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历史中考专题练 第11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人民解放战争(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历史中考专题练 第11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人民解放战争(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9.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22 16:26: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历史中考专题练
第十一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人民解放战争
知能优化训练
中考回顾
1.(2023·云南)1936年12月14日,张学良通过广播电台发表讲话:“我们这次举动,完全是为民请命,决非造成内乱……只要合乎抗日救亡的主张,个人生命在所不计!”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重庆谈判
2.(2023·天津)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是(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
3.(2023·湖南怀化)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其中解放东北全境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4.(2022·天津)1938年创作的歌词“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把他在哪里灭亡。”从中可以感受到(  )
A.北伐军胜利进军的气势
B.井冈山艰苦奋斗的精神
C.抗日军民乐观自信态度
D.解放战争人民必胜的决心
5.(2022·新疆)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实行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提出和实施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敌后战场和抗日根据地,领导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英勇作战。这充分说明(  )
A.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B.世界各国人民团结合作才能赢得和平
C.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6.〔2022·湖南郴州(改编)〕丘吉尔曾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据此可知,中国抗日战争 (  )
A.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B.使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C.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D.是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
7.〔2021·湖南怀化(改编)〕某电影的故事原型为1937年发生于上海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此战役为淞沪会战最后一役。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这场战役(  )
A.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B.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D.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8.〔2021·湖南怀化(改编)〕毛泽东曾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事实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这个“转折点”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它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9.(2021·河北) 1947年10月10日,人民解放军总部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发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气壮山河的号召,中国革命的高潮到来了。“宣言”发布于(  )
A.国共两党重庆谈判期间
B.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期间
C.解放军进行战略进攻期间
D.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期间
模拟预测
1.下图是号称“中国第一所流亡大学”——东北大学迁徙路线图(局部)。东北大学迁入北平的原因是(  )
A.积极参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
C.中国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D.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形势所迫
2.下面材料中国共两党的宣言(谈话)是在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后发表的(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八一三事变
3.“月自壬子,四十二天,杀我同胞,三十万人。秦淮玄武,血水同流,慕府紫金,遍野尸横……”以上祭文是为了公祭哪一事件中罹难的同胞(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旅顺大屠杀
4.某年《新华日报》华北版头条刊载了蒋介石的嘉奖电:“朱(德)副长官、彭(德怀)副总司令:迭电均悉,贵部窥破好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奖。……仍希……勿予敌喘息机会,彻底断绝其交通为要。”这份嘉奖电的背景是(  )
A.红军长征胜利
B.正面战场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C.百团大战取得阶段性胜利
D.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5.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是(  )
A.打土豪,分田地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绝对平均分配土地
D.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6.1949年《北平日报》刊发如下消息:“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沉重的雾霭已经散了,是一九四九年二月一日,北平完全解放的第二天清晨。解放就是光明的到来,电灯亮起来了,街灯燃了一夜……”该新闻报道了下列哪一战役的胜利(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7.历史图示是对客观历史进程直观而简明的反映。下面的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
A.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B.国民革命的主要进程
C.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历程
D.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甲: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反抗外国侵略的战争总是失败,像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次,抗日战争可是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乙:日本不仅侵略中国,还发动太平洋战争,侵略了亚洲许多国家,中国的抗日战争也支援了他们的反侵略战争。
丙:抗日战争的胜利来得不容易呀!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中国军民一共伤亡3 500多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 000多亿美元……
——据任晓莉《大国的博弈》整理
(1)具体列举四例战役用以说明“抗日战争的胜利来得不容易”。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胜利在国际上的历史意义。
(3)分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第十一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人民解放战争
知能优化训练
中考回顾
1.(2023·云南)1936年12月14日,张学良通过广播电台发表讲话:“我们这次举动,完全是为民请命,决非造成内乱……只要合乎抗日救亡的主张,个人生命在所不计!”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重庆谈判
答案:B
解析:为逼蒋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根据题干中“1936年12月14日”“张学良”等信息,可知与题干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西安事变,B项正确。
2.(2023·天津)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是(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
答案:A
3.(2023·湖南怀化)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其中解放东北全境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A
4.(2022·天津)1938年创作的歌词“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把他在哪里灭亡。”从中可以感受到(  )
A.北伐军胜利进军的气势
B.井冈山艰苦奋斗的精神
C.抗日军民乐观自信态度
D.解放战争人民必胜的决心
答案:C
解析:1938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从歌词“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把他在哪里灭亡”可以感受到抗日军民乐观自信的态度,C项正确;北伐军胜利进军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井冈山艰苦奋斗的精神在题干信息中不能体现,排除B项;解放战争的时间是1946—1949年,排除D项。
5.(2022·新疆)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实行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提出和实施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敌后战场和抗日根据地,领导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英勇作战。这充分说明(  )
A.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B.世界各国人民团结合作才能赢得和平
C.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国共产党实行正确的……政策”“提出和实施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领导……英勇作战”,可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促进了战争最后的胜利,D项正确;中华民族的觉醒、世界各国人民以及东方主战场在题干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A、B、C三项。
6.〔2022·湖南郴州(改编)〕丘吉尔曾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据此可知,中国抗日战争 (  )
A.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B.使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C.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D.是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可知丘吉尔肯定中国的抗日战争,表明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C项正确;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题干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A、B、D三项。
7.〔2021·湖南怀化(改编)〕某电影的故事原型为1937年发生于上海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此战役为淞沪会战最后一役。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这场战役(  )
A.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B.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D.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答案:A
解析:1937年8月,日军在上海挑起事端。8月13日,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11 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 3 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故A项符合题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于1937年9月,排除B项;广州、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排除C项;标志着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是七七事变,排除D项。
8.〔2021·湖南怀化(改编)〕毛泽东曾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事实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这个“转折点”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它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答案:D
解析:1947 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故D项符合题意。
9.(2021·河北) 1947年10月10日,人民解放军总部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发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气壮山河的号召,中国革命的高潮到来了。“宣言”发布于(  )
A.国共两党重庆谈判期间
B.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期间
C.解放军进行战略进攻期间
D.解放军进行战略决战期间
答案:C
模拟预测
1.下图是号称“中国第一所流亡大学”——东北大学迁徙路线图(局部)。东北大学迁入北平的原因是(  )
A.积极参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
C.中国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D.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形势所迫
答案:D
2.下面材料中国共两党的宣言(谈话)是在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后发表的(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八一三事变
答案:C
3.“月自壬子,四十二天,杀我同胞,三十万人。秦淮玄武,血水同流,慕府紫金,遍野尸横……”以上祭文是为了公祭哪一事件中罹难的同胞(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旅顺大屠杀
答案:C
4.某年《新华日报》华北版头条刊载了蒋介石的嘉奖电:“朱(德)副长官、彭(德怀)副总司令:迭电均悉,贵部窥破好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奖。……仍希……勿予敌喘息机会,彻底断绝其交通为要。”这份嘉奖电的背景是(  )
A.红军长征胜利
B.正面战场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C.百团大战取得阶段性胜利
D.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答案:C
5.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是(  )
A.打土豪,分田地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绝对平均分配土地
D.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答案:D
6.1949年《北平日报》刊发如下消息:“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沉重的雾霭已经散了,是一九四九年二月一日,北平完全解放的第二天清晨。解放就是光明的到来,电灯亮起来了,街灯燃了一夜……”该新闻报道了下列哪一战役的胜利(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C
7.历史图示是对客观历史进程直观而简明的反映。下面的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
A.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B.国民革命的主要进程
C.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历程
D.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答案:D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甲: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反抗外国侵略的战争总是失败,像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次,抗日战争可是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乙:日本不仅侵略中国,还发动太平洋战争,侵略了亚洲许多国家,中国的抗日战争也支援了他们的反侵略战争。
丙:抗日战争的胜利来得不容易呀!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中国军民一共伤亡3 500多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 000多亿美元……
——据任晓莉《大国的博弈》整理
(1)具体列举四例战役用以说明“抗日战争的胜利来得不容易”。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胜利在国际上的历史意义。
(3)分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参考答案:(1)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任写其中四个即可)
(2)中国抗日战争对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具有决定性作用,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3)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维护了团结抗战大局。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