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某校九年级(2)班同学对民主和法治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材料阅读 问题探究
材料一 下图是美国国家权力构成示意图 (1)左图这种权力结构的确立依据的是哪一部法律文献 请简要概括这种国家权力构成的特点。(6分)
材料二 第一条: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 第十七条: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摘编自法国《人权宣言》 1804年,《拿破仑法典》颁布实施,在拿破仑帝国时期,曾经强迫各法国占领下的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实行此法典。 (2)材料二中的《人权宣言》实质上是维护哪一阶级的利益 《拿破仑法典》在欧洲的推行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6分)
参考答案:(1)1787年美国宪法。三权分立(或分权和制衡;互相制约,互相监督)。
(2)资产阶级。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思想创新】
材料一 
(1)与图1人物有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图2人物创立的革命理论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这一理论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产生的理论成果有哪些 (6分)
【制度创新】
材料二 国王必须依法行使权力,无权废除法律,征税需经议会同意,议员有政治活动的自由。
(2)材料二出自哪一文献 (2分)
【科技创新】
材料三 18世纪60年代以后,伴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世界展现出一派崭新的景象:工厂里机器在轰鸣,江河中轮船在航行,铁路上火车在奔驰……新的发明创造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摘编自龚奇柱《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世界历史 九年级上册》
(3)根据材料三回答,材料中的“机器”使用的动力机是什么 材料中的“火车”是谁发明的 (4分)
(4)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创新能力 (6分)
参考答案:(1)文艺复兴。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权利法案》。
(3)蒸汽机。斯蒂芬森。
(4)①要善于学习,要有扎实的基础;②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③要善于质疑;④要勇于实践;⑤要不怕失败等。(言之成理即可)
24.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的扩展,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深刻改变着世界的面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十八九世纪和平地出现现代化。英国迅速崛起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到1850年,火车冒着蒸汽在英国2 000英里的铁轨上轰鸣运行,将人和货物迅速、便宜、可靠地运到分布在各地的车站,给制造业、商业和贸易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摘编自钱乘旦等《世界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崛起的两大因素。(4分)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全部新工业仿佛一夜之间发展起来,但是在所有的新进展中,或许最重要的是在工业和民用中使用电力。此时科学研究成果在工业上得到更直接的应用,出现了大规模生产技术。公司制替代合伙关系成为标准,股份公司成立后,股票持有者是公司的所有者,但实际上,他们几乎毫不参与公司的管理决策,管理决策权归董事会。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新特点。(4分)
(3)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力量进一步增强,主要国家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某同学根据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制作了思维导图,请填写空白处的内容。(2分)
材料三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中共二十大报告
(4)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苏俄(联)、中国都不断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请各举一例重大成果。(6分)
参考答案:(1)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英国工业革命的进行。
(2)第二次工业革命迅猛发展;电力进入生产生活领域;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出现公司制、股份制、董事会新型管理模式。(答出其中2点即可)
(3)美国:南北战争或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
(4)苏俄(联):新经济政策、两个五年计划、列宁主义、苏联新宪法宣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答出1条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答出1条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