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历史中考专题练 第9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历史中考专题练 第9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6.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22 16:24: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历史中考专题练
第九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知能优化训练
中考回顾
1.(2023·湖南岳阳)“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表述的是辛亥革命的(  )
A.背景     B.原因
C.经过 D.功绩
2.(2021·福建)它以暴力推翻了帝制,代之以民国,为2 000多年历史打上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护国战争 D.护法运动
3.(2021·甘肃天水)“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八个字形象地说明了辛亥革命的两大历史功绩。其中“皇帝倒了”指的是(  )
A.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开启了近代社会习俗的变革
C.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破除了封建守旧思想
4.(2021·河北)这次革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据此推断,这次革命(  )
A.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B.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革命
C.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
5.(2020·江苏苏州)“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 既忘共和,即称民贼。”在孙中山这篇《讨袁檄文》号召下,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起兵北上讨袁,史称(  )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护国战争
D.北伐战争
模拟预测
1.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的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
A.光复会         
B.兴中会
C.华兴会
D.中国同盟会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涌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家、宣传家不包括(  )
A.康有为 B.章炳麟
C.邹容 D.陈天华
3.“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袭取镇南关
B.武昌起义
C.安庆绍兴起义
D.黄花岗起义
4.“孙中山,开炮了;革命党,进城了……”这是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中的一段童谣。这段童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公车上书
C.洋务运动
D.辛亥革命
5.《辛亥百年组歌》第一乐章写道:“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  )
A.实现了革命目标
B.改变了社会性质
C.推翻了封建制度
D.结束了封建帝制
6.“文(孙中山)不忍南北战争,生灵涂炭,故于议和之举,并不反对。……倘由君之力,不劳战争,达国民之志愿,保民族之调和,清室亦得安乐,一举数善,推功让能,自是公论。”这封发于1912年1月2日的电报中的“君”指的是(  )
A.黎元洪
B.袁世凯
C.康有为
D.孙中山
7.近代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贤们一直在探索中艰难前行。追忆戊戌变法与随后的辛亥革命,它们的共同点有(  )
A.都主张民主共和思想
B.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8.二次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A.袁世凯武力镇压国民党
B.袁世凯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袁世凯复辟帝制
D.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9.1915年12月,    由北京潜返昆明,策动讨伐袁世凯,组织“护国军”,发起护国战争(  )
A.孙中山 B.李烈钧
C.蔡锷 D.唐继尧
10.下列关于北洋军阀派系的连线,错误的一项是(  )
A.直系——冯国璋
B.皖系——段祺瑞
C.奉系——张作霖
D.桂系——唐继尧
11.下面表格反映了1914—1918年中国社会的特点是(  )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 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 60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 9000多万亩
陆军 1914—1918年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 000多万元
A.列强侵华,丧权辱国
B.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C.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D.国家统一,安居乐业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二 
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
材料三 革命党人觉得,湖北军政府的首脑应由社会上有“资望”的人担任,于是推举黎元洪为都督。黎元洪听到要他当都督,吓得直发抖……直到10月17日,革命党人在汉口打了胜仗,黎元洪感到局势稳定下来,才宣布就职。
——摘编自赵世瑜、杨宁一《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 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是哪一革命组织的纲领 该纲领后来被孙中山归纳为什么
(2)材料二是哪一次起义中的一幕 这次起义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说明了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什么局限性 黎元洪等人混入革命队伍埋下了什么隐患
第九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知能优化训练
中考回顾
1.(2023·湖南岳阳)“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表述的是辛亥革命的(  )
A.背景     B.原因
C.经过 D.功绩
答案:D
2.(2021·福建)它以暴力推翻了帝制,代之以民国,为2 000多年历史打上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护国战争 D.护法运动
答案:B
3.(2021·甘肃天水)“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八个字形象地说明了辛亥革命的两大历史功绩。其中“皇帝倒了”指的是(  )
A.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开启了近代社会习俗的变革
C.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破除了封建守旧思想
答案:A
4.(2021·河北)这次革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据此推断,这次革命(  )
A.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B.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革命
C.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叙述的是辛亥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B项正确;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近代的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A项错误;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项错误;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D项错误。
5.(2020·江苏苏州)“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 既忘共和,即称民贼。”在孙中山这篇《讨袁檄文》号召下,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起兵北上讨袁,史称(  )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护国战争
D.北伐战争
答案:C
模拟预测
1.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的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
A.光复会         
B.兴中会
C.华兴会
D.中国同盟会
答案:B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涌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家、宣传家不包括(  )
A.康有为 B.章炳麟
C.邹容 D.陈天华
答案:A
3.“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袭取镇南关
B.武昌起义
C.安庆绍兴起义
D.黄花岗起义
答案:D
4.“孙中山,开炮了;革命党,进城了……”这是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中的一段童谣。这段童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公车上书
C.洋务运动
D.辛亥革命
答案:D
5.《辛亥百年组歌》第一乐章写道:“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  )
A.实现了革命目标
B.改变了社会性质
C.推翻了封建制度
D.结束了封建帝制
答案:D
6.“文(孙中山)不忍南北战争,生灵涂炭,故于议和之举,并不反对。……倘由君之力,不劳战争,达国民之志愿,保民族之调和,清室亦得安乐,一举数善,推功让能,自是公论。”这封发于1912年1月2日的电报中的“君”指的是(  )
A.黎元洪
B.袁世凯
C.康有为
D.孙中山
答案:B
7.近代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贤们一直在探索中艰难前行。追忆戊戌变法与随后的辛亥革命,它们的共同点有(  )
A.都主张民主共和思想
B.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答案:B
8.二次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A.袁世凯武力镇压国民党
B.袁世凯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袁世凯复辟帝制
D.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答案:A
9.1915年12月,    由北京潜返昆明,策动讨伐袁世凯,组织“护国军”,发起护国战争(  )
A.孙中山 B.李烈钧
C.蔡锷 D.唐继尧
答案:C
10.下列关于北洋军阀派系的连线,错误的一项是(  )
A.直系——冯国璋
B.皖系——段祺瑞
C.奉系——张作霖
D.桂系——唐继尧
答案:D
11.下面表格反映了1914—1918年中国社会的特点是(  )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 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 60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 9000多万亩
陆军 1914—1918年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 000多万元
A.列强侵华,丧权辱国
B.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C.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D.国家统一,安居乐业
答案:B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二 
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
材料三 革命党人觉得,湖北军政府的首脑应由社会上有“资望”的人担任,于是推举黎元洪为都督。黎元洪听到要他当都督,吓得直发抖……直到10月17日,革命党人在汉口打了胜仗,黎元洪感到局势稳定下来,才宣布就职。
——摘编自赵世瑜、杨宁一《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 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是哪一革命组织的纲领 该纲领后来被孙中山归纳为什么
(2)材料二是哪一次起义中的一幕 这次起义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说明了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什么局限性 黎元洪等人混入革命队伍埋下了什么隐患
参考答案:(1)中国同盟会。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2)武昌起义。革命党人在此活动频繁;新军中有三分之一的士兵参加了革命组织;武汉城内守备空虚;清政府的黑暗统治不得人心等。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旧官僚摇摆不定,一旦形势有变,很容易成为革命的阻力,也为以后的政权建设埋下了隐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