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历史中考专题练
第三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知能优化训练
中考回顾
1.(2023·湖南怀化)“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以上内容出自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该著作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它是( )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水经注》
2.(2023·湖南衡阳)《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书中“草船借箭”“苦肉计”“借东风”等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这些故事都与哪一场著名战役有关(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桂陵之战
3.(2022·湖南邵阳)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更成为北方主要通用语言,各民族间思想感情日益沟通,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由此可知,孝文帝改革( )
A.完成了国家统一
B.发展了畜牧经济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增强了北魏实力
4.〔2021·海南(改编)〕《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由此可知( )
A.江南地区开始开发
B.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C.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D.经济重心完全南移
5.(2020·山东聊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内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沟通了中外文明
B.消除了民族矛盾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促进了道教产生
模拟预测
1.曹操是东汉末年的重要历史人物。下列事件中,与曹操相关的是( )
A.巨鹿之战
B.赤壁之战
C.三顾茅庐
D.建立魏国
2.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从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统一的体现。下列关于三国建立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
①刘备—蜀—成都 ②曹丕—魏—洛阳 ③孙权—吴—建业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3.西方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把史料分为“有意”和“无意”两大类。前者的作者大都“有意”以自己的文字左右时人和后人的想法,后者指原属过去历史事物的一部分而遗留至今的、无意中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信息的那些史料。据此推知,下列属于无意史料的是( )
A.《汉书·王莽传》对王莽性格的描述
B.《三国志》中有关当时饮食的记载
C.末代皇帝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
D.《红色中华》对苏维埃建设的报道
4.“作为一个刚刚建立的王朝,西晋应该是很有生命力的,但它迅速地走向败亡,这是开国皇帝司马炎所不能料到的。”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西晋王朝走向衰落( )
A.石崇、王恺斗富
B.赤壁之战
C.八王之乱
D.七国之乱
5.“西晋末年,关中地区人口从240万减少到50万,扬州从320万增加到433万,荆州(今湖北境内)从359万增加到620万。”导致这一时期南北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江南地区开发
B.北方战乱频繁
C.经济重心南移
D.民族交融加强
6.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了北方人民南迁江南的情况。西晋末年以来,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
B.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
C.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
D.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
7.国际天文学界为纪念祖冲之的特殊贡献,在月球上以祖冲之的名字命名了一座环形山。祖冲之在数学方面最大的贡献是( )
A.最早提出圆周率的计算方法
B.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C.制定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
D.编写的《缀术》成为唐朝的算学教材
8.歌曲《兰亭序》中唱道:“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歌曲赞扬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
A.雕塑艺术
B.书法艺术
C.绘画艺术
D.石窟艺术
9.小华拟定了主题为“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四个探究小课题,其中最切题的是( )
A.云冈石窟与雕塑艺术
B.《史记》与体育运动
C.司母戊鼎与古典音乐
D.《论语》与佛教文化
10.下列不属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特征的一项是( )
A.政权更迭频繁
B.江南经济开发
C.北方民族大交融
D.国家实现统一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三 从西晋永嘉(西晋怀帝年号,307—313年)年间到刘宋末年,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陆续南下到巴蜀和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就有70多万人,形成北方人民纷纷南下的浪潮……江南成为繁荣昌盛的地方。
——摘编自李天石主编
《中国古代史教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时期江南地区的发展状况。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发展状况。
(3)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江南地区从材料一发展到材料三状况的原因。试举例说明当时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
第三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知能优化训练
中考回顾
1.(2023·湖南怀化)“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以上内容出自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该著作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它是( )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水经注》
答案:A
2.(2023·湖南衡阳)《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书中“草船借箭”“苦肉计”“借东风”等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这些故事都与哪一场著名战役有关(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桂陵之战
答案:B
3.(2022·湖南邵阳)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更成为北方主要通用语言,各民族间思想感情日益沟通,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由此可知,孝文帝改革( )
A.完成了国家统一
B.发展了畜牧经济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增强了北魏实力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各民族间思想感情日益沟通,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C项正确;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但未完成国家统一,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畜牧经济的发展和北魏实力的增强,排除B、D两项。
4.〔2021·海南(改编)〕《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由此可知( )
A.江南地区开始开发
B.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C.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D.经济重心完全南移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北民南迁,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故A项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而不是生产工具先进,故B项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未体现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故C项不符合题意;经济重心完全南移是在南宋时期,故D项不符合题意。
5.(2020·山东聊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内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沟通了中外文明
B.消除了民族矛盾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促进了道教产生
答案:C
模拟预测
1.曹操是东汉末年的重要历史人物。下列事件中,与曹操相关的是( )
A.巨鹿之战
B.赤壁之战
C.三顾茅庐
D.建立魏国
答案:B
2.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从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统一的体现。下列关于三国建立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
①刘备—蜀—成都 ②曹丕—魏—洛阳 ③孙权—吴—建业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答案:C
3.西方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把史料分为“有意”和“无意”两大类。前者的作者大都“有意”以自己的文字左右时人和后人的想法,后者指原属过去历史事物的一部分而遗留至今的、无意中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信息的那些史料。据此推知,下列属于无意史料的是( )
A.《汉书·王莽传》对王莽性格的描述
B.《三国志》中有关当时饮食的记载
C.末代皇帝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
D.《红色中华》对苏维埃建设的报道
答案:B
4.“作为一个刚刚建立的王朝,西晋应该是很有生命力的,但它迅速地走向败亡,这是开国皇帝司马炎所不能料到的。”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西晋王朝走向衰落( )
A.石崇、王恺斗富
B.赤壁之战
C.八王之乱
D.七国之乱
答案:C
5.“西晋末年,关中地区人口从240万减少到50万,扬州从320万增加到433万,荆州(今湖北境内)从359万增加到620万。”导致这一时期南北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江南地区开发
B.北方战乱频繁
C.经济重心南移
D.民族交融加强
答案:B
6.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了北方人民南迁江南的情况。西晋末年以来,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
B.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
C.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
D.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
答案:D
7.国际天文学界为纪念祖冲之的特殊贡献,在月球上以祖冲之的名字命名了一座环形山。祖冲之在数学方面最大的贡献是( )
A.最早提出圆周率的计算方法
B.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C.制定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
D.编写的《缀术》成为唐朝的算学教材
答案:B
8.歌曲《兰亭序》中唱道:“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歌曲赞扬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
A.雕塑艺术
B.书法艺术
C.绘画艺术
D.石窟艺术
答案:B
9.小华拟定了主题为“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四个探究小课题,其中最切题的是( )
A.云冈石窟与雕塑艺术
B.《史记》与体育运动
C.司母戊鼎与古典音乐
D.《论语》与佛教文化
答案:A
10.下列不属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特征的一项是( )
A.政权更迭频繁
B.江南经济开发
C.北方民族大交融
D.国家实现统一
答案:D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三 从西晋永嘉(西晋怀帝年号,307—313年)年间到刘宋末年,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陆续南下到巴蜀和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就有70多万人,形成北方人民纷纷南下的浪潮……江南成为繁荣昌盛的地方。
——摘编自李天石主编
《中国古代史教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时期江南地区的发展状况。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发展状况。
(3)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江南地区从材料一发展到材料三状况的原因。试举例说明当时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
参考答案:(1)人口稀少,生产方式原始落后,物资贫乏。
(2)人丁兴旺,农业发达,物资富足甚至可以对外供应。
(3)原因:为躲避北方战乱,北方人民纷纷南迁;南迁人民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等。
表现:①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②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③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实行农业多种经营。④南方的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发展。⑤南朝时的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