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历史中考专题练
第十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知能优化训练
中考回顾
1.(2023·山东烟台)下图为我国某时期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示意图。该变革( )
A.确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
B.掀起了农业合作化高潮
C.有利于向社会主义过渡
D.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
2.(2022·广西梧州)1978—1982年,农村改革使城乡农贸市场得到恢复和繁荣,出现了农民长途贩运、异地经商的现象,还出现了各种专业市场,如浙江温州、台州、义乌等地的小商品市场。这说明(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B.对外开放首先从浙江省开始
C.国内改革释放社会经济活力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3.(2022·湖南衡阳)阅读下图《1981年和2016年中国出口商品总额与构成》,分析正确的是( )
注:农产品和原材料等属于初级产品,机械设备等属于工业制品
A.农轻重结构比例已严重失调
B.国际市场限制初级产品贸易
C.工业制造水平远远领先世界
D.改革开放推动出口结构变化
4.(2022·海南)从开展土地改革到实行农业合作化,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和政府不断调整农业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 )
A.提高粮食产量 B.解决温饱问题
C.缩小城乡差别 D.维护人民利益
5.(2021·甘肃天水)我国粮食总产量从1978年的6 595亿斤,增至2013年的60 194万吨。中国农业实现了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的奇迹。这一成就主要得益于( )
A.土地改革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2021·青海)1978年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下列城市或地区对外开放的先后顺序是( )
①深圳 ②上海 ③西宁 ④环渤海地区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③④②①
模拟预测
1.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最为深远的意义是( )
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
C.提高了中国的威望
D.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2.《人民日报》社论在评论一次重大会议时指出:“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3.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为他恢复了名誉,这表明我党的哪一方面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
A.完善民主法治
B.平反冤假错案
C.实行改革开放
D.加强经济建设
4.下图反映了1978—1982年我国农村家庭人均收入变化情况,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D.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5.1979年,小岗村农民兴奋地说:“大呼隆干了20年,越干越穷……就是治不好我们的穷病,包干到户一年就治好了。”带来上述变化的农村改革措施是( )
A.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B.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C.给农民生产自主权
D.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6.2023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四十五周年。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是逐步形成的,其突破口是( )
A.建立经济特区
B.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C.开放沿海城市
D.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7.1992 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 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得出上述结论的依据是中共十四大提出( )
A.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关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8.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这个“大胆的行动”指的是( )
A.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城市
C.设立长江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
D.将海南岛建成经济特区
9.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包括( )
①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②发展才是硬道理 ③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④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0.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奋斗历程时,自制了一把历史年代尺,其中④处应该填写的是( )
A.开天辟地
B.当家作主
C.遵义会议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1.关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以下对应正确的是( )
A.中共十二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中共十三大——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中共十四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D.中共十五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2.下列我国的重大措施中,体现了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景的是( )
①共建“一带一路” ②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③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④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怀揣强国之梦不懈追求的历史。观察年代尺,回答问题。
(1)思考A、B两个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将年代尺上的信息补充完整。
(2)从“星星之火”到“开国大典”、从“伟大转折”到“南方谈话”,毛泽东和邓小平在这两个历史时期分别为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作出了杰出贡献。请用具体史实加以论证。
(3)今天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两位伟人的实践都是为了追求中国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请表述这一梦想及其内涵。
(4)为实现“我的中国梦”,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该怎么做
第十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知能优化训练
中考回顾
1.(2023·山东烟台)下图为我国某时期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示意图。该变革( )
A.确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
B.掀起了农业合作化高潮
C.有利于向社会主义过渡
D.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示意图,可知土地的使用权归农户,作物收成除了定额上交国家,剩下的归农户所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是村、组)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故D项正确。
2.(2022·广西梧州)1978—1982年,农村改革使城乡农贸市场得到恢复和繁荣,出现了农民长途贩运、异地经商的现象,还出现了各种专业市场,如浙江温州、台州、义乌等地的小商品市场。这说明(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B.对外开放首先从浙江省开始
C.国内改革释放社会经济活力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978—1982年,农村改革使城乡农贸市场得到恢复和繁荣”并结合所学知识,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对内改革,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农村改革促进城乡商贸发展,排除A项;对外开放首先从广东省开始,排除B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确立的,排除D项。
3.(2022·湖南衡阳)阅读下图《1981年和2016年中国出口商品总额与构成》,分析正确的是( )
注:农产品和原材料等属于初级产品,机械设备等属于工业制品
A.农轻重结构比例已严重失调
B.国际市场限制初级产品贸易
C.工业制造水平远远领先世界
D.改革开放推动出口结构变化
答案:D
4.(2022·海南)从开展土地改革到实行农业合作化,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和政府不断调整农业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 )
A.提高粮食产量 B.解决温饱问题
C.缩小城乡差别 D.维护人民利益
答案:D
5.(2021·甘肃天水)我国粮食总产量从1978年的6 595亿斤,增至2013年的60 194万吨。中国农业实现了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的奇迹。这一成就主要得益于( )
A.土地改革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D
6.(2021·青海)1978年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下列城市或地区对外开放的先后顺序是( )
①深圳 ②上海 ③西宁 ④环渤海地区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③④②①
答案:C
模拟预测
1.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最为深远的意义是( )
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
C.提高了中国的威望
D.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答案:A
2.《人民日报》社论在评论一次重大会议时指出:“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答案:C
3.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为他恢复了名誉,这表明我党的哪一方面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
A.完善民主法治
B.平反冤假错案
C.实行改革开放
D.加强经济建设
答案:B
4.下图反映了1978—1982年我国农村家庭人均收入变化情况,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D.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A
5.1979年,小岗村农民兴奋地说:“大呼隆干了20年,越干越穷……就是治不好我们的穷病,包干到户一年就治好了。”带来上述变化的农村改革措施是( )
A.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B.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C.给农民生产自主权
D.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答案:C
6.2023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四十五周年。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是逐步形成的,其突破口是( )
A.建立经济特区
B.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C.开放沿海城市
D.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答案:A
7.1992 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 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得出上述结论的依据是中共十四大提出( )
A.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关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答案:C
8.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这个“大胆的行动”指的是( )
A.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城市
C.设立长江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
D.将海南岛建成经济特区
答案:B
9.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包括( )
①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②发展才是硬道理 ③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④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D
10.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奋斗历程时,自制了一把历史年代尺,其中④处应该填写的是( )
A.开天辟地
B.当家作主
C.遵义会议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D
11.关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以下对应正确的是( )
A.中共十二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中共十三大——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中共十四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D.中共十五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答案:B
12.下列我国的重大措施中,体现了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景的是( )
①共建“一带一路” ②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③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④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13.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怀揣强国之梦不懈追求的历史。观察年代尺,回答问题。
(1)思考A、B两个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将年代尺上的信息补充完整。
(2)从“星星之火”到“开国大典”、从“伟大转折”到“南方谈话”,毛泽东和邓小平在这两个历史时期分别为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作出了杰出贡献。请用具体史实加以论证。
(3)今天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两位伟人的实践都是为了追求中国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请表述这一梦想及其内涵。
(4)为实现“我的中国梦”,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该怎么做
参考答案:(1)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主革命时期)。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2)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最后领导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邓小平: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发表南方谈话,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理论基础。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4)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建设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等。(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