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历史中考专题练 阶段检测5 世界现代史(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历史中考专题练 阶段检测5 世界现代史(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1.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22 16:18: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历史中考专题练
阶段检测五 世界现代史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重新分割世界,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下列示意图中属于三国同盟的是(  )
2.“此战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双方伤亡近百万人。由于伤亡惨重,该战役被称为‘绞肉机’。”材料中的“此战役”是指(  )
A.凡尔登战役   
B.索姆河战役 
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诺曼底登陆
3.“1917年11月,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以此为起点,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开始了一次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这里的“伟大实践”是指(  )
A.推翻了沙皇俄国专制统治    
B.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C.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实现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
4.会议一开始,主要战胜国便陷入激烈的争吵之中。美国坚决要求解决国际联盟问题,英国提出先解决德国殖民地的瓜分问题,法国则要求先制裁战争的罪魁祸首,肢解德国。据此可知该会议(  )
A.具有帝国主义分赃的性质    
B.圆满解决了战胜国关切的问题
C.最终通过了公平公正的协议    
D.树立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典范
5.小组讨论时,小红和小明就某一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见下图),他们讨论的问题是(  )
A.世界多极化趋势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6.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甘地曾说:“我的目的是发动那种力量(非暴力)来对付英国统治的有组织的暴力以及增长中的暴力派的无组织的暴力。”这里的“无组织的暴力”是指(  )
A.反封建势力压迫的运动 
B.学生爱国运动
C.群众革命运动 
D.工人罢工运动
7.20世纪30年代有人在纽约的小学生中做了一次民意测验。结果发现,罗斯福总统最受欢迎。这主要是因为罗斯福实行的新政(  )
A.缓解了国内的经济危机 
B.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实力
C.体现了自由放任的思想 
D.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
8.1941年6月22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演说:“在过去25年中,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始终一贯地反对共产主义。我并不想收回我说过的话。但是,这一切,在正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情景对照下,都已经黯然失色了……我们将要对俄国和俄国人民进行我们能够给予的一切援助。”丘吉尔所说的“眼前展现的情景”是(  )
A.苏德战争爆发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登陆  
D.苏军进攻柏林
9.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下列是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莫斯科保卫战 ②德国突袭波兰 ③诺曼底登陆 ④攻克柏林战役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②④①③
10.有学者在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史料后发现,就军队战斗力而言,德军强于苏军,苏军强于日军,日军强于美军,美军强于德军。据此可推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
A.始于欧洲战场 B.敌我双方实力悬殊
C.属于正义战争 D.最后胜利来之不易
11.1947年7月,美国《外交》杂志刊登了战略学家乔治·凯南的文章《苏联行为的根源》。文中明确提出,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不会也不能减弱苏联推翻西方政府的决心,为此美国必须遏制苏联。该文章的发表(  )
A.稳固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B.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C.赢得了和平人士普遍支持 
D.助推了美苏之间冷战对立
12.“战后,日本教育经费在政府的财政预算中所占比重超过20%,名列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之首。20世纪90年代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成年人受过大学教育。工程师在人口中的比例居世界之首。”该材料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是(  )
A.重视科学技术的引进和创新 
B.推行严格的科学管理制度
C.重视教育,注重人才培养 
D.政府投资主要放在发展经济上
13.观察下面的结构示意图,该示意图的主题是(  )
A.国际政治格局曲折发展     
B.共产主义运动欣欣向荣
C.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     
D.社会主义运动曲折发展
14.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其中著名的领导人有(  )
①章西女王 ②卡斯特罗 ③玻利瓦尔 ④纳赛尔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5.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和法西斯势力的威胁,欧美大国提高关税、纵容侵略等以邻为壑的做法,导致全球相继被卷入经济萧条和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避免历史重演,国际社会(  )
A.先后成立了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B.积极投入第三次科技革命
C.各国纷纷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D.大力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地位
16.有学者指出:“反□□□在发达国家有,在发展中国家也有。前者主要是因为产业转移,外来移民增加,后者则是因为外国大公司垄断,大量排放污染等。”材料中“□□□”应填入(  )
A.工业化  
B.全球化 
C.多极化  
D.城市化 
17.右图为漫画《平衡的世界经济》,它反映出经济全球化(  )
A.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B.消除了贸易保护主义
C.促进了跨国公司发展  
D.平衡中隐藏巨大危机
18.有人用“巨人林立”来概括当今世界局势,其中美国是霸气仍存的巨人,日本是独脚的巨人,俄罗斯是大病初愈的巨人,中国是迅速崛起的巨人。这是对当今世界哪一发展趋势的形象解读(  )
A.世界经济全球化 
B.世界政治民主化
C.世界格局多极化 
D.世界文化多元化
19.联合国是当代国际社会中最具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的宗旨是(  )
A.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B.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D.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世界气候大会于每年的11月至12月召开,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面对气候变化,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重视舆论宣传  
B.加强国际合作 
C.强化科教工作   
D.发展各国经济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6分,第24题18分,共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苏俄首创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1921年,苏俄从本国国情出发,通过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具有苏俄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有益探索。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列宁创建了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但该体制的弊端严重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请你找出材料一中的两处错误并加以改正。(4分)
错误一:        ;改正:           。
错误二:        ;改正:           。
材料二 
1913—1938年美国的失业率
(2)材料二中的图片反映出1929—1933年美国出现了什么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现象出现的原因。为解决这一问题,罗斯福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6分)
(3)通过对美苏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你对改革有何认识 (2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1年12月,中美关系发生了变化。美国开始正视中国战场对于抗击日本的巨大作用,迫切需要中国战场牵制与消耗日本的战斗力。因此美国政府采取了比较积极的救援中国抗战的政策,正式站在中国一边。
——摘编自严怡宁《国家利益与国际舆论》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中美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并概括当时中美关系变化的表现。(4分)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等方面的冲突加剧。1957年12月19日,北约在巴黎召开最高级会议,决定在欧洲设置导弹基地。
(2)材料二中北约“决定在欧洲设置导弹基地”反映了当时怎样的世界格局 这对欧洲有何影响 (6分)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家关系的认识。(4分)
23.机遇稍纵即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善于抓住机遇,从本国国情出发,促进经济快速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机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经济一枝独秀,增长强劲。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抓住了哪些机遇促使本国经济“一枝独秀” (至少回答出两个方面)(4分)
(2)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4分)
【日本机遇】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二十年间,日本抓住机遇,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3)战后日本崛起的重要外部原因是什么 (4分)
【西欧机遇】
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每个国家发展经济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的资源丰富,有的科技先进,有的资金缺乏。因此,经济全球化成为一种趋势。
(4)为了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西欧国家之间加强合作,采取了哪些措施 (4分)
24.人类历史不断向前发展,面对复杂变化的世界,我们要把握历史规律,认清世界发展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变革创新的潮流】
材料一 如下图
  鲜卑姓改为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尉迟 尉
丘穆陵 穆
步六孤 陆
贺兰 贺
独孤 刘
  
图1
图2 举办西洋音乐会的东京大学生 
(1)图1、图2分别反映了中外历史上哪两次改革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两次改革内容的共同点。(6分)
【携手合作的潮流】
材料二 中国人民的抗战,大大消耗和削弱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战斗实力,长期打击并牵制了日本大部分陆军,从而减轻了苏联和美、英等国的压力,有力地支援了美、英等国在太平洋战场上的作战。
——摘编自高永中《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与抗日战争》
(2)材料二说明了中国人民的抗战起到了什么重要作用 (2分)
材料三 在联盟内部,各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并不一致,作战目的也不尽相同,虽然不时产生各种矛盾和斗争,但摧毁法西斯是他们的共同目标。正是这种根本利益使它们团结起来,互相配合支援,直到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3)材料三中的“联盟”指的是什么 它的成立有何历史意义 (2分)
【开放融通的潮流】
材料四 如下图
全球贸易总额与GDP的比例
注: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的英文缩写
(4)材料四反映了世界经济怎样的发展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发展趋势给世界带来的积极影响。(4分)
【顺应历史的潮流】
(5)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如何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共创人类美好的未来 (4分)
阶段检测五 世界现代史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重新分割世界,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下列示意图中属于三国同盟的是(  )
答案:C
2.“此战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双方伤亡近百万人。由于伤亡惨重,该战役被称为‘绞肉机’。”材料中的“此战役”是指(  )
A.凡尔登战役   
B.索姆河战役 
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诺曼底登陆
答案:A
3.“1917年11月,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以此为起点,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开始了一次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这里的“伟大实践”是指(  )
A.推翻了沙皇俄国专制统治    
B.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C.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实现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B
4.会议一开始,主要战胜国便陷入激烈的争吵之中。美国坚决要求解决国际联盟问题,英国提出先解决德国殖民地的瓜分问题,法国则要求先制裁战争的罪魁祸首,肢解德国。据此可知该会议(  )
A.具有帝国主义分赃的性质    
B.圆满解决了战胜国关切的问题
C.最终通过了公平公正的协议    
D.树立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典范
答案:A
5.小组讨论时,小红和小明就某一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见下图),他们讨论的问题是(  )
A.世界多极化趋势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答案:D
6.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甘地曾说:“我的目的是发动那种力量(非暴力)来对付英国统治的有组织的暴力以及增长中的暴力派的无组织的暴力。”这里的“无组织的暴力”是指(  )
A.反封建势力压迫的运动 
B.学生爱国运动
C.群众革命运动 
D.工人罢工运动
答案:C
7.20世纪30年代有人在纽约的小学生中做了一次民意测验。结果发现,罗斯福总统最受欢迎。这主要是因为罗斯福实行的新政(  )
A.缓解了国内的经济危机 
B.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实力
C.体现了自由放任的思想 
D.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
答案:A
8.1941年6月22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演说:“在过去25年中,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始终一贯地反对共产主义。我并不想收回我说过的话。但是,这一切,在正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情景对照下,都已经黯然失色了……我们将要对俄国和俄国人民进行我们能够给予的一切援助。”丘吉尔所说的“眼前展现的情景”是(  )
A.苏德战争爆发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登陆  
D.苏军进攻柏林
答案:A
9.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下列是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莫斯科保卫战 ②德国突袭波兰 ③诺曼底登陆 ④攻克柏林战役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②④①③
答案:B
10.有学者在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史料后发现,就军队战斗力而言,德军强于苏军,苏军强于日军,日军强于美军,美军强于德军。据此可推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
A.始于欧洲战场 B.敌我双方实力悬殊
C.属于正义战争 D.最后胜利来之不易
答案:D
11.1947年7月,美国《外交》杂志刊登了战略学家乔治·凯南的文章《苏联行为的根源》。文中明确提出,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不会也不能减弱苏联推翻西方政府的决心,为此美国必须遏制苏联。该文章的发表(  )
A.稳固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B.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C.赢得了和平人士普遍支持 
D.助推了美苏之间冷战对立
答案:D
12.“战后,日本教育经费在政府的财政预算中所占比重超过20%,名列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之首。20世纪90年代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成年人受过大学教育。工程师在人口中的比例居世界之首。”该材料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是(  )
A.重视科学技术的引进和创新 
B.推行严格的科学管理制度
C.重视教育,注重人才培养 
D.政府投资主要放在发展经济上
答案:C
13.观察下面的结构示意图,该示意图的主题是(  )
A.国际政治格局曲折发展     
B.共产主义运动欣欣向荣
C.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     
D.社会主义运动曲折发展
答案:D
14.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其中著名的领导人有(  )
①章西女王 ②卡斯特罗 ③玻利瓦尔 ④纳赛尔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15.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和法西斯势力的威胁,欧美大国提高关税、纵容侵略等以邻为壑的做法,导致全球相继被卷入经济萧条和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避免历史重演,国际社会(  )
A.先后成立了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B.积极投入第三次科技革命
C.各国纷纷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D.大力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地位
答案:A
16.有学者指出:“反□□□在发达国家有,在发展中国家也有。前者主要是因为产业转移,外来移民增加,后者则是因为外国大公司垄断,大量排放污染等。”材料中“□□□”应填入(  )
A.工业化  
B.全球化 
C.多极化  
D.城市化 
答案:B
17.右图为漫画《平衡的世界经济》,它反映出经济全球化(  )
A.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B.消除了贸易保护主义
C.促进了跨国公司发展  
D.平衡中隐藏巨大危机
答案:D
18.有人用“巨人林立”来概括当今世界局势,其中美国是霸气仍存的巨人,日本是独脚的巨人,俄罗斯是大病初愈的巨人,中国是迅速崛起的巨人。这是对当今世界哪一发展趋势的形象解读(  )
A.世界经济全球化 
B.世界政治民主化
C.世界格局多极化 
D.世界文化多元化
答案:C
19.联合国是当代国际社会中最具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的宗旨是(  )
A.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B.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D.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C
20.世界气候大会于每年的11月至12月召开,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面对气候变化,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重视舆论宣传  
B.加强国际合作 
C.强化科教工作   
D.发展各国经济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6分,第24题18分,共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苏俄首创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1921年,苏俄从本国国情出发,通过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具有苏俄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有益探索。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列宁创建了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但该体制的弊端严重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请你找出材料一中的两处错误并加以改正。(4分)
错误一:        ;改正:           。
错误二:        ;改正:           。
材料二 
1913—1938年美国的失业率
(2)材料二中的图片反映出1929—1933年美国出现了什么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现象出现的原因。为解决这一问题,罗斯福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6分)
(3)通过对美苏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你对改革有何认识 (2分)
参考答案:(1)错误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改正:新经济政策。
错误二:列宁;改正:斯大林。
(2)现象:失业率急剧上升。原因:1929年爆发了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大危机。措施: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对工业进行调整。推行“以工代赈”,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发展社会福利。
(3)改革要符合国情;要解放思想,敢于开拓创新等。(言之有理即可)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1年12月,中美关系发生了变化。美国开始正视中国战场对于抗击日本的巨大作用,迫切需要中国战场牵制与消耗日本的战斗力。因此美国政府采取了比较积极的救援中国抗战的政策,正式站在中国一边。
——摘编自严怡宁《国家利益与国际舆论》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中美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并概括当时中美关系变化的表现。(4分)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等方面的冲突加剧。1957年12月19日,北约在巴黎召开最高级会议,决定在欧洲设置导弹基地。
(2)材料二中北约“决定在欧洲设置导弹基地”反映了当时怎样的世界格局 这对欧洲有何影响 (6分)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家关系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1)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需要中国牵制和消耗日军战斗力。中美共同对日作战,对中国进行援助。
(2)两极格局(或美苏“冷战”格局)。美国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加剧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的对峙;加剧了欧洲的紧张局势。
(3)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国际合作有利于战胜人类发展遇到的挑战;国际关系的发展和变化,影响世界局势的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23.机遇稍纵即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善于抓住机遇,从本国国情出发,促进经济快速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机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经济一枝独秀,增长强劲。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抓住了哪些机遇促使本国经济“一枝独秀” (至少回答出两个方面)(4分)
(2)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4分)
【日本机遇】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二十年间,日本抓住机遇,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3)战后日本崛起的重要外部原因是什么 (4分)
【西欧机遇】
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每个国家发展经济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的资源丰富,有的科技先进,有的资金缺乏。因此,经济全球化成为一种趋势。
(4)为了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西欧国家之间加强合作,采取了哪些措施 (4分)
参考答案:(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大力开拓世界市场;把握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科技成果。
(2)美国出现了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
(3)美国的扶持。
(4)成立欧共体(或欧盟),发行、使用欧元。
24.人类历史不断向前发展,面对复杂变化的世界,我们要把握历史规律,认清世界发展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变革创新的潮流】
材料一 如下图
  鲜卑姓改为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尉迟 尉
丘穆陵 穆
步六孤 陆
贺兰 贺
独孤 刘
  
图1
图2 举办西洋音乐会的东京大学生 
(1)图1、图2分别反映了中外历史上哪两次改革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两次改革内容的共同点。(6分)
【携手合作的潮流】
材料二 中国人民的抗战,大大消耗和削弱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战斗实力,长期打击并牵制了日本大部分陆军,从而减轻了苏联和美、英等国的压力,有力地支援了美、英等国在太平洋战场上的作战。
——摘编自高永中《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与抗日战争》
(2)材料二说明了中国人民的抗战起到了什么重要作用 (2分)
材料三 在联盟内部,各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并不一致,作战目的也不尽相同,虽然不时产生各种矛盾和斗争,但摧毁法西斯是他们的共同目标。正是这种根本利益使它们团结起来,互相配合支援,直到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3)材料三中的“联盟”指的是什么 它的成立有何历史意义 (2分)
【开放融通的潮流】
材料四 如下图
全球贸易总额与GDP的比例
注: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的英文缩写
(4)材料四反映了世界经济怎样的发展趋势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发展趋势给世界带来的积极影响。(4分)
【顺应历史的潮流】
(5)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如何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共创人类美好的未来 (4分)
参考答案:(1)北魏孝文帝改革、明治维新。学习先进文化。
(2)消耗和牵制了日军,减轻了他国的压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3)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壮大了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4)经济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5)学习先进文化,勇于改革创新;加强合作交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对外开放,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